法海禅寺,有北京法海禅寺、河南法海禅寺、浙江法海禅寺。北京法海禅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囗东北约两公里的翠微山麓,全殿九幅壁画共绘人物77个。河南法海禅寺,国家2A级景区,位于
荆紫关镇古街道北部猴山中峰的山脚处,离古街道约有五公里。寺院坐东面西,背枕山,前面环山,山峡里有一条小河长年流淌。浙江法海禅寺,元代古刹法海禅寺位于
奉化区中心城区十余里的尚桥村,风景秀丽
北京法海禅寺
法海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囗东北约两公里的翠微山麓,全殿九幅壁画共绘人物77个,既有男女老幼,又有神佛鬼怪,且姿态各异,神情不一。有说法和坐禅的,有膜拜的,也有徐徐行进的,还有冉冉飞舞的。所绘人物、禽兽、神怪和草木等,不仅形象真实美好,而且生意盎然,和谐明快,组成了一幅幅或清新明净、或庄严肃穆的佛国仙境画面。所绘帝王气宇轩昂,神态威严。妇女则仪容丰满、美丽、温柔。至於天王、金刚和力士,不仅绘出了勇猛威武的神态,而且还充分表现了皈依释迦
如来佛祖的无限诚心。壁画的人物服饰和装束华丽多彩,千姿百态:妇女梳各种样式发髻,戴各式首师、璎珞、钏镯和花朵;男人穿戴不同式样冠帻、衣衫和盔甲,衣服上绘团凤、龟背、团鹤、宝相花、菊花和凤戏牡丹等图案;童子则梳发辫,活泼天真。通过画工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从生理特征上,使人们易于分出他们的性别年龄;从服式、发式和行动举止及构图关系上,又可鲜明准确地分辨出他们的身份地位,充分体现了画工们非凡的艺术才能。
这些精美绝伦壁画的作者,从
法海寺附近一块明正统九年(1444年)甲子冬日太监李福善等立的楞严经幢上发现,其上所题的助缘协力善人的题名中,除了瓦匠、石匠、雕花匠、妆艺匠、嵌金匠等各色工匠的名字外,还有捏塑官陆贵、许祥,画
士官宛福清、
王恕,画士张平、王义、顾行、李原、潘福、
徐福要等人的题名。经幢是
法海寺修建完工後第二年所立,为工部营缮所副京囗陈敬所书,幢上听列人名无疑都是当时工部营缮所所属来修建法海寺的工匠。由此可知,法海寺这些精湛的艺术杰作,就是这些画士官和画士所绘。
法海寺明代壁画与山西
永乐宫元代壁画相比较,法海寺壁画在规模、力度、气势上不如永乐官壁画,而在人物刻画、图案精微多变,多种用金方法等画工技巧方面,法海寺壁画比永乐宫确实成就较高,在壁画制作工艺上也有新的发展。敦煌壁画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但是,敦煌壁画自6世纪发展至
清代,连绵不绝,却唯独缺少有明一代的壁画,北京法海寺壁画能够以其精湛的绘画艺术、高超的制作工艺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补充这一缺憾,弥足珍贵。法海寺壁画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在世界同期壁画中占有突出地位。特别在壁画制作与保存技法上,
欧洲15世纪的壁画多有不同程度脱落和剥裂,而我国法海寺壁画画面基本完好如初。
法海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囗东北约两公里的翠微山麓,其地山谷幽静,景色宜人,峰峦绵亘,松林葱郁。当走近法海寺时,有一座拱形
永通桥,青石券洞上镌刻着“
四柏一孔桥”五个字。传说此桥为明代所造。每当夏季来临,清洌泉水汇成小溪,潺潺流经桥底;周围苍松
巨柏又给这座古老寺庙增添勃勃生机。尤其是模式囗桥头的古柏,法海寺门前的脱皮巨柏,寺内石墙上长出的奇柏,寺後古藤互生的
柏林,寺西的山谷
翠柏,寺东的天然长廊柏,无不铁骨铮铮,形成令人振奋的柏画林涛。
法海寺坐北朝南,由南往北顺山势而建,主要建筑分别设置在三级平台上。第一级平台有
三门殿,第二级平台有四大天王殿,第三级平台是
大雄宝殿,环宝殿东西南三面是迥廊式
祖师堂。法海寺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据寺内现存《法海禅寺碑》记载,
朱祁镇朱祁镇的近侍太监李童,忽做一梦,寻遍京西名山来到此处,见这里正与梦景相符,遂倡议向百姓、官员、喇嘛和僧尼募款建寺,於明正硫四年(1439年)闰二月动工修建,到
正统八年(1443年)十月才完工,历时达五年之久。当时寺院内建有大雄宝殿、护法金刚殿、钟鼓楼和云堂、厨库、房等,规模宏伟,装修绚丽。英宗朱祁镇特赐名为“法海禅寺”并颁《
清敕修大藏经》一部,使之成为当时颇负盛名的一座皇家寺院。
今存
三门殿仍保留着明代建筑风格,四壁立障曰板,拱形券门,斜格木窗,前後挑檐雄伟宏大,歇山顶覆以黄琉璃瓦。山门殿後是一东西横向长方形院落。正中设数十级台阶,通向天王殿和
大雄宝殿。台阶两侧有明正统八年(1443年)
礼部尚书胡滢所撰《敕赐法海寺碑记》和吏部尚书
王直所撰《法海寺记》。大雄宝殿在最後一进院落的北端,其东、西、南三面建有迥廊式
祖师堂。院子正中有两棵高大挺拔的白皮松,相传已有六百多年历史,至今枝叶茂盛,阴覆半院。院落东西两侧各立一块明正统四年(l439年)所建
汉白玉石经幢。殿前台基档侧悬吊着龙纽大铜钟,高达二米左右,铸造精湛,为大明
正统上年铸造。钟身上部铸有经文咒题,下部铸《波罗密多心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等。该钟可与世界四大钟王之一的觉生寺铜钟媲美。与
铜钟相对的西侧立有一块形制较小的
无字碑。另外,在这个院落的东北隅遗有一块残破的明正德十年(1515年)《重修法海寺禅记》青石碑,是研究寺史变迁的实物资料。该寺西北有“西庙”,庙内以龙泉闻名,曾为
法海寺之水源。寺东不足一里的石质山坡上,有一百多万年前形成的大片冰川擦痕,对研究我国
冰川学以及地质分期、古生物分布和
猿人生活环境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法海寺主要闻名於寺内的壁画,经过五百多年漫长岁月,法海寺
大雄宝殿的六面墙上,至今完整地保留着九幅极其精美的明代壁画。壁画分布在大雄宝殿北墙门的两侧、中佛像座背後和
十八罗汉身後两面山墙上,壁面积达236.7平方米。1993年初,在北京法海寺壁画历史艺术价值论证成果研究讨论会上,经专家论证,法海寺壁画是
中原地区现存元、明、清以来由宫廷画师所作为数极少的精美壁画之一,也是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所保存的古代壁画中的杰出代表,与敦隍、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并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专家们一致认为,在我国现存明代壁画中,从壁画艺术、规模、完整程度和壁画制作工艺、绘画技巧、人物造型及用金方法等多方面综合论证,法海寺壁画堪称我国明代壁画之最。
佛龛背後绘的是
观世音、
文殊菩萨和普贤三尊菩萨以及他们的脊属和坐骑。其中以中间的水月观音画得最为传神和出色。她宽肩袒胸、肩披轻纱,薄似蝉翼,胸饰
魏璎珞,表情温和安详,屈左膝盘左而坐,形态庄重大方给人以清新明净、和蔼祥瑞、出世超凡之感。
十八罗汉身後两幅壁画,以
如来佛祖和飞天为主,衬以牡丹、月季、
芭蕉和菩提等,加以祥云缭绕,显得庄重肃穆。
最为珍贵的壁画要算北墙门两侧所绘《礼佛护法图》。该图由帝后、天龙八部和众鬼神组成浩浩荡荡的礼佛护法行列。两幅画共有人物35人,三五成组互相呼应,人物服饰华丽,仪表庄重温雅,色泽艳丽而浓厚。左面一幅画分三部分:走在队伍最前列的是四个肤肌丰润表情庄重的天女。一个侍女手托花钵走在最前面,接看是女后双手合十缓缓前行,另外两个侍女捧盘跟随在後,後面簇拥着一群撑幡的嫔从。在她们身後担任护卫的是立目瞪目、体态魁伟的广目和多闻天王。此画的中央部分所绘是如意观音,她的脚下有狮子、狐猩和豹。
观世音前面走着三个女侍,一个手托
菩提树,两个撑飘拂宝幡。画的後面部分绘金刚、力士、小鬼和帝王。金刚手执斧,力士拿杵,小鬼扛艮锯,长发鬼手撑风幡,他们都伴随戴冕的长发帝王正在行进。右面一幅画也分为三部分:前部绘帝王和女像。画面以一个手捧插珊瑚铜壶的俊美少女为先导,随後是头戴冕旒、神态肃穆的帝王,帝王身後分别撑幡和捧盘的伴随仕女,护卫他们的是怀抱
琵琶和手执宝剑的增长天王和持国天王。中部所绘是八双手臂拿着不同法器的
观世音,伴随他的是手持香炉的比丘和举幡女郎,随後是天帝和天后。天后裙带艳丽多彩,神态丰满多姿。壁画的後部绘的是不空索观音和韦驮以及帝后,结尾是一个长发
夜叉和捧着珊瑚瓶的鱼精。这些佛画都严格遵照佛教的仪轨,没有儒道掺杂的痕迹。除此,
大雄宝殿顶部三个藻井天盖上所绘“
曼陀罗属”和天花板上所绘的以梵文代表的“毗卢遮那佛”和菩提像,也都极为精美。彩画以翠绿蓝色和描金制作,显得异常华丽严谨,形式朴素大方。
河南法海禅寺
法海禅寺,国家2A级景区,位于淅川县
荆紫关镇古街道北部猴山中峰的山脚处,离古街道约有五公里。寺院坐东面西,背枕山,前面环山,山峡里有一条小河长年流淌。这里林木葱郁、竹林叠翠,可谓山清水秀,环境清幽。该寺周围的地势恰似一个莲花高台,寺院就建在莲花瓣上。寺院后的竹林里有个溢满
青苔的泉,人们称为八菱泉。泉水翻花喷若珠月,顺着竹林那条幽静的小石渠流过,流到了佛洞的右侧势成瀑布,甚为奇观。该寺一进两个院落,原有古建八座,主要有
大雄宝殿、中殿、白衣阁、藏经楼、廊房、文房等。寺院前面有一个自然形成的
陡崖,崖上有洞,被人们称作千佛洞、万佛洞。洞上面古木参天,崖洞上面有不少多姿多彩的
水锈石,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像人,有的像兽,有的似水濂,有的似牙雕,千姿百态,无奇不有。大片大片的水锈石上又形成大大小小的
溶洞,洞里有大小佛像数百尊,简直就是佛的世界了。近年来对
法海寺进行了全方位的修复和开发,在南端的猴山脚下新建一座仿古大门,新修了停车场,修建了长达360余米游人石阶路,还在千佛洞和
万佛洞所在悬崖上修建了曲折通幽的山间
栈道400米,恢复大小佛像20余尊,使游人沿着栈道就能观赏千佛洞万佛洞,然后直接进入法海禅寺。寺后的八龙泉畔建了一座八角亭,亭下蓄了不少泉水,增加了寺的灵气。人们引水至千佛洞和万佛洞前,恢复了昔日“飞瀑卷帘”的景观。
法海禅寺始建于
唐朝仪风二年,原名“莲花寺”,历史上著名的状元和尚“法海”在这里皈依和圆寂,并演绎出千古绝唱《
白蛇传》。为纪念这位为中国佛教做出过贡献的高僧大德,把“莲花寺”更名为“
法海寺”。
法海禅寺位于
丹江之滨,豫、鄂、陕交汇处的淅川县
荆紫关镇境内,是座保留着古文明的见证和“聚天地日月之精华,纳
秦岭、伏牛之灵气”的物化标本,素有“上法海、下香严”之称,堪称河南乃至
中原地区旅游景点一绝。
法海禅寺正在修缮和扩建,其中有500平方米停车场,360余米游人石阶路,400多米人行
栈道,在
莫高窟和
万佛洞内有大小佛像20余座。法海禅 寺正在建的景点有:腾龙塔
腾龙塔是
河南省民政厅批准的第一家在寺院里建的,由僧人管理的存放逝人骨灰盒的塔。在建期间由精通佛法及风水的金刚上师释仁涛策划,中国国际周易联合会,国际风水第一人--
巨天中博士、世界堪舆家协会会长--慧缘教授等风水巨匠亲临现场规划点穴。为我们重新修缮和扩建
法海寺各大景点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竹林、莲花池、千佛洞、万佛洞、八龙泉、腾龙塔、瀑布垂帘、秀竹龙亭、莲花崖栈道(一步三道桥)等等。
法海禅 寺周边景点:
1.有一脚踏三省(豫、鄂、陕),鸡鸣响三县的界碑。
2.有
中原地区保留很完整的古代
明清一条街五里长街。
3.有中国南水北调的发源地----丹江水库的源头--
丹江。
4.有印象山、睡佛等自然景点。
浙江法海禅寺
法海禅寺简介
元代古刹法海禅寺位于
奉化区中心城区十余里的尚桥村,风景秀丽
福泉(覆船)山之南麓。 “覆船山”,仔细看去,挺象一只倒覆的小船,是新建的
奉化站的所在地,交通方便,中巴直达,从奉化老车站尚桥线处乘车20分钟可达(每10分一班)。
法海禅寺旁边是几千亩青青茶圃和竹林,茶园四季芳香,竹林常年翠绿,倘徉在山林中小径,那种优美恬静,几乎可与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傣族村寨媲美。
法海禅寺始建于元至元间(1264----1294),元朝高僧无尽灯禅师初构精舍,取名“福泉院”。到了明朝
宣德年间,高僧用刚软国师褒劝善士
王与一舍山办寺,道风渐著,名震枫宸。曾被
李忱诏入大内问道。回来的时候,皇上赐给金帑脱沙大佛并罗汉诸像,派遣宦官护送回乡。并赐额“法海禅寺”。
崇祯年间妙行和尚又进行重修。清嘉道,
住持和尚兴山重修殿宇,兴山是北京人,
乾隆时武状元。曾领兵讨伐白莲教,几濒于危。一目受伤,于是出家为僧。
康熙帝初年,因住持失人,几废缁白。后请自牧和尚中兴
法海,建天王殿并方丈两廊。
法海禅寺乃四明名刹,著名的佛教圣地,禅宗祖庭,鼎盛于清朝乾隆年间,
庙宇宏大,为
奉化区名刹。据载,鼎盛时期该院有100余僧众,拥有田地产业三百多亩,各地信奉佛教的善男信女朝拜于此,终年香火不断,仅次于奉化岳林寺
法海禅寺历来香火旺盛,尤其是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总要举行盛大的祭祀庙会。是日香客云集,烟火缭绕,诵佛念经,盛况空前。更有甚者,有一大批来自沿海一带村落的渔家妇女,她们披星戴月跋山涉水来到这里,求佛加持“出海平安,夫妻恩爱”。法海禅寺被毁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寺中现遗存较多古迹,十八罗汉樟,增福山泉,延寿林,赵州茶圃,佛光路等等,2006年经有关部门批准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