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
唐朝沩仰宗僧人、金山寺开山之祖
法海又称法海禅师、裴头陀,唐朝仰宗僧人,俗家姓名为裴文德,唐代僧人,孟州济源裴村(今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镇裴村)人,一说为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父亲是唐代名相裴休。裴文德因修炼头陀苦行闻名,号称裴头陀,是江苏镇江金山禅寺的开山初祖,白蛇传传说中“法海和尚”的原型。
裴文德少年时遵从父亲之命,代皇子出家,拜当时禅门沩仰宗创始人灵禅师为师,剃度时得法名为“法海”,在湖南沩山密印寺修行。灵祐禅师命其苦行,为常住劈柴三年,运送生活用水三年。苦行结束后,闭关三年,圆满得道。出关后游历江西省等地,后至江苏镇江氐父山荒林中苦修,于东晋江天禅寺旧址荒草密林间觅得残佛,燃一指发愿重修道场,开山掘金,建成寺院,李忱将该寺命名为“金山禅寺”。
法海禅师苦行得道,被称为金山禅寺的“开山裴祖”,为佛教禅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清高宗乾隆皇帝曾题诗称赞法海禅师丹佛掘金队不昧、佛心坚定。山西闻喜《裴氏世谱》将这位“头陀相公”收录纪念。1974年比丘明复编《中国佛学人名大辞典》收录有法海的介绍。法海禅师所创建的金山寺,弘传禅宗南派临济宗佛法,为四大禅宗丛林之一。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裴文德的父亲是天宝的名相裴休,河东闻喜人,世代信奉佛教,与高僧宗密、黄希运禅师往来频繁,是黄檗禅师十三位法嗣之一。裴休与南宗禅关系密切,《玄秘塔》就是裴休撰文 ,裴休还有著作《劝世文》传世。裴休不仅自己对禅宗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被称为“外护”,在佛教禅宗又很高的地位,在南方影响很大。裴休在会昌二年(公元842年)到洪州(今南昌市)任刺史,师从禅宗临济宗祖师黄檗山希运禅师,民间佛教信徒尊称裴休为“在家菩萨”。唐朝五、宣之际,武宗毁佛,佛教遭逢大难,裴休以重臣身份出面护持佛教,中年后茹素,焚香诵经,世称“河东大士”,著有《劝发菩提心文》一卷。据说法海禅师在出生之前、在母亲怀胎时就吃素,被称为“胎里素”,出生后就显出了聪颖、与众不同的样子。
少年出家
武宗会昌法难时,勒令僧尼全部还俗,密印寺沩山灵祐禅师与弟子将头包起来与寻常村民一样生活。裴休节镇潭州时,适逢李忱解除了佛禁,裴休以自己的官舆奉迎灵祐禅师出山,并亲自为其剃度,并送儿子在灵祐禅师座下出家,法名为法海,也就是裴头陀。裴休送儿子裴文德出家时,写有一首《送子出家》的诗。裴休护持灵祐禅师传道,沩山道场规模宏大,信徒众多,法道大宏。
苦研佛法
法海禅师跟随灵佑禅师的引领,先历经为期三年劈柴担水的苦行生活,而后历经三年闭关修行。闭关期间,日则看经念佛,夜则坐观心,将浮尘俗世皆抛诸脑后,人间因缘皆置身事外,一心修佛。根据记载,待到三年期满,法海都未曾亲自打开关门,这是修行忘我,堪入无人之境之兆。他的师父灵佑禅师亲自到闭关之门外高声唤“法海”法号,此时法海方才循声而出,而闭关之所的门窗皆是分毫未损。灵佑禅师此后道明,这是法海禅师功德圆满、修成佛法正果的标志。
开山建寺
为避俗世因缘际会,灵佑禅师授意法海禅师,先去庐山参佛。法海禅师后来游历至镇江氐父山(浮玉山),在荒林中驻锡苦修,无意中得知此地为东晋泽心寺旧址,并在荒草密林间觅得残佛,遂燃一指发愿重修道场。法海禅师与周边僧众为重建寺庙掘土筑基时,于镇江之滨掘得许多黄金。黄金镒虽然价值不菲,但法海禅师对此并无贪恋,遂而将其交付予镇江市知府李琦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镇江太守李琦将此事禀报皇帝李忱。唐宣宗大为感动,于是下旨将挖掘得到的黄金镒作为朝廷之香仪,重新拨给该寺院,以助力寺院的修建。同时,唐宣宗将该寺命名为“金山禅寺”。法海禅师也称为金山寺的“开山祖师”。
贡献影响
会昌法难之后,沩山灵祐禅师的弟子法海禅师,自庐山参访至金山,燃指发愿于荒林中重建寺庙。法海禅师驱伏白蟒,掘山见金,以超人的毅力和不懈的苦心经营,终于建成了规模宏伟、别具一格的金山寺,裴头陀因此被奉为金山寺的“开山裴祖”。法海禅师所建的金山寺,经过不断的发扬光大,现为弘传禅宗南派临济宗佛法的著名道场,是江南地区佛教界最大的禅宗丛林,与高寺、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并称中国四大禅宗丛林。
衣钵传承
师承
法海禅师,师承沩山灵祐禅师,在密印寺出家修行。灵祐禅师(公元771年—853年),世称沩山灵佑,俗家姓赵,福州长溪人。灵祐禅师是禅宗沩仰宗创始人之一。灵祐禅师学习大小乘经律,尤其精心研究大乘佛法,十八岁时在浙江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二十三岁时游方参学,于百丈怀海禅师门下得法开悟。李纯元和年间,灵祐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宁乡县)大沩山开辟道场,于荒林荆棘中结庐,感化山下民众,建造寺院。至会昌法难前,沩山道场规模宏大,且受到了时任潭州刺史湖南省观察使的裴休的敬信与支持,多次到沩山与灵佑探讨佛理,并奏请创建密印寺。灵佑率众开山垦田,置僧田3700余亩,密印寺成为容纳数千人的大丛林。会昌法难时,沩山僧团被迫解散,灵祐与弟子用布裹头藏匿于民间。李隆基即位(公元847年)后,下令恢复佛教,裴休恳请灵祐再次出家,住持沩山道场。灵祐还受到了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襄州刺史李景让及湖南观察使崔慎由的崇重和护持。灵祐弘道四十余年,于李忱大中七年圆寂,终年八十三岁,谥号大圆禅师,并赐予“清净”塔额。有《潭州沩山灵祐禅师语录》《沩山警策》各一卷传世。
后世传承
法海禅师的法嗣,在史料中没有明确记载。根据《金山志》记载,宋代,咸平年间幼聪法师主持金山寺,向朝廷进献山图,朝廷派遣内侍蓝继宗赐大藏经;之后,瑞新、昙颖、怀贤、祖心、了元、克勤、宝印、法印、法慧、了心、达观、道奇、自闻、善开、普度等法师历任金山寺主持。元朝,应深、行端、月江等法师奉诏在金山寺举行了三次水陆法会。明代,招提慧朗、守戒、长在、惠凯、善聪、德全、道澜、宏、宏乘、定清、正兴、智宜、洪肇、福城、释肇等法师先后主持金山寺。清代,通问、行海、超乐、实彻等法师历任金山寺主持。
怀贤禅师
怀贤禅师(公元1016年—1084年),宋代高僧,字潜道,赐号圆通大师,俗家姓何,永嘉(浙江温州)人,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落发守戒,后屡从高僧受教,嗣法达观昙颖法师。皇佑初年(公元1049年),时任润州知州的王琪礼请怀贤传法于润州甘露寺,后来又迁到太平州繁昌隐静寺(今安徽繁昌),之后主持金山寺。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怀贤辞去住持,居金牛山,元丰五年(公元1084年)去世,卒年六十七岁。怀贤禅师操行卓越,又多才多艺,诗书画皆工,他的事迹详见秦观撰写的《行状》。 
佛印禅师
佛印禅师,法名了元,宋代高僧,字觉老,赐号佛印,俗家姓林(一说俗姓谢,名端卿),饶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镇)人,嗣法开先善禅师。据记载,佛印二岁读《论语》,五岁时诵诗三千首,后随师读五经,渐通大义。因在竹林寺读《楞严经》而产生出家念头,得到父母的允许后在宝积寺师从僧日用,后参加考试,受具足戒。之后,佛印到庐山开先寺礼云门下三世善暹禅师为师,后到庐山圆通寺参居讷禅师,因文笔出众,担任寺中书记职位。居讷禅师举荐佛印担任江州(今江西九江)承天寺主持,此后四十余年间,历任淮山斗山寺,庐山开先寺、归宗寺,润州金山寺、焦山寺,江西大仰山寺住持,并四次担任南康军云居山真如寺(今江西永修县境内)住持。佛印能诗文,善言辩,长于书法,在僧俗徒众中享有很高声誉,与周敦颐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等人交游唱和,传为佳话。赵顼还赐予高丽磨衲金钵,以表彰其德行。元符元年,佛印禅师去世,享年六十七岁,翰林学士蒋之奇为其撰碑。关于佛印禅师的记载,散见《五灯会元》《禅林宝僧传》《指月录》《佛祖历代通载》等。 
应深法师
应深法师,元代高僧,字长溪,至大初年(公元1308年),奉诏住持金山寺,孛儿只斤·海山赐以金千佛袈裟。敕建水陆法会后,仁宗元祐年间和朱祁镇至治年间,又两次按照萧衍水陆斋仪修设水陆大斋,连续三位皇帝相继在同一寺庙举行同一种大型佛事活动,实为盛事。为此,应深法师建造大阁,文宗赐名为万佛阁,以为水陆道场,并自撰《金山水陆大会记》,勒石记录盛况,赵孟頫为其书碑文;学士虞集撰《万佛阁记》立碑于阁的右侧,今两均已不存。《镇江府志》载有应深事迹。
通问法师,清代高僧,字庵,别号旅泊老人,俗家姓俞,吴江区人,嗣法天隐圆修法师。通问少喜佛书,博览广识。以白衣参访高明,叩问心要,得法于由圆修法师。壮年出家,住山寺,闻天际风声悟道,先在理安寺讲法,语惊四座,后住持金山寺,升座说法,迎机应答,辩才无碍,是饱学真参的宗门大德。通问法师后又返回磬山寺,晚年谢事行脚,往还江东诸地,以兴复废寺、安置僧侣为务。顺治帝十二年,通问法师在寓居南浔应天寺时去世,著有《续灯存稿》《诸会语录》等传世。
历史评价
真实法海评价
北宋宰相张商英法海洞题诗:“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称赞裴头陀驱蛇建寺之功。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写过《送识上人游金山登头陀岩》一诗中有“疑师得仙去”的句子,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写有《金山怀古》一诗中有“裴公托迹开神秘”之感慨。 
宋代诗人周孚《金山十咏呈坦叔(其五)头陀岩》一诗:“除妖屏蛇虺,老屋化金碧。惜无柳柳州,为铭岩下石。”记录了头陀岩建筑装修金碧参差,暗示了头陀驱蛇之功。 
元代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高丽国宰相李齐贤在焦山西眺金山时,写有诗句“裴老开浮玉,胸襟让一焦。”称赞裴头陀建金山寺的功劳。
爱新觉罗·弘历曾著诗《游金山寺再迭东坡韵》评价法海:“氐父乃如黍米在,获金名易裴头陀”,以御笔形式称赞法海禅师获得黄金后不为所动,坚守佛心。
艺术形象评价
当代剧作家田汉评价法海:“法海既是坚决和白娘子作对的矛盾的一方,就应该处理得更深刻和更具有压力。”因而为了符合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法海的艺术形象被符号化,成为封建卫道士的代表人物。
文学家鲁迅在著名的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中认为:“和尚本应该只管自己念经。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呢?他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是搬非,大约是怀着嫉妒罢,——那简直是一定的。”以借口诛法海,实则表达了对封建势力的不满,表达了对被压迫者的讴歌
学者奚若涵认为:“法海人物形象的嬗变是佛教在本土化中必然会向当地的地方‘信仰’妥协的结果。‘水漫金山’中,白娘子有了身孕,而且腹中还是文曲星下凡转世,因而佛家人法海自然需要向子嗣的传承、封建礼教的延续妥协让步。在这一时期,法海这一人物形象身上的佛性特点被大大减弱,人性特点占据主导。”
有关争议
真实法海争议
金山寺开山之祖的争议
根据志书记载,法海禅师为金山寺唐代开山第二代沙门裴头陀,第一代为唐大鉴下三世沙门灵坦禅师,据说灵坦禅师是武则天的侄孙,是六祖慧能的嗣法弟子。
降服白蟒之人的争议
根据卢见曾《金山志》、释行海《金山龙游禅寺记》记载,唐朝灵坦法师曾在金山驱伏巨蟒。根据清光绪《丹徒县志》记载,法海禅师在金山寺降服白蟒,民间传说中也有法海降服并度化白蟒的传说。
裴休之子争议
当代学者裴伟认为,根据史料记载,裴休卒于唐咸通五年(公元864年),卒年虚岁74岁,而法海禅师掘山见金受到朝廷表彰是在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当时裴休只有14岁,因此裴头陀应该不是裴休的儿子。而且根据新、旧《旧唐书》记载,裴休只有一个儿子叫裴㢭。因此法海禅师为裴休之子的说法不可信。
艺术形象争议
歌手龚琳娜的作品《法海,你不懂爱》在2012年底湖南卫视的跨年晚会上播出后,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首歌的歌词中词 有“法海你不懂爱, 雷峰塔会掉下来,我们在一起,永远不分离,法海你真的不懂爱! ”之句,龚琳娜造型搞笑,舞蹈动作夸张,其中涉及的“法海”是佛教禅宗祖师法海禅师。这首歌引起了中国佛教弟子对此类调侃佛教文化的低俗文化的反感,并公开表达不满,明贤法师在其博文《一位僧人眼中的\u003c法海你不懂爱\u003e》中严正谴责亵渎汉传佛教禅宗祖师级人物的这一娱乐无底线的恶搞行为,支持者与反对者在网上展开了辩论,被称为“法海事件”。据不完全统计,有八千万人次网友参与讨论,评论者或站在捍卫传统文化的角度,或站在支持创作自由的角度,或站在宗教护法的角度,对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现象展开讨论。龚琳娜团队以“言论自由”为借口指责中国佛教是在干预文化创作,但遭到法律界、学术界、文艺界等众多领域相关人士的批评。
同名高僧
除却“金山裴祖”法海禅师裴文德,历史上还存在着诸位被称作“法海”,且功绩卓越的僧人,有些是法名叫做法海,有些是因居住地而被称作法海,有些是谥号为法海。
前秦
昙摩特,西域人,携带戒律的佛经抵达汉地,道宣在《大唐内典录》卷三记其中文名“秦言法慧”,唐朝时称其“法海”。于前秦建元三年(公元367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与竺佛念等人翻译出《十诵比丘戒本》一卷和《授尼二岁坛文》一卷。次年,又与中国律师慧常翻译《比丘尼大戒本》一卷,着力传播“戒律”之学。
南朝
刘宋时期,有一位名叫法海的高僧,翻译了《乐璎珞庄严方便经》一卷和《寂调音所问经》一卷。此译本在隋唐时被载入《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开元释教录》与《贞元新定释教目录》中。
陈时,有一位名叫法海的高僧,是三藏寺的沙门,也参与了佛经翻译工作,他是真谛法师(又名拘那罗陀)的助手。真谛曾令弟子智休与法海将从国外带入的卸载贝多罗树叶上的外文经论誊抄在纸绢上,此经被称为《贝叶经》。
唐代
法号为法海的高僧
曲江法海:唐代有一位法海禅师,是韶关市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他是禅宗六祖慧能禅师的弟子,是古本《坛经》的编修者,人称韶州法海,也称韶阳法海、韶州法海,是慧能门下数一数二的弟子,记录了慧能的基本学说,保存了南宗禅的初期核心观点,是禅宗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据史料记载,法海向慧能提出了“即心即佛”之问。
金陵法海:俗家姓张,名文允,丹阳人,在鹤林寺出家,又称丹阳法海,是径山大师的同门师弟,是南京牛头山威法师的传法弟子。他博览群书,精通儒释道三教的精髓,善于讲解佛经,与杼山的昼公交好。李隆基天宝,法海与扬州的法慎律师一同讲法,传为佳话。他的事迹记录在《宋高僧传》卷六的《唐吴兴法海传》中。
安西地区龙兴寺住持法海:出生在安西地区的汉人,在小乘佛教流行的安西地区传播大乘佛法,唐朝时由新罗国慧超和唐人圆照撰写的《游方记抄》中有记载。
高丽国法海法师:在高丽传播《华严经》,高丽僧人一然撰写的《三国遗事》收录其事迹。
因居住地称法海的高僧
京兆法海寺道英:也被称作法海和尚或法海道英,《宋高僧传》卷十八收录《唐京兆法海寺道英传》。
定州法海院行周禅师:是的青原系雪峰义存的弟子,也被称为法海行周或法海禅师,收录在《五灯会元》卷七中。
处州法海亭禅师:收录在《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七中。
兖州法海来山禅师:云门宗僧人,收录在《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十中。
谥号为法海的高僧
道宣:南山律宗的实际创始人,被尊为律宗第九祖,编撰了《续高僧传》《广弘明集》等。根据南宋志磐在《佛祖统纪》卷四十六中记载,宋徽宗宗于崇宁二年(1103)赐终南山唐朝澄照律师道宣谥“法慧大师”;在卷五十四中又说崇宁元年,赐天宝道宣律师谥号“法海”。
宋代
法号为法海的高僧
福州龟洋法海禅师:北宋云门宗东京法云寺大通善本禅师的弟子,法号法海,收录在《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二十五中。
真州长芦法海禅师:云门宗真州长芦智福禅师的弟子,法号法海,收录在《续传灯录》卷十中。
歙州普满法海禅师:云门宗真州长芦应夫的弟子,法号法海,收录在《续传灯录》卷十一中。
瑞州因胜法海禅师:云门宗东京慧林圆照宗本的弟子,法号法海,收录在《续传灯录》卷十三中。
西京法王法海禅师:法号法海,收录在《续传灯录》卷十三中。
宣州广教法海禅师:法号法海,收录在《续传灯录》卷十三中。
洪州兴化法海禅师:法号法海,临济宗洪州黄龙晦堂祖心的弟子,收录在《续传灯录》卷二十二中。。
中江法海禅师:法号法海,收录在《续传灯录》卷二十二中。。
平江府的比丘尼西竺法海:法号法海,云门宗秀州本觉法真守一的弟子,收录在《嘉泰普灯录》卷八中。
因居住地称法海的高僧
福州法海明惠禅师:临济宗僧人,收录在《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三十中。
法海亮禅师:临济宗僧人,收录在《续传灯录》卷七中。
兴化军法海戒诸禅师:临济宗僧人,收录在《续传灯录》卷十二中。
处州法海世长禅师:云门宗僧人,收录在《续传灯录》卷十三中。
处州法海明禅师:云门宗僧人,收录在《续传灯录》卷十三中。
法海法琮禅师:临济宗僧人,收录在《续传灯录》卷二十二中。
法海彻禅师:临济宗僧人,收录在《五灯全书》卷一百二十中。
万安法海祖山地禅师:临济宗僧人,收录在《正源略集》卷四中。
福州罗山法海白嵩俊禅师:临济宗僧人,收录在《正源略集》卷五中。
南阳法海林我鉴禅师:临济宗僧人,,收录在《正源略集》卷十中。
还有未知法系的处州法海立禅师和法海禅师等。
谥号为法海的高僧
智圆:自号中庸子,被尊为宋朝《中庸》学兴起的重要推动者。根据南宋志磐在《如来佛祖统纪》卷四十六中记载,宋徽宗宗于崇宁二年(1103)赐孤山智圆谥号为“法海大师”;在卷五十四中又说崇宁元年,赐孤山智圆法师谥号“法惠”。
轶事典故
代皇子出家
传说法海禅师裴文德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就高中状元,被皇帝册封为翰林。当时有个皇子生了一场大病,久治不愈,裴休主动请命,让儿子裴文德代皇子出家,消厄解难,拜沩山灵祐禅师为师,法号“法海”。
苦修磨砺
裴休送裴文德在沩山出家之后,跟随灵佑禅师在沩山苦修,先历经三年担水劈柴之磨砺。那时法海每天要为寺中五百余僧众担水,日日重复难免乏味,有时法海禅师也会抱怨胸中郁结。一日,他担着水桶大汗淋漓,步履蹒跚地自言自语道:“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此一语之下,寺中众人腹中积食,深感不适。其师灵佑禅师闻言之后,于法海禅师每日来身旁参禅之际,告诫他道:“老僧打一座,能消万担粮。”自此,寺中众人腹中隔阂消解。法海禅师大有所悟,即刻收敛心神,重回苦修。
驱除白蟒
《金山志·卷一》记载:法海禅师在重建金山寺时,也曾发现金山右侧悬崖处有一个幽深险峻的山洞,深约四五丈。当地僧众告诉法海,其中盘踞着一条巨大的白蟒,曾经伤人性命,于是法海深入蟒洞,降伏了骇人听闻的巨蟒,安抚一方百姓。这是法海与白蛇最初的关联,后来人们把这些有关联和无关联的人事重新组合,便有了白蛇故事的雏形。
美女磵
法海禅师的姐姐见弟弟每天为密印寺里的众人挑水十分辛苦,就捐出了脂粉钱,凿石为,以解决众人的饮水问题。现在寺后的美人磵,就是那时的遗迹。
蟹和尚
在“白蛇传”的传说中,法海与小青在白龙洞斗法,法海战败,藏在螃蟹的肚子里变成了蟹和尚。在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记载了玉皇大帝怪法海多事,要拿办他,法海逃在蟹壳里避祸的传说。
歇后语
法海和尚度许仙——拆家
法海为难白娘子——多管闲事
相关人物
父亲:裴休
裴休(公元797年—870年),字公美,河内济源(今济源市)人,天宝中晚期名相,在文学、书法上都有所成就,笃信佛法。根据《续金山志》卷下记载,洪州黄檗禅师法嗣十三人,其中一人为临济派的开创人义玄禅师,裴文德的父亲裴休也是其中之一。裴休幼年时勤奋好学,李恒长庆年间,从乡试登进士第、后甲科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右补阙、刺史转运使、节度使、观察使、六部尚书等职。裴氏一族世奉佛教,裴休中年后戒荤茹素,常守斋戒。武宗会昌法难时,裴休不顾个人安危,挺身护持佛教,并送子出家,拜沩山灵祐禅师为师,作《警策箴》流传于世。裴休死后安葬于沩山,密印寺建寒山殿供奉护法裴休。
母亲:陈夫人
陈夫人,裴休之妻,法海禅师裴文德之母。传说裴文德在母腹怀胎之时即吃素,死后与丈夫裴休同葬于沩山。
师兄弟
灵祐禅师的法嗣有仰山慧寂、香严智闲、灵云志勤、西山道方等四十余人。
后世纪念
镇江金山寺
镇江金山寺,为佛教禅宗名寺,始建于司马睿或晋明帝时期,初名泽心寺。金山寺为水陆法会的祖庭,根据记载,萧衍天监四年,金山寺僧人宝志同僧祐就在金山寺举办了水陆法会。唐大历年间,武则天侄孙灵坦禅师,跟随菏泽神会禅师学法后至金山,于是这里成为禅宗伽蓝。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一说宋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改名为龙游寺。会昌法难之后,法海禅师燃指发愿,于荒林中建成金山寺。
自金山寺始建,几经兴废,在蕴衷、应深、心海、道澜、安贤、宏霔等历代主持的努力下重建。宋政和四年一度改为道教神霄玉清万寿宫,后恢复寺名。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春,太平军由瓜州攻占镇江之战中,兵火焚毁了金山寺,包括塔楼殿阁,都荡然无存。到了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曾国藩两江总督时,开始谋划复建,到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十月竣工,花费三万两白银。1985年重建大雄宝殿,1990年竣工。镇江金山寺与高旻寺天宁寺、宁波天童寺并称为东南四大伽蓝,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重点开放寺庙。明代时,金山寺有楼门,上有“龙游禅寺”四个大金字,门里左右为四大天王像,门内左侧有石额,镌刻有“金山”两个大字。佛殿左侧的庙宇内,供奉有达摩百丈禅师等像,中间有裴文德之像,像前的牌子上写有“开山裴公祖师”六个字。
头陀岩
头陀岩在金山的西北,又名祖师岩,唐朝法海禅师所居,下为法海洞
法海洞(裴公洞)
法海洞,也叫镇江金山区裴公洞,在金山的西北,供奉的是金山寺第二代开山祖师裴头陀,相传此洞为当年法海禅师在金山寺时的住所。明朝嘉靖年间欧大任曾写诗记载在法海洞遇到一位面壁九年缄默不语的高僧。晚明时,裴公洞又名藏经洞。清代镇江孔知府曾在裴头陀藏金洞题字“开山第一洞”,清代文人王士祯将其称为“煞风景四事”之一。清朝训学家王念孙写诗描述了裴公洞中幽深黑的景象。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公元1836年)六月,总督河南道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麟庆从瓜洲过江游金山,秉烛游裴公洞,称其中乱泉滴沥,阴冷逼人。太平天国战争后,裴公洞改名为“古法海洞”。清末民初学者钱静芳在《小说丛考》中记载,法海洞中凿石佛一尊。
法海洞深约15米,高2米有余,内宽约4米,中华民国,其内原有泥塑涂金的法海像,在有玻璃的佛龛内,旁有一盏长明灯。据说洞里所供的是法海肉身像。 
目前的法海洞,是借山崖上一个小崖洞构景,崖边有一道石级直通洞口,洞外接一间小殿。洞中原泥像毁于1967年,1977年本地雕塑家朱庚成重塑法海坐像一尊,略大于常人,慧眼平视,瞻仰者甚多。
裴公洞外壁刻有盟津王用六题的“开山裴公洞”五个字。裴公洞内壁上刻有“浮玉山”三字,不知什么年代、何人书写,与焦山的“浮玉”二字相似,疑为一人所写。  
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房头云峰老人独来于法海洞内。曾国藩重修江天禅寺时,云峰老人从法海洞搬出来,省吃俭用,用积蓄造了小楼三间。云峰老人院级后,西来上人住在里面。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九月,在金山江天寺举行了胜利庆功的“大阅”宴席,两江总督曾国藩写诗有“洞驱蟒毒早今销”之句,两淮盐运使方濬颐也写有裴头陀驱邪灭妖的诗句。清代江天寺复建后,将法海洞的开山祖师的地位凸显了出来。
艺术形象
法海的艺术形象,因“白蛇传”的传说和文学作品,经历过多次形象嬗变,其形象充满流动的变异性。在民间传说中,最初法海是匡扶正义的道士,作为封建正统观念的护卫者,形象较为脸谱化;明清时期,法海的形象逐渐变为降妖伏魔、慈悲济世的得道高僧;清代开始,法海演变成为封建势力的化身,成为为了维护封建礼教而施用种种手段压迫白娘子和法海的反派角色;“五四”时期演化为文化话语中的守旧力量,成为革命话语和当代民间话语中的反动势力;现当代时期,法海被演变成了一个破坏他人婚姻的负面形象;当地也有艺术作品将法海描绘为六根未净、虚伪的卫道士形象。法海形象的改变,既是民间艺人口头传颂、作家文本创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主流思潮以及民众审美愿望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文学形象
《西湖三塔记》(南宋洪楩著)
在古代,法海首次出现于文学作品之中,是在南宋洪楩的话本小说《西湖三塔记》之中。其中法海禅师被称为奚真人,是匡扶正义的道士,一身佛门正气,与妄图改变男尊女卑的“妖魔鬼怪”做坚决的斗争,是封建正统观念的护卫者。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代冯梦龙著)
明代冯梦龙所著的话本小说《警世通言》中,第二十八卷辑录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后世广为人知的《白蛇传》故事第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在原先的民间传说基础上,冯梦龙所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首次在文人版白蛇故事中,给其中降妖伏魔的僧人冠名“法海”,此后版本的《白蛇传》皆沿袭法海这一称谓。冯梦龙刻画的法海形象眉清目秀,圆顶方袍,他初见蛇妖,并未贸然收服,而是劝告其离开许宣,不要残害生灵。后来许宣在白蛇生下孩子后因恐惧而主动去向法海求救,法海教导许宣将白蛇罩在了金钵之下。在该书中,法海是匡扶正义、降妖除魔的正面人物形象。
《白蛇传》(张恨水著)
张恨水于1954年所著的《白蛇传》中,法海为降伏白娘子,不惜毁坏许白和满家庭,张恨水刻画出无端生事、作为封建礼教卫道士的法海人物形象。
《青蛇》(李碧华著)
香港特别行政区作家李碧华所著《青蛇》是对传统小说《白蛇传》的解构,她仍取用明代冯梦龙所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环境和情境,但对人物形象改动较大。其中法海的人物形象从慈眉老者被改为丰神俊朗的年轻僧人,真身为大蟒蛇神,一心要修成正果,自诩为“降妖伏魔”正义的化身,却六根不净,难逃情欲与“色”“戒”之苦。李碧华借法海“佛性”与“情欲”的挣扎,诠释了人性固有的缺陷。后被著名导演徐克翻拍为电影《青蛇》。
戏剧形象
《雷峰塔》(清代黄图珌著)
又名《雷峰塔传奇》,清代剧作家黄图珌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改编,是现存白蛇题材的第一部戏曲作品,情节基本上承袭冯梦龙的版本,同时,赋予了法海降妖行为以佛祖旨意的神圣性,认为白蛇为异类,对法海除妖行为的正义性有着绝对认可。
昆曲《雷峰塔传奇》(清代方成培著)
清代方成培在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所著的《雷峰塔传奇》中,法海形象逐渐嬗变成维护封建礼教、传统秩序的卫道士,其慈悲济世的除妖高僧形象特点被弱化,而拆散许仙白娘子自由恋爱的守旧形象被强化。其中,方成培着力突显了与法海高僧形象相悖的“人性”特质,法海的立场始终是人妖殊途,弱化了法海作为得道高僧理应怀有的慈悲之心,但未改变法海作为得道高僧奉佛祖旨意收服妖魔的基本情节几其行为的正义逻辑。
弹词《义妖传》(清代陈遇乾著)
清代陈遇乾作于清爱新觉罗·颙琰十四年(公元1809年)的弹词《义妖传》中,因蛇妖白素贞用草药为村民治病而导致金山寺香火衰落,法海怀恨在心,挑拨了白许二人的夫妻关系,印发水漫金山,因此法海理直气壮地收了蛇妖。
京剧版《白蛇传》(田汉著)
当代戏剧家田汉所著的京剧版《白蛇传》,创作于1944年,原名《金钵记》,经过三次修改,于1954年定稿,历来被奉为经典。其中,法海的形象,是一位眼里不揉沙子,坚信妖魔一定会害人,以消灭妖魔为己任的得道高僧。因为时代的巨变,新旧思潮进行了激烈碰撞,法海作为封建卫道士的形象在田汉的《白蛇传》中得到强化,其反面人物形象进一步深化,被寄予抨击封建礼教的符号化功能。
话剧版《白娘娘》(顾毓琇著)
在本剧的“引”中,法海是一个看破红尘的高人,是个苦修和尚的形象,视万物平等,有着决定白蛇是否能做人的权力。剧中法海的立场和态度模糊不清,行为不可捉摸,第一幕开场时乔装改扮成自号“金山半仙的算命先生;第二幕中法海在白娘娘梦中点醒白蛇,让她与人为善;第三幕中,白蛇喝下法海送给许仙雄黄酒现原形吓死许仙,法海再次以金山半仙的身份出现,劝白蛇与许仙尽早分开。接下来,许仙突然死去,法海要夺走白蛇与许仙的孩子,与流氓为伍,阴谋险恶,机关算尽;最后一幕,法海以僧人形象出场,白蛇被镇压在雷峰塔下,法海恢复了苦修和尚的形象。
话剧版《白娘娘》(曹路生著)
该剧的剧情脱胎于顾毓琇版,其中法海仍以算命先生的身份出场,知道最后一场才以僧人形象出现。法海有点窥破天机的本领,也没有阻止白蛇与许仙见面。该剧中也有法海托梦白娘子并指点她的情节,但法海告诫白娘子人蛇不可通婚。在之后夺子的剧情里,也剔除了阴谋险恶的剧情。但法海始终视白蛇为异类。
越剧版《蛇恋》(创作于2003年)
这一版中,法海回归了单纯的僧人身份,是个好大喜功,爱吹嘘,善嫉妒的寺院长。法海听说白娘子能医好棘手的红热病,因此找上许仙,想探明原因,进门后撞翻了混有白蛇之血的药汤,带着一点嫉妒心和一些正义感,法海揭穿了白娘子为蛇妖,并发动群众围攻白蛇,当白蛇拖着昏死过去的许仙离开时,法海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长叹一声佛号。越剧版的法海性格并不是单一的坏,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质感的人物。
川剧版《白蛇传》(2018年上演)
重庆大学版川剧《白蛇传》,于2018年4月28日首演于重庆大学呼吸小区学生活动中心大剧场,2019年在重庆大学B区科学会堂演出,献礼“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暨“重庆大学建校九十周年”,期间在校内外演出17场。剧中法海收妖并非多管闲事,而是受领导指派,因受蛤蟆精连累而下凡,带领神将先在金山寺开坛设教、享受香火,使收妖有了合理性,之后用迷魂伞、并且以“尊夫人难过血盆关”为由引诱许仙上金山,对上门寻夫的白蛇先是诱骗动员,失败后派出神将使用法宝欲收服白蛇。
豫剧版《白蛇传》(常香玉版)
在常香玉版豫剧《白蛇传》中,法海以“护律条、斩妖除怪”为行动指南,云游天下查找妖怪,见许仙脸现邪气,令许仙逼白蛇饮雄黄酒现形,并危言震慑许仙,是许仙因恐惧在寺中寻求庇护。白蛇先是好言恳求法海释放许仙,被拒绝后水漫金山。法海怂许仙,最后用金钵将白蛇压于塔下。这一版豫剧是改编自田汉所写的京剧《白蛇传》,也与传统豫剧有关,由陈宪章和王景中二位剧作家合作完成,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秦腔版《白蛇传》
又名《雷峰塔》。剧中法海为西方佛祖派来收服白蛇、暗渡许仙。法海诱许仙往金山寺烧香,滞留许仙,与前来寻夫的白蛇、小青相斗,水漫金山。法海为维护天庭律条,搬来天神将白云仙(白蛇)压在雷峰塔下。许仙与白蛇之子许仕林长大后得中状元,遇菩萨指点得知身世,在雷峰塔前祭母,感动塔神,塔毁母出,全家团圆。
新编粤剧版《白蛇传·情》
2021年11月30日晚在广州大剧院上演。剧中法海前世是迦楼罗,每天必须吃一条蛇,有一天逃走了一条白蛇被前世的许仙所救,今生冤家重逢,法海发誓要捉拿白蛇。他自认是佛的代言人,但又纠结于慈悲与杀戮的矛盾,展现了人性的博弈。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白蛇传 (1926).豆瓣电影.2023-06-15
白蛇传 白蛇傳 (1962).豆瓣电影.2023-06-15
真白蛇传 真白蛇傳 (1978).豆瓣电影.2023-06-15
白蛇传 (1980).豆瓣电影.2023-06-15
奇幻人间世 奇幻人間世 (1990).豆瓣电视剧.2023-06-15
青蛇 (1993).豆瓣电影.2023-06-15
青蛇与白蛇 青蛇與白蛇 (2001).豆瓣电视剧.2023-06-15
白蛇传 (2006).豆瓣电视剧.2023-06-15
又见白娘子 (2011).豆瓣电视剧.2023-06-15
白蛇传说 (2011).豆瓣电影.2023-06-15
缉妖法海传 (2018).豆瓣电影.2023-06-15
新白娘子传奇 (2019).豆瓣电视剧.2023-06-1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家世出身
少年出家
苦研佛法
开山建寺
贡献影响
衣钵传承
师承
后世传承
怀贤禅师
佛印禅师
应深法师
历史评价
真实法海评价
艺术形象评价
有关争议
真实法海争议
金山寺开山之祖的争议
降服白蟒之人的争议
裴休之子争议
艺术形象争议
同名高僧
前秦
南朝
唐代
法号为法海的高僧
因居住地称法海的高僧
谥号为法海的高僧
宋代
法号为法海的高僧
因居住地称法海的高僧
谥号为法海的高僧
轶事典故
代皇子出家
苦修磨砺
驱除白蟒
美女磵
蟹和尚
歇后语
相关人物
父亲:裴休
母亲:陈夫人
师兄弟
后世纪念
镇江金山寺
头陀岩
法海洞(裴公洞)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西湖三塔记》(南宋洪楩著)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代冯梦龙著)
《白蛇传》(张恨水著)
《青蛇》(李碧华著)
戏剧形象
《雷峰塔》(清代黄图珌著)
昆曲《雷峰塔传奇》(清代方成培著)
弹词《义妖传》(清代陈遇乾著)
京剧版《白蛇传》(田汉著)
话剧版《白娘娘》(顾毓琇著)
话剧版《白娘娘》(曹路生著)
越剧版《蛇恋》(创作于2003年)
川剧版《白蛇传》(2018年上演)
豫剧版《白蛇传》(常香玉版)
秦腔版《白蛇传》
新编粤剧版《白蛇传·情》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