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步(1898年—1968年),男,字仁元,号竹溪,
江西省丰城县人,景德镇瓷绘艺术家,素有“青花大王”之美称,晚年作品常署“陶青老人”。清代景德镇青花画师王秀春之子。
王步1898年出生于瓷都景德镇,9岁拜青花艺人许友生为师,1919年受聘于吴公霭主办的瓷业研究社。1926年,吴霭生离世,瓷业美术研究社也解散。此后王步受著名的“珠山八友”中王琦、邓碧珊等大师的影响,学习传统的中国绘画,同时向邓碧珊学习书法,刻苦临帖。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直至解放前夕,瓷业萧条,青花瓷器产量尤少,王步此阶段只得舍青花而从事釉上粉彩装饰,彩绘多作人物、山水、丛菊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王步受到江西省委领导的委托,同当地著名陶瓷艺人共同创作“开国纪念瓷”,代表景德镇和江西人民敬献给毛泽东主席。1953年3月,王步应邀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由郭沫若主持的“全国陶瓷工作会议”。次年进入
景德镇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1955年被授予“陶瓷艺术家”称号,1963年当选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68年,王步病逝。
王步在“青花料色及技艺”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在创作上重视传承中国古代的传统风格,但又在配料、分水等方面勇于创新,使作品上的花鸟、飞禽、走兽等自然元素更富有生活气息和民族化的装饰风味,丰富了装饰技法,对发展传统的青花艺术作出了贡献。他的作品在多个国家的画册上发表,亦被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和
日本、
德国的鉴赏家收藏。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王步1898年出生于瓷都景德镇,其父亲王秀春为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青花瓷画手。也正是在父亲熏陶下,王步从小喜爱绘事。1904年,王步的父亲去世,母亲只得变卖薄财,将年仅6岁的王步带回丰城长湖老家。在这里,王步上了三年
私塾。
学徒时期
1907年,九岁的王步在亲友资助下只身重返景德镇,拜在青花艺人许友生门下,开始了学徒生涯。五年后,十四岁的王步徒满出师,却不料所在的工场遭遇倒闭,只能靠画鸟食罐为生。因为鸟食罐是小物件,多为陶瓷艺人们所不屑,但王步却表现出“恪尽职守”的精神,对作品处理细腻,刻意求精,创作的作品鲜活灵动,深得雇主赏识。
1919年,二十一岁的王步受吴霭生(民国初年景德镇制瓷名家)之聘,入瓷业美术社,担任
仿古瓷制作,朝夕临摹明、清官窑名品,为日后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成熟时期
1926年,吴霭生离世,瓷业美术研究社也解散。此后他受著名的“珠山八友”中王琦、邓碧珊等大师的影响,学习传统的中国绘画,同时向邓碧珊学习书法,刻苦临帖。王步开始摆脱仿古瓷的制作,采用水墨画技法绘制青花,独创铁线或折芦描双钩分水技法,所绘制作品大气清新,一洗晚清瓷画的繁琐陋习,开启了一种崭新的青花风貌。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直至解放前夕,瓷业萧条,青花瓷器产量尤少,王步只得终止探索,改弦易辙,舍青花而从事釉上粉彩装饰,这一期间的彩绘多作人物、山水、丛菊等。
艺术巅峰
新中国成立以后,王步获得了新生,开始变得比以前活跃。由于他名气渐大,一解放就受到江西省委领导的委托,同当地著名陶瓷艺人
王大凡、
刘雨岑、
张志汤、
章鉴等人共同创作“开国纪念瓷”,代表景德镇和江西人民敬献给毛泽东主席。
1953年3月,王步应邀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由郭沫若主持的“全国陶瓷工作会议”。1954年他被调入陶瓷研究所工作,在所里担任艺术室副主任,为釉下彩绘的技术指导和工程督促负责人。在宽松舒适的环境里,从1953年至1968年,他就像着了魔一样在创作中倾泻憋闷多年的心声。在“青华分水”的传统技法上,他独创出“分水写意法”,灵活掌控青花料用笔疾色、含水变化,在技法上则吸收
国画泼墨的优势,使得陶瓷作品色彩鲜嫩、画面流畅,这些都为后续的国际技术合作提供了釉下彩绘的文字与实物资料。
1963年,王步当选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为人民大会堂绘制空前未有的号称“万件”青花瓷,高达2.96米。还绘制三尺高的青花瓷板,特别是他绘制的著名的珍品——青花丝瓜芋荷四方瓷瓶已成为稀世之宝,存世仅几只,每只价值10余万元。还有小巧精致的日用茶杯、碗、盘以及鸟食罐等。作品品种多样,风格各异,画意浑厚、清新、刚劲、古朴,富有时代气息、传统风味和民族特色,平生所作釉下、釉上绘画和堆雕、
刻花等作品数以万计,尤精青花,素有“青花大王”之美称。
1968年8月26日,王步突发
脑出血,终因抢救无效病逝,享年70岁。
创作特点
王步在于对“青花料色及技艺”作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特别是《弄清来龙去脉》一文,表明他重视传统而又批判地继承传统,进而发扬传统的思想,摒弃了明、清御窑器厂烧造宫廷用瓷的的装饰影响,在配料、分水上,勇于创新,不断寻求新的表现形式,使大自然中的园蔬、花果、鱼虫、飞禽、走兽等在瓷上再现,比自然更美、更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的装饰风味,艺术技巧又进入了更高的水平。他对于青花艺术的探索,并非限于青花艺术本身,凡有利于青花艺术发展的,都注重学习和借鉴,融于青花艺术之中。使白瓷上的青花,显出
水墨画的所谓“墨分五彩”之妙就是一例,创立了一种独特的简炼风格,并丰富了装饰技法,在绘瓷艺坛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为发展传统的青花艺术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构图
瓷画构图较之平面绘画有一定的特殊性,因瓷画载体有时为立体器物,或异形平面,在构图时不能仅作普通绘画之思考,还需兼顾整个载体的体态,以及从不同角度看去时的视觉效果。王步的构图是其瓷画的重要特色之一,其中不仅体现出了中国水墨绘画的影响,还能看到他脱胎自中国水墨绘画进一步的思考与创意,形成视觉上最为鲜明的气质特征。
“开合相应,虚实相生”是王步青花作品构图表现的一大美学特征。王步在绘制瓷板画时,为保证画面清爽简洁,常常于画中留下大面积空白,主体形象突出,立意鲜明;同时无像衬有像,画面清丽脱俗、简洁明了,展现出整体的空间感,所谓画面空间感,是主体之间因距离远近产生的平面差距感或立体层次感。
王步构图留白运用独到,如《泼水群鱼争上游》,画了三条鲤鱼,除此之外只有一句题跋,剩下的是大面积的空白,这空白为鲤鱼的自由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大的空间,三条鲤鱼结伴而游,然而大面积的空白,却又不使人觉得它虚无,它通过三条鲤鱼互传趣味的动态,使人感到空白处似是一片宁静、清澈、透底的湖水。
善用器型就行构图是王步青花艺术创作的一大特征。他在创作时可灵活的将多重画面融为一体,如王步在
菱形笔筒上进行创作时,两个面可当做一个面来创作,并能展现出独特的画面表现力。例如,《蔬果图》四方箭筒中,箭筒的四面分别绘制了南瓜、
丝瓜、
马蹄莲、豆荚。在每一面中,王步都根据主体的特征来安排构图。面与面之间看似并没有直接的衔接,但可以看出王步通过串联蔬果藤蔓、根须的走势使画面物象贯通,每一面主体的大小、高低、错落、设色,都是根据整体构图需求而调整的。
同时,王步的作品中构图多见对形象的形态强化,使画面气势雄浑,无论是瓶丝瓜装饰中丝瓜、藤干、花叶的排列表现,使叶藤之生长充满动态张力;还是水禽瓷板画中,在水禽和荷叶之间对芦草直线的微观动态表现强化,都给人以动态趋势表现力强的感受。
分水
王步青花艺术风格之所以独特,根本原因在于他在传统青花分水技法上,对于用料与用笔上的创新。其独有的"料分五色"的分水技法是在其长期探索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技法体系。王步早年利用蓝白对比的视觉效果,创造性的装饰手法来表现对象。其色阶大体分为五种色阶,笔下所绘皆以这五种色阶来表现,其绘画都能表现出对象固有的特点,无论是世外山林,还是花鸟虫鱼。"料分五色"正确的表现手法可以使这些不同的色阶达到高度统一和谐的艺术效果。他在创作过程中,对甘油原料的使用进行加工,让画面更有表现力,适度分水画各种小写意作品,使其更具活为。
在王步的作品之中,还可以见到青白对比之中的过渡色,这是王步为了丰富色阶,于现代所绘的山水通景之青花瓷画常用的影淡。王步结合特殊用料与灵活的色阶表现力,所绘制的青花瓷呈现出一派清丽脱俗,给予观者眼前一亮的独特美感。
王步分水技法的另一特色,是他不固守传统,在熟练掌握
清代康熙分水技巧德基础上,对于用笔技法加以创新。“鸡头笔”是青花分水的专用工具。因为青花是釉下彩,是在生坯上作画。纸上用墨,能立即见效果,而青花料色在逐胎上则难分层次。料一下到坯体就一团黑,看不见料色厚薄和层次,需要一遍又一遍地进行“分水”,方可达到料分五色的效果。鸡头笔因为笔尖接触到
胎体会带动胎泥,对料色有影响。画时必须做到眼明手快,不允许细描细绘,略一停顿,即现笔势凝滞。分水更要求快,否则水份太多,定会损坏远体。王步在绘制局部
纹样时,以料水成线的淌水法在坯体上制作,先提笔锋于坯体上牵引,与坯体本身保持一定距离,同时右手控制水的流向并提笔收水,小范围内呈色浓厚与勾线用料类似,既不会因坯体的
吸水性强而产生斑斑点点的积料,也不会因分水料在坯体上的流动而造成不可收拾。
意境
王步青花作品中表现出的艺术境界是丰富多彩的,可以从"有我"和"无我"两种境界来看。王步之人物画充满主观感情色彩,大多数作品皆呈"有我之境"。人物画作为一种人文绘画题材,尽显所绘时期的社会生活状态,长久来,人物画都是主流绘画题材,不同时期的人物画描绘也多有不同,表现了不同时期的政治及经巧面貌,反映了人类与社会、自然的互动,以及人物本身较为丰富表情、动作等对象。王步的青花人物相化其他青花内容体裁甚少,但人物画之传神可媲美东晋顾惜之人物画。有人曾称赞王步的人物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其笔法如春蚕吐丝,程盈流畅,道劲爽利;造型布局六法俱全,运思精微,襟灵莫测。在王步的人物画中,技法上笔墨分水相互为用,水中有料,料中有水,一笔落胎;境界上状物传神,抒情达意,结合虚实表现个人风格及主观感情,境界之表达一览无遗。
王步笔下的人物画形象生动,刻画细腻,个性传神,画面气韵生动。王步通过对人物神态与动作的表现,在故事之中加澄染。通过主观感情的发挥,于"有我之境"中抒发情感。王步青花人物之雄浑、博大的气魄,传神、写意的塑造和开阔的吸纳,变化莫终的分水与线条表现力和独特的民族审美观念,是近现代陶瓷艺术赖以开巧的基础。
人物影响
王步的作品,曾有不少在国内外画册上发表,有的还在
日本、
苏联印成了精美的图片,为国内外许多博物馆所收藏。他的青花技艺为陶瓷青花艺术开拓了新的途径,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中国青花的发展
王步一生致力于青花的创作,艺术成就非凡,不仅对景德镇陶
陶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对中国近代青花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青花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王步的一生都致力于青花艺术,在继承景德镇传统青花艺术的基础上,不断的探索、实践和创新,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借鉴纸上写意画的风格特点和青花传统技术相结合,又研究各画系派别的艺术特点,最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王步从艺六十多年以来,创作的各类
陶艺作品成千上万,而青花作品是其中的珍品。王步的青花将传统陶瓷艺术的精华、
写意画优良技法及民间多种艺术的优点相融合,改良了晚清瓷画的绘画技艺,在青花艺术史上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引领了新一代的瓷绘创作方向,王步青花艺术作品也称为众多
收藏家的青睐,更受到民间百姓的喜爱,其艺术成就成为现今陶瓷艺术界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王步青花技艺之传承,单从血缘和时间上出发,王步陶瓷世家以王步为始,其下有三子
王声怀、
王希怀、
王恩怀,有其孙辈
王清平、王青、王华,孙媳
徐国琴、
李燕等人,在陶瓷艺术的创作上伸手王步的影响。祖孙三代的艺术传承,以王步为鼻祖,在学习传统工艺的前提下,一脉相传,对技法进行创新,各个时期的分支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除了家族传承,同时代的“珠山八友”等其他陶瓷名家和王步相互帮助,在同一个时代对陶瓷技艺进行改革和创新,影响了众多陶瓷艺术家的创作。当时的艺术家们不定期举行艺术创作交流会,亦称“月圆会”,还与擅长各类瓷艺创作的艺术家同台竞技,创作了许多艺术珍品。
现代瓷绘艺术家中,深受王步影响的人数不胜数,如当代青花大王
黄卖九的青花创作就深受王步影响。青花分水写意法是黄卖九继承王步风格最显著的特点,著名陶瓷美术教授张学文在一篇评论景德镇现代青花艺术的论文中写道:“王步先生虽已离去,他所创立的分水写意法,及其泼墨写意的青花分水画风却被后人继承了,尤其触摸到王步风格的脉络。”
个人生活
王步的父亲王秀春为
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青花瓷画手。也正是在父亲熏陶下,王步从小喜爱绘事。其师傅许友生是当时景德镇著名的青花艺人。王步长子
王声怀从小从父学艺,后来发明“青花带水贴花”工艺。次子
王希怀的作品则继承、发扬了其父的分水技法,是近现代青花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三子
王恩怀幼年随父学习,建国后又师从擅长粉彩画的
刘雨岑,擅长利用材质特点进行创作。王步之孙、王恩怀长子
王清平擅长釉下彩的创作,在继承家学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个人作品
王步从出生到1968年病逝,横跨了新旧两个社会,从事陶瓷青花艺术创作六十余年,平生所作釉下、釉上、堆雕、
刻花等瓷器数以万计,尤精于青花。他主要的作品有:青花釉里红“葡萄”纹盘,“牵牛花”扁方瓶,青花“双鲇”、“虾月”、“白菜萝卜”和“荷塘清脆”瓷板,“蔬菜”四方箭筒,以及“松石芝梅图”小罐等。
2023年5月,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王步被列入1911年后已故陶瓷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其代表作不准出境。
获得荣誉
后人纪念
2018年10月18日上午,百年青花独一人——纪念王步先生诞辰120周年作品展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开展。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馆长赵纲主持开幕式,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吴隽出席并宣布开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熊钢如,中共丰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晓建分别为开幕式致辞。
人物评价
这位青花大王不仅见证了中国陶瓷转折跨越中最为特殊的一个门槛,更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创造出了至今都无法超越、无所比拟的青花绝艺,从模仿到创新,没有谁能更比王步将青花的艺术天地领向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王步青花是20世纪中国青花艺术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20世纪民间陶瓷艺术发展的最高成就之一。(山西日报评)
人物轶事
王步在1959年
1959年,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大典之年。为此,举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献礼"群众性高潮。景德镇亦提出了"人人为
大跃进鼓劲,个个为献礼瓷出力"的行动口号,除了为
北京十大建筑生产配套的日用瓷和陈设瓷,还自发萌生了"举全力,抒衷情,创作精品迎国庆"的念头并时诸实际行动。王步满怀朴素的阶级感情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坚定信念,立志要出器物最大、题材最新、技法最好、质量最优的作品,向祖国献礼,向党汇报。这年的五月,恰适新平瓷厂(景德镇市人民瓷厂前身)造出一支高8·9尺的万件柳叶瓶。这是景德镇有史以来最大的瓶尊,它标志着瓷都的制瓷制瓷工艺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王步义无反顾地承当了巨型瓷瓶的绘画任务。
成瓷之巨,必须绘画之精。王步并未贸然执笔,而是先阅书查典,寻找最适合的
纹饰题材和稳宜的陶瓷材质。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芳卉精神,鸳鸯的"文鸳晴卧落花香,不因羌管惊飞起"的良禽气节,暗喻了
华族追求幸福美满,抵御淫威强暴的情操。于是,王步数次赴
荷塘池边写生,几番去
婺源县,湖岛拍照,力求把最美的荷花和最健的鸳鸯付诸于笔端。他数易其稿,连续画了近一个星期,终于完成了《鸳鸯戏莲》青花釉里红大瓶。其后,又与
潘庸秉合作,联合绘制了一块青花
斗彩《九桃锦寿》
纹样的直径为98厘米的瓷圆桌面,两件大作烧制成功,当即在全国陶瓷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尤其是《鸳鸯戏莲》,其青花勾叶写获,釉里红花敷蕾,色阶变化自然丰富,意境气韵悠然清雅,以醋道劲的写意手 法"舍形悦影"的视觉效果,成为景德镇越古腾今的青花巨鸿之作。作品不仅被陶瓷行业专家被评选为甲等
优秀奖,而且选送北京,至今还成列在故宫慈宁宫内。
王步与《高歌大庆》
《高歌大庆》瓷瓶是王步在正式执笔画《鸳鸯戏莲》大瓶前的试笔之作。其
纹饰皆是他在水乡写生时的
速写题材。王步依循天圆地方瓶的造型特点,除选定一
条幅展面写主饰"高歌大庆",另外三面则绘辅饰"鸿鹚栖苇"、"理猫窥鱼"和"渚岩修竹"。主饰"高歌大庆"以青花笔意,绘一
公鸡立于美状岩石上引颈张鸣。其青花料色勾绘勒翼,写羽状翎。形态轩昂,兼之釉里红点垛鸡冠,浅敷胸羽,倍觉雄壮华美。辅饰或动或静。或聚或散,或多或少,或高或低。都依循"宾不夺主"、主不侵客"的程式分别表现寓意的内涵。主饰则以鲜活的陶瓷语汇,诠释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闻"的国民大庆的主题。
一位现年逾七旬的王步的小同事曾提到,王步当年画这件瓷品,起初是试笔试料。尽管是试笔之作,但王步任然是用心绘制而无分毫草率之处。他原以宋代赵诘的《
芙蓉锦鸡图》为本,着意表现"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伍德安逸胜鹭"的意境,试画几次后,觉得与喜庆致贺的本意相左,遂改为仁立岩石而长鸣的青花釉里红的红画幅。其画简恬空阔,具有高旷纵横的韵律,笔力奇屈,墨气淋漓,笔锋排奡奔肆,笔情画意,表达了他身心感恩,画诚笔挚的艺术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