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博物院
浙江杭州余杭区的考古遗址博物馆
良渚博物院(Liangzhu Museum)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美丽洲公园内,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和宣传良渚文化的考古遗址博物馆。
良渚博物院前身是1994年建成的良渚文化博物馆。现良渚博物院于2005年3月破土动工,并于2008年9月29日对外开放;2017年8月,根据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最新考古成果,良渚博物院基本陈列改造升级,之后于2018年6月重新对外开放。
良渚博物院总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由英国建筑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设计,其常规展览面积4000余平方米,分为3个展厅。常规展览的主题是: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展览依托“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三个展厅,展示了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遗产价值。截至2019年,良渚博物院有藏品数量3266件套,珍贵文物114件套。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良渚博物院院内共展出良渚文化文化时期玉器、石器、陶器和漆木器等各类珍贵文物600多件(组);展览力求创新陈列理念、合理运用先进的展示方法和手段,努力实现传播方式多元化,将博物馆传统展示与数字化展示等手段相结合,合理使用大型油画、场景复原、数字多媒体及3D打印等新技术,加强观众在实体文物中参观的感受,扩展了博物馆的有限展示空间,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化展示服务。
历史沿革
成立背景
1936年,良渚首次发现良渚遗址;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称。由于遗址内几千件不同时期出土的珍贵文物,都只能存放在县文化馆的库房里,县文物管理工作机构只有一个县文管会办公室和一名专职文物干部,编制挂在县文化馆;县文物办与文化馆挤在一起,文物的陈列展览都是从别处调用;随着良渚遗址不断有新的发现,越来越多良渚文物的领导、专家和文物爱好者随之而来。
1974年,余杭区县第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县文化馆内成立。陈列室不大,只有40余平方米,陈列的文物也很杂,不过,基本上都是精品,而且以良渚文物为主。这以后,余杭的文物工作越来越被重视,1986年,超山吴昌硕纪念馆揭幕,仓前章太炎故居修复开放,1990年,中顾委常委伍修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等中央领导专程到临平观赏良渚文化玉器精品;同年,县文化馆内的文物陈列室已经迁至临平山公园,展览面积已经扩至100多平方米,叫“余杭县博物馆”,馆内有文物近50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6件,二级文物172件,三级文物415件,但是这个博物馆的陈列室一直没有正式对外开放。
1990年5月7日,20余名代表视察良渚遗址时,在座谈会中提出建一座博物馆,而且是专题博物馆;1992年1月博物馆破土动工。1994年5月28日,余杭县北撤县设市;同日,总投资550余万元、由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馆名的良渚文化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占地26亩,主楼面积1602平方米,上下两层,屋顶四角是玉琮造型,馆前广场一隅是高大的玉琮馆表。馆内设一个序厅和三个展厅,共展出良渚文化器物400余件(组)。
良渚文化博物馆随着良渚文化遗址不断有重大新发现,馆内的陈列展览已不能全面展示良渚文化内涵。2003年,在各级领导、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开始筹建良渚文化博物馆新馆良渚博物院。
建设历程
2003年11月,由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设计的良渚博物院开始规划建筑设计;2005年3月,现良渚博物院破土动工;2006年底,博物院完成基建工作;2008年4月1日进场陈列布展,2008年9月22日杭州良渚文化博物馆更名为良渚博物院;9月29日良渚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整个过程历时五年。建筑总投资1亿多元,陈列布展总投资6000多万元。
2017年8月,根据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最新考古成果,良渚博物院基本陈列改造升级;8月14日,良渚博物院闭馆,标志着良渚博物院陈列改造项目正式进入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推进阶段。2018年6月,良渚博物院重新对外开放。
方位布局
良渚博物院总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由英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设计,建筑外形简洁,突破了具象形态的束缚,体现了艺术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的和谐融合。良渚博物院由四个长方体组成,宽度相同(18米),但高度不同,建筑体量内部形成多个庭院,弱化了博物馆和周围环境的边界;其中有些院子保持了原始的回廊庭院的类型,围绕着中间的花园或水池,而主入口的院子则是硬质地面,点缀着落叶树;建筑外墙全部用黄洞石砌成,如玉质般浑然一体。
陈列展览
博物院常规展览面积4000余平方米,分为3个展厅。常规展览的主题是: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展览依托“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三个展厅,全面、立体、真实地展示了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遗产价值,体现了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年,院内共展出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石器、陶器和漆木器等各类珍贵文物600多件(组)。展览力求创新陈列理念、合理运用先进的展示方法和手段,努力实现传播方式多元化,将博物馆传统展示与数字化展示等手段相结合,合理使用大型油画、场景复原、数字多媒体及3D打印等新技术,加强观众在实体文物中参观的感受,扩展了博物馆的有限展示空间,为观众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化展示服务。 
常设展览
大厅
前厅照壁画面由展览主题与良渚文明的重要载体构成。良渚博物院的展览主题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文明以玉为表征,在玉琮、玉、玉璧等玉器中,蕴藏着神权、军权、王权的高度一致的信仰与集权,是良渚文化的成熟文明与早期国家的实物见证。
第一展厅——水乡泽国
第一展厅讲述了一个建立在湿地上的王国的崛起与发展。七千年前太湖的形成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创造了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五千年前后的良渚文化文化时期,先民们种植水稻、养殖栽培,稻米是最重要的粮食,家猪是最主要的肉食来源。制陶、纺织、制骨、治石、漆、琢玉等手工业生产更加专门化、体系化,此外还出现了一套被视为原始文字的刻画符号系统。高度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为良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第二展厅——文明圣地
2007年考古发现的良渚遗址遗址,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被誉为“中华第一城”。经过八十多年的考古历程,显示出良渚古城的规划营建和结构布局具有东亚早期城市文明的典范。良渚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外城构成三重向心式结构。宫殿区的中心地理位置与复杂的土建及建筑基址,内城的王陵、作坊区、纵横水路及临水而居的江南生活模式,外城众星拱月,围合的人工营建台地上居住着村民。远郊有大型村落、祭坛墓地、环壕聚落、大规模的水稻田等。良渚古城西北的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组成,是中原地区最早的经过科学规划的水资源管理系统。
第三展厅——玉魂国魄
良渚文明的重要特征——玉器文明。玉器是良渚时期权力、礼制、信仰的物质载体,用以标识身份、区分等级。良渚时期的用玉已形成明显的等级之分。以神徽像作为共同信仰的神,并与玉琮、玉钺、玉璧为代表的神权、军权、王权形成良渚社会独具特色的用玉礼制,反映了良渚社会是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国家形态。
引进展览
2019年8月17日,由故宫博物院、良渚博物院联合主办的“君子比德于玉——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玉器精品展”在良渚博物院开幕。该展览在故宫博物院所藏近一万九千件(套)清代玉器中精选了100件展品,大部分出自乾隆时期或清代中期,内容涵盖清代宫廷礼制、宗教、陈设、文房、服饰等6个方面,代表了清代玉器工艺的最高水平。良渚博物院为观众提供了听讲座、看展览、赏玉器、学知识等有趣的观展方式,通过解析中国玉器文化,窥探历史遗留下来的文明传承;展览的100件故宫博物院藏玉器精品,向观众全面展示了清代玉雕艺术成就和皇家御用玉器特色,展现中华玉文化的源远流长。
对外展览
2014年8月9日,由山东省文化厅、山东省文物局、山东省文物保护与收藏协会联合主办,山东博物馆、良渚博物院、山东省博物馆学会承办的“玉润东方——大汶口遗址—龙山·良渚玉器文化展”在山东博物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展期为三个月,是良渚博物院与山东博物馆首度合作,山东博物馆借调了山东各地市博物馆及山东大学博物馆在内的17家单位史前玉器,将四千年前中国大地上大汶口-龙山文化与良渚文化玉器联袂展出,取了海岱地区和良渚文化代表性玉器共计300余件(组),其中良渚文化精品158件(组),展出玉器涵盖了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玉琥等多个玉器类别。
2016年5月,广东省东莞展览馆与良渚博物院合作举办“古玉遗韵——良渚文明展”。此次展出的173件(组)文物,主要为玉、石、陶、骨等质地,其中132件玉器为良渚博物院馆藏中的精品。
2017年12月27日—2018年4月8日,“王国的尊严——玉器与良渚文明”展览在重庆市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的展品200余件(组),主要以浙江杭州良渚遗址核心区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为主,全面讲述良渚文化的玉器文明。
馆藏文物
良渚博物院院内典藏精品文物,分为玉器、陶瓷、石器以及其它。
玉器
良渚文化玉琮
南瓜黄,中空矮柱状体,内孔壁略弧凸,外表呈弧边方形。四个角各有一个顶视为角尺状的凸块,其上以转角为中轴,琢刻神兽图纹。高4.4厘米、射径7.5厘米、孔径6.4厘米。
良渚文化玉璧
南瓜黄,抛光精美,凹缺部位也打磨较好。器呈圆饼状,中间钻有一对钻孔,但孔内壁打磨修整较好,上下几乎贯直。整器比较规整,仅依稀可辨两面的线切割痕迹。直径16.2厘米、中间厚1.3厘米,边缘厚1厘米,孔外径6.2厘米,孔内径6.0厘米。
陶器
刻符黑陶罐
夹砂黑皮陶,因出土于河沙中,故器表面多呈锈红色。平唇,口沿微侈,短颈,广肩,鼓腹,圜底,圈足外撇。烧制成后,在其肩部及上腹部刻有亦图亦文的12个符号。
良渚文化陶鼎
夹砂红陶,敞口,束颈,弧腹,圜底。底部为三鱼鳍形足。整器制作规整,外表黑色发亮。高14厘米、口径16.9厘米。
石器
良渚文化石纺轮
紫红色,石质,器呈扁平圆形,中间钻一圆孔。厚0.8厘米、孔径1厘米、直径5.6厘米。
良渚文化双孔石刀
深灰色,器呈长方形,一端略窄,双面刃,顶部对钻两个圆孔,刃部、器身有磕缺。长17.2厘米、宽7.8厘米、厚1厘米、孔径1.1厘米。
其它
良渚文化嵌玉漆杯
此件嵌玉漆器整体为一瘦长形的带把宽流杯,口沿外壁弦纹带上镶嵌有小玉粒,鼓腹,从野外背面的杯底涂朱痕迹判断,其可能有圈足。其图案以大者玉粒为中心,主要结构有重圈、螺旋纹等,类似陶器上的鸟蛇样刻划或玉器地纹的螺旋线,其工艺极为复杂,是良渚文化的“高精尖”产品。
 南酸枣核
2005年,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卞家山出土了南酸枣核,由于良渚文化的遗物以陶器、石器和玉器为主,而出土的有机质文物较少,这对全面了解良渚人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术科研
学术机构设置
良渚博物院下设“学术委员会”和“学术科研部”等学术机构及部门。
学术科研部
学术委员会
为了加强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的科研队伍建设和提高科研水平,实现科研工作的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特设立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并制定《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章程》,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审议、评定、咨询和监督等职权。学术委员会委员由13人组成,本院委员11名,外聘委员4名。设立主任1名,副主任1名,均由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另设秘书1名,由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办公室负责人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由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由院长提名产生,首届委员由院长提名和各部门推荐相结合产生。学术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如因特殊情况需缩短或延长任期,须经院长办公会批准。
学术成果
书籍
文化论坛
资料
文化活动
2020年,良渚博物院举办了“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览;此外,良渚博物院牵手阿里巴巴集团入驻饿了么蜂鸟代购“快闪店”,开启“国潮IP《国宝的味道》:历史有味、国宝到家”活动;与时下火爆游戏“集合啦!动物森友会”合作,让玩家在“动森”的世界感受良渚文化。并且在良渚博物院的抖音新浪微博官方账号上,不时推送“良渚先民小技能”“良博小课”等视频,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良渚博物院针对青少年群体打造了首套《良良的世界》儿童科普系列绘本,以一名8岁女孩的视角解读良渚文化;配合绘本,在喜马拉雅平台良渚博物院官方账号推送“良良的有声故事”,延伸良渚文化内容;另一方面,举行“良渚博物院奇妙夜·读书分享会”亲子专场《良良的陶器世界》和成人专场《图画与符号》,让家长和孩子近距离、“静”距离感受良渚文化的厚重感。
所获荣誉
相关事件
2007年11月29日,浙江省文物局杭州市人民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一个重大考古新发现:在余杭区瓶窑镇莫角山四周发现了一座距今约5000年的完整良渚文化古城的城墙基址。
2008年,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林华东、罗以民等人认为,新发现“良渚古城”一说不能成立,它并非“良渚文化”遗存,甚至也不是其他时期的古城城墙。它有可能是宋代以后的水坝。之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集中讨论。对此,杭州良渚遗址管委会文物局局长蒋卫东予以反驳,“良渚时期的石器业非常发达,”良渚文化发掘60年来,已经发现大量良渚时期的石器。这些石器材质大都是火成岩,坚硬无比,良渚时期的人完全有能力开采石矿;中国考古学泰斗、北大教授严文明表示,新石器时代开采石头的事例很多,林华东、罗以民等人会有这种想法,只能证明考古知识很欠缺。
参考资料
良渚玉鸟,立于时光之上.文汇客户端.2024-02-27
玉器.官网.2024-04-14
陶器.官网.2024-04-14
石器.官网 .2024-04-14
博物馆简介.良渚博物院.2024-02-27
良渚博物院.良渚博物院.2024-04-14
良渚博物院.官网.2024-04-14
良渚文化博物馆.良渚博物馆.2024-04-13
二00八年大事记.良渚博物馆.2024-04-14
二0一七年大事记.良渚博物馆.2024-04-14
第一展厅 水乡泽国.良渚博物馆.2024-04-14
第二展厅 文明圣地.良渚博物馆.2024-04-14
第三展厅 玉魂国魄.官网.2024-04-14
王国的尊严:玉器与良渚文明.每日环球展览.2024-04-19
典藏精品.良渚博物院.2024-04-19
其它.良渚博物院.2024-04-19
玉琮.良渚博物馆.2024-04-14
玉璧.良渚博物馆.2024-04-14
刻符陶罐.良渚博物馆.2024-04-14
陶鼎.良渚博物馆.2024-04-14
石纺轮.良渚博物馆.2024-04-14
双孔石刀.良渚博物馆.2024-04-14
嵌玉漆杯.良渚博物馆.2024-04-14
南酸枣核.良渚博物馆.2024-04-14
机构设置.良渚博物院.2024-04-19
展览教育部.良渚博物馆.2024-04-13
文物保管部.良渚博物馆.2024-04-13
学术采编部.良渚博物馆.2024-04-13
安全保障部.良渚博物馆.2024-04-13
《良渚文化的水井》.官网.2024-04-13
《纹饰的秘密》.官网.2024-04-13
《玉器的故事》.官网 .2024-04-13
《神巫的世界》.官网.2024-04-13
《良渚文明的圣地》.官网.2024-04-13
《从村居到王城》.官网.2024-04-13
《良渚人的衣食》.官网.2024-04-13
《神人兽面的真像》.良渚文化博物馆.2024-04-13
《文明的实证——良渚文化概论》.良渚博物院官网.2024-04-13
文化论坛.良渚博物馆.2024-04-13
青年文明号示范集体.官网.2024-04-13
全国青年文明号.官网.2024-04-13
青年文明号.官网.2024-04-13
青年文明号.官网.2024-04-1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成立背景
建设历程
方位布局
陈列展览
常设展览
大厅
第一展厅——水乡泽国
第二展厅——文明圣地
第三展厅——玉魂国魄
引进展览
对外展览
馆藏文物
玉器
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文化玉璧
陶器
刻符黑陶罐
良渚文化陶鼎
石器
良渚文化石纺轮
良渚文化双孔石刀
其它
良渚文化嵌玉漆杯
 南酸枣核
学术科研
学术机构设置
学术科研部
学术委员会
学术成果
书籍
文化论坛
文化活动
所获荣誉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