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崧生
刘崧生
刘生(1920 - 1994),农业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毕生致力于农业经济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负责主编了中国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经济专业用的第一本统编教材《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并对农村生产关系调整和生产力发展中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发展中国农业经济科学和培养人才尽心竭力,对中国农业经济科学与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简历
1920年11月13日 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1939-1943年 在中央大学(重庆)学习。
1943-1944年 任重庆花纱布管制局科员。
1945-1946年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学习。
1946年 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研究院学习。
1946-1949年 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学习。
1950-1952年 任南京大学农经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1952-1963年 任南京农业大学农经系副教授、副系主任。
1963-1984年 任南京农学院农经系教授、副系主任、系主任。
1984-1989年 任南京农业大学农经系教授。
1989-1994年 任南京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授。
1994年12月4日 病逝于南京市
生平简介
刘崧生,1920年11月13日生于江苏省无锡市。早年就读于中央大学农业经济系,1943年从该校毕业并获得学士。1945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康乃尔大学,1946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硕士学位。此后转到威斯康星学院大学研究院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工作。1946年12月考入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攻读博士学位,1949年12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刻苦求学打下坚实理论基础的刘崧生,完成学业之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之际,他没有留恋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毅然回国,以自己渊博的专业知识报效祖国。回国后,刘崧生即被聘为南京大学农学院农业经济系副教授。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建设人才。他认真研究了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新开设了国民经济计划课程,并担任南京大学农业经济系副主任职务。
1952年中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刘崧生转入南京农业大学(现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系,1958年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63年晋升为教授。这10年期间,他作了大量细
致的调查和研究工作,积极参加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活动。他以满腔热情,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治学,针对当时的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不但充实了正处于建设之中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也为师生们在勤于调查研究、善于独立思考方面树立了榜样。“文化大革命”中,全国农业经济教育受到严重摧残。有人提出要“砸烂农业经济系”、“农经教育无用论”,他虽身处逆境,但抱着农业经济教育在中国这样一个处于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农业大国是必不可少的信念,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千方百计保存师资力量,保存图书资料、仪器设备,使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幸免于难,并在1975年担任起农业经济系主任职务。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南京市农学院得以恢复,并从扬州市迁回南京。当时是百废待兴,他既有学术上的威望,又满腔热情,不怕困难,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农业经济系教学科研的正常秩序,也为全国农业经济教育的恢复树立了榜样。之后,他又团结全国农业经济教育界,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农业经济教育改革之路,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贡献了他的聪明才智,对全国农业经济教育的大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刘崧生为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直至1994年12月4日逝世,享年74岁。
刘崧生为促进中国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学术交流,不惜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他除历任上述职务外,还担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农业经济学会理事长,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评委会农经组组长,国务院农村发展中心评议员,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研究所所长。1981年出席了在秘鲁首都召开的第19届世界经理会议,并在会上作了《中国在解决粮食问题上的经验》的报告,受到国际同行的好评,1982年他与中国其他几位农业经济学者一道,赴美国考察农业经济教育情况,为国内农业经济专业课程的设置提供了重要信息。
科学成就
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科学的探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期,中国的农业经济科学先是沿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套,后是照搬苏联的理论与方法。尽快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科学正是刘崧生孜孜以求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便深入农村、农场,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工作,积极参加农业变革的实践活动,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与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探讨中国农业发展的规律,不但充实了教学内容,也促进了农业经济学科的发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世纪60年代初,他负责主编了中国高等院校农业经济专业通用的第一本统编教材《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以后又进行了多次修订补充,沿用至今,《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农业经济的实际相结合,并借鉴外国经验和成就,成为当时农业经济学的权威著作。
农业经济
毕生致力于培养高级农业经济人才
刘崧生在农业经济教育战线执教44年,从未间断。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曾先后开设过10多门课程,其中包括统计学、会计学、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国民经济计划学、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等大学课程,以及农业经济研究法、农业经济专题、发展经济学等研究生课程。所开课程几乎囊括了农业经济管理专业
的主干。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方面,他倾注全力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主编了《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中国农村经济管理概论》、《发展经济学》等全国农业经济专业统编重点教材。其中,《中国农村经济管理概论》、《发展经济学》曾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刘崧生作为中国农业经济学科带头人,在中国学位制度恢复之后,成为首批研究生导师。从1980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85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方向有: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技术经济、外国农业经济、农业对外贸易、农业发展经济等。招收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有: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技术经济等。他呕心沥血,悉心指导,严格要求,共培养出25名硕士和11名博士,在培养中国农业经济的高级专门人才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培养的学生均已成为教学、科研、行政工作等方面的骨干。
科研成果丰硕,社会效益显著
刘崧生紧密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农业建设和发展的实践开展科学研究,成果丰硕,社会效益显著。对中国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农业生产责任制等重大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都做过深入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他把研究重点放在农村合作经济、农业技术经济、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发展战略、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方向等重大课题上。他共主持过国家、部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主要有“江苏省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及海岸带土地资源不同利用方式经济效益综合调查分析”、“江苏省太湖地区和徐淮盐地区农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技术经济评价”、“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和模式”、“江苏省粮棉稳定增长的对策”、“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及政策研究”等。他一生共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代表作有《试论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的对象》、《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经济管理》、《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的发展与农村建设方向问题》、《论我国解决粮食问题的若干途径》、《我国农业的特点和生产优势》、《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合作经济理论》等。
刘崧生的科研成果和论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多次获得奖励。其中,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
治学严谨、平易近人、团结同志的典范
刘崧生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在师生与农业经济教育界可以说是有口皆碑。搞科学研究、发表文章都坚持实事求是,对科学和经济发展负责。他指导研究生写论文,从思路、结构、内容、遣词造句都严格要求,审阅论文时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晚年他主持编写《中国农业经济教育史》,有时为了一个史实,他往往反复查找,反复核对,从不为了赶时间而草草了事。
他一贯生活检朴。他是留美归来的学者,无论是在中国经济困难、商品短缺,还是在经济发展、商品丰富的年代,他总是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逝世前的几年,经常穿的是一件蓝的卡的中山装,袖口都磨破了。
刘崧生一生淡泊功名,平易近人。“文化大革命”前夕,由于他的才干和领导工作的需要,上级曾拟提拔他任南京农业大学副院长,因“文化大革命”开始未及宣布。后来,当人们谈论这件事时,他总是淡淡一笑。他特别关心年轻教师、学者的成长,若遇到什么困难找他,他总是乐于相助,他爱学生如子弟,总是谆谆诱导,晓之以理,导之以情,从不摆架子。他唯才是举,积极把年轻人推上院系的领导岗位,对年轻的领导总是积极支持,热情帮助。他是中国农业经济学科带头人,又担任一些社会兼职,在处理兄弟单位、学术同仁之间的关系时,他总是从大局出发,从搞好团结出发,从不谋个人及本单位的私利。
刘崧生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科学家的良好学风于一身,是中国优秀的农业经济学家和教育家。1985年农牧渔业部授予他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为了继承和发扬他的学术成就和高尚品德,在他逝世了3周年之际,南京农业大学为刘崧生塑像,并以他的名字设立“刘崧生农经教育发展基金”,藉以弘扬刘崧生的光辉业绩和敬业精神,推动农业经济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论著
1 刘崧生。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南京市:江海学刊。1963(6)
2 刘崧生。中国农业经济管理概论。合肥市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
3 刘崧生。发展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
4 刘崧生。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经济卷。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5 刘崧生。中国农业经济教育史。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历
生平简介
科学成就
主要论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