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家镇
重庆市大足区辖镇
季家镇,隶属于重庆市大足区,地处大足区西端,东与三驱镇接壤,南与荣昌区河包镇接壤,西与荣昌区铜鼓镇接壤,北与铁山镇相连接,距大足区人民政府驻地23千米,区域总面积53.53平方千米。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为三驱镇季家联保;1993年底,由季家乡、龙塘乡2乡合并为季家镇。截至2018年末,季家镇户籍人口为22986人。截至2020年6月,季家镇下辖1个社区、7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季丰街199号。
2018年,季家镇有工业企业10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置三驱镇季家联保,属大足区第一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划归为大足县新增第五区。
1949年12月,隶属第三区管辖。
1952年,新设双河区(第十区),季家划第十区管辖。
1958年10月,成立季家公社。
1961年10月,季家公社析置龙塘镇
1984年1月,季家公社、龙塘公社分别改为季家乡、龙塘乡
1993年底,季家乡、龙塘乡2乡合并为季家镇。
地名由来
季家镇因传说有季姓人家为过往客商食宿方便,在现季家小学往镇政府方向约200米处开了一家店铺,并有土地耕作而得名。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3年10月村组建制调整后,合并为7村1社区,52村民小组和3居民小组,镇人民政府仍驻季家坝。
2011年末,季家镇下辖东风街1个社区,曙光、柏杨、新水、龙塘、石桥、花桥、梯子7个行政村;下设3个居民小组、52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季家镇下辖1个社区、7个行政村:东风街社区、曙光村、柏杨村、花桥村、石桥村、龙塘村、新水村、梯子村,镇人民政府驻季丰街199号。
地形地貌
季家镇地形以中丘窄谷、中丘中谷、浅丘宽谷和桌状中丘等四种类型为主,但以中丘中谷为主,地势西北较高,东南较低,北部崎岖不平,东南部和中部较为平坦;主要山脉有妙高山;境内最高点圆通寺位于曙光村3组,海拔450米;最低点烂堰位于新水村6组,海拔200米。
气候特征
季家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2℃左右,1月平均气温8℃,极端最低气温2℃(2011年1月23日);8月平均气温37℃,极端最高气温40.9℃(2008年8月23日);最低月均气温6℃(2011年1月),最高月均气温38℃(2008年8月23日);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降雨集中在每年5—9月,6月最多。
自然灾害
季家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涝等。
自然资源
季家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铜矿、麻姑石矿,页岩矿藏等。2011年,季家镇有耕地面积18381.9亩,人均0.9亩。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季家镇总人口2237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45人,城镇化率3.8%;另有流动人口6560人。总人口中,男性11975人,占53.5%;女性10403人,占46.5%;14岁以下2852人,占13%;15—64岁16894人,占75%;65岁以上2632人,占12%;以汉族为主,达22355人,占99.9%;有纳西、土家、苗、藏、高山等13个少数民族,共有23人,占0.1%;超过4人的有苗、藏2个少数民族,其中苗、藏族各4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7.4%;土家族2人,占0.1%。2011年,季家镇人口出生率4.1‰,人口死亡率3.8‰,人口自然增长率0.3‰,人口密度为平方千米417.5人。
2017年末,季家镇常住人口为13798人。
截至2018年末,季家镇户籍人口为22986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季家镇常住人口为11392人。
经济
综述
2003年,季家镇实现生产总值9867万元,人均地方生产总值4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15元,粮食总产量9734吨。
2011年,季家镇财政总收入458.4万元,比2010年增长15%。2011年,季家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690元。2011年,季家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20万元。
2018年,季家镇有工业企业10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第一产业
农业
2011年,季家镇农业总产值达到1.8亿元,比2010年增长17.9%,农业增加值1909万元。季家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番薯为主。2011年,季家镇生产粮食1.4万吨,人均653千克。季家镇主要经济作物有白芷北柴胡、薄荷等。2011年,季家镇白芷、柴胡、薄荷种植面积3000亩,产量60万吨,其中薄荷1500亩,产量30万吨。季家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黑山羊为主。2011年,季家镇生产肉类1566吨;畜牧业总产值1879.2万元。2011年,季家镇水果种植面积0.1233万亩,产量2064吨,主要品种有柑橘、枇杷、李子、梨等。季家镇渔业草鱼、鲤鱼、鲢鱼为主。2011年,季家镇渔业总产值2560.3万元。
第二产业
工业
2011年,季家镇工业总产值为7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5%;工业增加值1500万元。
第三产业
商贸
2011年末,季家镇有商业网点150个,职工500人。2011年,季家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2890万元,比2010年增长8%。
金融
2011年末,季家镇有2家金融机构在境内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为88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3%;人均储蓄3800元。
社会
教育
2011年末,季家镇有幼儿园(所)1所,在园幼儿238人,专任教师9人;小学2所,在校生836人,专任教师8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季家镇教育经费达496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496万元。
科技
2011年末,季家镇有各类科技人才3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2人,经营管理人才2人,技能人才8人,农村实用人才15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季家镇有文化站1处,村文化活动中心8个。2011年末,季家镇有学校体育场3个;100%的城市社区和14%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2011年末,季家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广播综合覆盖率100%;有重庆市四川省等24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547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季家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个,有卫生院1所;病床3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34张;专业卫生人员26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6人。2011年,季家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万人次,出院病人0.2万人次。2011年,季家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零,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7.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1万人,参合率98%;孕产妇死亡率为零。
社会保障
2011年,季家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24户,人数38人,支出10.8万元,比2010年增长20%,月人均236元,比2010年增长10%;医疗救助26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00人次,共支出98.4万元,比2010年增长42%;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10人次,支出0.2万元,比2010年增长1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79户,人数1090人,支出136万元,比2010年增长30%;农村五保集中供养7人,支出3.6万元,比2010年增长2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10人,支出56.8万元,比2010年增长25%;农村医疗救助30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00人次,共支出5.2万元,比2010年增长25%;农村临时救济30人次,支出5万元,比2010年增长2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3人,抚恤事业费支出54万元,比2010年增长15%;有敬老院1个,床位1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7人;有稻草援助中心1个,使32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652人,占季家镇符合参保条件人数的62.7%。
基础设施
2011年末,季家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0千米,投递点8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50万份、期刊20万册;固定移动电话用户有0.3万户。
2011年末,季家镇有桥梁3座,总长度0.06千米。
2011年末,季家镇有自来水厂3座,铺设干线水管50千米,生产能力500吨/日,年人均生活用水12吨。
2011年末,季家镇有主变压器62台。2011年,季家镇售电量累计完成0.6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8%,供电可靠率98.5%。
交通
季家镇有季家至铁山、季家至三驱、季家至河包、季家至铜鼓等主要公路过境。2011年末,季家镇有县镇级公路1条,总长23.5千米。
文化
文物古迹
季家镇境内重庆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妙高山摩崖造像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石桥村宝峰寺、龙塘村回龙寺、元代古墓、梯子村宋代古墓以及妙高寺遗址等。
参考资料
重庆市大足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重庆市大足区统计局.2021-06-1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社会
教育
科技
文化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交通
文化
文物古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