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谋
吴学谋
吴学谋,1935年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现代著名数学家、科学家、哲学家,著有《逼近转化论与数学中的泛系概念》、《泛系方法论》、《从泛系观看世界》、《泛系理论与数学方法》等,与人共同发表了《磁流体力学的等价理论》,成为电磁介质动力学等价论等理论创建人。
人物生平
吴学谋 男,1935年1月生,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大学学历。教授,研究员。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并入传入册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国际系统科学大辞典、东方之子、中华骄子、科学中国人、中华百年、中华英模、国魂、软科学手册等50多种国内外大型辞典,是泛系理论、数学逼近转化论、电磁介质动力学等价论等理论创建人,对哲学、数学、系统科学、美学诗学创一家之言。先后入理 15个学会,入委25个出版物,入事20个组织高职。包括:Internet智多星国际泛系理论主编、国际控制论学报副主编、世界一般系统与控制论组织理事、国际一般系统研究所创业研究员并执委、国际生命支持系统大百科全书与国际名人传记中心荣誉顾问、国际系统研究进展与应用学报编委、世界华文诗人协会会员、世界作家诗人文学院与英国Literati特约会员、法国Busefal通讯编委、国际一般系统研究会中国分会顾问暨泛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际第一二届非线性力学学术大会学委、国际系统科学大辞典泛系理论主编、国际沿江城市发展战略学术会议程序主席、三次国际一般系统科学学术会议大会报告人、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教授等。发表论著300多篇种,涉及数理工医文社史哲等多种专题,获数学结果数百,另发表过诗作数百和其他文艺作品。
50年代从学生时代起,吴学谋主要是按泛系观或按广义的系统、关系或及它们的种种复合与五互(互联互转互导互生互克)这种相对普适的观点开拓数学内跨专题的逼近转化论,后来又从泛系五互观开拓电磁介质动力学等价论,得到几百个具有前沿性特点的定理与理法(哲理、数理与技理的具体形式),70年代个期吴学谋才正式结合理工医文社哲的具体应用研究筹创泛系方法论与泛系哲学,经过15年的创业历程,拥有70多人的作者队伍,发表了400多篇文章,有4本专著、7册专辑和20次专栏,出版了《泛系学刊》,发展了自己的哲学七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哲学逻辑、哲学范畴论、哲学真善美禅统一论、哲学人类论)与系统科学三论(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以及一系列百科理法的数理枝理研究。得到几百个有哲理技理背景的具体理法和几百个数学结果,为上百个哲学,与科学范畴提供了现代化泛系化的形式,为沿承艾萨克·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与戴维·希尔伯特第六问题的意向--哲理的数理技物理化学以及具体科学技术的哲理公理化进行-些新的具体探索,为百科理法提供了一种宏微兼顾新的多层联网。开拓了一种新的网络型的跨学科研究。
l978年以来,吴学谋讲过数理逻辑、离散数学、泛代数、模糊数学、应用数学、控制论、系统科学、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20多种课程,更多地是作了约二千小时近百次的泛系哲学与应用的讲学:大连市、长沙、昆明、广州、北京、上海、湘潭、镇江、重庆、秦皇岛市、贵阳、南京、兰州、武汉。并且先后为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武汉海军工程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生态研究所等单位带过多批研究生,先后用泛系哲学辅导过200多篇论文的写作,涉及理工医文社哲几十种专题。这一些教学相长的活动对泛系哲学的创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主要成就
在国际上
吴学谋是世界一般系统与控制论组织理事(1983-),
国际名人传记中心荣誉顾问(1990-),
国际控制论学报编委(1984-)。
法国Busefal通讯编委(1981-),
国际非线性力学大会学委与分会主席和主题发言人(1985),
中美模糊数学会议分会主席(1984),
国际沿江城市发展战略会议副主席(1991),
国际自动推理会议程序委员(1992)。
在数学界
他先后任湖北省数学会常务理事兼系统科学与生物数学部主任(1978-1984),
武汉工业与应用数学会副理事长(1989-),《模糊数学》(1981-1987)《应用数学》(1987-)副主编,《应用数学和力学》学报(1980-)与丛书(1985-)以及《模糊系统与数学》 (1987-1990)常务编委, 《数学研究与评论》(198l-)、《数学方法论丛书》(1989-)编委,
1979年主办了国内早期大型的模糊数学讲习班、
1980年主编了国内最早公开发行的模糊数学论文集《乏晰数学专辑》。
在系统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界
他先后是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系统与数学常务理事(1985-1990)
武汉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87-);
湖北省知识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泛系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1991-),
中国计算机学会多植逻辑组领导小组成员与泛系逻辑组组长(1987-1990),
中国现代设计法研究会总会学委(1987-),
湖北省计算机学会安全专业委员会特约学术顾问(1990-)
武汉时代科学院泛系工程研究所顾问兼研究员(1988-),《水平科学丛书》编委,《泛系学刊》编委(1991-),等。
在其它具体科学技术与文化界
吴学谋先后任中国核学会计算物理学会常务理事(1982-1990),
《计算物理》编委(1982-),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研究员(1980-),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1981-)、兰州大学(1986-)、湖北函授大学(1987-)、湖北国防科技工业职工大学(1991-)等单位兼职教授,
中国力学会理性力学与力学中的数学方法专业委员(1979-),湖北省力学会理事(1985-),中国舰船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特邀科技委(1985-)、湖北省气功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1987-)、《大众气功》编委(1988-),
北京教授讲学团法治系统工程研究所研究员(1989-)、华光中医现代化研究所研究员(1988-)、《中医现代化》编委(1989-),《绿色文化丛书》副主编(1990-),等等。
在哲学与自然辩证法界
吴学谋先后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编委(1983-),自然观研究会(1986-)与自然辩证法学会自然哲学专业委员会(1990-)顾问,兰州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泛系哲学逻辑教授(1991.10.22--),系统哲学专业委员会与序学科组负责人之一,并多次入册哲学年鉴,等等。
出版著作
主要论著有:《逼近转化论与数学中的泛系概念》、《泛系方法论》、《从泛系观看世界》、《泛系理论与数学方法》、《泛系:不合上帝模子的哲学》、《泛系:万悖疾梦(一种形而泛学:哲学与非哲学的创生)》等。他所创的泛系理论已入缘系统科学新论十派、世界数理思想百家,并且作为辩证法的新潮与国际上30种优秀新学科之一,著名的国际系统科学学报、控制论学报、世界数学家思想方法百彦新传、美国数学评论与国际Internet 和DIALOG均作了长篇报道,泛系论著被列入《20世纪中国学术名著精华》与《中华新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把泛系理论作为新理论而专门列有分类号N941.6。
人物经历
少年经历
吴学谋爱钓鱼、养蚕、爬山;骑无鞍的劣马,读书时留过级,学过\'武侠\',打过穷架,冒险游泳多次出事侥幸生还,后来也多次跳级,中学与大学时都代老师为同班同学上课或作辅导。他早年就幻想成为对人类有所贡献的一代哲人,幻想小我与大我、有我与无我、自我与超我的协同显生。他研究的范围较广,先后喜欢过文学、医学、工程技术、化学、理论物理、数学、控制论、哲学等。
物质生活
吴学谋的物质生活一向清贫艰苦,也多次遇险生还。许多研究工作是在坎坷的经历中完成的。例如他的逼近转化论虽研究起自他大学时代(1955年),但主要是在大学毕业后的劳动中完成的,他往往挑着担子在构思他的数学定理;在无灯的月下用意念盲写下有关的论述;在田头小休时,他就把结果画在手掌上;他还在梦中追捕灵感性的思想。
日常生活
吴学谋长年每天平均干一般人两三天的工作,常常几天几夜连续作战。例如他与人联名的《磁流体力学的等价理论》就是在5天5夜写出采的,从收集材料、博览群书、到一批前沿性的结果的获得都是在随时准备为单位扫地出门氛围里于惨忙挣扎中完成的。他的专著《泛系理论与数学方法》是在春节假日里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一周时间完成的,为了谢绝客访,他在家门口写了个闹趣的英文条子:“吴学谋宇宙飞行去了,一周后返回地球,谢谢来访,请留名以便回拜!”
吴学谋能够在噪杂混乱不安定的情况下工作。但也间或无忧忘年地玩游,平时喜欢游泳、唱歌、跳舞、气功和幻想,除了研读各门学科的理论性著作外,也爱读神怪、魔幻、侦破、权谋与武侠小说和童话。他在研究中的许多灵感、构思与素材不是来自书本与文献,而是来自生活观察与社会接触,来自讲授、讨论与实践,来自迎接挑战后的反思。
人物评价
由于种种历史条件,吴学谋在生活与政治上均有所波折,在学术上有许多误解,遇到许多阻难。他的逼近转化论从成稿到出版就经历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中间稿件还遭失落。吴学谋在他发表的哲理诗《事业与知音》中认为:“追求一旦变成一种事业,它就成为一种痛苦的爱。人生就是奉献,是对事业的献身,也是一个寻觅事业知音惴惴不安而又欢乐战斗的历程。”多年来吴学谋就是在生机与危机互伏的风风雨雨之中而上下求索的。他努力争取得到人们的帮助和理解,追求事半功倍以致事一功万,但也随时准备理解别人对他的不理解,甘于寂寞与孤独,甘于做蠢人--事万功一,即使事万功负,不业不成,出师未捷身先死而成为惨败者,他也庆幸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心愿:竞业不息,意守胜利!
吴学谋说:“人贵自我奋斗而又主动服务社会,人贱无所作为而又怨天尤人地等待社会的恩赐。”
吴学谋认为,对历史,对人生与社会的紧迫感与危机感,苦难的折磨、惨忙的挣扎而又欢乐奋斗的生活,可以催塑一个领衔风骚的灵魂。作为一个现代型的波特兰开拓者队,他很欣赏黄兴屡战屡败的精神。有我中要有无我,无我中要有我,把有我与无我、小我与大我、自我与超我辨证地统一起来。
他说,要用旷古的境界去开拓伟大的事业!不要强化生活中悲剧性成分,要从世界历史的高度来看待既有风险又有幸运的人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万件不如意的事,但要用拼命创造一万零一件有意义的事去压倒它们。自强助人,善与人同,克己应展,献身成趣,雄观寰宇,珍惜常乐……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成就
出版著作
人物经历
少年经历
物质生活
日常生活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