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华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
王晓华,女,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7年到北师大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任教至今。
近年来参与和承担了来自教育部、民政部、国际计划、儿童乐益会、救助儿童会等多个机构的课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研究起草工作;讲授课程有《量化研究设计与方法》、《儿童早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社会心理学》等。
人物经历
2007.9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2003.9-2007.6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
2000.9-2003.7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
1996.9-2000.7学士,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管理专业。
教育经历
1.2008年春季学期,1-18周,专业选修课,《社会心理学专题研究》(与屈智勇老师合开),2学分,20人。
2.2009年春季,《统计与实验设计》,3学分,与屈智勇老师合开。
3.2010年春季学期,《量化研究设计与方法》,学位基础课,3学分。
4.2010年春季学期,《博士生研究方法论辨析》,博士生专业选修课,2学分。
5.2011年春季,《MPA定量分析方法》,学分3。
6.2011年春季,《量化研究设计与方法》,学分3。
主要成就
出版书籍
陈丽、王晓华主编,《童年心声——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征文集》,团结出版社,2009年12月。
王晓华、刘艳、屈智勇著,《处境不利儿童的发展状况报告——流动、留守和流浪儿童的研究报告》,团结出版社,2009年12月。
期刊论文
Qu,Zhiyong.,Tian Donghua,Zhang Qin.,Wang Xiaohua,et al.,The impact of the catastrophic earthquake in China's Sichuan province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pregnant women,J. Affect. Disord.(2011), doi:10.1016/j.jad.2011.08.021,
朱生玉,王晓华,屈智勇,张欣亮,胡然然,. 基于就业市场因素分析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1,(1):91-97.
王晓华,陈丽,屈智勇:《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分析》,《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第8期,第48-54页。
金灿灿,屈智勇,王晓华(通讯作者):《留守与流动儿童的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第7期,第59-64页。
金灿灿,屈智勇,王晓华(通讯作者):《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吸烟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中国特殊教育》2009年第11期,第70-74页。
王昌海、王晓华等:《青少年饮酒期望与饮酒行为的关系:追踪研究的证据》,《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年第1期,第41页-45页。
王晓华、王耘:《3-6年级学生及其教师对师生关系的知觉比较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年第3期,第23页-29。
王耘、王晓华:《小学生的师生关系特点与学生侧面因素的关系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第3期,第18页-23页。
王耘、王晓华:《3-6年级小学生的师生关系:结构、类型及其发展》,《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第3期,第16页-21页。
报刊文章
王晓华,《提高人口素质,从关护弱势儿童教育开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6月1日第12版,
翻译及参与编写的书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学会变革:学校中的信息与通讯技术》,王晓华、彭欣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王晓华:《幼儿教保人员的专业伦理》,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10月,合作翻译。
王晓华:《学生行为辅导——功能性之行为评价》,台湾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3 月,独立翻译。
王晓华:《攀登英语》系列产品,中央教科所时代学林出版有限公司,参与学习方案整体设计和《教师指南》编写,2001-2006,从2004年开始出版教材。
王晓华:《有效的学生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翻译第5、6章。
王晓华:《教学中的测量与评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翻译第10、11章。
研究咨询报告
主要执笔起草人员《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课题研究
2016年-2020年,儿童期留守经历对其成年初期生活质量的长期追踪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6BSH100,项目负责人
2013.5-2014.11,阳光童趣园评估项目,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项目负责人
2013.7-2013.11,中国在妇女和儿童发展目标方面的挑战,中国国际扶贫中心,项目负责人
2012年-2013年,学习当父母家庭教育培训手册,儿童乐益会,项目负责人
2012年,不同类型儿童的人际关系与抑郁,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项目,项目负责人
2010.8-2011.6: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妇女和儿童发展规划,主持人
2010.1-2011.1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流动和留守儿童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主持人
2010.8-2012.8儿童乐益会手牵手计划儿童早期养育与教育家长模块能力建设项目,主持人
2009.6-2010.6,全国家庭教育十一五课题《净化家庭文化环境建设绿色网络空间》,主持人。
2008.9-2009.12,美国国际计划中国总部,处境不利儿童发展研究,主持人。
2009.6-2009.8,英国救助儿童会北京代表处,“青海省基础教育项目终期评估”,主持人。
2009.5-2009.6,美国国际计划中国总部,“社区主导型发展(CDD)项目”,主持人。
2008.12-2009.6.,美国国际计划中国总部,“ECCD家长教育与教师培训本地培训者培训”,项目负责人。
2008年-2009年,英国救助儿童会“青海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基础教育项目中期和终期评估”;主持人。
2007年-2009年,北京师范大学青年基金课题“新时期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主持人。
2007年-2009年,李嘉诚基金会陕西省农村卫生建设扶贫项目的中期和终期评估”,主要参加人员。
2001年-2006年,中美合作研究项目“中美青少年健康危害行为及其发展研究“;主要研究人员。
2002年-2006年,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子课题“儿童英语学习促进研究”;主要研究和教材开发人员。
2001年-2004年,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新时期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研究”;主要研究人员。
2001年-2003年,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大项目“建立促进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主要参加人员。
2001年-2002年,香港乐施会,“农村外出劳动力留守子女受教育状况研究”;主要研究人员。
2000年,“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地区对地方教育经费和教育质量情况的调查研究“,主要参加人员。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主要成就
出版书籍
期刊论文
报刊文章
研究咨询报告
课题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