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寨石窟
牛角寨石窟
牛角寨石窟位于仁寿县高家镇鹰头村(现称英头村),分布范围约为1万平方米。该石窟的造像主要集中在盛唐时期,共有摩崖造像2480尊,已编号建档的龛像数量为101龛,共计1519尊。其中,佛教造像龛95个,包含1395尊造像;道教造像龛6个,包含124尊造像。2006年,牛角寨石窟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牛角寨石窟的建造年代可以通过现存的造像龛中的题记来推测。其中,53号龛右壁的《南竺观记碑》记载了“唐朝天宝八载(749年)太岁己丑四月乙未朔十五日戊申,三洞道士杨行进、三洞女道士杨正真、三洞女道士杨正观,真正法观元守宪进弟彦高等共造三宝像一龛,为国为家存亡供养。”而在13号龛右壁上,则刻有“贞元十一年(795年)太岁乙亥元月建,戊寅廿八日书。”的题记。通过这些题记,可以确定牛角寨石窟的建造时间为中唐时期,大部分造像是在盛唐时期完成的。这一时期的确认得到了专家的考证,并在《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得到确认。
主要景点
维摩诘经变龛
维摩诘经变龛是牛角寨石窟的一个重要龛像,龛口呈长方形,平顶,宽1.9米,高2.1米,深1.1米。主像维摩诘、文殊菩萨为半圆雕,其余为高浮雕或浅浮雕。全龛刻像109身,除了部分头部受损外,其他部分基本保持完好。这个龛像的主要内容取自《维摩诘经》,展现了《维摩诘经》中的一些经典场景。
观无量寿佛经变龛
观无量寿佛经变龛也是牛角寨石窟的一个著名龛像,根据《观无量寿佛经》的内容雕刻而成。龛口同样呈长方形,平顶,龛长1.4米,高1.52米,深0.5米,深浮雕造像117尊。龛像描绘了一个充满音乐和舞蹈的世界,以及西方三圣的形象。
弥勒大佛龛
弥勒大佛龛位于牛角寨东侧崖壁,是一尊依山镌造的弥勒佛半身胸像,俗称仁寿大佛、牛角寨大佛、仁寿大佛。龛像高16米,宽11米,深8.7米,半身胸像高12.4米,坐西向东,半圆雕。佛头高6.6米,发式呈螺髻,面部宽4.6米,丰满,耳长3.7米,垂肩,眼微启,嘴微合,颈高0.95米,肩宽11米,胸高4.85米,双手于胸前合十。大佛胸侧各站一力士,均高1.9米,腰部着战群,系帔帛,立于台基上。弥勒佛神态安详,胸下部分与山岩融为一体,显得气势磅礴。龛本无顶,后来由一对夫妇出资10万元建造了大佛阁,为大佛遮风挡雨。
佛道合一群像窟
佛道合一龛展示了三主尊造像,分别为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和释迦牟尼佛。造像风格饱满,比例协调,镌刻手法简洁。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穿着对襟道袍,戴着莲瓣形束发冠,而释迦牟尼佛的头部已经遗失。
三清龛
三清龛是牛角寨石窟中唯一的有明确纪年的唐天宝八年造像题记的石窟,对于研究四川省道教石窟具有重要意义。龛中太上老君的造像保存完好,雕刻传神,面容形貌丰腴优美,未有胡须,显示出女性化的特征,是国内罕见的珍品。然而,这尊顶级国宝在2009年7月14日遭到盗窃,导致“三清窟”的艺术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
并列真人群像龛
并列真人群像龛是平顶龛,龛长5.4米,高2.5米,深1.6米,半圆雕造像35尊,保存基本完好。造像均为高1.47米,足蹬鞋立于覆莲台上。造像分为前后两排,前排造像18身,男女像各半。女像造像为头作发髻,并戴有额饰头巾。颈部刻蚕纹三道,上身穿对襟道袍,胸前布带结扣,外穿宽袖黄帔,袒胸装饰有短璎珞,胸下系长裙拂地;男像造型,或为头绾发髻,或戴莲瓣形束发冠,颌下有三绺长须,上身穿对襟道袍,胸前布带强扣,外穿通肩黄帔,胸下系长裙拂地。造型基本按男女间隔排列。后排造型17身,均有双线桃形或圆形头光,脚着鞋立于仰莲台上,一女真人十六男真人,其中六尊有三缕长须,胸饰与前排相同。
罗汉龛
罗汉龛是长方形平顶龛,高1.15米,宽1.45米,深0.7米,龛中造像5尊,保存基本完好。三罗汉均结跏趺坐同一素面台基上,坐高0.7米,宽肩大耳,光头,身穿交领袈裟,外罩帔巾,胸前巾角结扣。中者,满面皱纹,显为长者,右手抚右膝,左手残,带沉思状,似主讲。其左侧后一男童作垂手侍立,右侧一童女,右手上举,左手持扇过肩,作打扇状。该女子高髻丰庞,神情肃穆,若有所思,其服装尤为特异:上身着翻领半袖短衫,腰束带,带结长飘至足;内着长裙,宽袖微摇,既有明快之态,又有摇曳之姿。左罗汉,左手持扇,扇面遮住右手,微躬背耸肩,作沉思状。右罗汉,右手持扇,欲扇未扇,左手置于膝上,嘴微张,舌翻卷于上唇,似吃惊似发呆。三罗汉虽皱纹满布,寿高年迈,但宽大的身躯,寥寥无几而又流畅的衣纹,衬托出他们潇洒活泼的神态。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主要景点
维摩诘经变龛
观无量寿佛经变龛
弥勒大佛龛
佛道合一群像窟
三清龛
并列真人群像龛
罗汉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