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筹
寿县有名的教育家
赵 筹(1912~1990)曾用名赵海涛,字仲略。1月17日出生于安徽省寿县隐贤集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是清末秀才,在家乡创办三育公学,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父亲赵子余,续办三育公学,是寿县有名的教育家。
人物简介
7岁开始读私塾,后入隐贤集小学,学习刻苦,成绩优异。13岁小学毕业后,考入寿县中学。16岁在南京三民中学读高中,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经常阅读进步书刊,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高中毕业后考入山西大同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工作历程
参加革命
1931年12月,赵筹在隐贤集参加革命工作,先后担任中共寿县隐贤集支部书记、迎河县委委员、共青团区委书记。1934年春,蒋介石对白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加紧镇压,反动当局下令“清党”反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赵筹受到通缉。当时,他虽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始终按党组织的通知,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机警地坚持对敌斗争,隐蔽地活动于合肥市芜湖市亳州市寿县等地。
抗日游击队
1937年底,他参加了寿县抗日游击队,1938年4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寿县抗日游击队编为皖北抗日自卫军第一路第三直属大队,他担任该大队大队长。1939年夏任新四军五支队司令部参谋,后任新四军二师五旅兵站站长、供给部部长等职。1941年5月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八分校学习。结业后,任淮南行政公署粮食科副科长、天长市粮食局局长等职。1942年任淮西独立团副团长,同年10月任寿东南办事处主任,1943年任寿县县长。
担任新金县委书记兼县长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赵筹于9月中旬带领20余名干部由龙口市乘船经庄河市到达丹东市(今丹东),安东省工委派他到普兰店区担任县委书记兼县长。11月17日,他带领韩理我、吕锦业、于前等10余名干部风尘仆仆来到新金县。当时新金县政府已经建立50多天,第一任县长陈云涛、第二任县长隋芸生已经调到大连市。他上任后,随即组建了中共新金县委,确定了县委领导的明确分工和当时面临的主要工作,深入发动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并对不称职人员进行了处理,改编了“警备司令部”,成立了新金县保安大队,亲自担任大队长、教导员;后该大队扩编为新金县保安团,他兼任政委。12月初,他为在全县开展好反奸清算斗争,亲自到赞子河村发动群众,研究政策,总结经验,指导全县狠狠打击汉奸恶霸,处决了汉奸恶霸邢忠选、高绪昌、巴纯卿等人,使全县人民拍手称快,从内心感谢共产党,巩固了人民政权。
游击根据地
1946年10月,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向辽南进犯。赵筹根据省委指示,率领机关干部和县保安团到北部山区建立游击根据地。国民党军队占领新金县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后,大肆袭击我地方武装,杀害村干部,一些地主趁机反攻倒算。在极端严峻的斗争形势面前,他坚决贯彻上级“县不离县,区不离区”的指示,带领县保安团和部分区武工队活动在敌人封锁线内外,采取各种方式打击敌人,使敌人十分恐慌。12月12日,他率领县保安团在徐大屯乘敌不备截击敌人,仅20几分钟,就打垮这股反动武装,歼敌队长李文海以下20余人,拔掉了这个据点。
1947年初,国民党军为确保中长铁路安全,在辽南布下了3个师的兵力,辽南专区斗争进入最艰苦阶段。赵筹率领县保安团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多次突破敌人封锁线,机智地打击敌人。1月29日上午9点钟,县保安团被敌人包围。在这紧急关头,他当机立断,沉着地指挥部队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保存了革命力量。在艰苦的游击战环境中,他和战士一样穿破旧棉衣、吃莱农988粥,后来粮食奇缺,和战士一样吃干菜叶、槐树花。他常向战士讲述淮南市人民抗日斗争的故事鼓舞大家坚持斗争,争取胜利。在他的影响下,干部战士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1947年6月6日,我军收复了新金县,他领导全县人民恢复政权,肃清残匪,稳定社会秩序,转入土地改革运动。在他的领导下,1948年3月全县完成土改,使40万农民分得了93.3万亩土地,推动了全县生产、扩军、支前等各项工作的开展。
建国后
1949年春,他奉命随军南下,于6月到达江西省任吉安市委书记;1951年任右安地委组织部部长,后任地委第二书记兼专员等职,为党的建设、人民政权建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受“四人帮”陷害长达10年之久,直至被关进监狱,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始终相信党和人民群众,不向邪恶势力低头。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党为他彻底平反,恢复名誉。1978年5月,他调任万安水电站副总指挥。1979年1月后,任江西省农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1983年8月后,任江西省顾问委员会筹备组成员。1985年经江西省省委批准离休。
1990年5月30日,赵筹因病逝世,终年78岁。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工作历程
参加革命
抗日游击队
担任新金县委书记兼县长
游击根据地
建国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