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昺
明朝时期的朝廷官员
张(公元1358—1399年)是明代初期的政治人物,出生于山西泽州(今晋城市)。他曾担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工部右侍郎、刑部侍郎北平市布政使等职务。在“靖难之役”期间,他受朱允炆的命令监视和牵制藩王朱棣(后来的明成祖朱棣)。不幸被捕后,张昺表现出坚毅不屈的精神,最终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六月被明成祖朱棣杀害。《明史》中有关于他的记载。后来,朱高炽朱高炽平反了他,并多次敕封他的名号。洪武年间,张昺因为人才举荐而被任命为工部右侍郎。建文年间,他被任命为北平布政使,并得到了建文帝的秘密命令。在此期间,他与谢贵一起部署军队,准备逮捕朱棣。然而,朱棣设下伏兵,将张昺和谢贵捉住,两人坚决不屈而死。新皇帝下令将张昺的亲属程亨等5人烧死。
人物生平
自幼好学
张昺,父母务农,家境殷实。自幼聪明智慧,虚心好学,有听一知十、举一反三的能力。张昺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珍惜时间如同金子,不只有熟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书籍也广为涉猎,尤其是他喜欢研究经世治国的策略。张昺人品好,才学很好,擅长管理事务,在仕途上顺达,先做县令,后来做到知州,深得百姓拥戴,所以屡次蒙受朝廷选拔提升,委以重任。
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7年-1398年),张昺以个人才学历任工部右侍郎和刑部侍郎等职。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张昺曾到河南省怀庆府督察河务,视察丹江时,即兴赋诗一首:“寂寞春山上,同人欠攀。云深千障隐,风定一泓寒。仆面林花舞,循崖鸟独盘。自怜幽兴极,欲去屡蹒跚”。
协助削藩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因皇太子朱标已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病卒,皇太孙朱允炆继位,这就是建文帝。手握重兵的诸皇叔藩王,擅权跋扈,对皇位威胁极大,为了控制诸藩王的势力,朝廷决定进行削藩。十一月,派张昺出任北平市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受密旨,监视燕藩皇叔朱棣。
张昺受任于鼎革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在北平任布政使(当时北平的最高行政长官),建文帝命张昺时刻监视燕王朱棣。当时,燕王朱棣手握重兵、势力最大,早欲谋反。在朝廷致力削藩的同时,他也在府邸北平元皇宫暗地磨刀霍霍、积极备战。
泄密被捕
建文元年六月(公元1399年),张昺等人人部署在城七卫以及屯田军士,在九门驻守,打算逮捕朱棣,因都指挥使张信及库吏李友直向燕王告密,削藩一事败露,反被燕王所擒拿。燕王立刻调精壮士卒800人,秘密入府,然后用计将张昺和谢贵骗入府中。朱棣劝他投降,张昺说:“宁可断头处死,也不会做易主的臣子。”坚守气节不屈服,以身殉职。是年42岁,其忠义刚烈,令人肃然起敬。
平反昭雪
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赵祯颁诏礼部建文诸臣平反昭雪:“家属悉宥为民,还其田土,戍边者放还。” “每年立秋到九月的每个月初一,命令吏部:朱允炆臣子们的家属,无论在教坊司锦衣卫、浣衣局及习匠、功臣家为奴的人,都赦免为平民,回到他们的土地,因言获罪驻守边关的的人,也一样这样执行”。
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九月二十三日朱祁镇皇帝给张昺平反昭雪。
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赵顼皇帝昭示天下:“褒録建文诸臣,建表忠祠于南京”,“祀建文朝尽节诸臣于乡,有苗裔者恤录”。发帑建祠,春秋致祭,颁为定典”。
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神宗皇帝诏示天下,为建文朝忠臣平反昭雪,对其后裔予以优待。祭祀建文朝尽节诸臣,在乡间有子孙后代的抚恤录。
后世纪念
张昺遇难后,其家人逃离京都,在朱村隐姓埋名定居下来。后朱棣羡公之忠,敕封为都城隍而立庙以忠名之,并定每年五月十一日为神诞告庙日。
后人为纪念他,在北朱村西南隅村中建了张昺祠。张昺祠坐北朝南,进深100米,横宽13米,占地1300平方米,为张昺诸祠中面积最大的一座,两进四合院形式,由山门、中庭、大殿前后东西厢房和影壁墙组成。该聂氏宗祠建于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现大殿的杆上尚保留有题记。据祠内碑刻记载,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894年)曾对该祠进行维修。1984年,张姓裔孙又对该祠进行了维修。
历史评价
朱允炆为表彰其赤心奉国的壮烈之举,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为“贞毅”。
朱棣羡公之忠,特意为他立庙,敕封他为都城隍
朱祁镇皇帝嘉许他的刚直强捍,威武不能屈,堪为表率,赠兵部尚书,赞扬他的忠义节烈,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谧号为“忠烈”。
南明皇帝朱由李崧为抵抗淸军入侵,激励国人,振奋民族精神,在弘光元年(1645年),又追赠太子太保、工部尚书,谧号为节”。
主要成就
忠烈公张昺为彪炳册史的明初重臣,是河南中站区府城街道北朱村张姓之先祖。
明朝初年,由于元末统治者的暴政和长期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城乡凋敝,田园荒芜,人口稀少,农业萧条,百姓颠沛流离。国家由乱入治,百废待举。张昺在地方和中央居官16年,在工部时间尤长,他顺应时代发展,注意恢复和发展生产,实施了多项有利于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的措施。
张昺居工部右侍郎时,掌管国家工程建设、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及交通驿道建设等诸多重任,多有建树,政绩颇丰,对明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加强,作出了很大贡献。
张昺在明初两代帝王(洪武建文)中,为官达16年之久,恪守尽职,多有建树,对明初经济建设、巩固中央集权作出了卓越贡献,深受百姓拥戴。
家族成员
后裔子孙
张大有,张昺第六代孙,怀庆府秀才
张光先,张昺之十三代孙,创立北朱村红拳
史书记载
《明史·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三十》
《明史稿·列传》卷二十
陵寝墓地
张昺墓,位于中站区北朱村村西张姓祖中,墓地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50米,总面积3万平方米。张昺墓位于墓地北端,张昺墓南尚有明淸墓葬数百座,均系朱村张昺后裔之墓,现存明清碑刻近百通。2000年,张昺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物评价明朱允炆为表彰其赤心奉国的壮烈之举,追赠他为礼部尚书,谥号为“贞毅”。朱棣羡公之忠,特意为他立庙,敕封他为都城隍朱祁镇皇帝嘉许他的刚直强捍,威武不能屈,堪为表率,赠兵部尚书,赞扬他的忠义节烈,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谧号为“忠烈”。南明皇帝朱由李崧为抵抗淸军入侵,激励国人,振振奋民族精神,在弘光元年(1645年),又追赠太子太保、工部尚书,谧号为节愍”。
张昺祠
北朱村张昺祠位于焦作市西南隅北朱村村中,坐北朝南,进深100米,横宽13米,占地1300平方米。为张昺诸祠中面积最大的一座。该聂氏宗祠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现大殿的椠杆上尚保留有题记。据祠内碑刻记载,淸光绪32年曾对该祠进行过全面维修。1984年,张姓裔孙又对该祠进行了维修。该祠于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南朱村张昺祠
南朱村张昺祠位于南朱村村中,北距北朱村一公里。创建于明末淸初。坐北面南,东西宽16.63,进深37.97米。原有山门、大殿和东西厢房。其中大殿面阔五间,抗日战争期间被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村民集资重新维修。现祠中尚保存有清代碑刻数通。
北上矿村张昺祠位于晋城市东北23公里处的北上矿村西北角。南为广场,晋(城)陵(川)公路从其北侧东西穿过,东邻关帝庙。东距张昺故里岭上村约2公里。创建于明代成祖永乐年间,为诸祠中修建年代最早的一座。
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岭上村张昺祠
岭上村张昺祠位于晋城市东北25公里处的岭上村西北角。该祠坐北朝南,依山就势,北高南低,依地势分成前后两院。由影壁、山门、东西廊房、厢房和大殿耳房组成。张昺故里碑位于岭上村村北一百米处路西,当地群众称此碑为“指路碑”。碑呈长方形,高2.58米,宽0.70米。碑下石座雕刻成供桌状。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自幼好学
协助削藩
泄密被捕
平反昭雪
后世纪念
历史评价
主要成就
家族成员
史书记载
陵寝墓地
张昺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