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源鼠尾草
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
洱源鼠尾草(学名鼠尾草属 lankongensis)是唇形科鼠尾草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云南省西北部。该植物为多年生植物,茎直立,高度在23至28厘米之间。叶子卵形椭圆,长度在2.5至6厘米之间,宽度在1.5至4.5厘米之间。花序为6朵的环状小穗,顶端呈绿色,花冠长度在1.7至1.9厘米之间。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整体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稍粗,密被残存的叶鞘,其下有径约3毫米扭曲状条状根。
茎叶
茎直立,高23- 28厘米,钝四稜形,具四槽,密被具节疏柔毛。
叶片椭圆状卵圆形,长2.5-6厘米,宽1.5-4.5厘米,先端圆形,基部近截形或浅心形,边缘具浅圆齿,纸质,上面被疏柔毛,下面沿脉网被疏柔毛,余部满布红褐色腺点,脉网在上面下陷下面隆起;叶柄长0.5-12厘米,基出叶叶柄最长,茎生叶叶柄变短,与茎被同一式毛被。
花果
轮伞花序6花,组成顶生总状花序或总状复总状花序苞片长圆状椭圆形,先端具短尖头,基部渐狭,比花萼短,上面近无毛,下面被长柔毛,边缘被长缘毛;花梗长2-3毫米,与序轴被长柔毛。
花萼钟形,长9-10毫米,外被长柔毛及腺点,内面被短硬毛,干时带黑色,二唇形,上唇半圆形,长2.5毫米,宽6毫米,5脉,下唇深2齿,齿三角形,先端短渐尖或锐尖。
花冠蓝色,长1.7-1.9厘米,冠筒长1厘米,外面在下部无毛,上半部被疏柔毛,内面在近基部1-2毫米有斜向疏柔毛毛环,直伸,腹部在基部以上渐增大,伸出萼外,冠檐二唇形,上唇伸直,长约6毫米,宽7毫米,先端浅2裂,裂片卵圆形,先端钝,下唇长约8毫米,宽9毫米,3裂,中裂片最大,近倒心形,长4毫米,宽7毫米,侧裂片卵圆形,先端急尖。
能育雄蕊伸至上唇之下,花丝长约5毫米,无毛,药隔长2-2.5毫米,弧形,上下臂近等长,中部关节处被小疏柔毛,二下臂具横生膛室,药室小,先端联合;退化雄蕊小。花柱外伸,先端极不相等2浅裂,后裂片极短。花盘前方膨大。
成熟小坚果未见。花期7月。
生长环境
洱源鼠尾草生长在平均海拔达3780米的草地和灌丛中。
分布范围
洱源鼠尾草主要分布于肾茶西北部。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洱源。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整体
茎叶
花果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