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军,男,1969年11月生,
济宁市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
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社科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大学刑事法律中心主任。
教育背景
2004—2007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刑事诉讼法学研究
曾在美国
巴尔的摩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法律学所等访问研究
社会兼职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国际刑法学会中国分会理事
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
山东省检察学会刑事检察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证据鉴识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山东省委法律顾问
山东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
青岛市政协委员等
研究领域
代表性项目
《刑事诉讼法学》,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主要成员
“公诉变更的法律规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
“犯罪构成体系的诉讼法学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主持人
“未决羁押者的劳动权利保护研究”,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主持人
“刑事裁量权规制的实证研究”,
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
“恢复性司法理论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可能意义”,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年成长项目,主持人
“侦查不公开原则与新闻报道自由冲突论”,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基金(人文社科专项)重点项目,主持人
代表性成果
一.著作与教材
《制度与逻辑——刑事诉讼机制的转型分析》(专著,2005),
中国方正出版社《刑事裁量权论——在划一性与个别化之间》(专著,2005),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变迁与改革——法院制度现代化研究》(二人合著,2000),
法律出版社《刑事诉讼的理念》(二人合著,1999),法律出版社
《刑事诉讼的理念》(最新版,2014,二人合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刑事裁量权规制的实证研究》(合著,2011),
中国法制出版社《实体与程序:“打黑”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课题》,(主编,2011),
中国检察出版社《刑法与道德的视域交融——西原春夫刑法理论研讨》(主编,2009),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恢复性正义的实现--恢复性司法的理论维度与本土实践》(主编,2010),
山东人民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u003c人民检察院组织法\u003e修改专家意见稿》(参著,2006),中国检察出版社
《刑法学关键问题》(高校研究生教学用书,参编,2007),
高教社《刑事诉讼法学》(新世纪法学创新教材大系,参编,2008),科学出版社
《刑法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参编,2009),
复旦大学出版社《刑法学(修订再版)》(主编,2010),
中国方正出版社《刑事诉讼法学(第三版)》(副主编,2016,“新阶梯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法律出版社
二.论文
《刑事诉讼中变更公诉的限度》,《法学研究》2017年第2期
《司法责任制改革中的法官问责》,《
法学家》201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6年第12期转载)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与犯罪构成体系的修正》,《政治与法律》2016年第7期(《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10期摘编)
《公诉权的概念新释与权能分析》,《
烟台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新华文摘》2017年第3期“报刊文章篇目辑览”)
《撤回公诉的理论阐释与制度重构——基于实证调研的展开》,《法学》2016年第3期
《刑事速审的三种模式》,《刑事司法指南》2015年第1集
《微博直播庭审对侦查法治化的可能意义》,《法学论坛》2014年第1期
《未决羁押者劳动权保护的实证调查与理论阐释》,《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2014年度全国检察机关检察应用理论研究优秀成果
三等奖)
《未决羁押者的劳动权:一个宪政维度的分析》,《法律科学》201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宪法学、行政法学》2013年第4期转载)
《从基本权干预原理论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
《中国刑事诉讼法の改正およびその特徴》,
日本《早稻田法学》第87卷第4号(2012.10)
《语境与困境:侦查程序完善的未竟课题》,《
政法论坛》2012年第5期
《论疑似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原则》,《
山东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现行犯案件的初查措施:反思性研究》,《法学论坛》2012年第3期
《公诉权滥用论》,《
法学家》201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11年第10期转载)
《量刑治理的模式之争》,《
中国法学》2011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7期转摘)
《刑事司法改革的融贯性思考》,《社会科学家》2010年第12期
《后赵作海时代的冤案防范——基于法社会学的分析》,《法学论坛》2010年第4期
《违法性判断:立场、功能与方法》,《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并载
日本《
法学家》第19号(2010)
《我国责任事故犯罪立法的检讨与完善》,《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5期
《刑法教义学与犯罪论体系的分野》,《
政法论丛》200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9年第10期转载)
《检察起诉裁量权的国际发展趋势与中国改革》,《
东方法学》2009年第3期
《论取供模式的转向》,《
环球法律评论》200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8年第7期转载)
《恢复性司法理论对我国刑诉改革的可能意义》,《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2期
《晚近我国刑事诉讼的动向与反思》,《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5期转摘)
《犯罪论体系的程序向度:研究误区与理论反思》,《
清华法学》200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8年第9期转载)
《量刑基准论》,《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第2期
《卧底侦查的法律问题探究》,《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第6期
《刑事裁量权的制度性缺陷及其矫治》,《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5期
《刑事侦查阶段的犯罪新闻报道及其限制——基于犯罪嫌疑人人权的分析》,《中外法学》200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6年第4期转载)
《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困局与出路——透过刘涌案改判聚讼纷纭现象的分析》,《
刑事法评论》(第14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论刑事诉讼的游戏精神》,《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5年第4期转载)
《中国刑事诉讼改革亟需理清的几个问题》,《法学论坛》2004年第2期
《博弈、成本与制度安排——“严打”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刑事法评论》(第1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司法独立新论》,《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司法制度》2003年第12期转载)
《后现代之法院形态:考察与反思》,《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3期
《人权向度上的刑事诉讼》,《
刑事法评论》(第6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法院制度的现代性构架》,《
诉讼法论丛》2000年第4期
《中国乡土法制建设五论》,《河北法学》2000年第6期
《安全为本,自由优位——刑事诉讼价值的理性思辨》,《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2期
《法院内部权力结构论》,《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3期
《也谈立法上的法人犯罪》,《法学》1997年第2期
《法人犯罪中责任人员的罪责根据新论》,《人民检察》1996年第2期(《刑法学研究精品集锦》收入)
《法人犯罪中若干重大问题研究》,《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2期
《行为优先,兼顾行为人——对我国主客观相一致刑法原则的深层思考》,《
江海学刊》1996年第4期
《法人犯罪的宏观思考》,《现代法学》199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法学》1995年第3期转载)
《法国新刑法典中关于法人犯罪的规定述评》,《法律科学》1995年第1期
《当前法人犯罪查处不力的调查与研究》,《中外法学》1995年第1期
《“坦白从宽”法定化论辨析》,《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法学》1995年第12期转载)
《公诉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
法学评论》199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法学》1994年第6期转载)
荣誉与奖励
全国第四届中青年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
二等奖(2001)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
海南省杯世纪优秀论文”二等奖(2000)
司法部法学教材与法学优秀科研成果奖
三等奖(2002)
全国首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7)
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0)
山东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2012)
第二届“山东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12)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13)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4)
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15)
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6)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