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镇位于横山县城南部80公里之处。北靠横山山脉南麓,南依安定山北坡,由大理河从西向东贯通,呈两山夹一川之势。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石湾镇常住人口为7039人。
历史
早在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期,石湾一带即有大量先民生息居住,进行原始狩猎和农牧生产。石湾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始祖——
黄帝,原冢在石湾曾辖的高柏山(石湾南15公里,今属
子长市)。古代石湾曾是不同部落更迭和多民族汇聚的地方,最终形成以
汉族为主的格局。千百年来,山川几经沧桑,人民饱经忧患。1946年10月石湾解放,成为陕甘宁边区的一部分。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石湾人民为创建新中国和建设
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地理位置
全镇总面积17091公顷,170.9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为2600公顷。我镇地貌属于典型性的丘陵沟壑区,但具有丰厚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粘土、瓷土、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基本情况
石湾镇辖区共有行政村15个:白狼城 阳 岔 姜清滩 大水沟 羊圈沟 火石山 旋水湾 高 川 史家 石 湾 沙 界 方 界 石仁坪 麻地沟 清水沟 所辖15个行政村,153个村民小组,3581户,截至2018年末,石湾镇户籍人口18623人。全镇2009年农村经济收益情况:
农村经济总收入4081.3万元,其中农民家庭经营收入3536.5万元。按照行业 划分:农业收入2049.3万元,林业收入51.6万元,工业收入93.2万元,牧业收入262.3万元,
建筑业收入80.7万元,运输业收入390.8万元,商饮业收入212.4万元,服务业收入132.3万元,其他收入808.7万元;总费用(支出)为1055万元,其中生产费用777万元,净收入为3026.3万元。农民外出劳务收入26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77.7元。
主要交通要道
(1)干线公路:吴定公路(
黄骅港—山丹公路)穿境由东向西穿越镇区10个行政村,长25公里,柏油路面。 (2)县乡公路:古(水)---公路,路经双城、艾好,全长74公里,黄土路面;横(山)---石(湾)公路,起自横山邵家洼经殿市、韩岔、
高镇到魏家楼与国道衔接,全长82公里,黄土路面;石(湾)---子(长)公路,由石仁坪经子长高台进入子长县城,全长78公里,子长段
柏油路面,石湾段黄土路面;中(青湾)---子(长)公路,起自白狼城中青湾抵达子长县城,全长49公里,柏油路面。
人物志
石湾人民勤劳、朴实、耿直、善良和勇于进取,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奏
光绪帝特批修建石湾“永义仓”和勤公慕义救灾的诸生梁殿元;李大钊亲自介绍的横山第一个共产党员,立志
社会改革舍生取义的李绍;
刘志丹的贴身警卫,战功卓著的军级老红军谢文祥;对推进大生产运动产生巨大影响的边区特等劳动英雄
吴满有、杨步浩等,是石湾人民引以为荣的杰出代表。在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聪明务实的石湾人民,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特色产业
(1)大明绿豆:大明绿豆主要种植在我镇沙界、方界、麻地沟、阳岔。它耐旱、耐瘤等,适应性强,被誉为粮食中绿色珍珠,是我镇的
畅销商品。目前,已成为农村商品经济中最有生命力的支柱产业。大明绿豆以粒大(
粒径3.2-3.6mm)、粒重(千粒重在6.5-80克)、色鲜(油绿)、在多次农展会上赢得了国内外客商和专家们的青睐。
(2)
陕北白绒山羊分布在
陕北地区4个县区,其具有产绒量高,绒质优秀,遗传稳定,在绒纤维细度、长度和产绒量方面近到国内先进水平,以陕北白绒山羊为主的羊产业为陕北地区农业发展,脱贫致富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主业。
横山区石湾镇水大沟村位于石湾镇西十公里处,
黄骅港—山丹公路穿境而过,所辖一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171户,765人,有山有水川自然条件较好。羊只年出栏1500只,现有存栏1100多只,现有草地两千亩,优质水地草地200亩。大水沟村彻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达到三三治,三分之一的人从事
种植业,三分之一的人搞养殖业,三分之一的人搞劳务输出和其它副业。养羊又是搞养殖的重点产业,所以该村大力发展
陕北地区细毛绒山羊,使该村这一产业搞成优质的产业,搞成科学的产业,搞成前景扩阔的产业,搞成带动整个群众致富的龙头产业,牧业收入达到总产质的三分之一。彻底改变经济落后面貌,增加了农民收入.
(3)
脱毒马铃薯是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的马铃薯新品种即应用马铃薯进行茎尖脱毒、组织培养生产原原种、原种进行推广,是一项有效的避毒增产技术。脱毒马铃薯产量高,且薯块大小均匀,表面光洁,商品性能好,市场售价高,比普通马铃薯增产30-40%,亩增加效益300元以上,品质优,熟期短,病害轻,卖相好,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联络方式
人口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时,石湾镇常住人口为70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