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是常艳创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首次出版于2010年11月。该书深入考察了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梳理了恩格斯晚年在社会发展方面的主要观点,并在可能性的前提与领域中厘清了晚年恩格斯与晚年卡尔·马克思在社会发展理论某些方面的异同。最后,简要总结了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创作背景
21世纪以来,作为科学发展观理论基础研究的一部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正成为中国理论界的一个热点,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然而关于恩格斯社会发展思想的研究却成果寥寥,没有给与应有的关注;甚至有些学者在研究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过程中出现了贬抑乃至否定恩格斯社会发展思想的倾向。因此,开展对恩格斯社会发展思想的研究不仅对于开拓科学发展观理论基础和理论来源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科学评价恩格斯这一思想,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迫切需要。基于此,《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对这一主题展开了研究。
出版历史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理论研究》是在常艳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该书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第一,勾勒恩格斯对无产阶级选择社会发展方式的新思想的形成,论证渐进式过渡和爆发式飞跃都不是普遍规律,无产阶级对于社会发展方式的选择要考虑时代条件的新变化;第二,从恩格斯晚年对社会发展道路一般规律的补充与完善入手,阐述他关于俄罗斯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以及与卡尔·马克思、民粹派在这一问题上的关系;第三,揭示恩格斯晚年对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看法;第四,社会发展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及内部条件,阐明恩格斯对无产阶级政党、工农联盟、知识分子队伍以及交往等内外部条件的认识;第五,阐明资本主义新变化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趋势,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恩格斯晚年没有放弃共产主义远大目标。最后阐明恩格斯晚年社会发展理论的时代价值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启示。
作品思想
该书重要观点有:第一,在恩格斯晚年所处的时代,尽管资本主义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但并未改变其本质及固有矛盾,也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恩格斯认为,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必然性的前提下,主体能够对社会发展的方式进行选择。因此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能够在渐进式与爆发式两种社会发展方式中进行选择,通过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斗争方式以改变社会的发展方式。根据对19世纪末期经济、政治、军事条件的分析,他强调进行和平斗争的重要性,力争以渐进的方式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以暴力革命的斗争方式使社会通过爆发式飞跃的发展方式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第二,人类社会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五个发展阶段或形态,这是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一般规律。恩格斯晚年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补充与完善,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多线”的进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道路往往会表现出超常规性,特别是俄罗斯的社会发展道路更具有特殊性。他坚决反对任何“公社”崇拜,否定俄国农村公社本身具有生长出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和能力,认为俄国农村公社可以在西欧革命的示范下成为进入社会主义的起点,俄国只有进行革命才能获得新生。在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恩格斯与马克思的思想在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但也具有一些区别,而与民粹派的观点则存在根本分歧。
第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包含科学技术在内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恩格斯晚年还提出了包含精神因素、人民群众等在内的社会发展总合力的思想。
第四,恩格斯晚年根据自己亲自参加国际工人运动的经验以及对于19世纪末期不同民族国家社会发展方式、发展道路、发展动力的研究,深切地认识到交往是一个民族、国家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建立和发展无产阶级政党、巩固工农联盟、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队伍等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内部条件。
第五,恩格斯晚年研究了19世纪末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仍然坚信共产主义的实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并根据社会发展的新状况,对未来社会作了原则性的、目标性的预测。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他认为,过渡时期要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上要通过合作社逐步完成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作者简介
常艳,1978年生,中国民主同盟盟员,201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曾任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出版历史
内容简介
作品思想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