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
每年的6月5日
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牵头,自1973年以来每年于6月5日举行,是全球最大的环境公共宣传平台之一,是联合国促进全球环境意识、提高政府对环境问题的注意并采取行动的主要媒介之一。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12月1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6月5日设立为“世界环境日”。
自1973年首次庆祝世界环境日以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利用世界环境日庆祝活动不断增强公众意识,并营造了相关政治势头,以应对臭氧层消耗、有毒化学品、荒漠化和全球变暖等公众日益关切的问题。2024年6月5日,是第53个世界环境日,由沙特阿拉伯王国主办。2024年世界环境日的口号是“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未来”,主题是“土地修复、荒漠化和干旱韧性”,聚焦土地恢复、阻止荒漠化和增强抗干旱能力。
历史沿革
设立背景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经济进入高速发展轨道,全球人口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不断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正使生态系统滑向不可恢复的临界点,如果地球生态系统最终发生不可挽回的恶化,人类文明所赖以存在的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将不复存在。
设立目的
世界环境日旨在促进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环境问题的解决。
设立过程
1972年6月5日~16日,联合国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研究保护人类环境的会议,会议最后形成并公布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出席会议的113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名代表建议将大会开幕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12月1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第A/RES/2994 (XXVII) 号决议),将每年的6月5日设立为“世界环境日”。当天,还导致了解决环境问题的专门机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创建。1973年6月5日,首次庆祝“世界环境日”。2004年,根据中国国情和面对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一次推出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
历年全球主题
历年中国主题
历年主办地
历年创意活动
2024年
6月2日上午,2024世界环境日全国联动大型环保行动(杭州主场)活动在杭州西湖举办。本次活动围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主题,共发动约1000名来自杭州市各高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的人员参加,旨在迎接即将到来的六五世界环境日,同时,进行保护、改善人类环境重要性的宣传与强调,推动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环境保护行为蔚然成风。
6月3日上午,益阳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南县管理局联合益阳市生态环境局南县分局在办公楼前广场举行了南县2024年“6·5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2023年
6月1日,“塑战速决”2023世界环境日主题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联合国机构、驻华使馆、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嘉宾受邀参加活动。
2022年
6月,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合作,面向全球正式发出“集贤令”,寻找并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和碳中和的“最优解”。
6月2日至6月5日期间,北京朝阳区生态环境局上线了环保科普问答和趣味测试活动,并设置了互动奖励机制,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主动推广。
6月5日,国际金融论坛(IFF)宣布启动第三届“IFF全球绿色金融奖”,主题为“全球绿色金融实践与创新”。
2021年
6月3日,“生态系统恢复和食物可持续生产与消费”世界环境日专题对话会在北京通过线上和线下方式举行。本次对话会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实施的欧盟转型-亚洲区域政策宣传项目主办,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中国绿发会良食基金、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支持协办。
6月5日,“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2021年-2030年)”倡议正式启动,个人和团体、政府以及企业和组织可以共同参与全球运动。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青海省人民政府在青海举办2021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
2020年
6月5日,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的西安市2020年环境日宣传实践活动在蓝田县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基地举行,副市长和文全、副县长穆西锋等领导参加宣传活动。
2019年
6月5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主办的2019年联合国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生态环境部为此发布的环保公益短片《打赢蓝天保卫战》介绍了中国应对空气污染的经验。
2018年
6月2日,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北京市环保局、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主办的世界环境日环境艺术作品展览在北京举行。
6月5日,三亚明珠广场,三亚市生态环保局组织开展“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市人民检察院、市林业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绿涯环境保护协会以及志愿者代表近70人用实际行动发出了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美丽中国倡议。
政策与举措
政策
2024年3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召开部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生态环境部行政复议办法(修订草案)》。5月,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2023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及41种化学物质增补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6月1日,新的《生态环境部行政复议办法》正式施行。
个人举措
绿色出行,减少排放
日常出行尽量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或者走路。多去户外骑车、健步走等。
随手关电,节约用电
外出可以把大部分家居设备关掉,很多电器如电视机和电脑的“待机”模式,其实并不省电。如果短时间内(半小时内)不再需要使用这些电器,应该及时将它们完全关掉。在家时合理布置室内光源,让自然光的使用效率最大化。不需要开灯的地方及时关闭,这样既能保护视力又能节约电能。
合理用餐,杜绝浪费
勤俭节约应是人人践行的实际行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餐饮浪费的严重性、珍惜粮食的必要性,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和粮食危机意识,使“节约粮食,杜绝浪费”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
环境现状
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一氧化二氮(N2O)、氯氟碳化合物(CFC)、四氯化碳(CCl4)、一氧化碳(CO)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将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在离地球表面10~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地球上90%的臭氧气体,在离地面25千米处臭氧浓度最大,形成了厚度约为3毫米的臭氧集中层,称为臭氧层。它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但臭氧层是一个很脆弱的大气层,如果进入一些破坏臭氧的气体,它们就会和臭氧发生化学作用,臭氧层就会遭到破坏。臭氧层被破坏,将使地面受到紫外线辐射的强度增加,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紫外线辐射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造成细胞死亡;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米深的水层,杀死浮游生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来源,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在中国,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生物多样性所遭受的损失也非常严重,大约已有200个物种已经灭绝;估计约有5000种植物已处于濒危状态,这些约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20%;大约还有398种脊椎动物也处在濒危状态,约占中国脊椎动物总数的7.7%左右。因此,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以及这些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同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PH值)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铜塑像的损坏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世界已有三大酸雨区。中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森林锐减
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了物种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
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已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
水污染
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是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
海洋污染
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海(东海)等出现赤潮。海洋污染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破坏了红树林珊瑚礁、海草,使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
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危险性废物是指除放射性废物以外,具有化学活性或毒性、爆炸性、腐蚀性和其他对人类生存环境存在有害特性的废物。美国在资源保护与回收法中规定,所谓危险废物是指一种固体废物和几种固体的混合物,因其数量和浓度较高,可能造成或导致人类死亡,或引起严重的难以治愈疾病或致残的废物。
意义与重要性
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物种的共同家园,由于人类常常采取乱砍滥伐、竭泽而渔等不良发展方式,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正使生态系统滑向不可恢复的临界点,如果地球生态系统最终发生不可挽回的恶化,人类文明所赖以存在的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将不复存在。地球环境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世界环境日的意义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要求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来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70年代兴起的一场运动.UnitedNations.2024-06-04
世界环境日!这些环境知识,你应该要知道!(一).福建省明溪县人民政府.2024-06-04
我们的土地,我们的未来.UnitedNations.2024-06-04
世界环境日 | 爱护环境每一天.微信公众号.2024-06-04
世界环境日|看!我们助力绿色行动.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政府.2024-06-04
World Environment Day 5 June.UnitedNations.2024-06-04
今日头条.今日头条.2021-06-05
迎接世界环境日.人民网.2019-12-11
生态环境部行政复议办法.生态环境部.2024-06-04
当前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苏仙区人民政府.2024-06-04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设立背景
设立目的
设立过程
历年全球主题
历年中国主题
历年主办地
历年创意活动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政策与举措
政策
个人举措
绿色出行,减少排放
随手关电,节约用电
合理用餐,杜绝浪费
环境现状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酸雨蔓延
森林锐减
土地荒漠化
大气污染
水污染
海洋污染
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
意义与重要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