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事略》传世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版本:
爱新觉罗·旻宁十一年(1831)昆氏
木活字排印《学海类编》本,民国九年(1920)上海涵芬楼影印《学海类编》本,民国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1935-1936)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
丛书集成初编》本。1993年巴蜀书杜出版《中国野史集成》影印本,此本据《学海类编》本排印。《西夏事略》一直靠丛书传世,未见其有单刻本传世。
西夏作为一个封建割据政权,先世本
拓跋姓氏之后,唐末
李思恭因“镇夏州,讨
黄巢有功,赐姓
李姓,世有夏,银、绥、宥、静五州之地”,帮助镇压黄巢领导的农民人起义而有功赐姓李,李思恭任唐夏州定难军节度使,进爵夏国公。其后代
李继捧在
赵光义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入朝·并以夏、银等四州地来归,李继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其族弟李继迁为银州观察使。
李世民淳化五年(994)。辽册封
李继迁为夏国王。自此以后。李继迁等时或归宋时或联结
辽朝抗宋。李继迁死后,其子
李德明被辽封为
明夏国王,宋则封李德明为
秃发乌孤;李德明死,其长子
李元昊正式称帝,建国号
西夏,自此夏宋兵事更是不断,夏与辽时有纷争。全书止笔于李元昊“因创死”,
没藏皇后“生谅,遂立之,以没藏氏为太后,于是政在没藏矣”。
西夏事略概述《西夏事略》叙事一百五十多年,自
李思恭节度夏、绥至德明封
夏王共有十一位夏主,即拓跋思恭、思谏、彝昌、仁福、彝超、彝兴、
李光睿、继筠、继捧、继迁、德明。立国后皇帝只述及元吴、谅祚两人。在这十三人之中,重点介绍了
李彝殷、继捧、继迁,德明、元昊等五人的生平事迹,其他八人生平都是略写。
《西夏事略》是王称撰写的纪传体西夏史。王称依据国史、实录,并参考野史,撰成该书,是研究
西夏历史的珍贵资料。
洪迈认为此书“非国史所载,而得之于旁搜者居十之一,皆信而有征,可以据依”。意思是说,此书保存了大量可资征信的史料。洪迈在撰写国史时,有不少材料就引自该书。
王称,一作
王偁,字季平,
眉山市(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亲
王赏,
赵构绍兴年间官任实录修撰。王称具有良好的家学渊源,对
北宋、西夏的历史十分感兴趣,于是搜集相关资料,加以整理,遂编成《
东都事略》和《西夏事略》二书。
清朝的
王士祯认为《西夏事略》和《
史记》《
汉书》一样,是由父子两代人相继撰写而就。王士祯的看法是有根据的,在王称直秘阁的告词中有“能克绍先志,论次旧闻,裒上成编”的说法。而从“克绍先志”这句话看来,有可能是王赏已经做了一些资料收集及长编草稿的工作,而王称子继父志,继续修撰以成书。因为
王赏在
绍兴年间做过实录修撰,有条件收集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