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路曾叫太子街、久留米町,是一条与广西路完全平行的老街。
日本第二寻常小学的南门在
广西壮族自治区路上,北门在湖南路上。它的对面是
美国人办的青岛美国学校,用
英语授课,人数不多。湖南路4号是
米特兰银行有限公司青岛分行的经理住宅。
过了江苏路口有几座优秀的历史建筑。南边一座是少有的黑清水砖墙建筑,显得有些老旧,塔楼上镌着1899年的字样,明确告诉我们它已逾百年,在
青岛市也是罕有的老楼了。它曾是总督府教育委员会所在地。
旁边的江苏路10号,曾是史密特大夫诊所,1946年又被用挪威驻青岛领事馆。对面的湖南路11号,是始建于1924年的黑氏饭店,
法国建筑风格,后曾成为如心医院院址,该院院长,肄业于
青岛德华大学。今天的湖南路11号是一家幼儿园。湖南路17号曾是大汉奸、青岛市市长
姚作宾宅。
湖南路26号始建于1903年,是青岛最早的一座公寓式住宅楼,它的楼上有一个2米高的
亚洲黑熊石雕,百姓们叫它狗熊楼。它的对面曾经有过两个人头雕塑,所以又被叫做洋人楼。这几个雕塑都没有保存下来。
湖南路、中山路口坐落着青岛最早的旅馆之一—胶州旅馆。(
德国与
清朝签订《
胶澳租借条约》,这块租借地中文名称为“胶澳”,
德语为KIAUTS CHOU,音译成中文则是“
胶州市”。)曾在一楼开设至诚药房,他也曾是青岛名人,还办过一家《青岛快报》,有趣的是百年的老旅馆旧址上,又是一家私人办的旅馆。这座楼还有个秘密:1945年
日本在青岛建堡时在这座楼里建了一座暗堡。
过了中山路,早期是贝克学生公寓,后曾是民国日报社所在地,又曾是海滨医院,解放后曾成为机械工业局的办公楼。它的邻居是一座漂亮的大楼,属一家保险公司。它曾是日本人的宪兵队,是一座魔窟,成百上千的中国人被抓进这里后被施以各种不同的酷刑,重则致死,轻则致残。这里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证。以后这里还充当过
中国国民党宪兵十一团驻扎地,解放后曾作为市档案馆的办公楼。
湖南路72号是始建于1935年的新新公寓,它是公寓式旅馆。日伪时期这里改为
青岛市历史上惟一的公开赌场,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绿洲游艺社。1946年恢复为旅馆后,又开办有青岛第一家歌厅,
金紫光等歌星在这里演唱流行歌曲。
它的东边曾是清和小儿科医院,据说是1913年时
洪述祖旧宅。是著名作家
洪深的父亲、
袁世凯的国务秘书,他在上海操纵了被称为“民国第一案”的刺杀宋教仁案,事发后逃来青岛,托庇于
德国的保护,就住在这里,后因为国人所不齿,又去崂山南九水居住,居处称为“观川台”。
洪宅的对面是
周馥的宅邸,周馥在清末曾任
两江总督,是第一个在
青岛市购地建宅的中国人。周氏家族是中国最显赫的家族之一。他有四子,四子
周学熙曾任财政总长,孙子周叔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曾孙子
周一良、
周绍良、
周煦良都是著名学者。
中华民国周氏集团是北方最大的企业集团,青岛华新纱厂就是集团下属企业之一。
周宅西边,住着
刘廷琛、
于式枚、
商衍鎏。刘廷琛,清末任学部侍郎(相当于教育部副部长),兼
京师大学堂(即今北京大学)总监(相当于校长)。清末京师大学堂先后有5位总监,其中3位,即刘廷琛、劳乃宜、
杨度,辛亥革命后都寓居
青岛市。刘廷琛也以书法著称,并是一位藏书家。
刘廷琛自题宅邸为“潜楼”,前后两进,各有院落,刘廷琛虽是
汉族,官仅为侍郎,但却是封建复辟的积极分子,他奔走于
徐州市张勋军中,并去
上海市联络。各地复辟分子或亲来青岛,或书信往来,一再要求封建复辟,现仍存上百封其时联系复辟的信函。他寻求
德国人支持,德国人尉礼贤提出,让废帝溥仪娶一个德国籍“皇后”,这样德国可以公开支持
宣统。他们终于在1917年发动了复辟,但仅10日便告失败,
刘廷琛重回他湖南路上的“潜楼”。
他家隔壁是
于式枚宅,于式枚清末先后任
御史、
邮传部侍郎,也是复辟分子,早在1913年,在
青岛市的
爱新觉罗·奕訢爱新觉罗·溥伟组织复辟,就积极参加,主动承担撰写复辟的檄文。刘廷琛宅的西边是
商衍鎏宅,他在科举考试中
高中探花,位居翰林院,是饱学之士。曾为帝师的状元
陆润庠也在青岛,也出身翰林院,常来湖南路商宅研经吟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