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紫光(1916年-2000年),原名靳思杰,笔名紫光、思杰,河南焦作人,
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35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是中国剧作家、音乐家,
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
北方昆曲剧院原副院长、研究员。1938年毕业于延安
鲁迅美术学院戏剧音乐系,曾肄业于金陵文学院和开封
河南大学文学院。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多个艺术教育和文工团职务。 著有组诗《青年的故乡》,
京剧剧本《
逼上梁山》,昆曲剧本《红霞》,编撰《伟大的长征》,总编《延安文艺》丛书(16卷)等。歌曲《青年大合唱》获1941年
五四青年节延安市中华青年文艺创作甲等奖。
人物生平
到延安前
金紫光1916年7月31日出生于河南焦作市。1933年至1935年在河南郑州扶轮中学读书时,曾在《
郑州日报》编辑文艺副刊,发表散文小品,并编辑学生文艺创作集。1936年到
金陵大学南京大学文学院读书,在该校出版的刊物上发表杂文。并发表《非常时期的中国文学》,评论文艺界两个口号论争问题。1937年冬转开封
河南大学读书,其间创作了救亡诗歌和宣传抗战的街头剧。1938年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到云阳安吴堡青年训练班受训。
延安时期
1938年毕业于延安
鲁迅美术学院戏剧音乐系,曾肄业于金陵文学院和开封
河南大学文学院。
1938年4月,金紫光由云阳安吴堡青年训练班推荐到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就读。5月,转入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同年秋,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音乐系,随即回到安吴堡青年训练班工作,历任教员、导演、指挥、艺术教育主任等职。其间创作了组诗《青春》,后改编成《青年大合唱》,在延安等地公演,获得中央青年文艺评奖大会甲等奖。又与
史行合写了反映人民群众奋起抗战的新
歌剧《反抗的吼声》及独幕歌剧《再上前线》,还创作了现代京剧《太行山》和反映一二·九运动的《怒吼吧,青年!》
193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延安吴堡青训班艺术连艺术教育主任,延安泽东青年干校艺术部指导,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副团长,华北人民文工团秘书长,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
中央戏剧学院歌舞剧院秘书长,中央实验歌剧院秘书长,
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研究员。北京市文联秘书长,
中国文艺网副秘书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党组成员,中国圆明园基金会会长,中国文物研究学会会长,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
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会长,
延安大学校友总会副会长,
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中国戏剧协会理事。
1940年春,调延安西北青年救国会总剧团和泽东青年干校艺术部担任艺术指导。与
史行合编历史话剧《启蒙者》,创作歌曲《反侵略进行曲》《青年的故乡》《青年战歌》等。
1941年5月25日,延安文化俱乐部组织延安业余剧团,金紫光担任副团长。同年秋调中央研究院文艺研究室工作,后转为中央党校三部,任研究员。
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调中央青年运动委员会宣传部工作,负责
延安市青年文艺活动,兼任青年合唱团团长。 1942年5月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3年春参加大型秧歌剧《红鞋女妖精》作曲及演出。同年导演、指挥了冼星海的《
黄河大合唱》,创作、指挥了《青年大合唱》。之后又参与创作并组织演出
京剧《
逼上梁山》,并在该剧中饰演主角
林冲。毛泽东曾亲笔写信,赞誉此剧“开了新生面”,是“旧剧革命划时期的开端”。之后金紫光又与苏一平、周戈合编新
歌剧《刘红英》。
1946年春,参与创办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受组织之托,赴国统区
北平市购置
管弦乐器、各种曲谱和教材。中央从鲁艺留守处调集一批音乐干部,又从陕甘宁边区各地调来若干有志于管弦乐事业的知识青年50余人组团。1946年7月19日中央管弦乐团在杨家岭
中央大礼堂召开隆重的成立大会。
贺绿汀任乐团团长(兼合唱队长),
张贞黻、金紫光为副团长,乐团直属以杨尚昆为主任的中共中央办公厅管辖。接着金紫光参加创作并导演新
歌剧《
兰花花》,10月28日正式公演。毛泽东观看后还在窑洞里接见了金紫光、
韩冰、李刚等3人。
1947年2月,周恩来接见乐团成员,作了长达两个小时的讲话。3月1日乐团离开
延安市,经甘谷驿、
延川县、
清涧县、
绥德县、
米脂县、乌龙堡,3月10日到达葭县神泉,参加当地土地改革并演出《兰花花》。不久东渡黄河进入
晋州市,又转移往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离开延安后
1947年7月,金紫光与乐团到达晋察冀边区
平山县陈家峪村,在
西柏坡为中央召开的
全国土地会议演出《兰花花》。1947年冬离开平山县长途行军,经冶陶县,参加当地土改。
1948年春到
石家庄市后,中央管弦乐团与晋冀鲁豫人民文工团合并组成华北人民文工团,金紫光任秘书长。
1949年2月,华北人民文工团随军进入
北平市,参与对
中国国民党文化机构和设施的接管工作。同年夏参加第一次文化艺术界代表大会,后又出席第二届
世界青年电影节,任中国青年艺术团委员。
新中国成立后,他参与创办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中央戏剧学院、中央实验
歌剧院、
北方昆曲剧院的工作。
1950年起,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中央戏剧学院歌舞剧院秘书长,中央实验歌剧院负责人兼艺委会副主任,民间戏曲团团长,北方昆曲剧院副院长、研究员。其间与人合编现代
昆曲《红霞》,被周恩来誉为“为昆曲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又曾编历史剧《渔家乐》、电影文学剧本《望夫云》、现代昆剧《攀登世界最高峰》等。
1966年后,调到北京市文联任秘书长。
“文革”中受到冲击,1972年调北京市文化局从事创作。
1978年春任
中国文艺网副秘书长,1979年参加第四次
文代会并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后调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兼任中国圆明园基金会会长,中国文物研究学会会长,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
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会长,
延安大学校友总会副会长,
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会长,中国戏剧协会理事等职务。
2000年1月22日,金紫光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主要著作
京剧剧本《逼上梁山》,昆曲剧本《红霞》,编撰《伟大的长征》《延安文艺》丛书(16卷,总编辑)等。歌曲《青年大合唱》。
人物成就
60多年来,金紫光一直从事戏剧、音乐艺术的研究、创作、表演与教学工作,并长期担任文艺院团的领导职务。他注重学习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并用以指导、研究文艺教学和文艺创作。他认真贯彻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对继承、整理和发展优秀传统剧目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培养文化艺术人才、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不可磨灭的贡献。 金紫光早年学习
世界语,并在延安从事过世界语运动。80年代初曾参加北京世界语协会的创建,后当选为副会长。曾任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名誉理事,是中国世界语之友会会员。
家庭
金紫光的妻子是
谌贻蕙,中共烈士之女,周恩来干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