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
岩石力学专家
张清,岩石力学专家,资深教授。长期从事铁路隧道工程和岩石力学与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国际上率先把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领域,开创了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研究的新途径,编写多篇教材和论著,为我国隧道和岩石工程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本信息
张清,1929年10月21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祖籍山东省。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训练,1947年进入齐鲁大学学习,在大学学习期间,倾向共产党,向往革命,在1948年冬济南刚解放时,通过党领导的济南市学联介绍奔赴解放区参加革命(华北交通学院)。唐山市解放后,转入西南交通大学(现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在大学期间,学习努力,思想进步,积极参加各项政治和社会活动,在担任班长期间,严格要求自己而赢得全班同学的尊重。
个人经历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张清不仅积极参加捐献,还两次赴朝,抢修飞机场,并立功授奖,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
195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被分配到施工教研室,当时我国的高等教育全面学习苏联,新开设了很多我国从未开设过、教师也从未学过的课程,他刚到教研室,即被分配担任“保安与防火”课程的教学,他竭尽全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957年10月调入北方交通大学(现北京交通大学),从事隧道与岩石力学专业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张清参加过许多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先后参加过青龙桥大爆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三堡复线大爆破工程设计和爆破准备工作、跃进渠大爆破设计与施工、车川口水库定向爆破筑坝工程爆破准备工作、朋头水库定向爆破筑坝工程设计、南水水库定向爆破筑坝的设计和试验工作等。
张清还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试验工作。1959年在三门峡市复线大爆破开挖路堑工程中,积极参加工作和研究,写出多篇论文;他负责均匀介质(黄土大爆破实验研究)的专题研究,该专题为铁道部组织协作项目,北方交通大学为主持单位,通过现场试验及实验,他分析整理出技术资料;1966年参加成昆铁路会战2201战斗组,完成了研制传力油顶的设计制造工作及油顶耐压、耐漏等专项试验,后因其他原因研究工作被迫终止。
1984年被选拔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在美国的一年时间里,他充分利用宝贵的出国机会,广泛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思想,大量搜集有关研究资料,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而且敏锐地发现了一个新的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即人工智能技术在岩石力学与工程中的应用。回国后,他迅速组织人员开展研究,很快就取得了初步成果。在国际上率先把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赞誉。他研制的“铁路隧道围岩分类专家系统”、“隧道及地下工程岩溶灾害预报专家系统”、以及基于CASE-BASED REASONING 系统的“隧道支护设计系统”,特别是把“人工神经元网络”引入岩石工程,获得了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机关刊物“国际岩石力学与矿业科学”杂志主编J.A.Hudson教授的好评。上述成果对国内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本学科的技术问题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多年来他在国内外杂志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5篇。张清在人工智能与隧道工程进行学科杂交方面做出了创造性的成就并有显著应用成果,曾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1986年张清晋升为教授,并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博士生导师开始指导博士研究生。他诲人不倦,教书育人,一生培养了大量研究生和博士生,编写出版教材和译著3本。张清还在1994年被授予铁道部部级优秀教师,1995年被授予铁道部科技先进工作者,并获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詹天佑成就奖。
张清曾担任北京市第六届和第七届政协委员,为北京市的建设献计献策。在学术组织中先后担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及第四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小组秘书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理事以及铁道工程学会理事等学术兼职,在岩石力学、隧道工程学科享有很高的声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