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民族中学(GuiYang National Niddle School)位于贵阳市花溪大道南段,国家级湿地公园花溪十里河滩中段,是一所国有公办、公益性事业单位,是贵阳市唯一的一所市属民族中学,是一所全国示范性民族
高中,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
学校创建于1980年,前身为花溪民族学校,1984年更名为花溪民族中学,1998年改名贵阳市花溪民族中学,2000年更名为贵阳市民族中学至今,2010年,成功申办二类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历史沿革
1978年—1980年,建立花溪民族学校。
1996年,原国家外经贸部龙永图副部长视察贵阳市民族中学,为贵阳市民族中学引进
日本1.15亿
日元的教育教学仪器设备援助,为贵阳市民族中学办学条件和办学地位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改名为贵阳市花溪民族中学。
2000年,更名为贵阳市民族中学。
2008年,《贵阳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中将贵阳市民族中学申办示范性普通高中列为为民办实事的十件大事之一,划拨经费1.458亿元陆续投入学校改扩建工程,为贵阳市民族中学。
2010年贵阳市民族中学成功承办了
贵州省第四届民族
高中校长论坛,以自己的办学成就在省内外民族中学中享有盛誉。
2010年8月23日被
贵州省教育厅授予“二类贵州省示范性普通高中”。
2016年12月20日,学校荣获“贵阳市2016年城区示范性学校高中学校”入出口“成绩评估
一等奖”。
办学条件
设备设施
据2010年01期《
民族教育研究》刊发的文章显示,学校有食堂、学生宿舍、运动场、蹴球场、珍珠球场、
陀螺场;还有43台电视机、301台电脑、33间数字投影
多媒体教室、3个
网络教室、800G教学资源、1万部数码影视、10万册电子图书、2个注册
国际域名的网站、12个学科专题学习网站。
办学规模
据2023年12月贵阳市民族中学官网显示,学校占地83334.39平方米,建筑面积 45965.78 平方米,有教职工194人,33个教学班,学生总人数近1500人。
师资力量
据2020年3月贵阳市民族中学官网显示,学校有高级教师69人,中级教师44人,高、中级教师占
高中教师总数的73%。省市级骨干教师15人,硕士研究生12人,在读研究生10人。
市级名教师:李承颖
市级优秀教师:周春
发展方针
质量立校
民族中学得到省民委和市民宗局的大力支持,改变了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吸引了全市十个区县市少数民族优秀学生到该校就读。自1998年起,市民宗局每年下拨专项经费20万元,帮助该校面向全市六区三县一市招生,开办“寄宿制民族班”,使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得到生活补助,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民族班中考、高考成绩显著。1998年、1999年贵阳市中专状元和2002年
花溪区中考状元皆由民族班学生夺取。2001届
高中毕业会考六科入口和出口情况统计,该校毕业率为92.7%,毕业水平得分96.7分,为全市26所完中(含省重点中学)的第一位,该年高考升学率达82.6%,2002年高考升学率上升为89%,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考上了中国民族教育的最高学府——
中央民族大学。连续两年获得贵阳市教育局的“高考质量奖”。2002年高考,民族班升学率达96%,六名同学考上
重点大学,其中两名被中央民族大学录取。
2002年以来,全校师生积极参加贵阳市民族知识电视大赛、民族体育运动会、
贵州省电化教学“三优”评比等活动,获奖138个。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11月由市电教馆组织的中学教师用
几何画板制课件比赛中。物理学科前四名皆被该校场建等教师夺取。2003年英语教师李璇参加“全国英语教师
世界技能大赛”获
一等奖。美术杨潇湘教师参加“全省青年画家大赛”获金奖。语文教师(校长)
韩小梅参加“全国语文教师课件比赛”获
特等奖,同时由于对课题《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的研究成绩显著以及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环境和软件建设成绩突出,被省教育厅评为“
贵州省计算机教育工程先进个人”。
科研兴校
该校是一所重点完全中学,又是一所
天津市民族中学,双重身份要求我们既要达到重点中学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和社会声誉,同时又要走出一条
民族教育的路子。省民委领导指示“要将贵阳民族中学办成贵州省民族教育的窗口学校”,市教育局领导要求“贵阳市民族中学要成为贵阳市民族教育的一面旗帜”。形势的迫切要求,领导的殷切期望,使该校的领导们明确了新的理念;打民族牌,创现代教育之路。
1999年9月以来,乘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东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该校进行了国家级课题《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验》、《构建新时期德育工作模式的研究》和省级课题《利用电教媒体优化学科教学过程》的研究。
2002年以来,民族中学参与了由贵阳市电教馆组织向中央电教馆申报的“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实验研究》,由贵阳市电教馆推荐向中国电化教育技术协会申报的《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子课题《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和向中央电教馆申请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寒晓语文在线》获批立项。这些课题的研究已初见成效,推动了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的飞速发展。
2003年,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民族中学建成了“全数字学校园网”,“三网”(电视网、广播网、
计算机网)进教室。与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办学,正式成为“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实现“天、地、人”三网合一的远程“零距离备课”。又与北大附中联合举办“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络班”。为了更好地利用北大附中的网络资源,让学生更充分地享受北大附中优秀的教育资源,实现“天、地、人”三网合一的远程“零距离学习”。
为了落实课题《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的目标,我校加快校通工程建设速度,58万元的联网工程已完工。为了促进全校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学校派出教师学习达40人次,电子备课室教师上机人次为537次,多功能教室上课230节,
多媒体教室上课280节。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结合新一轮课改,该校把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作为研究的重点。2002年度,民族中学教师上了省级、市级、校级、组级的各种研究课、公开课、观摩课、汇报课的优质课共47节,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贵阳市民族中学特色的新型教学模式的品牌课。学生的主体得到较好的体现,教师创造了适合创新的人文环境,教师善于创设民主化的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特点明显。
特色扬校
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民族团结,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丰富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伟大战略进程中,把
贵州省定位为建设民族风情与旅游大省,更加显示挖掘、整理、继承发展我省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我校将少数民族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文化引入课堂,纳入教学计划,收到很好的效果。
(1)开设“民知课”。民知
校本课的编写已成雏形并定稿,2003年初印刷并使用。建立“
民族教育专题网站”,极大地丰富了民族知识的教育资源。
(2)狠抓民族体育课。开设了蹴球、打陀螺和珍珠球等体育运动项目。2002年5月首次组团参加贵阳市第六届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一举成功,获得十个大奖。
(3)丰富民族艺术活动。芦笙队、民族歌舞队、鼓号队的训练和表演独具特色,成为为数不多的市教育局挂牌的“贵阳市学生艺术团”。参加了以下大型活动:
成功地组织了2002年4月9日和5月1日的全省寄宿制现场会和省语文教学法研究会的迎宾仪式。
“四月八”游演获好评。
2002年9月30日下午,老挝民主共和国教育部长、民教司司长、
联合国官司员等一行五人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领导的陪同下访问民族中学。客人们先后参观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浓郁民族风味的体育课及民族文艺表演,并连连点头称赞。
管理誉校
外树形象,内抓管理,管理是关键。民族中学以德治校,依法治校,用制度管人,用制度激励人,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把每一个学生的安全作为头等大事,严格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成立了“消防安全领导小组”、“食品卫生安全领导小组”、“治安领导小组”、“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和“预防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工作领导小组”和“申报绿色学校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直接抓,工作人员具体抓,做到责任到人,责任明确,措施落实,安全工作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
从安全卫生方面主要制定了以下制度:
《消防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小卖部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食堂卫生安全保卫制度》、《门卫值班制度》、《来访人员登记制度》、《贵阳市民族中学寝室管理条例》、《楼道安全管理条例》、《寝室安全管理条理》、《住宿生安全管理条理》、《化学药品管理制度》、《防治“非典”工作方案》、《中考、高考期间“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防治方案几防洪、放火、防盗、防止
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的工作预案》、《信息报送制度》、《安全事故处罚和责任追究制度》,此外还有《贵阳市民族中学领导干部管理条例》,《贵阳市民族中学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贵阳市民族中学结构工资及岗位津贴标准》、《贵阳市民族中学教职工评优条例》、《贵阳市民族中学福利待遇及出勤奖惩实施办法》、《贵阳市民族中学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贵阳市民族中学行政领导及教师值班制度》等。通过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调动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呈现崭新的面貌,成为社会信任和赞誉的学校。
环境亮校
根据市教委保卫处和消防支队共同对民族中学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提出的整改意见,投入经费近8000元,配齐了消防栓水带、水枪和教学楼、电教室、微机室、电子教室、电子备课室、学生宿舍、食堂的灭火器,经市教委保卫处检查得100分。定期检查消防设施,对达不到安全系数的设施立即更换。
根据市教委体卫处和市消防支队共同对该校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提出的整改意见,投入经费近80万元,改造了食堂锅炉,配备了“三防”设施、豆浆机、增加了开水桶、饮水机、消毒柜、食物存放架、学生餐具存放柜,粉刷了食堂,改变了食堂环境。
投入经费近60万元,彻底修换了办公室、教室、寝室、厕所的门窗、电路、电灯、电话、下水道、安装了水、电延时阀门和开关,安装了一大批防盗铁窗,各处室和一、二、五楼的教室安装了防盗铁门,修建了单车棚,增加了运动场路灯,维修了学校场地,扩大了学生活动面积,增加了活动设施。更换通道锁并为相关人员配齐钥匙。
加强了保卫力量,给保安人员配备了
警棍、
脚镣手铐、电筒等,增加津贴,严格要求,全年每天 24小时值班。
加强医护工作。为校医增加津贴,增加工作衣帽和口罩。为生活老师、保洁工人和食堂工作配备消毒用具、工作衣帽和口罩。
校园内无危房,也没有擅自改变原有房屋是使用功能。体育活动设施全部更换(单、双杠等)。
抢抓机遇
教育部根据党的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确立了本世纪初教育发展的目标,其中之一是,为全体人民提供接受良好的机会,国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201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年,贵阳市提出2020年基本普及
高中阶段教育,2003年秋季,贵阳市三城区高中净增3000人。
贵阳民族中学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善于抓住机遇的民中人决定扩大招生,发展自己,秋季高中招生440人。为此做好三件事:一是扩大办学规模,贵阳市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
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在年初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将贵阳市民族中学的征地纳入2003年贵阳市教育发展规划,贵阳民族中学投资27万元用于租房和装修工作;二是得到市教育局、市
人事局的大力支持,2003年给贵阳市民族中学新增编制指标14个,通过向全国招聘老师,一批教学骨干已陆续到位;三是与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联合办学,合力打造强大的品牌贵阳民族中学,“三网(
计算机网、电视网、广播网)”进教室,是“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实现了与北大附中“天、地、人”三网合一的零距离教育。学校举办北大附中远程教育实验班,学生可直接进入北大附中网校学习,向北大附中老师请教,与北大附中学生交流。
21世纪充满机遇和挑战,民中人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握成功”,把贵阳市民族中学办成全省一流的现代化
民族教育示范性学校,使她成为贵阳市一个耀眼的亮点。
且贵阳民族中学有着优秀的师资团队,校长:魏林,曾担任
贵阳市第一中学副校长。
加强了校园环境净化、美化、绿化工作,治理周边环境,消灭卫生死角,开展“变荒地为花园”的活动,注重四季花草的栽种,大力建设“花园式学校”。
如今的贵阳民族中学,环境幽静,已成规模,设施完备,理念创新,师资精良,校风良好,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高。贵阳市民族中学,这块希望的田野,以其生气勃勃,得到社会的认可,这里是创业的热土,是成才的摇篮,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里起步,美好的理想在这里升腾。
学校荣誉
建成“贵阳市学生艺术团”、“
贵州省少数民族体育基地”、“贵州省校园网络新天地”,成为“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全国教育网络系统示范单位”、“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和“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精品示范校”,被市政府授予“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和“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称号。
2012年,贵阳市民族中学总务处荣获贵阳市“工人先锋号”。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
2015年高考,贵阳市民族中学600分以上考生两名;理科民族班参加高考学生平均分均超过一本录取线;参加高考学生上线率100%。
2018年,贵阳市民族中学高考600分以上人数有16人,一本上线人数有129人。
素质成绩
截至2015年11月,五年来,学校学生参加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获省级以上奖项67项,其中国家级
一等奖1项、
二等奖2项、
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3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41项。在“中学生领导力开发”课程的课题研究中,获
特等奖2项,年度中学生领袖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项。
教师成绩
所获荣誉
据2020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曾获“
贵州省绿色学校”、“贵阳市安全文明校园”、“贵阳市科技活动先进集体”、“贵阳市先进职工之家”、“贵阳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贵阳市巾帼文明岗” “信息化工作先进单位”、“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文化传统
精神文化
校训
修德讲学,笃信弘毅
校风
团结拼搏
教风
博学高效
学风
勤奋惜时
学校标识
校徽
校徽上方为学校的英文名,下方为学校的中文名,中间的图案为“民”字的艺术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