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鲁洁、
朱小蔓担任总主编的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法治教育专册教材。该书共18册,其中小学12册,初中6册。《道德与法治》于2016年由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道德与法治》小学法治课程涵盖四大内容:宪法的重要性和法律维护秩序的作用;公民身份、国籍规定及身份证意义,介绍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和职权、人大代表职责,权力制约与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维权方法。初中法治课程通过讲解宪法核心价值及其崇高地位,树立宪法至上信念;详解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介绍国家机构和基本制度;阐述自由平等和公平正义。
《道德与法治》特点是结合案例分析,以讲法律规范为主;以法律知识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法治思维养成与实践能力提升;适当渗透道德教育;追求内容科学、逻辑严谨与表述生动的统一以及设计开放的问题情境,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创作背景
自2016年起,为响应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编写原则
价值观引领,贯穿始终
依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治等主题教育,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引导学生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主题式编排,生活化取材
以生活主题的方式整合和编排学习内容,围绕主题选择知识、创设情境,将学习内容有机融入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领域、日渐形成的社会关系和逐步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展开思维、体验情感、付诸行动。
开放性设计,知行合一
通过教学过程的开放性设计,搭建教与学的
脚手架,引领道德与法治学习方式方法的革新,更多采用调查研究、参观访问、讨论辨析、交流分享等,让学生在综合性、生成性的活动中,积极表达,善于思考,师生互动,学会方法。
主要内容
册数
内容
小学法治专册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以及法律维护生活秩序的作用;二是通过身份的获得、国籍的法律规定、居民身份证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三是介绍国家机构的产生及职权、人大代表的职责,引导学生认识权力受到制约与监督;四是重点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让学生掌握正确维权的方法。
初中法治专册主要通过讲授宪法的核心价值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信念;通过详细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通过介绍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基本制度,引导学生树立制度自信,增强国家认同;通过阐述自由平等的真谛、公平正义的价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
新增内容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
小学阶段,通过
春节、
清明节等节日和礼仪以及文字、科技成就,提升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初中阶段,引用传统文化中的观念和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
重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珍视祖国的历史。例如,通过升国旗、唱国歌等生活细节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又如,选取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史实,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建党、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和建国等重大革命事件,邱少云、
雷锋等典型英雄人物,突出“
井冈山市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
社会主义的情感。
在法治教育方面
将法治教育融入课程,依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小学六年级上册和初中八年级下册专门用于法治知识学习,重点讲解宪法。其他年级则通过分散方式嵌入相关内容,确保法治教育的连续性。小学阶段涵盖30多部法律法规,初中则包括50多部法律法规、6部条例及司法解释。
主要特点
结合案例分析,以讲法律规范为主
使用
案例教学,通过创设问题环境激发学生思考和研究,从实际感受过渡到理性认识,深刻理解法律知识。案例选取应贴近学生生活,尤其是未成年人相关案件,以此加深学生对宪法的认识和记忆。
以法律知识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法治思维养成与实践能力提升
教材强调法律规范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实践能力。例如,在讨论国家权力时,强调其边界,即“法无授权不可为”。在谈及公民权利时,则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法治观念,引导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法维护自身权利并参与公共事务,从而培养公共精神。
适当渗透道德教育
教材将法治和道德教育结合,旨在通过良好的法律和治理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强化法律约束力和道德感化力。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法治背后的道德基础,培养诚信、契约精神以及对公共秩序的尊重,以实现教育的法治功能。
追求内容科学、逻辑严谨与表述生动的统一
教材力求内容科学且逻辑严谨,同时注重表达生动性。案例选取保留故事情节和叙述方式,增强可读性;单元和课程的导言采用散文风格,保持情感
张力。
设计开放的问题情境,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教材强调逻辑性和科学性,注重思维过程。它旨在通过开放情境激发思考,培养辩证思维能力。例如,通过讨论“归还失物是否应索要报酬”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相关议题。
社会反响
2017至2018年,教育部在东中西部14个省份回访调研,通过听课、座谈、调查问卷等多种方式,了解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情况,92%的教师对教材表示满意、82%的学生喜欢新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