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大帝
广东梅州高陂地区的民俗节日
每年元宵佳节后的天穿日,梅州高陂地区的各村落在相应的时间就会举行盛大的庆典,俗称“迎大帝”。
历史背景
相传高陂赤山马鞍亭五显华光大帝和湖寮的保生大帝是亲兄弟,两人分别在高陂和湖寮行医,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免费给老百姓医治,深受民众爱戴。两人逝世后,当地百姓为纪念他们,分别在高陂马鞍亭和湖寮黎家坪修建大帝宫,每逢初一、十五都到大帝宫上香,常年供奉,以示感恩。
发展历程
到了近代抗日战争时期,大帝公便披上了一层神的光环。相传潮州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对白玉城(高陂的别名)虎视眈眈。派兵沿韩江而上,派飞机到高陂上空轰炸,但当日本人的飞机飞到高陂上空以后,只见一片云海。找不到轰炸地点。只好灰溜溜地飞走了。人们传说见到大帝公站在神仓地顶,身穿白衣,手拿仙扫把高陂装进云海之中,使高陂躲过一劫。
现代发展
1958年开始,单独的“迎景”活动甚少开展。人们把农历正月二十迎大帝活动和正月廿一“迎景”活动并在正月廿一举行,并一直延续至今。高陂镇迎景活动俗称“迎大帝”或“廿一埠”。
庆典活动
“迎大帝”是由街道福首(理事总理)牵头组织筹备迎"五显华光大帝"的盛大庆典。迎大帝时,“大帝”由四人抬着从赤山马鞍亭出宫,巡游市区各条街道,给信众赐福。队伍最前头鸣响二面大苏锣开道,其次是两块"回避"、"肃静"的牌匾,接着是"大帝"坐的轿,然后是舞狮队、花灯队、彩旗队,一路浩浩荡荡,进入街区。沿线各家各户摆上丰盛的祭品,善男信女争先恐后上香迎接,顶礼膜拜,此时街区内灯笼、对联映眼红,锣鼓鞭炮震长空。所有街道游完后,“大帝”经街道码头抬到大沙坝(即韩江河沙坝),落座于预先搭建好的帝棚内。帝棚是用木柱、枋板搭起的约100平方米的大棚,天顶盖以蓝色帆布。木板墙全部刷上油漆,并绘上各种历史人物画像,置身其中有如进入历史画廊。帝棚左右楹柱上,贴着一副:“宝镜光瑶,中院元宵节天不老;银灯辉映,五更三点月留人”。帝棚内摆设祭品的信众,人头攒动,虔诚礼拜,把大街小巷挤得水泄不通。大沙坝中还另搭有粤剧棚,演出酬神戏,请来“八仙”、大埔汉剧班和潮州大锣鼓班在聂氏宗祠祭春。整个晚上,仔狮舞、彩调剧车、彩旗队、锣鼓队、鲤鱼队、黄龙队等民俗文化传统节目表演队伍在各条街道、村居穿梭,受到群众接送欢迎。当日逾千人在祠堂祭春,晚上又举行赛笛、赛弦等庆典活动,队伍浩荡,热闹非常,场面蔚为壮观。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发展历程
现代发展
庆典活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