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
清朝武宣县陈家兄弟进士
陈旭,(1706-1734年?)男,字东升,号晓村,是康熙工部屯田司主事
出身家族
陈仁、陈旭是武宣县三里镇台村人。陈仁字元若,号体斋,又号寿山,生于康熙帝丙戌年 二月二十三日(公元1706年);陈旭字东升,号晓村,生于康熙丙戌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706年)。他们的父亲是同胞兄弟,陈仁的父亲先睿,岁贡生,原任迁江县儒学训导,置 桂林府 教授,敕封文林郎庶吉士,再封翰林院编修,生四子,长子陈休,岁贡生,任兴宾区儒学训导;次子陈仁,癸丑科二甲进士;三子陈仪乾隆戊午举人,任永淳县教谕,调东兰县学政,升桂林府,泗城府,镇安府 教授,内升 国子监 教授;四子陈信,为邑生。陈旭的父亲先谋,岁贡生,应赠承德郎工部屯田主事,生有六子,长子王,邑庠生;次子王岁贡生;三子王焘邑增生;四子文澜;五子琢玉,过继迁台为后;六子陈旭,癸丑科三甲进士。他们的祖父世佩,附生以儒起家,仁孝信于帮人,创有基业,乡人因其所居之名称曰西台先生,敕赠文林郎庶吉士。他们的曾祖父明廉,为人义勇刚明,为子孙倡导两条活路,惟读惟耕,对武邑县立有大功,邑人称之曰安武。
生平功绩
陈仁、陈旭聪颖过人,从小就同窗共读,受其祖父世佩精诚育才,培育儿孙的精神感召和鼓舞,在其父亲的关爱和悉心培育下,于1723年,他们已16岁,初学文长无所得,迫于获师之时,聘请了才高八斗,有道能文之士,广东顺德人 柯 先生在家塾授以春秋礼易和四书五经,在其叔父先恭孜孜不倦的教诲下和先羹叔父20年不离左右的循循善诱和关爱下,青灯留影,石砚磨穿,手不弃卷,废寝忘食,因过于太专注曾于端午节吃粽时误蘸墨汁来吃而不知,经十载寒窗苦读,行成于思。当他们准备在雍正10年参加壬子科乡试时,陈仁顾虑陈旭的学业未就,劝其再学三年,待下科再试,但陈旭坚定地说:“我已学成,为什么还要再等三年,今年一定要随兄同去应试!”陈仁只好让步地说:“待我考你一下再说。”陈旭说:“好,你就考吧。”这样,陈仁出了对联的上联:大慕过灵湖,清水茫茫三里远。陈旭不假思索,顺口而答:小林出古寨,眉山市叠叠二塘湾。(注:大慕、灵湖、清水、三里、小林、古寨、眉山、二塘为地名)陈仁拍手叫好。于是在雍正壬子科乡试两人同中举人,陈仁名列第一即解元,陈旭名列第二名举人,主考官知道了他们是嫡堂兄弟,成绩很优秀,为了显示这次乡试的荣耀和陈仁、陈旭的才华,有意安排兄弟俩抬榜的巧作,将陈旭第二名举人排在最后40名举人而颂之曰:龙头凤尾。癸丑科会试于1733年,两人又同登进士,殿试后,钦点兄弟进士,他们时年27岁,为了嘉奖其才华,皇上特下旨建兄弟牌坊以旌表。陈仁、陈旭兄弟进士牌坊建于1733年,立于武宣县十字街头,使人人过其下,受其教,感其心智而促其悟,这对时武宣庶人之教化起一定之作用。因此,陈仁、陈旭被誉为武宣陈氏双龙。有虞姬词曰:陈仁陈旭号双龙,武宣露峥嵘。勤奋好学苦用功,十载寒窗餐宿风雨中。二人同科中举人,陈仁获解元。赴京会试凌云志,钦点兄弟进士高荣誉。
陈旭正直淳朴,刚正笃实,一表人才,风华正茂,可惜天不永年,在他27岁考取进士,授工部屯田司主事时,英年而逝,遗作有《寂溪晓诗集》,其中有断藤峡诗“面面笼烟路未谙,奇峰断续树毵;江涛带雨风来急,石磴无人露自寒;藤蔓曲藏龙虎窟,狼声啸啸水云潭;何时壁立千寻上,尽扫山岚仔细看。”雍正皇怜悯其才,敕命扶柩归乡厚葬,其妻黄氏幼孀苦节抚孤,奉旨建坊以旌表,其子可久,邑增生。陈仁为陈旭英年而逝,写有哀悼诗三首:“二十年来事尽非,空余寂寞尽牙绯;可怜稚子呱呱泣,日向慈闱觅父归。”、“八千为计路嵯峨天皇,为向昊天可若何;黄土文章无限恨,春风无力奏悲歌。”、“两骥齐驱向紫宸,为郎何意忽沉沦;登堂棣萼应常在,痛哭荷花欲断魂。”
人物评价
陈仁、陈旭成进士,应验了天象德星聚,有贤人相集的典故,因此户部尚书蒋溥给陈仁、陈旭敬赠了一块德星南聚的匾额以嘉奖,这就大大地激励了台村历代子孙勤奋好学,发愤图强,相继出了12位举人,贡生数十人,监生24人,各种生员200多人,如庠生、禀生、增广生、附生等,入仕了许多文职官员,有教谕、训导、学政、儒学教授和各类文史撰修官等。清末民初废除了科举,提倡新学,台村于1907年创办了台村自立高级和初级两等小学,为武宣县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孕育出许多高级知识分子,有大学教授、高级科技师、专家。综观所述台村的优秀历史文化,在陈仁、陈旭兄弟进士的精神感召和启发下,世世代代相沿、传承和发展。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出身家族
生平功绩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