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僧庙
位于内蒙古乌海市海南区的建筑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海南区的拉僧庙,曾是内蒙古西部地区规模壮观、建筑宏伟、风格独特、令人神往的藏传佛教圣地及藏蒙医学文化殿堂,令人惋惜的是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文革”初惨遭浩劫,毁为废墟。
简介
拉僧庙位于今乌海市海南区拉僧庙镇人民政府北侧,全称叫满巴拉僧庙,是国家级AAA级景区,毗邻图海山旅游区,满巴拉僧庙系藏语,意为“医方明经院”,是一个专门研究医学宗教的场所。
历史溯源
清朝时期,特别是康熙乾隆,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各地寺庙林立。拉僧庙始建于清代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由鄂托克旗六袭札萨克栋罗布色兴建,以办“曼巴拉仑”(培养蒙医场所)为主,建筑模式仿造西藏自治区的一些寺庙。当时,庙里的喇嘛要诵的经分为4个部分:沙德尔经(病理学)、码德珠玛经(药理学)、西码珠德经(诊断医疗方法)和医点要领(基础理论),合称为《四部集》。据史料记载,每逢庙会,300名喇嘛聚在一起诵经学医,当时求医看病、参拜佛祖者络绎不绝。据说,每逢庙会时还有五台山拉萨市、塔尔寺、拉卜楞寺等佛教圣院的知名僧人前来参加助兴,盛时庙中住有僧人喇嘛达600多人。因此,拉僧庙可谓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最早的宗教医学圣地。
建筑风格
常人所知,有寺庙的地方一般都有好风水,拉僧庙更不例外。据当地老人们介绍,在修建拉僧庙挖基坑时,发现有泉水数眼,水清甘甜,四季长流,积水成潭,川水相映,自然成趣。傍晚时分,寺里香烟缭绕,钟声悠扬,令人神思遐往。由南远观拉僧庙,整个庙形似一尊睡美人。遇到有雾的月夜,雾似轻纱笼罩在庙空,月光迷人更见其睡态之美。如今,拉僧庙近郊有两个自然水海,绿水萦回,碧波荡漾。每当旭日东升,云日相辉映,庙随水动,景色宜人,犹如“江南水乡”。
拉僧庙建筑宏伟壮观,融合了藏汉两种艺术风格,此庙正中建有大雄宝殿一座,约200多平方米,黄色琉璃瓦镶嵌在殿堂上,正中大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东西两边有文殊菩萨观世音等菩萨及宗喀巴和六论师塑像,在前面有活佛的尼舍和一个长8米、宽5米的藏经洞。大雄宝殿东西配有偏殿各一座,另有后殿共4座,喇嘛住房70余间,总占地面积约1万余平方米。拉僧庙西南至今还留有当年喇嘛刻制的六字箴言。相传,康熙帝西出私访时,曾在拉僧庙静居数日,并亲笔题词,刻制石碑,以此纪念。在“文革”初,此庙被毁,石碑下落不明。
拉僧庙在建筑风格上不仅融合了藏汉民族艺术风格,而且也体现出当地文化艺术的品位,使参拜者身临其境,如进天堂。庙中大雄宝殿内有盘龙柱数根以支撑梁架,巨柱上彩绘龙腾驾雾。大殿正面有神像五尊,释迦牟尼正中端坐。神像前置入供桌、香炉,青烟缭绕,佛灯长明。大堂两壁,彩绘着许多佛教故事中的画面,绚丽缤纷、栩栩如生。尤其是释迦牟尼对弟子讲法、四周诸神静听的彩绘、壁画,形象逼真、令人赞叹不已。大雄宝殿东西偏殿内塑有许多神像。其中文殊菩萨头结五髻、手持宝剑,坐于莲花之上。另一座神像坐骑雄狮,威严可畏。还有一座观音菩萨像头戴天冠,手持柳枝、玉净瓶,象征“普度众生”、救苦救难。
寺院北端建有佛塔数座,呈圆锥形,高2丈多,全用砖石砌成。内藏何物不得而知,有人说是“藏身塔”,有人说是长寿塔。
文化活动
拉僧庙是当时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第一大庙,这个“大”字的含意,除建筑规模之大外,就是它的影响力、辐射力之广大。据当地老人回忆:在清末民初,拉僧庙每年要举办两次盛大的庙会,西有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僧人喇嘛;东有北京、天津市河北省、绥包等地的客商、戏班;南有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杭锦旗的王爷贵族;北有俄罗斯蒙古国乌拉特草原的商旅、驼队、蒙古族教民,最多人数超过10万人。
在庙会期间,除拜佛、烧香、奉神外,有二人台、山西晋剧、地方小戏、杂技班子助兴演出;有耍把卖艺的、有剪纸画画的、有打卦算命的、有求婚说媒的、有耍钱聚赌的、有当行品茶的、有餐饮小吃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拉僧庙大雄宝殿前广场上,蒙古族教民举行“跳鬼”活动,汉族称“察穆”为“跳鬼”,其实不是跳鬼,而是表演藏戏“法王舞”,是宣传佛教历史故事的一种娱乐活动。教民们自娱自扮,面具古怪,牛头马面,人头兽身,飞禽走兽,非人似鬼,无奇不有。人们尽情地跳,不停地舞,使整个庙会成了歌的故乡、舞的海洋,集市上人流如潮、商贾云集、盛况空前。
除此之外,拉僧庙在丰收的季节(秋季)还要举办一次隆重的那达慕,来自四面八方的草原赤子竞相参加骑马、摔跤、射箭等比赛。庙东有个会圪卜村,就是那时赶庙会、办交流会、举行那达慕大会的主要场所,村子的得名也与此有关,保留至今。
1951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时期,为了切实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体现党和政府对庙寺僧人及广大信教群众的关心爱护,特拨分给拉僧庙庙地10顷,护庙荒地20顷,耕牛200余头,场牛500多头,羊近2000只。可以说,此庙良田百顷、牛羊成群。在庙会期间,寺庙里的大厨房,锅大如窖,铲大如锹,一锅能煮4个整牛,20个整羊,两石五斗米,可供上千人一次用餐。
令人惋惜的是,拉僧庙这一文物古迹、圣教宝殿在“文革”初,惨遭浩劫,寺庙被拆除,文物被抢,毁于顷刻,砖瓦木料任人抢取,到1968年,这里已成一片废墟。
重建
2007年,古郡五原奏响了创建历史文化大县之号角,五原县县委、政府高瞻远瞩、克艰攻难,将创建历史博物馆、恢复修建抗日烈士陵园、原址重建拉僧庙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统一战线政策,打造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区红色旅游线的重头戏。2008年,经专家名人多方论证,认为重建此庙是众望所归、顺应民意的大事、好事,是增强民族团结、扩大地方影响力、拉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和长远之计。县委、政府在竞标选定投资建设方后,立即组成专门班子,吸纳有关部门和知名人士,全力协助投资建设方做好前期各项工作,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前期准备(专家论证、民主议事、觅寻见证人、搜集史料、抢救文物、筹措资金、招贤请匠),于2008年6月开工重建。预计用3年的时间,全部建设任务方可完成。
拉僧庙复建完工后,整个庙宇气势宏大、环境幽雅、建筑雄伟、风格独特,届时香烟缭绕、钟声阵阵、佛灯长明、香气芬芳、人潮如流、盛况空前。加之围海造阁,傍沙建楼,用3年的时间力争将拉僧庙区域建成集庙会拜佛、物资交流、休闲娱乐、竞技比赛、河套平原风情、蒙古特色、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佛教圣地、集会场所、艺术交流平台、观光旅游景区。
据工程建设方负责人介绍,拉僧庙的恢复重建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整个工程不仅浩大宏伟,而且投资数额巨大,能工巧匠用得也多,单是从外地特请的庙宇建筑专家能人就达50多人。现测算就大雄宝殿一座和其他四殿的基础资金已投入1200万元,数字令人吃惊,所以眼下面临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征用土地难。他恳切希望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教友朋友以及企业、实业家们与之携手合作,共渡难关,共创伟业,为子孙后代办成一件功在当今、惠及后人的大事、好事。
参考资料
乌海市民政局.乌海市民政局.2023-11-02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溯源
建筑风格
文化活动
重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