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福邦,男,
汉族,1936年3月出生,广州人,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5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同年留校任教至今。曾任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现任武汉大学
汉语言文学典籍整理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
宗福邦长期从事音韵、训研究和辞书编工作。在音韵研究方面,首次提出广州话阴平调已分化为两个独立的调类,广州话入声韵应是四个调类而非三个,因而广州话应有十一个声调而非传统所说的九个声调等新观点。这些观点已为语言学界许多学者所采纳。
宗福邦,现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文化部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大典·语言文字典》执行主编。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宗福邦编纂《
汉语大字典》,任编委兼武大编写组组长。《汉语大字典》是一项国家级的重大文化工程,它集古今汉语言文字研究之精粹,集国内外汉语字典之大成,收集汉字最多、单字注音释义最全的一部巨著。作为大字典主要承编单位之一,武大编写组承担了近四分之一的编、审任务,为《汉语大字典》胜利出版作出了贡献。此书先后荣获国家图书奖和教育部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一等奖。
1985年至2003年,主持教育部“七·五”与“八·五”规划重点项目《
故训汇纂》编纂工作。《故训汇纂》是一部全面系统地汇辑
先秦至晚清古籍中故训资料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是
清代训诂巨著《
经籍籑诂》的继承与发展。在编纂思想上,它突破了《经籍诂》重源轻流,重汉学轻宋学,重儒家经典所体现的书面雅言、轻民间活的口语,重单字义、轻复音词语义的思想局限,体现了在现代语言学理论指导下汉语工具书编纂思想的创新。在内容上,与《经籍籑诂》相比,《故训汇纂》大大拓展了资料辑录的范围,所辑录的200多种书目涵盖了先秦至晚清两千多年前人有关字义研究的主要成果,它既包含来自传统儒家经典的极其丰富的故训,也有采自佛典音义与近人训诂笔记的反映近代汉语词义变化的丰富的语料,还有大量为《经籍籑诂》所忽视的多音词语方面的训释。《
故训汇纂》篇幅1300多万字,为《
经籍籑诂》的四倍,从内容丰富与全面的角度来说,前者远远超越了后者。
《故训汇纂》出版后,学术界给予很高的评价。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指出:“这是训诂学界的一件大事,是一切研究古代典籍与文化者的一大福音。”“《故训汇纂》就是为对
语文学有兴趣的人们准备的一个资料宝库,其有功于当代和后世巨矣,这是应该在古代语言文字研究史上写下浓重一笔的。”著名学者
曹先擢把此书誉为“具有圆梦意义的选题”,“高难度、高要求的文化工程”。2007年2月,此书荣获
湖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同年10月荣获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2008年2月荣获首届
中国出版政府奖。
经历了十八个春秋,在项目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完成了这项重要的文化工程, 2003年8月由
商务印书馆出版,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称之为“利今传世的巨制”,把它与《
辞海》、《
辞源》、《
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词典》并列为汉语辞书五部代表作。该书荣获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五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湖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目前,正在担任国家重大文化出版工程《中华大典·语言文字典》执行主编兼《音韵分典》主编,同时主持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九·五”规划重点项目《
古音汇纂》的编纂工作。
1、主持编纂《中华大典·音韵分典》。《
中华大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最大的一项文化建设工程,是一部规模空前的新型的类书。《音韵分典》是这项国家级的重大工程的一个子项目,按《大典》的编纂蓝图,《音韵分典》需要将
先秦至晚清两千多年来前人有关汉语音韵研究的极其丰富的成果,按现代学科知识分类的要求,加以汇集、整理、分类,编纂成一部新型的类书。这是一项具有开拓性的高难度的工作。
2、主持编纂《
古音汇纂》。《古音汇纂》是教育部“十·五”与“十一·五”规划的重大项目,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辑录先秦至晚清古籍中汉字读音资料的集大成性的著作。《
故训汇纂》侧重字义,它侧重字音,两者篇幅都在千万字以上,可称之为“姊妹篇”。我们民族两、三千年累积起来的异常丰富又极其复杂的汉字音读资料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还从来没有人做过系统的汇辑整理,这是一项新的探索,既艰巨也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