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体验
马斯洛提出的心理学概念
高峰体验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创造的一个名词,是指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基本需要获得满足后,达到自我实现时所感受到的短暂的、豁达的、极乐的体验,是一种趋于顶峰、超越时空、超越自我的满足与完美体验。在高峰体验时,人会产生一种存在认知,这与一般的认知不同,这种体验仿佛与宇宙融合了,是人自我肯定的时刻,是超越自我的、忘我的、无我的状态。
概念简介
马斯洛认为,处于高峰体验的人具有最高程度的认同,最接近自我,最接近其真正的自我,达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人格或特质的顶点,潜能发挥到最大程度。高峰体验者被认为是更具有创造性、更果断、更富有幻想、更加独立,同时他们很少有教条和官僚。他们更少关注物质财富和地位,他们更可能去寻找生命的意义
适合人群
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即处于需要埃及金字塔的顶层的人,更可能发生高峰体验,因为达到这个阶段的人有一种个人发展的需要,他们不会像我们大多数人受焦虑的折磨,对现实进行曲解,这使得他们能更清楚地评判他人和环境。他们可以用很高的心理能力在很多领域,如科学、艺术甚至是社会服务行业表现优秀。自我实现的人并非完美无缺,只是他们没有许多人为阻碍自己实现潜能的障碍。当然,如果你从来没有过高峰体验,这并不一定意味着你的心理没有达到高水平。记住,连亚伯拉罕·马斯洛也说并非所有自我实现的人都会有那样的体验。
发生条件
虽然自我实现的人更容易有高峰体验,马斯洛也承认有些还没达到自我实现阶段的人也有可能有这种体验。高峰体验不能通过个人的意愿而发生,但却有可能通过安排自己周围的环境提高它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安排自己独处可能是一个有益的影响因素。
基本内容
高峰体验与最佳状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高峰体验就是最佳状态本身。马斯洛在很多地方论述了高峰体验。他认为,高峰体验是一种强烈的同一性体验。为了说清楚这种同一性体验,亚伯拉罕·马斯洛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来表达。马斯洛下面的这些描述看起来有重复之感,但是,实际上,它们对于我们多方位地理解高峰体验,找到自己关于高峰体验的感觉都是有帮助的。
超越者生活在存在水平,能自如、自然地说出存在语言。能更好地理解寓言、修辞手段、悖论、音乐、艺术,进行非语言交流和沟通等。
1.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有一种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加整合(统一、完整、浑然一体)的自我感觉。
他们更少分裂或者分离,更少自己与自己作战,对自己更加心平气和,体验的我与观察的我之间更加一致,目标更加集中,更加协调有机化,自身各部分更加有效地组织起来,非常良好地运作,具有更加有效的协同作用,更少有内在的摩擦,等等。
仔细地想一想:"分裂"、"分离"、"自己与自己作战"、"内在的摩擦"等是不是我们常常体会到内心的矛盾状况呢?与高峰体验相比,我们对这些状况显然是更加熟悉。
2.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更加纯粹地成为他自己时,他就更能够与世界、与以前非我的东西融和。例如,挚爱者双方更加亲密地融为一体,而不再是两个人;'我与你'的一元关系更具可能性;创造者与他的产品合二而一;母亲与她的孩子合为一体;艺术观赏者化为音乐、绘画、舞蹈,而音乐、舞蹈、绘画,也就变成了他;""这就是说,对于自我同一性、自然流露、或者自我的最完满的获得,本身就是对于自我的超越、突破和超出。此时,个体达到一种相对忘我的境界。"
3.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通常感到正处于自身力量的顶峰,正在最佳地、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他感到自己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加聪明、更加敏锐、更加机智、更加强健、更加有风度。他处于自身的最佳状态,一种如矢在弦、跃跃欲试的状态,一种最高的竞技状态。""他不再浪费力量自己与自己搏斗,不再压抑自己,……""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有部分能量用于行动,部分用于抑制这些能量的发挥,而现在不再有浪费,全部能量都用于行动。此时,他犹如一条一泻千里直奔大海的河流。"
4.当一个人处于最佳状态时,他的'充分发挥功能'还体现出一个很微妙的特点,这就是行动的轻松自如。往日刻不容缓、疲于奔命的苦差重负,现在做起来不再有老牛破车、苦苦挣扎之感,而是轻车熟路、势如破竹。优美的感情和优雅的风度现在浑然一体,伴随着充分发挥功能的得心应手,此时事事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5. 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比其他任何时候更富有责任心、更富有主动精神和创造力,更加感到自身就是自己行动和感知的中心。他更加真切地感到自己就是第一推动者,自己决定着自己的一切,而不再是被引动的、被决定的、被支配的、无能为力的、暮气沉沉的、只能够守株待兔的弱者。他感到自己就是自身的主宰,自己就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他充分体会到自己的'自由意志',他既感到重任在肩、责无旁贷,又感到信心百倍、无坚不摧……。
6. 他现在最大限度地摆脱了阻滞、抑制、畏惧、疑虑、控制、自责、制动、谨小慎微。这些也许体现了他的价值情感的否定方面,体现了他的自承、自爱和自尊的否定方面……。
7. 他在行动上更具有自发性、表达性、纯真性,即正直、天真、诚实公正、坦率、童真、无防备、无防御。他在行动时更加自然、放松、简单、诚恳、不踌躇、不做作、直截了当,有一种特殊的淳朴。他更加不受控制、自由地奔涌出生命力……
8. 因此,他在一种特殊的意义上更加具有创造性。由于更大的自信以及疑虑的消除,他能够以道家那种顺其自然的方式,或者格式塔心理学家所描述的那种灵活的方式来造成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他能够根据行为本身固有的"外在于我"的要求,而不是根据自我中心和自我意识,根据其任务、天职或者游戏的本质让自己的行为处于某种状态。他的行为更具有即兴发挥、兴之所至,斐然成章的特色,更具有无中生有、鬼斧神工的特色,更加新颖独特、远离平庸、不再缩手缩脚。他也更少准备、计划、设计、预谋、练习、预测等等,总而言之,绝非三思而后行。
9. 处于高峰体验中的人达到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或者特质的顶点。如果所有的人在天赋上都互不相同,在高峰体验上他们更是特色各异。如果说人们在许多方面方面(他们的角色)可以互换,那么在高峰体验中,角色中断了(drop away),人们变得难以替代。
心理特征
第一,经常处于一种忘我的状态之中。他认为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始终在路上,带着一颗“走异路,寻他乡”的心。他的理解是生活永远是这么有趣、有意思,无限丰富且充满可能性。所以,“在路上”,不仅仅是美国青年的时髦,更应该是人生的魅力所在。他在不断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实现的那种感觉,当一个梦想成真的时候,他的新梦想马上出现并开始了新的追求梦想的旅程,这是一种“以终为始”的人生策略。
第二,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觉察,是一种自我肯定、自我认可、自我价值获得的心理状态。对自我进行良好的整合,始终生活在知情意行统一的状态之中。他不仅自我认同,而且能在外界中随时随地得到确证和对象化,陈建功曾经在北京大学新老同学对话的时候告诫北大的学生“珍惜四年在北大生活的机会,要趁年轻多读一些书,丰富自己,使自己的学识丰厚,情感丰富,这是终身受用的”。他的话有一个含义要大家明白为了自己的人生发展而读书,目标是明确的,价值是自我所接受的。他还告诫大学生不要把安稳作为人生的目标,而要用不安稳来追求人生的机遇,拥有一颗不安分的心才能不断地选择。成功的人生是在不断的探索之中,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但是只要自我达到一种和谐的认同状态的时候就可以相对稳定地发展和前行了。
第三,高峰体验是一种纯粹的满足感,一种纯粹的兴高采烈或欢悦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自信、安详和愉悦的心理状态。陈建功的生活始终是充实的和快乐的,他的不断追求和在不断追求中得到的高峰体验,是他的快乐的源泉,更是继续成长和向前跋涉的推动力。他遇到过很多的挫折,为自己选择了许多的挑战,这就像青少年爬山的时候喜欢挑选没有阶梯、没有路的地方攀登,因为那才有趣,那才能够获得更多的高峰体验。这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不停地变换自己的专业和工作,而是要有新的探索和不懈的追求,永无止境。这样生命的潜能才能够最好地得到发挥。
情绪分析
那种"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又是如何发生的?这种体验真能改变人对生命的感觉吗?如果这种体验真的如此神奇,人们又如何捕获它呢?让我们共同来解析这种情绪现象。
我们来设想,你是一个徒步登山者,费尽千辛万苦,克服许多的艰难险阻,每一步都挣扎在生死边缘。开始的时候,你还有很好的现实感,知道山知道水,攀登中还会有幽默和笑语。慢慢的,躯体的痛苦,情绪的沉抑,心身的耗竭让你忘却了行为的意义,甚至怀疑攀登的价值和现实性,你的内心挤满了渴望与逃避,冒险与胆怯、放弃与坚持的双向冲突,知觉变得凝重而迟缓,现实感消隐,意识逐步的缩窄。再后来,你的思想似乎停滞,感觉麻木,忘了自己是谁,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只是机械地向上走。你的意识界沉静而虚无,只有心灵那一丝光亮,仍在坚持和闪耀着。终于,你到达了那高耸卓绝的山顶,按理说积压太长的期待会给你带来像爆炸一般的狂喜,但却没有发生。你似乎忘却了自我,忘却了存在,时间和空间消融在一起,没有边界,四周只有一片纯净的虚空,深而神秘。你甚至会有一瞬的迷茫,不知道你接下来要做什么?这时,一种像海潮般的愉悦和满足感从遥远的心灵深处释放、溢出、扩展,伴随着高峰上的洁净、安详,和谐席卷了你,你似乎听见了心灵的笑声,品尝到生命融入那种永恒与无限的感觉。慢慢的海潮过去,你的内心仍充满着充沛的活力和美妙无比的欣喜,灵感激荡,思想饱满而充实。在以后很长的日子里,你对自我的态度和对世界的感觉已经完全的不同。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回忆那不平凡的一刻,你的内心依然会荡漾出坚毅、活力和创造力,成为你自由、自信、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这就是高峰体验。
事实列举
报载:美国登月者米歇尔,在阿波罗登月仓中,从宇宙中遥望美丽的地球而获得高峰体验,刹那间他知道了"宇宙自有它的意义及方向,在那有形的造化之后有一种层次,人类的追求必须提升到全球的资源共享,世界才会是可持续的",米歇尔重返地球后,放弃了太空生涯,投身于环境与生态的运动。几年前,几个北京市的心理学家在一次聚会中讨论与分享高峰体验。精神分析学派的贾晓明说:"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地忙碌,生活像乱了套似的,一切都不顺,心身憔悴。丈夫和孩子拉我去风景区游玩,我去了。当他们兴致勃勃地爬山的时候,我就坐在山脚下一片树林中等待。我放松自己,躺在草地上,初秋的阳光从林间叶缝里洒下来,我长久的凝视着身边的一草一木,突然我有了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身体变得很轻,像浮在空气中,内心深处有一种涌动,我开始分不清它是一种喜悦还是一种痛苦,但后来,我有了一种很强的满足感,内心似乎听到一种召唤,有了一种使命感,生命的意义一下变得清晰可见,疲惫和烦恼一刹间蒸发了,我又变得生气勃勃。在以后的生活与事业中,我充满了灵性,直觉和献身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博士朱建军说:"我在做自我分析中也曾有过高峰体验,那种体验到来的时候,原本像毛玻璃一样的自我意识,突然变得清晰透明,我的感官功能变得非常敏锐,我似乎可以看见很远,听到很细微的声音,有一种东西进入了我的意识,那是一种博爱、豁达、乐于自我牺牲的高尚感觉,从此我的个性变得宽容。"我对大家说我的高峰体验发生在野外,当我独自对星空的凝视的时候,"刚开始,我对宇宙的博大、深邃和神秘有一种不详的恐惧感,我不知道我在怕什么,内心有些颤抖,但我坚持着。突然,我有点感觉不到自己,现实的藩篱融解了,宇空似乎触手可及,接下来是一种久久的平和、静宓、愉悦的感觉淹没了我。"
体验类型
人每一种需求的满足都会对应一种快乐的体验,需求的层次不同,得到的快感也不同。人类有多少需求层次呢?现代心理学认为有四个层次:生理需求,情绪需求,理性需求和超越需求,对应着四种动力:本能的动力,情感的动力,心智的动力和心灵的动力。超越的需求,一直是东方文化中的精髓,佛学中“空”,的道家中的"无我",即是一种超越境界。生活中,人们可能把高峰体验当作一种时尚的标签,一些人把事业的成功、物欲的满足等同于"高峰体验",也有的人朴素的把登山,竞技运动中的快乐称为"高峰体验"。读过韩萱的小说《何谓高峰体验》,你一定能共感主人翁在长久的寻觅中,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浪漫钢琴旋律那一刹间的心灵共舞。我不知道韩萱失去"自我感"算不算一种高峰体验,但电话里女孩的"高峰体验"显然不在同一个精神层面。"想融入的那个男人的身体"的她能激发多少心灵的超越呢!情爱的忘我有时是一种孩子与母亲粘结的亲密再现,渴望被爱人"身体化"的心理趋向等同于婴儿渴望回到母亲的子宫毕淑敏长篇小说《红处方》中,描述人吸毒后的"高峰体验",它的欣快感和高峰体验有很大的相似性,却源于一种意识朦胧中的现实解体和自我解体,对现实的逃避是真正的动机。他是自我封闭的,听不到心灵的欢笑,快感过后是一种精神的苍白,以及高度的易受暗示性,良知与道德的坠落。很多学者认为"禅"的境界是一种"高峰体验",但"禅"的境界是不能被描述的,说得出来的东西就不是"禅"。宗教体验算不算"高峰体验"?人的信仰的确超越了理性层面,它是靠心灵的力量维持的,宗教体验中的"献身、博爱、无私"如果能超越狭隘的教派原则,指向全人类或所有的生命物质,那么应该算是一种高峰体验。巫术文化中的"同理心","神灵附体",让一个平凡的人转变为"神",获得预言的功能(传言印第安民族的部落长老都是能听见"神"召唤的人),这种神秘体验有时也会被人当作"高峰体验"。我个人认为:每种文化下对高峰体验的释义可能是不同的,但它绝不是瞬间即逝的欣快感,而是一种持久引导人们朝向积极,健康,博爱发展的精神动力。亚伯拉罕·马斯洛晚年对滥用高峰体验概念和不择手段的寻求高峰体验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非常苦恼,他觉得自己的观念遭到了严重误解。他描述了另一种超越体验:"不再是一种突发的,刹那间,感性,高潮式的体验,而是一种通过时间、努力、修炼、奉献达到的一种心灵境界,能从现实或永恒两种角度看待生命,从平凡中体会超越"他称这种体验叫"高原体验"。
如何形成
有关顿悟
高峰体验的确存在一种精神顿悟的色彩。顿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强烈的精神灌注,意识长久的指向某个目标;二是心智的压抑,心灵积攒了太多的能量。当两者到了某一个阈值(因人不同)的时候,就会造就这灵光一闪。我相信,更多成功人士的高峰体验是逐步形成的,随着学识的渊博,意识的扩展,精神的完满,像修炼一样,随着心灵的成长、提升、净化,人变得公平、开朗、豁达、宽容、博爱与慈悲,这样的内心境界谁能说不是一种生命的高峰!高峰体验的核心是让人们的心灵得以从现实中解放,他们接受现实,却保持着高度的心灵自由与超越。有一句经典的东方名言:"世界的所知,眼睛是知者;眼睛的所知,心智是知者;心智的所知,心灵是知者。"那么心灵又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提升我们的心灵?我个人觉得,心灵不是机体的感知觉,不是渴求与满足,不是情绪的舒张,不是逻辑推理,但它却潜藏在理性、思想、欲望、情绪和身体里,我们可能看不到它,甚至感觉不到它,但它却滋养着我们。像地平线下的水,在人性的深处打一口井,我们会看到心灵像洁净甘甜的水慢慢的渗出,聚积,形成。你会明白,生命的常青,思想的灿烂,情感的美丽是因为它的存在和它的滋润。一口井可以因为日月变化,风侵雨蚀,被沙石添埋,但灵性还在那里,只要你愿意清理、挖掘与更新,它还会沽沽流淌出来,生命之水依然甘甜,依然清澈。那么,我们如何寻迹心灵:生命潜能、创造力、智慧、灵感、道德、坦诚、良知、博爱、慈悲、无私、使命感与信仰,对所有生命的珍爱、保护和敬畏,这些都是人类心灵美的标识。在某种意义上,心灵并不属于个人,也不属于一个群体,一个种族,它属于整个人类。在更高的层面,心灵力量可能是所有生命现象的内核,是生命现象的原动力,象征着宇宙中生命的朴实、坚韧与恒久。心灵不美丽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得到生命中那种"高峰体验"的快乐,心灵美丽的人却可以时时刻刻顺手拈来。物欲或情欲的满足,权利和征服得到的快乐,只是戏剧性的"情绪高潮",而吸毒、酗酒、麻醉品、致幻剂给人的只是空虚、成瘾、沉溺与道德沦落,这样的"高峰体验"得不偿失。
基本步骤
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十分之三的人有过高峰体验。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把高峰体验看作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经验呢?美国的Richard Bennett在《寻求你的高峰体验》中说:"在任何情景下,你有过一种短暂的、突发的、奇妙惊喜的、敬畏的情绪体验,感觉自我,空间在消失或扩展,那就是一种高峰体验。"
以下步骤可能帮助你去寻求生命中的"奇妙体验":
一 开始精神灌注
你用一个不短的时间来思索生命的意义,价值,目的,思索有限与无限、自由与约束、现实与永恒之间的关系。你需要积攒一定情绪压力,感觉到自我的无助、无能和渺小。
二 选择一个非常自然的地方
山水、林间,旷野,海岸、峰顶,把心智长久的集中凝视眼前的一花一木、一沙一石、草地、星空、流水、海潮、山峦、地平线上……。
三 感觉自然的力量
然后闭上眼睛,让风吹拂着你、水流冲刷着你、山林的气味、虫鸟的声音、宇空的深邃包裹着你。感受自然神奇的力量、活力,感受生命中你理解的或不理解的一切。
四 缓慢地思索
让无意识去思索我是谁?我存在那里?一百年后,或者一千年后如果我存在,会是什么?如果我只有一天的生命,什么对我是最重要的?但不要立即给出答案。
五 放弃自己
然后,深深缓慢的呼吸,放弃那些难以回答的问题,放弃自己,忘却自己,让自己完全融入自然之中,意识无意识都随风而去,随浪而流,思维停滞,情绪凝结,物我两忘。
六 寻找心灵
用内视的方法,探索心灵深处那一丝光亮,在它的指引下,你游走在宇宙的深处,感觉自然的博大,广阔,神圣,恒久,感受人性的温暖,和谐,博爱与一体……。
七 体验高峰
体验这一时刻内心的宁静,畅然,平和,舒缓,由此而引发一种缓慢的喜悦、涌动和心灵振荡,听凭这样的感觉席卷而来,听凭心身轻轻的颤栗,激动和欣喜。
八 检视自己
这种体验过后,重新来思索生命的意义,价值,目的,思索有限与无限、现实与永恒之间的关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你有了对自我的满足,积极的心态,丰富的灵感和创造力,以及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对高峰体验的追求应该是人们追求心灵超越的体操。所以,不管你是第一次或第N次,是否获得那种超然的感觉,你都要牢牢记住,当这种心灵的提升训练到了某一个境界,高峰体验便会突如其来,并终身伴随和照耀着你。
结语
普陀经中有个故事:十个头脑简单的人跨过一条宽阔湍急的河流,他们费了好大的功夫,精疲力竭地到了对岸。领头的人开始数人数,发现只有九个,另一个人也来数,还是九个。他们难过极了,花了好多时间来搜寻河道,但一无所获。这引起了路过的人好奇,听了他们的原由,路过的人看了看说:"你们不正好是十个人吗!"数数的人都忘了数自己。高峰体验也一样,有时,你已经拥有了它,但却不知道,在你寻找它的时候,它还在帮着你数着数。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概念简介
适合人群
发生条件
基本内容
心理特征
情绪分析
事实列举
体验类型
如何形成
有关顿悟
基本步骤
结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