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绣线梅(学名:Neillia sinensis Oliv.)是
蔷薇科绣线梅属植物,灌木,高达2米;小枝圆柱形,无毛,幼时紫
褐色,老时暗灰褐色;冬芽卵形,先端钝,微被短柔毛或近于无毛,红褐色。叶片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叶柄微被毛或近于无毛;托叶线状
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全缘,早落。顶生
总状花序,
花梗无毛;花直径6-8毫米;萼筒筒状,外面无毛,内面被短柔毛;萼片三角形;花瓣倒卵形,淡粉色;
雄蕊10-15,花丝不等长,着生于萼筒边缘,排成不规则的2轮;心皮1-2,子房顶端有毛,花柱直立。树态清秀,叶形美丽,观赏价值高,是集观叶、观花、观果为一体的优良园林绿化、美化树种。
形态特征
灌木,高达2米;小枝圆柱形,无毛,幼时紫
褐色,老时暗灰褐色;冬芽卵形,先端钝,微被短柔毛或近于无毛,红褐色。
叶片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长5-11厘米,宽3-6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稀宽楔形,边缘有重锯齿,常不规则分裂,稀不裂,两面无毛或在下面脉腋有柔毛;叶柄长7-15毫米,微被毛或近于无毛;托叶线状
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全缘,长0.8-1厘米,早落。
顶生
总状花序,长4-9厘米,
花梗长3-10毫米,无毛;花直径6-8毫米;萼筒筒状,长1-1.2厘米,外面无毛,内面被短柔毛;萼片三角形,先端尾尖,全缘,长3-4毫米;花瓣倒卵形,长约3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圆钝,淡粉色;
雄蕊10-15,花丝不等长,着生于萼筒边缘,排成不规则的2轮;心皮1-2,子房顶端有毛,花柱直立,内含4-5胚珠。
蓇葖果长椭圆形,萼筒宿存,外被疏生长腺毛。花期5-6月,果期8-9月。
中华绣线梅原有腺果变种或变型,现已与该种合并,因该种的萼筒在花期不具腺毛,而到达果期腺毛逐渐伸长,全部都有腺毛,这是该种的特点。
生长环境
中华绣线梅野生植株大多生长在海拔1000-2500米之间的山坡,深谷、沟边、溪畔的混交林,或
灌木丛中,性喜温暖的阳光照射,也能耐阴、耐寒冷,要求在
土层肥厚、富含有机质、疏松透气的砂质土壤中生长。
产地分布
繁殖方法
中华绣线梅,可用选育良种的方法,进行播种繁殖。如果需要的种苗不多,也可采用分株的方法进行无性繁殖。
播种繁殖
中华绣线梅的优良品种,是通过杂交育种的选择,去劣存优,在花型、花色、香味等方面进行选择,选出优良的单株,经过繁殖试验,待其优良性状稳定后,再行繁育和推广。
在中华绣线梅的开花季节,对已经选定的优良品种精心莳养,作为繁殖的父本和母本,待两者花蕾膨大后,首先剪去母本花办上部,用镊子去掉
雄蕊,然后用透明纸袋将
雌蕊柱头套上,以防自然授粉。在父本花蕾将要开放前,用镊子取其雄蕊花粉,放入洁净的瓷质盘中,切勿混杂、待花粉散开,雌蕊柱头呈现鲜明、湿润、具有光泽状时,用毛笔蘸上花粉授于柱头上,为了授粉保险,隔1、2日后再授粉一次。授粉后再用透明纸袋将母本花朵套上,待果托发育膨大,花办残留部分干枯脱落后,便可去掉纸袋,使其见光透气,旺盛生长。
中华绣线梅,经过人工授粉后,要精心进行水肥和光照的管理,防治好病虫害,保证瞢
荚果正常的生长发育。8-9月果实成熟后,要及时采收。所谓瞢荚果,它是一种单室多籽,成熟后果实仅一面开裂。瞢荚由单心皮或离心皮所构成。采收后晾晒于通风干燥处,待其果壳开裂后便可取出种子。如果不具备播种条件,种子可用纱布袋贮藏起来,待到次年3-4月再播。
中华绣线梅的播种,首先要挑选排灌条件良好的地方,泼施有机肥料和堆积的干杂肥,再进行深翻,把肥料压入土壤中,然后耙细整平制作苗床。床上再填10-15厘米厚的森林腐叶土。为了减少病虫害,基质必须进行药物消毒,一般可用0.3%的
代森锌水溶液喷洒消毒,覆盖塑料薄膜,48小时后打开曝晒数日,使可填入苗床备用。播种前,用45℃左右的温水,浸泡种子48小时,然后捞取沉于盆子底部的充实饱满的种子,撒播在苗床内,覆土盖住种子,把水喷透,床上覆盖稻草,促进种子萌发。
中华绣线梅播种以后,要经常检查土壤的湿润状况,及时补充水分,一般每隔1天就要喷透水一次,这样土壤中水分充足,种子吸足水后萌发快;中华绣线梅种子萌发的温度为25-30℃,有些地区播种后还会出现倒春寒,莳养者可用塑料薄膜覆盖,苗床温度就可得到保证。小苗出土以后,要揭去覆盖物,使之透气见光,真叶长出时,可用0.1-0.2%的
磷酸氢二钾水溶液,进行有效喷拖,每十天半月一次,连续3-4次,促进幼苗健壮生长。
分株繁殖
中华绣线梅栽培数年以后,可从基部发出较多的蘖芽,这些芽枝生长较快,并且大部分基部都能长出生活根。莳养者可根据绿化美化的需要,在早春或者晚秋,将植株全部挖起,用锋利快刀切成2-3根一丛的有根分株苗,切口涂抹硫磺粉或新鲜草木灰,进行简单的干燥和消毒处理后,便可挑选适宜栽培的地方,挖好大坑,施足基肥,回填肥沃土壤,进行分株苗栽培。成活后加强肥水管理,植株就能旺盛生长。
栽培技术
自然条件
光照:中华绣线梅,是一种喜欢温暖和阳光的花木,但是,它的原生长地是一些冬暖夏凉的湿润山区,因而也能耐阴。在生长季节要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夏季有些地区雨量少,阳光过于强烈,植株蒸发作用加剧,就要采取灌水降温,减少植株体内水分的蒸发,保护好叶片,使之不被烈日灼伤而繁茂生长。秋季,对一些过密的内膛枝,细弱枝,要进行修剪,使之通风、透光,促进植株花芽的分化,多开花,多挂果,更具观赏价值。
温度:中华绣线梅,尽管冬季落叶后,能耐寒冷,但是,在生长季节性喜温暖,它的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阳光又好,植株便花繁叶茂,旺盛生长:尽管如此,中华绣线梅还具有生物学的适应温室,一般为12-38℃,在这种温度范围内植株都能生长。如果超过或者低于它的生物学适应温度,植株便进入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如果温度继续下降,它便落叶,彻底休眠,待到来年温度回升至最低生长点时,便开始萌发新芽而孕蕾开花。
选地整地
中华绣线梅,可在秋季落叶后,或春季新梢尚未萌动前,进行绿化美化栽培。露地栽培,要选
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土壤的地方。栽培时,挖坑要大,坑内填放堆积的干杂肥,或农家有机肥,肥上回填肥沃的培养土,或砂质菜园土。准备工作做好以后,再带原土挖取苗株,植干大坑中央,周围回填肥沃土壤,踏紧压实,把水灌透。实践证明,这两个时期栽培的中华绣线梅,植株伤口愈合快,新根生长迅速,植株有较长的时间进行生理生化发育,对后一步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非常有利。
水肥管理
中华绣线梅,从春到秋都繁茂生长+莳养者可根据它的这种生长习性,在生长季节加强肥水管理,地栽植株,可在秋末落叶前,在距离植株80-120厘米处,挖一环状条沟(深度为25-30厘米),灌一次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的有机液体肥料,沟内再填一层堆积腐熟的千杂肥,然后回上填乎,次日把水灌透,入冬前再灌一次透水,以后既不浇水,又不施肥,植株便能安全越冬。春季还可施一次花前肥,时间在3月底或4月初。这次可施速效肥,如有机肥加复合化肥。施时在植株周围挖放射状浅沟(深度为10-15厘米),每株施有机肥10-25公斤,待肥液渗透后,再施硝酸磷肥(含氮25%、含磷13%)250克左右,最后回工填平,把水灌透。此外,还可根据不同的生长季节,再用0.2-0.3%的
磷酸二氢钾和
尿素,进行根外喷施,以补充根肥之不足,使之生长繁茂。
中华绣线梅,性喜温暖湿润,如露地栽培的植株,春季要多次进行灌水,特别是那些干燥地区,最好每月灌透水2-3次,使其树液开始流动时有足够的水分吸收。夏季挂果以后,如果雨水多、土壤湿润,可以不浇水,或者少浇水,但是,也有久晴不雨的情况,特别是遇上伏旱,要及时把水灌透,保证果实的顺利成长。秋季可每月灌水1-2次,落叶后停止浇水。冬季浇水更少,一般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冬季根本就不浇水,水位低的地区,可在入冬前灌一次透水,以利植株安全越冬。
主要价值
树态清秀,叶形美丽,花开似雪,果赤如丹,观赏价值高,是集观叶、观花、观果为一体的优良园林绿化、美化树种。
主要变种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