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社丛刻
南社丛刻
《南社丛刻》是南社的机关刊物,主要刊载南社成员的文学作品,其内容浩瀚,资料丰富,前后共出过22集,其中每集又分为文、诗、词三个主要部分,另外还辑录不少南社成员个人的作品集等。从编辑学的角度来看,《南社丛刻》无疑是中国近现代编辑史上影响深远的鸿篇巨制,在中国近现代编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南社简介
南社是一个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南社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学社团。该团体于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市成立,其发起人是柳亚子高旭、陈去病和汪精卫等。南社的前身可以溯源到陈去病等人于1906年成立的“黄社”、1907年成立的“神交社”、1908年成立的“匡社”以及“秋社”。1911年,绍兴市沈阳市广州市南京市等地又分别成立“越社”、“辽社”、“广南社”和“淮南社”等分社,南社社员人数达1180余人。1917年,因对“同光体”的评价发生争论,南社内部开始分裂。1923年,南社解体。
南社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的影响,取“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倡民族气节,反对清朝的腐朽统治,为辛亥革命做了非常重要的舆论准备。
《南社丛刻》简介
作为一种特大型的文学丛刊,《南社丛刻》的成因及其编辑方式是非常独特的。一般说来,文学丛刊应当以作者投稿为主,然后编辑人员再进行加工。可是,《南社丛刻》却不是这样的。虽然《南社丛刻》也有不少稿件直接来自作者投稿,但其稿件绝大部分却是文人大规模集体聚会的产物。
《南社丛刻》创刊
1910年1月,南社在上海创办大型文学刊物《南社丛刻》,以作为它的机关杂志。杂志设有文选、诗选、词选三大类,全部刊发该社社员之作品,以提倡民族气节,鼓吹反清革命为宗旨。在学术上,提倡国学和诗词改革,继承明末"复社"传统,吸收西方文化。辛亥革命前发行四集,中华民国发行18集。其中除了少数几集由高旭、陈去病、傅屯艮主编外,大部分由柳亚子主编。1923年12月终刊。
评论
在南社的历史上,文人的聚会被称为雅集。南社是一个革命性的文人社团,以主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其政治目的,以文化宣传和文学创作作为其战斗的武器。所以,大规模的集体聚会,便是其政治活动和文化活动的主要方式。南社社员雅集在一起,主要是为了共同讨论时局和政治动态以及讨论文化的发展。每次雅集期间,他们都要舞文弄墨,抒情言志,当场创作出大量具有革命性、鼓动性和战斗性的诗词与文章。南社自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张东阳祠聚集以来,到1917年4月15日在上海的徐园聚会,前后规模较大并且事前做了准备的雅集竟然达16次之多。一般说来,除了少数几次之外,一般在大规模雅集之后的几个月内(通常不会超过半年)就会有专门的编辑人员将雅集期间所作的诗词和文章编入《南社丛刻》刊印发行。
在《南社丛刻》数量庞大的作品中,诗词的创作占了最重要的成分(将近90%),而且前期的诗词多以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号召民众起来反对清代的专制为主,此外还有抨击时弊、伤时感世之作。至于文章的数量,则占的比重较少,还不到作品总数的10%。
由于南社是多达千人的文人社团,所以每次雅集时,成员不可能全部到齐。因此,也有一些南社社员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来得及参加南社的雅集活动,但他们也仍然以笔作武器,鼓吹革命,言志述怀,其作品往往以投稿的形式投给《南社丛刻》,但这并不足以构成《南社丛刻》的主要稿源,其主要的稿件来源仍然是每次雅集所创作出来的大量作品。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南社简介
《南社丛刻》简介
《南社丛刻》创刊
评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