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德民
陆德民
陆德民,石油化工专业自动化专家,中国最早从事化工自动化设计专家之一,中国化工自动化学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中国30万吨/年的乙烯裂解装置以及后续的石化装置自动化作出过贡献。由他主编的《石油化工自动控制设计手册》,对从事自动化设计、施工、生产维护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的提高和指导起到积极作用。中国近、现代科学史上开拓者之一。
生平介绍
陆德民,字伯齐,1927年6月生于浙江宁波一个普通商人家庭。
个人简历
1933-1938年 在宁波市柳汀小学、宁波中学附小学习。
1939-1941年 在宁波市浙东中学学习。
1942-1945年 在县县立中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名为宁波市第二中学)毕业。
1946-1950年 在南通学院染化工程系毕业。
1950-1952年 任沈阳东北化工局研究室助理技术员。
1952-1953年 在沈阳俄语专科学校学习。
1954-1956年 任化工部化工设计公司技术员。
1957-1971年 任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工程师。
1971-1984年 任燕山石油化学总公司设计院工程师。
1984-1986年 任中国石化总公司北京石化设计院高级工程师,自控设计室副主任。
1987-1996年 任中国石化总公司北京工程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等。
主要论著
1 陆德民译.《热工测量仪器手册》.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56
2 陆德民译.《自动控制仪表手册》.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59
3 陆德民.《石油化工自动控制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第2版
4 陆德民.《石油化工自动控制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第3版
5 陆德民,时钧,等主编.《化学工程手册·过程控制》.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6 陆德民,周春晖主编《过程控制手册-集散控制系统》,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个人经历
学习经历
陆德民小学期间正值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宁波市不断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空袭,他的学业时学时辍。1939年春考入教会办的浙东中学至1940年4月宁波沦陷,生活在沦陷区,深感国家孱弱,当亡国奴的耻辱和悲哀。不久,在高年级同学的启发带领下逃离宁波沦陷区到一个僻壤山村鄞县县立临时联合中学求学。尽管条件简陋,但进步教师和学生的数量每学期都不断有所增加。他在该校读完高中毕业,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迁回宁波。少年时代的环境所给予他的教育,使他终身难忘。1946年考入南通学院染化工程系学习。1946年至1949年适逢国内解放战争时期,战火纷乱,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此起彼伏,并不断受到当局血腥镇压。1948年下半年南通市解放,长江被封锁,学校分南通和上海市两地上课。1949年初在上海学校地下党领导下参加了地下党外围组织“通院团契”,参加了迎接解放、护校、声援等工作。1950年陆德民从南通学院毕业。
工作经历
1950年在上海被招聘到沈阳东北重工业部,分配在东北化工局研究室有机合成组工作。在钱保功和张尔慈先生指导下完成改性酚醛树脂工业条件实验任务,并写出了论文总结报告。不久又接受为解决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空飞行舱内除湿剂研制的紧急任务。从朝鲜战场美军飞机上拿回来的样品试制,发现它吸湿后呈粉红色,脱湿后呈深绿色。任务紧急,经过夜以继日的实验研究摸索,他终于弄清楚是硅胶上加了三氯化钴作为指示剂。因前方急需,先试制少量送往朝鲜战场试用,满足了朝鲜战场空军的急需。由于及时完成任务,受到表扬奖励。1953年在沈阳俄语专科学校学习俄文。1954年回东北化工局化工设计公司担任翻译工作,历时1年左右完成了大量苏联援建的吉林化肥厂、吉林染料厂和兰州合成橡胶厂的仪表及自动控制的设计文件和工程图纸,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化工厂建设作出了贡献。
1973年,参与与日本东洋工程公司谈判引进美国鲁姆斯公司专利,以轻柴油为原料乙烯裂解装置。日方建议采用计算机技术对乙烯全装置进行监控,为了摸清外商意图和技术可靠性,在上海谈判组参加谈判。同时邀请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所吴钦伟所长共同参加,历时月余的谈判过程,基本摸清了日方情况和其建议意图,再三斟酌决定,以暂缓在第一套大型乙烯装置试用为好。主要原因是:①可靠性不够,一套主机设备负责全装置500余套控制回路和数千点的检测报警回路,失控防范措施不够;②获得的经济效益不显著,只能保证预测乙烯增量1.5%左右;③日本尚处于试用阶段。因此,1973年3月组团赴日本考察。考察的主要任务是落实日方合同中推荐的电动仪表在防爆危险场合的可靠性,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日本现行石化装置中的具体使用情况。在日方友好团体安排协助下参观了许多大型石化装置的自动化仪表及运行情况,又参观了仪表(包括调节阀,计算机)制造厂和研究所,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对有关合同中推荐在防爆危险场所厂房采用耐压防爆电子仪表方案增加了信心。陆德民认为对引进技术不能一味听任外方技术人员的介绍,必须结合自己国内的实际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引进国外控制软件,国外条件下使用良好,在国内环境下使用却不尽如人意,这些教训在以后引进装置中也曾出现过,其主要原因也在于此。1980年以后引进的大型石化装置都采用DCS分散控制系统。在聚装置为解决大纯滞后系统,曾主持引进Foxboro公司的Fox-3小型工控机,并被派往新加坡Foxboro公司进行培训组态,组态并生成数据库,流程图画面。
1988年参加从美国DOW CHEMICAL公司引进聚苯乙烯装置中的计算机部分工作。其中有一段过程要掺入研碎了的顺丁橡胶,作为掺合剂加入。这是批量间歇过程控制。专利商推荐HONEYWELL公司TDC-3000中的LM管理站来实现,工艺设计要求现场和控制室都能操作管理,而且主要在现场,因为搬运橡胶块上切碎机靠人工操作。逻辑框图是DOW CHEMICAL公司香港控制中心提供,由我方用c语言编程键入。陆德民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对数千条程序框图逐条进行核对时,发现遗漏了这段流程的指示信号在现场盘显示,因此在审核会上提出。其实香港操作中心是照搬美国给香港中心的设计资料给我们,没有针对我们的工艺要求进行修改。他在会上指出后,美方技术人员深感震惊并致谢,表示想不到中国专家的工作这样认真负责。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生平介绍
个人简历
主要论著
个人经历
学习经历
工作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