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褐天牛
昆虫纲鞘翅目动物
桔褐天牛是一种属于昆虫纲鞘翅目天牛科的昆虫,黑或黑褐色,有光泽,被灰或灰黄色短毛,足发达。长26-51mm,宽10-14mm,额前方中央有2条弧形深沟,复眼之间有1条深纵沟。该物种最早记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形态特征
成虫长26—51mm,宽10—14mm。黑或黑褐色,有光泽,被灰或灰黄色短毛。额前方中央有2条弧形深沟,复眼之间有1条深纵沟。雄虫触角起过体长约12—23mm;雌EE虫触角较体长略短;第1节粗大,有小刺,前胸背板宽大于长,密生不规则的瘤状皱折;侧缘中部有尖锐刺突。鞘翅目两侧平行,末端较狭,翅面有细密刻点。老熟幼虫体长可达80mm,前胸宽可达17mm;长圆筒形,乳白色。前胸背板近前缘有4个黄褐色横斑排成一列;后半部多细小纵皱纹,足发达。
生活习性
桔褐天牛在国内桔区两年完成一个世代(湖北3年一代)。是柑橘属的重要害虫,国内分布与柑桔产区相一致,最北为武功县。桔褐天牛完成一代所需时间,因幼虫孵出时期迟早而不同:7月上旬以前孵出的幼虫,次年8月上句至10月上旬化蛹,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羽化,第三年4月下旬成虫外出活动;8月以后孵出的幼虫,则需到第三年8—9月化蛹,10—11月羽化,第四年春成虫才外出活动。越冬虫态有成虫、二年生幼虫、及当年幼虫。在成虫产卵期进行防治,造成成虫产卵的不利条件,杜绝成虫潜藏场所,消灭小幼虫于蛀入木质部之前。对已蛀入的幼虫,可采用药杀。
四川枯区果农根据当年8-10月和次年5-6月钩捕到桔褐天牛的蛹,以及观察到大多数成虫在大番前活动,少数成虫在白露节仍有活动的事实,总结为“夏虫多,早出早产秋虫多,晚出晚产卵。”又据江西省观察,越冬成虫从4月中旬至6月上旬钻出活动,4月底至5月初钻出最多,5月上旬开始产卵。产卵期可延续至9月下旬。在整个产卵期间,有两个比较集中的阶段,即自5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第一阶段,所产卵数约占全期产卵数的70-80%;从8月初至9月下句为第二阶段,约占全期产卵数的20-30%。越冬成虫自羽化孔钻出后,一般自天均潜伏于树洞内,经过相当长的时间(1-3个月)始行外出。时间之长短视外界气温而异。
成虫出润时刻自日落后,即可见少数出洞,晚上8-9时出洞最盛,特别是下雨前天气闷热的夜晚,出洞最多。成虫活跃于树干间,交尾、产卵。至深夜11时,气温渐降,成虫又陆续潜入洞内。月夜对其活动无甚影响,黄昏细雨,仍见出洞,但数量减少,间歌大雨,晴后即见出洞;大雨连续不断,则未见外出活动。
成虫多产卵于树于伤口或洞口边缘,表皮凹陷处。每处产卵1粒,个别2粒。卵附着部位的高度,从主干距地面30cm开始,到侧枝280cm高均有分布,以近主干分又处密度最大。卵密度最大的分布范围,随树龄不同而有差别。老年树由于树干皮层逐渐粗糙,侧校分叉处凹陷逐渐形成,加之木质部的化学成分和纤维素可能有利于该虫幼虫的生活和发育,因而在老年树发生特别多。产卵部位比较分散。每雌产卵数由数粒至数十粒,甚至百余粒不等。每雌产卵期可延续3个月左右。成虫在蛹室中约经6-7个月,钻出蛹室后寿命约3-4个月。卵期5月间为5-15日;6月间为7-10日。
幼虫在树皮下蛙食时间因季节和树皮老嫩而不同在大暑前孵出以及取食嫩树皮的幼虫,停留在树皮下约20天;在白露孵出或取食粗老树皮的幼虫,在皮下停留一般为7-15天。初孵幼虫所在部位的树皮表面呈现流胶。幼虫体长达10-15mm时,开始蛀入木质部。通常先横向蛙行,然后转而向上蛙食。少数幼虫向上蛙食时,如遇坚硬木质或有隧道的障碍即改变前进方向,因而造成若干岔道。老龄幼虫蛙道上有3-5个气孔与外界相通。老龄幼虫在蛀道内选择适当地点,吐出一种白垩质物,封闭两端,再以排泄物填充其内,筑成长椭圆形的面室,即潜伏其中化蛹。夏卵舞出的幼虫期为15-17个月,由秋虫孵出的为20个月左右。蛹期约1个月。
危害
幼虫攒蛀树干,树势逐年衰弱,籽至枯死,严重地影响了柑橘属的生产和发展。1961年秋、冬及1962年夏、秋,作者等曹赴南丰县、三湖等重点桔区作祥绷呢察,并总拮南丰捉虫能手李折里‘同志的防治握撇,现特将有
药用价值
【别 名】:牵牛虫、老木虫(《中国药用动物志》)
【功 效】:息风止痉、活血祛、通经下乳。
【主 治】:用于小儿惊厥、跌打损伤、乳汁不下。
【性味归经】:苦咸,微寒。入肝、胃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8克。外用:适量。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秋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备用。
【考 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危害
药用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