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White Dew)是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第3个节气,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和酉月的开始,在每年公历每年9月7日到9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便是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指出:“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历书说“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白露是热与凉分水岭,“白露”代表暑热的结束。白露后,昼夜温差渐渐拉大,寒生露凝,早晚渐凉;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一说。其节气有三候:“一候
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白露期间忌着凉感冒、慎“秋冻”、多睡眠和多运动。其民俗活动主要有祭祀
大禹、啜
米酒、喝白露茶和吃
番薯等。在
农事方面要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同时注意防治稻瘟病、
核盘菌等病害。
节气由来
二十四节气表示自然节律变化和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春夏秋冬各三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含义。白露是第十五个节气,表示孟秋结束、仲秋开始,是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白露一般于
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出现,即每年的9月7日或8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指出:“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并对白露进行了诠释:“水土
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天气变凉,清晨时分地面和叶子上会有露珠,这是由于水汽在夜晚凝结而成的白露。
历书说“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进入“白露”,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昼夜温差增大,夜晚略感凉意。暑气虽未完全消退,但闷热感已逐渐消散,早晚添了一份秋天的凉意。随着天气转凉,气温降低。白露促使夏日残留的暑气消散,阴气上升,昼夜温差拉大。白露意味着夜晚变凉,寒意逐渐增加。
天文历法
白露是干支历酉月的起始,四节气与十二月建是干支历的基本内容。
上古时代以
北斗七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又称月建)。如《淮南子·天文训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这里的“斗”指的就是北斗七星的斗柄。斗柄顺时针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十二月建”是依据“二十四节气”而来的节气月,“十二月建”的划分是以节令为准,即以
立春、
惊蛰、清明、
立夏、
芒种、
小暑、
立秋、白露、
寒露、
立冬、
大雪、
小寒,分别作为寅(摄提格)月、卯(单阏)月、辰(执徐)月、巳(大荒落)月、午(敦)月、未(协洽)月、申(涒滩)月、酉(作噩)月、戌(阉茂)月、亥(大渊献)月、子(困敦)月、丑(赤奋若)月之始。
白露是干支历申月的结束以及酉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9月7日到9日,
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
气象变化
白露是热和凉的分界点,“白露”意味着暑热的结束。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渐渐转为冬季风,寒流南下次数增多,太阳直射地面位置南移,
北半球日照时间缩短,日照强度减弱,常晴朗少云的夜晚地面辐射散热快,导致温度下降加速,俗语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
白露后,昼夜温差逐渐拉大,即使白天中午气温较高,但早晨和夜间也有些许凉意。根据学者张宝提出的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标准,平均温度在10-22℃范围内的时期为春季或秋季,因此自白露以来,各地陆续进入秋天。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昼夜温差可达8℃-16℃,使得白露成为一年中温差较大的节气。
物候现象
综述
白露,暑气消,秋高丹香,候鸟南迁,鸟储冬食。
“
鸿雁来,玄鸟归。”白露之后,对气候最为敏感的候鸟集体迁徙。鸿雁开始从北方飞到南方,而南方的玄鸟也飞归北方,各类鸟儿都开始储食御冬。民谚有云:“白露秋风夜,雁南飞一行”,“立秋知了催人眠,
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
秋分丹桂香满园。”因此,像大雁这样的候鸟被视为秋到的象征。《逸周书·时训》:“白露之日鸿雁来,又五日玄鸟归,又五日群鸟养羞。”
露是秋季“白露”节气后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由于气温下降,水汽在地面或物体表面聚集形成水珠。此时,夏季已经离去,炎热渐渐消退,大多数地区的天气晴朗,风景宜人。一个季节的辛勤劳动,送走了酷热的夏季,迎来了宜人的收获季节。
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二候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季来,秋季去的北方鸟类,带来生气。如今它北飞归去,红花半落,秋风萧瑟,白露满山,树叶飞坠。《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玄鸟解见
春分(春分初候,玄鸟至;燕来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三候群鸟养羞。这个“羞”同“馐”,是美食。“
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鸟类察觉到严寒的气息,积极储备食物,就像蓄积宝藏一样。
相关农事
白露期间,华南日照减少,降雨多且常连绵,农谚称“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
“白露”是收获的季节,收获与播种并举。
东北平原丰收谷子、大豆、高粱,华北秋收丰富,江南棉花吐絮。
西北、
东北地区开始
冬小麦播种,华北秋种在即,应做好肥料、耕地、防虫等准备。黄淮、江淮及南方晚稻已扬花,抓紧勤浅灌水,晚稻抽穗,落干早熟,遇低温雨防瘟病、
核盘菌。
秋茶采制,防蝉危害。
俗话说,“白露白迷迷,
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华南地区白露意味着气温骤降、绵雨开始、日照减少——季节的转变由夏变秋。东北地区,
春小麦已收获,大豆结荚鼓粒,玉米和水稻乳熟。需注意
霜冻和低温对作物的危害,并加强管理措施,如清除
禾本科杂草、增强通风透光性、及时排水和使用增温剂及熏烟等防御低温。
节气活动
节气饮食
吃白露米酒
白露酒以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带有些许甜味,故称之为“白露
米酒”。酿制方法独特,除了需要注重选取水源和节气,还需先酿制白酒,再将其和糯米
糟酒按1:3比例混合后装坛。旧时,苏浙一带的农家每到白露节,都会自酿白露酒以待客。
喝白露茶
南京人爱喝白露茶。茶树在酷热的夏季后,白露来临时正处于最佳生长期。白露茶不像春茶那般嫩、易泡,也不像夏茶那么干涩苦涩,而是有独特的
乙二醇清香,深受老茶客青睐。家里的春茶所剩无几,此时正好用白露茶接替。
吃龙眼
福州市有个传统,叫“白露必吃龙眼”。相传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功效,一颗相当于一只鸡。龙眼本身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功效,可治贫血、失眠、
神经衰弱等疾病。且白露前的龙眼大颗、核小、甜美可口。
十样白
白露时节,浙江苍南、平阳等地的人们采集“十样白”,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以滋补身体,治疗
关节炎。这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与白露在字面上相应。白色食物多性平味甘,略偏寒凉,正好滋阴润燥,能预防秋季的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秋燥”症状。从中医角度看,白色入肺,五脏中的肺对应五色中的“白”,在秋季对应该时节。因此,人们喜欢在这个时候食用白色食物。
“带鱼饭”
“白露季节,满船
高鳍带鱼。”白露节是捕捞
短带鱼的最佳时期。
洞头区等海岛的渔民通常会将带鱼煮成饭来招待客人。他们将鲜活的带鱼整条放入锅中,用筏架晾着清蒸。待米饭煮好后,主人会一手抓住
鱼头,一手抓住鱼尾,将带鱼悬空一抖,直接将鱼肉撒在热腾腾的米饭上,再用饭勺将饭粒和鱼肉混匀。
吃番薯
浙江省文成县有吃红薯的习俗,尤其是在白露节气。当地人认为白露节气吃红薯可以补脾益气,同时享受全年食用番薯丝和番薯丝饭的好处,而不会引起胃酸返流。
吃鳗鱼
白露时节的鳗鱼最肥美,是品尝的佳时,故
苏州市有“白露鳗鲡霜降蟹”之说。熬鲜鳗鱼加
白萝卜食用,营养丰富,白萝卜有去邪热气、消谷化食的功效,二者相得益彰。
节气民俗
祭祀禹王
白露时节是
太湖居民祭祀大禹的时候。大禹在太湖边的渔民中被称为“水路菩萨”。每年有四个香会来祭拜大禹,其中规模最大的是
清明节和白露两个香会,春季的香会持续6天,秋季的香会持续7天。每天都会上演一台戏,包括两台文戏和两台武戏,其中必须有一台是《打渔杀家》。这些香会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向往。
收清露
白露时节,中国民间有“收露”习俗。《
本草纲目》记载:“收取秋露,煎成饴,延年不饥。”“收取百草头上未唏之露,可愈百病,止消渴,令身轻不饥,肌肉悦泽。”采集露水,放入密罐封好,以备日后煮茶或配药。
秋社
秋社"是指古代秋季祭祀土神的日子。秋社活动是一种欢庆丰收、祭祀神灵的喜庆活动,一般在
立秋后的第五个
戊日举行,大约在立秋后四十余日,一般在白露、
秋分前后,至今已传承千年。
推燕车
在
临沂市郯城县,有一种传统习俗叫做“白露推燕车”。白露节气,孩子们推着可以发出悦耳声响的小燕车在路上跑步,御寒增强体质。
节气禁忌
防秋燥
俗语说:“白露虽不露,天气已肃如秋。”提醒人们注意天气已经凉爽,需要注意着装防寒,以免感冒。同时也要防治秋燥。
白露是典型秋季气候,秋风除了降温,还能把空气中的水分吹干,容易导致口干、唇干、鼻干、咽干等症状。专家提醒,白露气候干燥,要警惕“秋燥”伤害。建议适当摄入富含
维生素的食品,或选用止咳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例如人参、
沙参、
花旗参、百合、杏仁、
川贝母等,可有效缓解秋燥。
身勿露
“白露时节,保暖最重要,睡觉时薄被盖腹,免感冒泻肚。”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建议,预防秋燥可涂润唇膏、皮肤膏,多喝水,尤其喝蜂蜜水。多吃凉润多汁的水果,如柚子、梨、石榴、
葡萄、
柑橘等。秋季应调整睡眠,多休息一小时,早睡早起,进入防秋乏的备战状态。
慎“秋冻”
”春捂秋冻”是养生的经典要诀。然而,秋季的低温并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
糖尿病患者,由于局部供血不畅,一旦血管受到冷空气刺激,容易发生血管痉挛。冷空气也更容易诱发
心血管疾病,甚至可能引发
心肌梗死等危险。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冻。除此之外,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
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
防治脾胃受寒
预防脾胃受寒,最重要的是保暖腹部。温差大时应及时添加衣被,否则容易感冒,也容易引发或加重慢性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若防护不当,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穿露脐装,寒气容易侵入人体。寒气直中肠胃,会引发急性腹痛、
腹泻、呕吐。
白露养生
多睡眠
白露时节,应调整晚睡的习惯,争取多睡一个小时,早睡早起,进入防秋乏的“备战”状态。
多运动
白露过后是锻炼身体的好季节,运动项目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持之以恒。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游泳、骑行。
注意饮食卫生
秋天宜收不宜散。酸味可收敛补肺,辛味则会发散泻肺。因此应适当多吃酸味果蔬,少食葱姜等辛味食物。秋燥易伤津液,饮食应注意滋阴润肺,可食用芝麻、糯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制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有益于身体健康。此外,白露过后天气多变,要多备几件秋装,酌情增减衣物。但不宜一下子穿得太多,否则容易削弱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更易感冒受凉。
秋季是
肠炎、
气管炎等多发病的季节,搞好环境卫生至关重要。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污染的食物。秋季容易让人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裂,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百合、
苦杏仁、
川贝母等能很好地缓解秋季干燥。
保持乐观情绪
秋季易产生忧郁、烦躁。“秋应于肺,肺志忧,悲忧伤肺。”徐利亚表示,悲秋伤肺,
肺气虚使耐受性下降。因此,秋季需保持乐观、收敛神气、安宁神志。
相关文学
诗词作品
节气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