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耕源,又名张根源,号散翁。1938年10月生,祖籍江苏
张家港市。由
中国美术学院退休,现系
西泠印社理事、西印社肖像印研究室主任、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肖像印研究会会长、民进中央开明画院顾问、浙江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工程院特聘艺术家、浙江开明画院副院长等。
艺术经历
张耕源,兼善中国书、画、印,作品参加过多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篆刻展、西泠印社国际书法篆刻展等国内外重大展事。分别在
新加坡、
日本、
法国、
杭州市、张家港等地举办个人艺术展,在张家港市还建有“张耕源艺术馆”。曾获过日本
水墨画会大奖、首届东方名人成就《国粹奖》、
杭州市人民政府文艺奖、
浙江省花鸟画展金奖等诸多奖项。分别受过法国前总统
雅克·希拉克和
韩国前议长
朴宽用接见,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
毛主席纪念堂、中央党校、
浙江图书馆、浙江省档案馆、杭州市政府、浙江文史馆、
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工程院等单位和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胡锦涛等收藏。
国画《向日葵》和《松鹤常青》又先后被人民大会堂和毛主席纪念堂收藏,并获文化部颁发的国粹大奖。
出版专著
出版个人专集有《梓人印集》、《耕源印存》、《篆刻起步》、《世界名人肖像印》、《张耕源作品集》、《中国美术家——张耕源》、《中国篆刻百家——张耕源》、《张耕源印谱——随园印语、名人肖像印》
(一函二册)、《西泠名家——书画篆刻加张耕源VCD》等。国内外媒体介绍有《
人民日报》海外版、《
光明日报》、《
美术报》、《
欧洲时报》、《欧洲日报》、《
南洋商报》、《巴黎国际广播电台》等,简历和作品被辑入《中国美术年签》、《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等数十种辞书。
艺术年表
1977年始
五年里主编手拓印谱九种
1980年
《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入展
1983年
《第一次全国刻字邀请展》入展
1984年
《第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入展
1986年
《全国部分名家篆刻展》入展
1987年
1988年
《第一届全国篆刻艺术展》入展
1989年
被任命为浙江书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
1990年
1991年
《第二届全国篆刻艺术展》入展
受聘为中国书协刻字研究会委员
增补为浙江省书协常务理事
1992年
任省书协刻字创作委员会主任
1993年
赴新加坡举办个人艺术展
《首届国际肖形印大展》入展
《日、中、韩国际友好书之祭典》入展
《韩、中书画篆刻联展》入展
1994年
获《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优赏奖
获
香港特别行政区《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有突出贡献荣誉证书
《首届冒际刻字作品展》入展
1995年
参加中国书协刻字代表团访问
日本,并参加国际刻字联盟常任理事会
获《国际书画家代表作》收藏银奖和终身艺术荣誉证书
1996年
获《第二届国际肖形印大展》国际大奖
《1996中日篆刻家交流展》入展
任《1996年全国新概念篆刻邀请展》组委会主任和顾问
1997年
赴日本举办《佛画展》
《全国首届篆刻学暨篆刻发展战略研讨会\u003e论文入选
1998年
赴巴黎国际艺术城研修考察半年
专著《篆刻起步》出版
专著《世界名人肖像印》出版
1999年
在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个人艺术展,受到
雅克·希拉克总统接见,并被收藏书法两幅、肖像印一枚
《浙江花鸟画五十年回顾展》入展
《浙江书法五十年回顾展》入展
当选为浙江开明画院副院长
受聘为曹州青年书画院名誉院长
受聘为《世界艺术家协会\u003e理事
任西泠印社《第四届篆刻展》评委
2000年
文化部等举办《国际书画交流展》入展
任西泠印社《第二届国际书法篆刻展》评委
2001年
受聘为
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名誉院士、顾问、名誉书画师
《全国篆刻艺术展览\u003e特邀展出
《第三届全浙书法大展》特邀展出
参加文化部等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二周年——中华魂书画作品
任《全国古典细朱文精品邀请展》艺术顾问
获《国粹奖》大奖
出版画册《中国美术家——张耕源》、《张耕源作品集》
2002年
出版印集《中国篆刻百家——张耕源卷》
受聘为杭州市书协顾问
《世界名人肖像印\u003e -册被江泽民主席收藏
2003年
应
韩国国会之邀,于汉城国会大厦举办画展,并受到
朴宽用议长的接见
为
浙江图书馆创作肖像印系列《浙江文化名人》共三十六枚
2004年
印作《新闻会客厅》被中央屯视台收藏
《
美术报》号外版“风云际会——
浙江省书法百家、浙江中国画百家群星谱力分刊入选出刊
赴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参加《澳门、浙江、内蒙书法联展》开幕活动
赴
广州市参加西泠印社举办《印证西泠——中青年社员作品展》开幕活动
2005年
在余杭举办《书画名家走进余杭》八人联展
“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特邀参展
中国画集《书画合璧》出版
《浙江电视台》书画天地专题拍摄
参加《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展》获“佳作奖”
2006年
出任《西泠印社篆刻评展》评委
作品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印谱》
作品参加《西泠印社三项皆能作品展》
杭州市《纪念建党85周年暨红军长征70周年综合展》获
特殊贡献奖 作品参加《西泠印社国际艺术节社员作品提名展》
作品参加《浙江省第二届篆刻大展》
作品分别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u003c神州风情》、《
中华美术》(六版)、《中国书画收藏》(六版)、《千秋》(四版)等杂志发表
《西泠名家系系列一书画篆刻家张耕源\u003e VCD首发,
浙江文艺音像出版社出版
2007年
《西泠印社中国印海选》任评委
作品参加《西泠百年——迎奥运》晋京展
篆刻作品特邀参加《日本随风会篆刻作品展(第22回)》
受特邀参加《当代篆刻艺术大展》
中国文艺网主办、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
作品分别在《中华美术》、《投资中国》、《艺术博览》(九版)等发表
中国画、篆刻作品辑入《2006年杭州市艺术精品收藏图录》,并由
杭州市人民政府收藏
2008年
参加《人文浙江——美术解读》展览
《中国花鸟画》杂志发表作品11幅
澳门《印缘》发表肖像印及书、画、印作品、文章“漫说肖像印”
参加
北京市《中国首届寿山石篆刻艺术展\u003e,《金石永寿——中国寿山石篆刻艺术展》,先后在中华世纪坛和国家大剧院展出,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主办
赴长春参加《南京、武汉、杭州、长春四市政协文化艺术交流展》
个展《金秋飘香——张耕源书画印作品赏会》在杭举办
作品入编《中央党校国画收藏集\u003e,并被该校收藏
参加《纪念中国
改革开放30周年艺术成就展》国家博物馆主办
作品参加《腾飞的北仑一全国当代书画印名家作品邀请展》
参加《西湖老十景》主题创作,
杭州市“相约西湖”文化系列活动
《张耕源艺术馆》在
张家港市建馆,同时举办《张耕源师生作品联展》
赴
日本参加《第五届中日联合艺术展》
中国文艺网和日本世界文化振兴协会联合举办
2009年
受特邀参加《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
参加《第五回中韩文人画交流展》
参加《歌颂祖国——中国工程院与书画家联展》。受聘为院士书画社特邀艺术家
《张耕源印谱——随园印语、名人肖像印》(一函二册)由
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作品五件参加《浙江书法六十年——浙江名家展》
作品一件参加《浙江花鸟画六十年》
画一件参加《民进中央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书画展》
画三件参加《浙江省文史馆——中央文史馆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参加《中国印——百年西泠,西泠印社巴黎特展》代表团赴巴黎、
罗马等地
作品入编《一九四九——二零零九共和国书法大系(篆刻卷)》
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篆刻艺术精品展》
参加《风雨同舟——辉煌六十年书画展》
参加《张家港美术馆开馆展》并出画册
参加《历程20年——江南书画院成立20周年展》并出画册
任西湖国际美术家联谊会常务理事
2010年
参加由省宣传部主办的“
若榴花屋“纪念
沙孟海先生诞辰110周年全国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
中国画作品参加画说世博——走进上海国际美术交流展》于陆俨少艺术馆展览
篆刻作品《和为贵》参加《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篆刻艺术精品展》
肖像印作品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参展国(地区)政要金石印象展》,并参加开幕活动
论文《篆刻的节奏感》入编中国书协主编的《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集》印学卷
受邀参加《画说世博走进上海——浙沪书画名家邀请展》
《西泠印社第七届国际篆刻评展》任评委
2011年
《百名老艺术家艺术展》在香港展览中心和澳门展览中心展出,随团参访港澳
参加
高雄市文化中心举办的《希望之花》海峡两岸水墨联展
受邀参加省书协举办的《万山红遍书法大展》,作品《毛公鼎》参展
书法作品参加第二届中国书坛
兰亭雅集《兰亭书法双年展》
中国画作品参加《画说西湖、走进俄罗斯——中国当代国画名家交流展》
《艺术财富——张耕源专辑》出版
应省书协邀请赴
北仑区举行学术讲座“篆刻应走出自闭”
获“中国现代刻字艺术突出贡献奖”,赴
厦门市受奖并参加第二届国际刻字展暨庆祝中国书协刻字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
肖像印作品受邀参加
西泠印社“光辉的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百印展
中国画二幅参加《第四届“画说西湖”国际美术节,中外名家美术精品展》
中国肖像印研究会成立大会,受聘任会长
肖像印作品参加《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百杰金石印象展》
中国画作品受邀参加中国
中国民主促进会举办《“共铸伟业”全国书画精品邀请展》
2012年
参加《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历届顾问理事书法作品展》
肖像印作品参加《中国历届奥运冠军金石印象展》
《历史的表情——张耕源刻名人肖像印展》于杭州十竹斋举行
2013年
作品参加由西泠印社举办“中日兰亭会百周年纪念书道展”,在大版举行。
由西泠印社举办的《张耕源肖像印工作室首届研修班》开学,学制一年。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于8月20日在
浙江美术馆举办《馆庆60年——馆员书画作品展》,书画印作品参加60米长卷集体创作,以及个人作品参展。
为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由“法中文化交流协会”“法国美术家协会”“
香港文汇报”联合举办《法国50位历史文化名人肖像印展》于10月30日在
巴黎罗浮宫正厅展出,并赴巴黎参加相关活动。
2014年
播芳六合——
西泠印社社员作品系列展,其中张耕源“丹青有味,笔墨多情”作品展,在南山路唐云艺术馆展览
参加《西湖历史文化名人肖像印展》
2015年
参加“百年西泠·乐石吉金”大型国际篆刻选拔活动,并担任执行委员会委员。
2016年
“喜迎G20·西泠印社文化艺术系列活动”将于6月和8月分别在北京、
杭州市隆重举办。届时将展出由西泠印社资深社员张耕源领衔创作的20国领导人肖像印。
《浙江书坛名家二十一人精品展》应邀参展作品五幅。
入编张家港市文联出版《张家港骄子》传记专集,并题写书名。
2017年
入展《八·八战略新征程·美丽浙江新视界》书法大展。
为
广州市电视专题片《沧海一粟》《刘海粟》传记片题写片头。
特邀参展《锦溪杯—全国甲骨文书法篆刻大赛》
应邀参加《浙江书法二百家》优秀作品展。
2018年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书画频道《一日一印》采访拍摄并播出。
受聘为温州开明画院名誉院长
继续当选为西泠印社理事
2019年
随西泠印社代表团赴
捷克参加《百年西泠·中国印》
布拉格特展开幕式及相关活动。
《新时代·新印象》当代篆刻
名家新锐联袂邀请展参展,并赴
上海市参加相关活动。
受聘为空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文艺
轻骑兵”专家组成员。
受聘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深圳基地文化建设专家。
2020年受
日本篆刻家协会邀请,于日本篆刻展(第36回)之际,举办《张耕源书画篆刻作品》特别展览,此乃受邀于日本办作品展的首位中国篆刻家。共展出作品有书法、
中国画、篆刻、紫砂、陶片等共计74件。
作品评价
张耕源的肖像印世界
肖像印是一门新近初崛起的艺术,融肖像画与篆刻于一体。
所谓印者,盖传承消形印而来,其方寸之间,依然是“守朱知白”,依然是笔法、刀法并重。然而已一改似肖非肖纯意趣的篆刻传统。而肖像,则为人造形,古之所谓“写真”“妙手何人为写真,只难传处是精神”。无论写实、写意,其以形写神,或遗貌取神,已属绘画手段。
肖像人印,自清季中叶以来,或有所见。初取汉魏
造像遗意,纯作单线白描,后渐多夸饰,参入版画形式,造型手法为之一多,传神写照,更可见其匠心,遂发扬光大而自立门户。
始作俑者,当归之于吾浙张耕源。
张耕源毕业于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附中,是我的前辈校友。版画是他的专长。留校后,从事水印木刻工作。因其多艺并举,善书工画,且好学好问,院中老先生诸如
潘天寿、
陆维钊、
诸乐三莫不视以为孺子可教,竞加激劝。又蒙
方增先、
周昌谷、
朱颖人等中年教师爱重,交契同调,得益多多。诗曰:“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其于学问、人品之外,尤悟得变通之理。大凡书画,一通则变,若其执法不变,纵使入木三分,亦仅是妈匠一个。此亦乃中国美术学院所以善生俊异,代有闻人之缘由所在。
张耕源因曾雕制梓版多年,自署“梓人”,有《梓人印集》问世。
柳宗元谓“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纵观其书、其画,尤其篆刻,无论广收博取,众益多师,抑或厚积薄发,神明变化,真有如梓人察审曲直形势而为之者。其实,审曲面势者,盖出其通变精神之表见。
返观张耕源之肖像印,印外求印,以姐妹艺术补益之,其识其行,不失为高明。
张耕源于斯道,可谓志坚行苦。其篆刻多取气与势,每每如荒荒云,寥寥长风;又如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雄浑劲健,而独标一格。又重布置,直以陆维钊扁书入印,非篆非隶,大疏大密,又导又顿,且濡且挪,使之狼藉点画,殊甚朱白而后工。同时,不拘刀法,因需而用,其冲、切之外,披、削、刮、击,乃至锤、凿、磨、,无不信手而出,随机应变。有基于此,一刻肖像,便出手不凡。惟其运用版画原理,强调造型工夫,遂别开生而演成先声。
肖像入印,以名人为最难,尤其中国名人,有世人共识,真不允丝毫改易。张耕源刻世界名人肖像印,内中写照处,多独出机杼,其出神入化者,堪称杰构。世界名人肖像印系列是张耕源的一项长久性创作计划,今先将现阶段成果结集出版。他正在创作另一系列作品—《西泠印社社员肖像印集》,我们期待着他能不懈努力,取得更大成绩。谨写数言以志之。
(本文作者系
西泠印社副社长、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原主席)
张耕源:中国现代肖像印开拓者
浙江篆刻界,张耕源是非常响亮的一个名字,他几乎伴随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作为中国篆刻之都——
杭州市篆刻复兴至今的浙江篆刻界、杭州篆刻界健在而且又能高产高质进行篆刻创作的极少数老篆刻家之一。快到80岁的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小许多,尤其是他的开放头脑、舒展胸襟和一种大气的气质加上魁伟帅气外表,令人瞩目。这位脾气温和,中见锋芒,有时敢在公开场合就原则问题讲些良心话、真情话的篆刻界艺术修养全面的前辈,除了诗词偶尔涉猎外,他的书法、绘画功夫均不在他篆刻作品之下,至于篆刻更是他向外主打的强项。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几十年坚持不懈、硕果累累的肖像印创作,我们即便不愿用“现代肖像印之父”形容他的创作水平以及业内权威性,承认他对肖像印大手笔的突破、承认他对肖像印在篆刻界的渗透带动、承认他对肖像印在篆刻圈之外社会大众层面的普及宣传则是不得不加以高度赞扬的。如果没有张耕源存在,如果张耕源不在杭州,如果张耕源不作为
西泠印社理事,那么,中国肖像印研究会还能不能够在
杭州市成立,西泠印社肖像印研究室能不能特别设立都可能要打问号的。又如果没有张耕源之前更早的肖形印大家
来楚生等的大力宏扬和亲身实践,张耕源或许也会找不到灵感与方向,张耕源之后的
新生代对肖形印、肖像印的继承创新势必缺少一种可以依靠、借鉴的过渡带,肖形印、肖像印,乃至今日印坛日渐红火起来的佛像印创作便不可能出现这么繁荣并呈现超越之势的景象。
书画艺术到了晚清民国已经把历史上留给书画艺术的任何方面的发展空间、发展渠道差不多给占领了、用尽了,很难有天才再在趋于胜境的书画天地施展拳脚,制造出一套新样式。反观篆刻艺术,直至晚清民国
吴昌硕、
齐白石的出现才掀起了真正意义上的写意篆刻,随着大量出土书法印章实物,篆刻取法的参照物空前广阔,篆刻界眼界空前提升,经过晚清民国篆刻家全方位地建设性开拓积淀,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辐射到篆刻领域也是生机一片,其中古玺大篆、写意篆刻、肖形肖像印三架马车的快速推进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关键有两点起了决定性作用:一是历史留出的相对空白地带,罕有耕耘; 二是历史机遇使篆刻家处在篆刻史料、实物大爆炸的核心时代,没有理由不在这个属于篆刻丰收的篆刻时代不出现篆刻高峰迭起、高潮迭起、高手迭起。“手把红旗旗不湿”的篆刻弄潮儿生逢其时,“弄潮儿向涛头立”,篆刻的金石之声响彻中国的大江南北,江浙京沪鲁等传统篆刻大省强省继续引领时尚,
河南省、
黑龙江省、
广东省、
四川省、
湖南省、
辽宁省等篆刻事业蓬勃兴旺。“中国印”一时星火燎原,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越来越对篆刻艺术产生兴趣,篆刻艺术的大好形势直接带动了青田、寿山、昌化、
赤峰市四大国产
印石的印石文化的连锁发展,“‘印’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对篆刻艺术一旦入迷,它涉及到的书法绘画、雕刻、文字学、印材等等就如同魔法师让爱之者、好之者欲罢不能。
商朝实物无几不算,秦汉时期的肖形印俨然肖形印开创期的制高点,后人难以企及和撼动。肖像印一脉的尝试,正是依钵古代肖形印的基因结合时代发展所产生的产物。担任中国肖像印研究会会长、西泠印社肖像印研究室主任、浙江省书协篆刻创作专业委员会顾问的张耕源曾经在中国美院(前
中国美术学院)水印工场任职,他选择性地采纳部分木刻技法转嫁到肖像印的创作是有一定风险的:“刻肖像印必须刻每个对象的皮相,但皮相为形,即是色,色即是空,空是什么,永恒之精神。我努力追求的是人物的精神,为什么我刻的不同于别人刻的,在有神也!以形写神,这是中国文化传统,真正地继承传统。一些人吹毛求,什么像版画,什么俗格……看问题舍本求末,永远不会有创造力!”任何领域创新探索不会一帆风顺,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不同声音指指点点,但创新探索的脚步不能就此停顿,个性鲜明的张耕源我行我素终于修得正果:“自从现代肖像印开始至今,数十年历程中,一直是在稳步健康地向前推进,尤其是
西泠印社把这个列入工作范畴,以及中国肖像印研究会的成立,使得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更是形势喜人!这期间得到了诸多专家学者和业界朋友的大力支持,如:
朱关田、
韩天衡、
蒋北耿、
林乾良、
章子峰……等。”
张耕源作为中国现代肖像印的领军人物,乐于做肖像印“学科”带头人,乐于和同道共同努力将肖像印艺术丰富完善,他刻或牵头组刻的系列世界肖像名人印、西泠印社名家肖像印、
十八罗汉肖像印、历届
奥运会中国获奖运动员肖像印、纪念抗战胜利开国将领肖像印深获好评并得诸多荣誉光环。刚刚结束不久的“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张耕源又应
西泠印社有关方面之请单独创作了一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肖像印,又领衔他的肖像印团队集体创作了一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肖像印,为2016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
杭州市峰会”贡献了一份中国特色的金石篆刻艺术礼物,可谓锦上添花。
张耕源——诗书画印为一体 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肖像印章是一种世界性的艺术语言
我先谈一下肖像印这个大体的概念,其实肖像印是属于图像印章这个范畴。就是肖像印是图像印中的一部分,它是刻画特定对象。
那么,肖像印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什么呢?
它是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文化背景,是一种没有隔阂的一种艺术语言。
肖像印可以说是分古典派和现代派,那么古典派从明代开始一直到近代的都有。
但是古典派基本还是根植于中国国画的线描艺术,跟古籍书中里面所谓的绣像是一种模式,这个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所以显得比较古老。
现代派就是结合了很多现代艺术的这些元素、各种画种特色、以及国外艺术等因素,吸收了多方面的营养,结合我们中国传统印章艺术,发展成的现代艺术,形式感比较新颖的一种肖像印。
所以我把它定名为现代肖像印,以区别于以前的古典派。
形神兼备的艺术,脱胎于中国的哲学思想
我出的第一本作品集《世界名人》,这个作品集的序言是
朱关田老师写的,他就以很敏锐的眼光,看到了这个新兴艺术的发展前景,所以他给予很大的支持。
另外给予很大支持的就是蒋
培根老师,他是西泠艺报的主编,他当时就跟我提出,他说你可不可以搞个专栏。这个专栏前前后后加起来出版了有三年左右的样子,最后影响非常大。所以一直到现在为止,很多人跟我谈起对肖像印的认识,最早的就是西泠艺报,所以
我对蒋老师是很感激,也很佩服他有这样
莫大的气魄和度量。
对于人物肖像的刻画,它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就是技术性的,那就是像与不像。第二个层面是抓到“神”,而这个“神”是建立在“形”的基础上的,但是应该说比形更重要,也更加困难。
所谓的虚实,就是说实中有虚 虚中有实,取舍也就是虚实的问题,是源于中国的一种哲学思想。就拿卓别林这枚方印来说,应该说是我观念上继承了这种思维吧,以后,我也曾经在处理有些人物的时候,采用这些思维,但是,这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个人他本身有符号性的特征在那里。
基础越广博,越能成就更高的艺术金字塔
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的艺术家,既应该是“通才”型的,还应该是很专业性的。
因为我们的传统艺术,它讲的是作者的学问、修养、人品,再加上技术,所以自古以来,凡是大师,这个时代代表的大家,基本上都是“通才”。诗书画印,基本上都是。
知识它本身有一个结构的,它是一个整体啊。所以我一直认为知识结构,它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基础越广越大的话,它这个尖高度就有可能越高。
知识就是这样的一个状况,知识结构也就是这样,要广泛的基础,然后可能在某一、两方面,能够达到尖端。所以我自己一直也在努力,也是尽可能的进行全面的学研。
G20对杭州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之前我们就想过肖像印能通过这个机遇走向世界。以前我们也做了一些努力和工作,正面效果非常好。
西泠印社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们一起协商这个事情,搞一个专题的创作。
这批作品呢,在北京西泠印社进京展览的时候展出了,反响很好。
针对G20契机创作的作品,实际上它有两套,全部作品由我一个人完成的有一套,它是属于集团的,属于西泠印社
集团公司所有的。现在呢,社团处也组织创作了一套,由我领衔,其他十几个社员跟我们原来的一些学生,也是西泠印社影会的一些作者。连我一共20个人进行创作刻了一套,这一套还没有展出,正在制作中间。我觉得这也是说明了社会对肖像印的一种肯定,一种需求。
艺术需要耐得住寂寞 年轻人贵在踏踏实实做学问
在整个艺术发展的过程中,现在是一个低谷,或者呢,我们经常讲的是一个
断层。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很多人认为,现在是没有条件出大师。
要说对年轻人寄予什么希望的话呢,就是早一点醒过来,早一点清醒,向古人学习,就是所谓的耐得了寂寞,不要名利心太重。名利心在某种角度上来讲也是一种上进心,但是名利心要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面。有一部分年轻人,在默默无闻的、踏踏实实的在做学问,有的,而且水平很不错,很有希望,那么,像这样的年轻人,能够多一点。年轻一辈,希望大家共同来努力,才能够更好的继承传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