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颖人(1930年5月出生),江苏常熟人,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潘天寿基金会常务理事,吴茀之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师大名誉教授,
西泠印社社员。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名中国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直至退休。
人物简介
朱颖人,江苏常熟人,自幼受画家蔡卓群启蒙,考入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后转考杭州国立艺专,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
吴茀之的入室弟子,并受
潘天寿院长亲授。朱颖人曾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直至退休。他的代表作品有《松鼠图》《蝶图》《山花》《兰竹》等,其中《藤揽晨风》曾获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全国首届花鸟画展地等奖。朱颖人出版有《
朱颖人画集》二种,《潘天寿、吴佛之、诸乐三课徒画稿笔记》(1994年获郁达夫文艺特别奖)、《消得尘埃医得俗——论蒲花墨竹》(被
日本大孤晓画法会译成
日语介绍给日本学生)和电视录像专著《著名画家吴茀之》《写意花鸟画赏析》等。
人物经历
谋生的书画启蒙朱颖人,1930年出生在
常熟市。父亲一直想让朱颖人继承父业,1945年把朱颖人送到乡贤蔡卓群先生处学画,希望培养他对文化的兴趣,将来好坐在账台时做生意,空闲时作书画。学画对他来说是喜欢的,而做生意经商,则颇有反感,这时他才15岁。但是将来生活问题是件大事,考虑再三,最后决定还是考苏州美专读书去,毕业后好找个小学美术老师当当,以度终生。
1947年只身赴苏州美专考试,连石膏像也从未见过的他,面对着别的考生如何画,他也对着石膏像如是画,结果也被录取了,喜出望外,卷起铺盖去注册报到,就这么入学读书。哪知学费很贵,生活费也很贵,显得有些拮据。而学校是个集体,是个复杂的群体,从经济上分着等级,那些有钱有势的学生,经常跳舞喝酒,乱作一团。朱颖人只是跟中下层的同学在一起,一起作画,一起写生,由于他学过两年
国画,算起来总成绩在班上还算不错的一个,所以与高振东、
徐永祥、熊德超、
曹有成等相处很融洽。当时常有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杭州国立艺专的消息传来,相比之下杭州国立艺专是公办的,费用也能节省不少,学习气氛也活跃,朱颖人很想去试一下。
面对枪口的勇气和纯粹。
1949年春苏杭解放,皆大欢喜。他与徐永祥、曹有成、熊德超等结队赴杭州国立艺专报名,由于他们的写实功力很好,一考就被录取了。暑假后同学几个在
苏州市集结乘船转道
嘉兴市再赴
杭州市,不料出发日期延迟了一天,第二天船开到离嘉兴还有二十公里的汪江泾,遭遇在河岸边上埋伏的
中国国民党残余散兵游勇,顿时开枪叫停船,不得已船停下来,转弯驶入小河浜。一场浩劫来临,当时他们被迫全部上岸,眼看强盗们抢夺旅客的财物,朱颖人眼巴巴的着急,心想若铺盖抢去,那到杭州怎么个睡法,无亲无眷毫无求助,他振作起来,面对枪口说出他们是穷学生,至少把铺盖要留下,以维持一条生命。真所谓强盗发善心,他们把铺盖留下来了。到达学校,校方得知同学们的遭遇,很为同情,给办理入学手续。当时在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原国立杭州艺专)执教的
林风眠与
关良先生看重对模特儿的感性认识,注重对象的质感与自我感受,这方面恰好是朱颖人在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时较少注意的。但由于当时教学体系强调学习苏联,学习契斯恰可夫的教学方法,因此对个性的发展注意少了,再由于学习的片面性与认识上的偏颇,多多少少他又走到靠近原来的路上去了。其时幸好有创作课,以他创作中的想象力弥补了一些缺失。到毕业时,朱颖人的学习成绩排在优秀行列中。当时朱颖人在“一片红心向着党”、“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热潮中,毕业分配留校教书。
由学生转变成一个教师,朱颖人各方面更加注意了,一举一动处处当心。当时,朱颖人落实在
黎冰鸿先生办的研究生班学习油画,第二个年头学校决定朱颖人与
姚巧云抽出来创办附中。朱颖人当即表示一定要把附中办好。创办附中总须有个具体的目的,因为只有目的明确,大家奋斗才能一致。当时朱颖人心里是希望全心全意要培养大学后备生,至于最后极少数分配作中等美术干部那也无妨。
为办附中,朱颖人等来到了我国第一所美术中专——
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在北京,中央美院附中
丁井文校长接待了他们,朱颖人等参观了学校设备,了解了教学要求,大家为能培养大学部优秀接班人而欣喜若狂。返校后,即着手动起来,配合很默契,班子人员逐渐形成,招生在即,报考学生排成长龙,真是手忙脚乱,但很快镇静下来了,应对了一个个关口。至于说到开课,桌椅板凳全都是他们自己画样新做,教室宿舍装修一新,朱颖人与
姚巧云暗中竞争,备课、画示范作品等样样不肯落后,不仅课堂上关心每一位学生,连课外的一切活动都在照顾之列,目的全为培养好大学部的接班人,未来的大画家。
只有目标明确后才能建架附中的骨架。他们把课程总体定为文化课百分之六十,专业课百分之四十,朱颖人除教美术课以外,就尽力使学生认识到学好文化课的重要性,督促学生要把目光放得远大一点,要知道学好文化课,对造就一个大画家的重要性。文化课也是基础,而且是重要的基础,叮嘱学生千万不能偏于专业课。他平时向文化课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为任课教师在课外辅导时的资料。总之朱颖人把自己课外活动的时间都花在学生身上。考虑到学生们在长身体的阶段,学校在课间操时还发营养补品给学生们吃,让他们身体更好,让学生家长放心。那时的心思全部投入到教学中去,从未考虑自己业务的提高问题。通过创办附中,朱颖人真正地感到,从教学角度讲,当一个教师,学点教育是有益的,使他在办附中时学了教学法感到大有益处,再加上当时请了普通中学的模范教师来辅导示范,更直接加深了做一个教师的责任心。
结果很可惜,在种种政治运动中,那两届附中学生竟一个也未被吸收到大学部,原因是培养的一批“修正主义苗子”。同时朱颖人也莫名其妙与历史复杂的教授们等,被先后安排到短期部队训练班、工农进修班去教课了
艺术年表
1930 庚午 出生于
常熟市。是年,为纪念吴昌 硕,
吴东迈在
上海市开办上海昌明艺术 学校,
诸闻韵、王个移、
诸乐三等被 聘为教师。
1932年8月落成。
1932 壬申 白社在上海成立,
潘天寿、张书、
吴茀之等为社员。
1945 乙酉 拜常熟乡贤画家蔡卓群为老师,受到 “
中国画”美术启蒙 .
1946 丙戌 太老师
陈摩逝世,蔡卓群、
陆抑非等均曾入其门下,为陈摩入室弟子。朱颖人12-13岁时曾由父亲带着拜见过陈 摩太老师。
1947 丁亥 考入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读书,学习西洋画时,
颜文樑、
孙文林教授等人执教。同校同学张世简、
罗尔纯、
赵宗藻、高振 东等。
1949 己丑 5月份,
苏州市、杭州解放 与
徐永祥、
曹有成等转考杭州国立艺 专[后改名
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 院、中国美术学院],读书时
林风眠、关 良教授等人执教,继续学习西洋画。 5月3日,杭州解放。 7月,
中国美术家协会在北京 成立。杭州国立艺专将
中国画系、西 画系取消,合并为绘画系。
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任命
刘开渠为国 立杭州艺专校长,
倪贻德、江丰为副 校长。 杭州艺专绘画系同班同学有徐永祥、吕 洪仁、
娄世棠、
顾生岳等。低一年级同 学有
周昌谷、
方增先。工艺系低一年 级同学有
袁运甫等。
1950 庚寅 学 校组织第一次下乡杭州郊区义桥乡,其时与
林风眠先生在同一户农家落户。以后去林老师家,林老师出示 作品,并说“我的画很写实的么”!
1951 辛卯 杭州国立艺专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 东分院。院长刘开渠,党委书记、副 院长江丰。
1952 壬辰 全国第一届美展举办,完成毕业创作 合作油画《刘志丹在陕北》,毕业留 校任教直至退休。
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并入华东 艺专[现
南京艺术学院],
颜文樑校长调任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入黎 冰鸿教授的研究生班继续学习。一面 学习,一面教学。 分配当
宋秉恒教授的助教,教刘文 西、胡博、李山等同学。
1953 葵巳 下半年调入附中,与
姚巧云等筹办附 中,年底赴
中央美术学院考察,面见
丁井文校长。
1955 乙未 获
杭州市劳动模范称号,并出席杭州 市劳模大会。 3月,
黄宾虹先生逝世。参加追悼会。 1956 丙申 赴北京进修,从
于非闇先生学工笔画3 个月,同时学习的有郭三范、唐和。 拜访
齐白石老先生。5月随文化部小分 队赴
永乐宫参加抢救性复制工作。学 校从孤山校区迁往南山校区。 分配到部队训练班教学。
1957 丁酉 齐白石逝世。 分配到工农专修班教学,学生有郑有 正、陈永枢、陈赋余等。
1958 戊戌 参加
大炼钢铁。 带工农专修班学生去
嘉善县劳动,深入生活。
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改名为
中国美术学院。 8月,
苏联专家
康斯但丁·马克西莫夫来院参观, 讲学。
1959 己亥 参加庆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十周年教师创作班创作 《好管家》《万宝山》。《好管家》社上 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收入画集出版。
1960 庚子 由学院党委决定拜
吴茀之为老师学习 花鸟画并协助教学工作,兼受
潘天寿先 生亲授。 秋天陪潘天寿先生应省委宣传长陈冰 之邀去
湖州市休养约半个多月。
1961 辛丑 参加诸暨枫桥省委组织的社会主义教 育运动试点工作。 7月,随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等先 生,赴温州雁荡山写生。
1962 壬寅 带学生下乡参加社会主义教学运动,学生有陈述祖,黄发榜等。 1963 葵卯 带
卢坤峰、
杨象宪等同学下乡深入生 活,在
衢州市乡下劳动。
1964
沈从文 赴上虞梁湖参加
三夏四清, 期间陪
潘天寿、
吴茀之、
诸乐三先生 访贫问苦活动。随行学生有陈述祖、
张立辰、
黄发榜等。 12月,带
国画系学生张立辰等下乡赴 绍兴地区上虞丰惠等地。
1965 乙巳 作品《好管家》被中国对外文化委员 会选送组织赴
斯里兰卡现名斯里兰卡开画 展,展出后作品被收藏。 10月,随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等 先生,赴
南湖写生。
1966 丙午 6月3日,
中国美术学院“文革”爆发
1968 戊申 儿子朱出生。
1971辛亥9月5日,
潘天寿先生被残酷迫害病殁于浙江中医院,享年75岁。潘先生住院期间曾去探望,潘师母何面嘱多去探访。
1972 壬子 吴先生被造反派批斗归来,去接他回 家,途中
吴茀之先生气愤极,说他们[造 反派]这样批法,就是把毛主席诗词拿 来,我也可以批判成反动的。
1973 葵丑 陪同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吴茀之先 生做统战工作。
1976丙辰受潘师母何愔委托为潘老先生寻找墓地,此前受潘天寿师母、吴茀之师母、
来楚生师母委托,转请金欣堂、方尚土找过二处,师母们均未满意。最后找到
玉皇山安葬。10月,中央粉碎“四人帮”。
1977 丁巳 7月28日,业师吴茀之先生病故,享 年 77岁。
1978 戊午 为
吴茀之先生平反之后举办画展做筹 展工作。 由学院决定协助
陆抑非先生开办研 生班,招收
马其宽、
徐家昌、
何水法、闵学林、
陈穆之等5人为首届花鸟画研究生。
1985 乙丑 应邀赴
多伦多、
旧金山两地举办画展并讲学。领队为全山石。
1989 己巳 晋升为教授。 《
朱颖人画集》由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1990 庚午 “朱颖人画展”在浙江美术学院展览 部展出。办理退休手续
朱锷赴
日本留学。
1991辛末 为《蒲华墨竹选》作序“消得尘氛医得俗——论蒲华墨竹”,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8月,
林风眠逝世。
1992 壬申 编著《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课徒 画稿笔记》,在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多次再版,该书获郁达夫文 艺奖特别奖。
1993 癸酉 文章“从
潘天寿和
吴茀之先生绘画中 得到启示”在《
美术报》发表。 10月,
陆俨少逝世。
1994 甲戌 《
花鸟画入门》,与
徐家昌合著,中国 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为《荣宝斋画谱·潘天寿》作序“借 古开今”,
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为《荣宝斋画谱·吴茀之》作序“画 里春风岁月长”,荣宝斋出版社出版。
1995 乙亥 《
朱颖人画集》[八开本],浙江人民美术 出版社出版。
朱锷进入
日本首屈一指的田中一光设 计事务所工作。
1996 丙子 《梅兰竹菊画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 社出版。在日本
群马县高崎市美术馆 举办“朱颖人、朱锷父子绘画展览”。
1997
丁丑 合著《美术作品示范系列》
中原地区美术 学院出版社出版。 《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师作品选 集》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 6月,
陆抑非逝世。
1998 戊寅 《当代中国名家名作赏析与技法精 粹——朱颖人》附VCD,浙江摄影出 版社出版。《朱颖人徐家昌国画选》中 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文章“落笔 如飞 神在个中——论任伯年的花鸟 画”收入《任伯年先生逝世110周年 纪念文集》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朱锷在
东京成立朱锷设计事务所。
2000 庚辰 《朱颖人作品》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 朱锷在北京
日本国际文化交流基金会 企划了“日本海报设计的流变展”。
2001 辛巳 作品《无边春色》在《中国花鸟画》 杂志创刊号发表。 朱锷在北京成立北京设计事务所。
2002 壬午 《
朱颖人花鸟画集》
广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
2004 甲申 编著《名家讲学笔记——潘天寿、吴 茀 之、诸乐三》广西美术出版社出 版。文章“砚边杂记”
亚洲书画编辑 部出版。
朱锷设计作品集《
我的废纸》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5 乙酉 参加中韩文化交流,赴韩国首尔。为《
吴茀之兰竹谱》作序,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 朱锷设计散文集《
未显影的风景》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6 丙戌 作品“六根清净世界和平”入编第一届世界佛教大会文集,西印社出版社出版。 朱锷在北京
中国美术馆企划了“中国美术馆国际设计邀请展”。
2007 丁亥 在
常熟美术馆举办“朱颖人画展”。文章“
中国画的‘笔墨’是种艺术”《
美术报》发表。本文在《中国花鸟画》杂志和《杭州美术》杂志分别刊登。
2008 戊子
朱锷四月在北京
钓鱼台国宾馆企划了“
日本建筑设计家
隈研吾二○○八中国展”,十月在北京企划了日本知名品牌“MUJI
无印良品二○○八中国特展”。十二月在北京和
东京同时成立汉和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09 己丑 文章“我的老师
吴茀之先生诞辰110周年”《美术报》发表。文章“随
颜文樑、
林风眠、
关良、
潘天寿、吴茀之学习中西绘画的体会”《
美术报》发表。文章“怀念启蒙老师”《美术报》发表。
7月18日~26日,“大道纯粹:朱颖人花鸟画作品展”在北京成功举办,六项学术主题活动全面如期完成。
《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朱颖人》由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朱颖人题画诗册》《朱颖人先生作品评论集》 印行
2010 庚寅 4月3日~10日,“大道纯粹:朱颖人花鸟画作品展”将于
杭州市举办。
感动——大道纯粹:朱颖人花鸟画作品展[北京]文献印行。
2011 辛卯 8月28日,参与“以艺术的名义——2011著名浙派画家名作联展”。由
浙江省政协指导,
宁波市人民政府、
浙江省文化厅、
新华出版社浙江分社等联合支持,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
宁波美术馆等联合承办,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经济》杂志社等协办。朱颖人、
宋忠元、
孔仲起、
杜曼华、
吴山明、
潘鸿海、卓鹤君、
梁平波、闵学林、
章利国、
张伟平、
陈向迅、池沙鸿、顾迎庆、刘文洁、
徐默、陈云刚、
张捷、于振平、韩璐等20余位浙江顶级国画名家携近100幅名作联袂钜献。
2013癸巳 在
唐云艺术馆展出的“珍藏
西湖·美丽
杭州市——当代中
国画名家西湖创作邀请展”,朱颖人、孔仲起、吴山明等15位名家为西湖作画
2014 甲午 3月23日,“风骨雅韵——朱颖人书画作品展”在
黄龙饭店《西湖·山水·文化 》艺术长廊拉开帷幕,展出朱颖人30多幅最新创作的作品。
2015 乙未 8月20日至9月3日,“玉树临江--朱颖人花鸟画作品展”在沪开幕,本次展览是继2009年、2010年在中国美术馆、
浙江美术馆展览后又一次朱颖人先生大型个人展览。展览期间将举行朱颖人作品研讨会。
中国文艺网副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刘大为、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
潘公凯、朱颖人的老同学
陈佩秋等为展览发来了贺信。
10.15日,在
唐云艺术馆“相约
西湖”活动围绕“山水西湖、家园情怀”的主题,开展“中华艺术名家邀请展”,朱颖人、
吴山明等10位名家为西湖作画。
名家评论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全国政协委员
朱颖人先生的画我关注得很早,在学生时代就看了他不少作品,后来陆续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朱颖人先生作品极有特色,有深厚的传统笔墨,对元、明、清以来文人画的精粹理解非常深刻,画面充满着文人的书卷气,娟秀、清爽、平和,不躁不霸。他的画蕴秀、和谐,笔墨变化丰富,用笔潇洒、清新,极富意味、气韵。朱颖人先生的画内容全面,花鸟虫鱼、动物、山水,都有涉猎,而且画得到位。朱颖人先生的诗作清新隽永,题画诗往往与画面融为一体,他是一位素养全面的艺术家。
许江:
朱先生的绘画无论清灵、雅致或凝重、敦厚,总有一种庄正之气。这种庄正之气不似
吴昌硕的骨老,又不同于
吴茀之的雅秀,但又兼得二老内在的那种风骨。这样说来,总让我想到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中的“含蓄”。如何能“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关键是内心存着真正的生命主宰,正如《庄子·知北游》 所言:“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这生命主宰正是朱先生为人敦厚谦和、绘画庄正风骨的内在所深蕴者。存持这一主宰,业途将得以与人生载沉载浮,休戚与共;画艺将知四时,听天命,“如绿满酒”,洒之不尽。
朱先生的绘画以功力见长,功至自然,率意而为,皆得韵趣。此韵虽含不尽之情,却总有温柔敦厚的执守;此趣无论浓淡,无论聚散,都凝万千世界于纯然风骨,发生机活意为通透蕴涵。
——
上海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颖人先生基本功扎实、全面,在同学中才华突出,特别是在油画的色彩方面有自己的心得,而且由于他在早年学过中国画,在中国画创作上也有自己的理解。当年朱颖人先生是被前辈老先生们一致看好的。
20世纪60年初,国家提倡发展中国画民族艺术,需要抽调一批业务强、政治上可靠的青年教师跟随前辈老先生学习、研究国画,当时国立艺专已经改名为
中国美术学院,学院党委和国画系
吴茀之教授看中了颖人,学院党委指定他随吴茀之老先生从油画改学国画。颖人不仅学习了前辈老先生的画艺,而且在人品上也备受老先生的信赖和赞赏。
颖人在艺术上是得了
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等老先生真传的,这不仅体现在他的艺术创作上,而且贯彻在他的教学实践上。“文革”结束以后,颖人把当年他兢兢业业记录的老先生们的讲课稿,整理编辑成书出版,该书多次再版,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影响远及海内外。
——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馆馆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朱颖人先生的艺术体现了独特的感受自然与生命的方式。他的花鸟不以某种主题和内容为专攻,而是把万物生命纳入笔下,作画的出发点是与自然生命无碍地会心交流。他的作品总让人感到满幅生气,充满新鲜活泼的意象与生机,这是他的心灵向自然生命世界敞开的结果。他的许多作品不是从经典与前人的格式中得来,而是从自己观察、体会与感受自然中得来,在画面布局与花鸟仪态的塑造上,充满生活的感性与逸兴。从他许多作品的题款中,可见他作画的动机总是某种来自生活的感动,总有与自然花鸟生命会心交流的机缘。在与自然贴近的空间中,他的情感因生命的灵动而激越,他的笔墨是与生命有着同一种呼吸的节律。在花卉、草木、
鸟纲的仪态上,他看到了笔墨表达的各种可能性,因此,笔线的苍劲或流畅、
黑色的浓郁或清淡、结构的密集或舒畅,都能见物会心,因物成法,落笔无碍,浑然天成。在笔墨形式语言和自然花鸟生命之间,朱颖人先生建构起了一种通畅而有机的关连,这似乎是他的作品既有极强的形式感,又有多变的生动性的奥秘,也是他的艺术充满自然生命气息又上升为纯粹的笔墨表现的独特风格。这样一种从心灵中流淌出来的花鸟画意境,为当代中国画花鸟画增添了新的经验与财富。
——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大常委
朱老师跟着
吴茀之先生学得非常认真,他继承吴茀之先生的东西很多。学国画要继承一位大家是要非常努力的,又何况朱老师原来搞的不是国民要进入国画,他就非常艰苦、努力,而且他的画也画出了相当的水平。特别是在他刚退休后的那几年,风格有了较明显的变化,朱老师把写生和吴茀之先生的技法较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他画松鼠、花卉,已是一种新的意境了,是生活中所能感受到的气息,非常好,富有生活气息。他的技法、学养、意境是与众不同的。在技法上,朱老师也创造了适合自己意境的路子和笔墨语言。
朱颖人先生是我的老师,是恩师。朱老师比我们这些人跟老先生的时间还要长,他长期在学校工作,受传统的熏陶深厚,基本功扎实,兰、竹画得很好,很体现功力。朱老师受
吴茀之先生的影响最大,是吴先生的入室弟子,当年学校专门派他拜师吴先生学习的。他得了吴先生的亲授,笔下灵动,对吴先生的笔法获益不浅。朱老师笔下各种花鸟品种多、题材广、生活积累丰富。当年朱老师带教和学生一起下乡,对生活熟悉,积累了很多生活创作的资料,生活的功底和笔墨基本功都很扎实。朱老师的画画面上很富情趣,动物、花卉都是情趣盎然、笔墨生动、生活气息浓郁。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画面处理上很有一股清气,是一种很突出的文人画的清气。多年以前,我跟着
朱先生学习,受他的影响很大,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朱颖人先生对于中国花鸟画的笔墨深有研究,表现题材非常广泛,笔墨造形非常好,可以画各种各样山、石环境,笔墨和对象的形态结合得非常贴切。同为中国画家,有人往往习惯仅有的几种样式,题材很窄,如
郑板桥,几乎就是兰、竹,这己成为国画家的一种传统了。朱颖人先生画的题材广泛,各种不同的花卉、树木,包括以前很少有画的花卉,他都表现得非常自如,处理得特别有那种美感、神韵。因为不同的花卉,包括他画的松鼠、鸟,在用笔上有不同要求,朱颖人的笔墨非常适合表现不同对象,同时不为对象的造型所拖累、束缚,还能够发挥出笔墨的独立神采、韵味,这点挺不容易做到。他笔墨非常丰富,从非常清灵、潇洒、清雅到浓重、枯涩都有,而且处处统一在轻松、潇洒、雅致的情趣当中。所以,很有意境、情趣。
朱颖人先生的画内敛而不事张扬,与他的做人有关,在他看来,“各练各的笔,各运各的墨,追求独自的生活感受,享受一点百花齐放的信息。”他在一个近乎封闭的自我中,“无声诗里颂千秋”,默默地在纸上练笔、运墨。正是这种默默的春秋,养成了他画面中难得的书卷气,“书卷气既是一种风格,又是一种绘画气质,绘画风格与气质,是和绘画者的个人品性有关,与修养深浅有关,与处世哲学有关,是种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东西。” 这种气息连接着胎性、学养,又反映了功力、才能。“浓淡非妆点,纵横谢剪裁”是一种深具功力的外在表现,是他那人生难得的自然状态的流露。
朱颖人先生的画明显是
吴昌硕的路子,也受到了
潘天寿等人的影响,朱颖人先生虽是吴昌硕一路的,但画得更清新,有股清气。这一路画好坏关键看是否有清气,有清气的就好,没有的就不行。吴昌硕的画雄浑,但有些作品有微微的浊气,粗犷、大气是吴昌硕的特点,朱颖人在吴昌硕风格的基础上去了浊气。朱先生的花鸟、山水画都行,画得不错。
——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朱颖人先生的画在线、形结合上很温润,不急不躁,耐品,每一张画看下来,能让眼睛停留很长时间,慢慢品。他的没骨笔法和线的结合,对画面空间的感觉好、流畅,看
朱先生的画有泉水履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