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为,男,1945年10月22日出生于
潍坊市,祖籍山东诸城。毕业于
中央美术学院,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主任,
中国文艺网副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刘大为受祖父母影响从小喜爱诗书绘画。1963年考入
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做过工人、记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刘大为经常到牧区采风写生,创作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银针凝真情》《草原颂歌》等作品;1978年,刘大为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系统学习美术。1980年,刘大为毕业后到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创作出《高山仰止》《小米加步枪》《人民公仆》《朱德与史沫特莱》等现当代题材的
历史画作品。刘大为的中国人物画创作主要可分为两类题材,一类是塑造
华族的伟人、英雄形象的历史画,一类是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的风俗画。这两类作品形成了刘大为“史诗”与“牧歌”的创作基调。
1992年刘大为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全国百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2008年12月刘大为当选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2011年11月当选
中国文艺网副主席;2018年12月,刘大为卸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2020年,刘大为位居
胡润中国艺术榜第73名;2021年下滑至第100名。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刘大为出生在
山东省年画之乡
潍坊市,由于父母在
青岛市工作,幼年的刘大为由祖父、祖母带大;祖父喜爱诗文书法,祖母擅长扎风筝、剪窗花。在祖父母影响下,刘大为幼年便开始读唐诗、画图画。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熏陶之下,刘大为从小就喜爱上诗书绘画。1951年,6岁的刘大为随全家移居
包头市。1956年,在包头市
东河区西敖包后街小学读书时,美术老师韩维祥发现了刘大为的绘画天赋,11岁时他创作了第一张大幅
水彩画《五一群众大游行》,被老师装框挂在了学校办公室门口展览。
1958年,刘大为在
包头市第八中学读书,期间在美术老师兰尚廉指导下,接受了素描、
速写和水彩画基本功训练。1963年9月,刘大为考入
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1966年“文革”初期,刘大为被调到
内蒙古自治区展览办公室担任美术组组长,负责各种大型展览设计和绘画任务。毕业后的刘大为先是被分配到
包头市半导体器件厂当钳工,1972年又调到包头市日报社担任美术编辑、记者,期间走遍牧区草原。
考入央美系统学画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刘大为经常到牧区用水彩或速写采风写生,养成了动笔去观察和记录生活的习惯。刘大为通过在内蒙古草原长期观察和体验积累了大量视觉形象素材,他相继创作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银针凝真情》《草原颂歌》等作品。1975年,刘大为创作的水粉
连环画《小骑手》参加了1978年的全国连环画展,获得
二等奖,油画作品《边疆女民兵》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
1978年9月,刘大为考入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主攻工笔重彩人物画专业。同年10月,刘大为随研究生班赴
敦煌市、
永乐宫学习临摹壁画。在
中国画系研究生班的学习,让刘大为系统地学习了中国画传统,并创作了《傣族小姑娘》、《蒙古族妇女》等素描作品。1980年刘大为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毕业,毕业作品《布里亚特婚礼》是一幅工笔重彩画
长卷,描绘了有四五十个人物的
蒙古族婚礼的喜庆场面,该作品参加了研究生毕业创作展及
中央美术学院赴
香港特别行政区作品展,并由中央美院收藏。
开启教学生涯
1980年刘大为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毕业后,来到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开启教学生涯。1979年底至1982年,刘大为带领学生到广西法卡山、
凭祥市、
龙邦镇、
百色市等自卫反击战前线慰问写生,头戴钢盔在猫耳洞里画战士、画阵地,军旅一线写生使得刘大为不断画出军事历史题材、塑造当代军人形象的作品。其中,他的水墨
长卷《法卡山战士肖像写生》就是在战壕里画出的。
此外,刘大为还又陆续创作了《高山仰止》《华山救险》《东渡》《小米加步枪》《艰苦岁月》《会师井冈山》《人民公仆》《朱德与史沫特莱》《不畏蜀道难》等一系列现当代题材的
历史画作品,塑造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一代伟人和人民解放军战士的英雄形象。
1981至1982年,刘大为被选入文化部在北京颐和园藻鉴堂主办的“人物画研究班”,跟随导师
黄胄学习了一年半时间。1984年9月,刘大为带领军艺学员赴
芮城县写生,第二次前往云岗石窟、
永乐宫临摹壁画。1991年,为纪念建党70周年,刘大为创作了
工笔画《晚风》,该作品塑造了
中原地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形象,被公认为当代
中国历史画创作的范例之一。1994年12月,刘大为创作了《帕米尔高原的婚礼》,并参加第八届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00年1月,刘大为赴美国
洛杉矶举办联展;同年4月出版《当代名家素描精品》。2001年7月,刘大为在创作水墨
写意画《人民公仆》时,他不满足于仅仅参考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亲自到
井冈山市、
遵义市、
延安市等革命圣地考察写生,感受历史的氛围,以水墨淡彩与素描造型结合的手法刻画刘少奇的面部肖像,画出了刘少奇沉稳干练、儒雅睿智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
任中国美协主席
2005年9月,刘大为当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主席。2008年12月,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上, 刘大为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2011年11月25日,刘大为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
2013年10月30日,在
美国纽约国家艺术俱乐部举行的“水墨·
中国梦——当代
中国画精品展”开幕式上,刘大为获得展览美国合作方、中华文化艺术基金会授予的“文化传承特别奖”。2013年12月,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大为连任当选为主席。
2014年6月,广东崇正2014年春季拍卖会上,刘大为的作品《天山迁徙》以1058万元人民币成交。该作品描绘了一个维吾尔牧民家庭的朴野而温馨的迁徙情景,在横幅画面上四个人物、五头骆驼一匹骏马和一头驴、一只
牧羊犬错落有致,表现
天山住民的豪爽性格和浪漫精神。2017年8月28日上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一行参观了在
天津美术馆举办的第九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预展览,刘大为作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陪同参观,并向巴赫介绍了作品有关情况。
2018年12月,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届理事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主席团,
范迪安接替刘大为成为新任主席。刘大为在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职务整整十年后卸任。
2020年,75岁的刘大为凭借成交额501万人民币,位居
胡润中国艺术榜第73名。2021年,胡润中国艺术榜中,刘大为凭借93万的成交额下滑至第100名。
主要作品
绘画作品
作品列表
注:列举刘大为的部分作品
主要作品鉴赏
《晚风》
该作品塑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形象;作品构图布局严谨,主次分明,空间开阔,虚实相生,色调柔和淡雅,意境清新澄澈。干干净净的院子里,几棵大树用淡墨勾勒的
树干树叶笼罩着淡淡的花青,编织细密的茶几、藤椅的灰黄色也很浅淡,只有人物的头部和黑裤子、黑布鞋颜色较深,但这些深色没有削弱反而加强了整个画面淡雅的色调。
《天山迁徙》
《天山迁徙》尺寸为145×365厘米,构思取精用弘,描绘了一个维吾尔牧民家庭的朴野而温馨的迁徙情景,表现天山住民的豪爽性格和浪漫精神。作品在横幅画面上四个人物、五头骆驼一匹骏马和一头驴、一只
牧羊犬错落有致,节奏平稳舒缓而又跌宕起伏。人物和动物的布局紧凑统一。该作品在广东崇正2014年春季拍卖会上以1058万元人民币成交。
《马背上的民族》
工笔重彩人物画《马背上的民族》构思取精用弘,以小见大,描绘了一个
蒙古族牧民家庭的朴野而温馨的草原生活情景,表现出马背上的民族的豪爽性格和浪漫精神。该作品构图颇富节奏感,在横幅画面上三个人物、三匹骏马和一只牧羊犬交错排开,节奏平稳舒缓而又跌宕起伏。整个画面的色调典丽明艳,清雅脱俗,红白青绿重彩巧妙穿插在灰黑笔墨渲染中毫不刺目。挂在白马鞍上的儿童用新式小书包并非多余的细节,因为马背上的民族毕竟已经进入了现代。
作品拍卖
注:列举刘大为的部分拍卖作品
出版物
注:列举刘大为部分出版物
创作特点
创作主题
刘大为的中国人物画创作主要可分为两类题材,一类是塑造
华族的伟人、英雄形象的
历史画,一类是表现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
西藏自治区等地少数民族生活的风俗画。这两类作品形成了刘大为“史诗”与“牧歌”的创作基调。
刘大为众多作品的主题都是劳动人民、边地少数民族,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刘大为经常到牧区用水彩或
速写采风写生,创作了大量表现内蒙古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
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后,刘大为还经常深入到
边防部队、
哨所及
军事基地体验生活及写生,不断画出军事历史题材、塑造当代军人形象的作品。
创作思想
刘大为的创作思想概括为:关注生活,重视写生,发挥个性,大胆创新。他认为在教学实践中速写是解决造型问题的最快捷、最可靠的手段,也是把生活素材转化为艺术形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中介。
创作技巧
刘大为表现
中原地区现代和当代题材的
历史画,构思、构图新颖独特,绘画语言朴素清新,画面结构严谨,气势恢宏沉雄,人物造型真实而深刻,呈现史诗般的质朴厚重风格。此外,他的人物画重视写生基础上的写实造型,善于巧妙地将西画素描结构与白描的平面性融为一体。
线条
刘大为是全能型画家,工笔重彩和水墨
写意兼精。他的
工笔人物画造型严谨,刻画入微,线条流畅,刚健爽朗,风格清闲,完全摆脱了旧人物
仕女画柔靡琐细的积习;他的水墨写意人物画则是继承了近代自
任伯年以来包括
徐悲鸿、
蒋兆和、
叶浅予、
黄胄等大师的优秀传统,其特点是造型生动,神态逼真,笔墨潇洒,清新流畅。他的
中国画作品立足传统,融合中西,熔工笔与写意技巧自成一格。
色彩
刘大为在绘画的敷色上颇讲究温和、含蓄和沉着,他讲究渲染,主要采用传统绘画的高染法,在渲染中追求色调的统一和层次的丰富,讲究虚实转换的节奏。刘大为的作品善于恰当地运用西画的光影和色彩,以加强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作品《绿荫》为表现其光感,刘大为在用传统中国画笔墨表现的同时,将西画的色彩、明暗运用到笔墨之中。
构图
刘大为的作品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画面中常常出现对称、平衡等构图元素,同时也喜欢运用流畅的线条表现画面的质感和动态。比如被认为是当代
中国历史画创作之一的
工笔画《晚风》,构图布局严谨,主次分明,空间开阔,虚实相生。
相关展览
注:列举刘大为的部分展览
荣誉奖项
作品奖项
注:列举刘大为部分作品奖项
个人荣誉
人物评价
邵大箴(美术评论家):刘大为艺术为“融会通达”,“融会,即融合之意,他的
中国画作品立足传统、融合中西、熔工笔与
写意技巧于一炉,自成一格;通达,即明白、顺畅之意,他的中国画作品,寓深刻之含意于通晓、明白的语言之中,兼有雅境和俗趣,可谓雅俗共赏。”
曾撰文(《中华书画家》杂志社总编辑):在近30年的中国人物画教学中,刘大为的教学思想与他的创作思想是一致的,可以概括为关注生活、重视写生、发挥个性、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