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源镇位于
涞源县东南部,成环状紧紧包围县城,县政府驻地。面积181平方千米。涞源镇是涞源县经济文化重镇之一,东与
杨家庄镇接壤,南连
南屯镇、白石山镇,西邻
北石佛镇,北接
金家井乡。古迹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阁院寺、
兴文塔。常住人口140219人(2020年)。涞源镇因镇政府驻涞源县城而得名。
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涞源县抗日民主政府一区。
1958年,属东风公社。
1961年,析出,建城关公社。
1987年,更名为涞源镇。
1993年,甲村乡、北韩村乡并入。
行政区划
1961年建城关公社,1984年改城关镇,1987年更名为涞源镇。1993年甲村乡、北韩村乡并入。2021年10月,设立泉坊镇,部分原涞源镇辖区划归泉坊镇管辖。涞源镇现辖4个居委会和23个村委会,镇人民政府驻富强路。
截至2011年末,涞源镇辖观音堂、福寿路、兴文街、拒马源、新城区、烟墩山6个居民委员会,甲村、冯村、三甲村、北台、二道河、丰乐、北屯、石门、曲村、王家湾、北韩、南韩、张家、顾家营、后堡子、东夹山、西夹山、东神山、辛庄、小西庄、香炉屯、龙虎寺、扯拽沟、水泉、沿村、西关、大北关、小北关、东关、前泉坊、联合关、新街、后泉坊、西神山、南关、城里、石李湾、麻园、
娄山关、水云乡40个
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涞源镇辖7个居委会和40个村委会,镇人民政府驻富强路。
2021年10月,设立泉坊镇,将涞源镇所辖的新城区社区、拒马源社区、烟墩山社区3个居民委员会和联合关、前泉坊、后泉坊、麻园、西神山、东神山、石李湾、冯村、曲村、甲村、王家湾、北屯、北台、二道河、三甲村、丰乐村、石门17个村民委员会划归泉坊镇管辖,将
南屯镇所辖的杜村1个村民委员会划归泉坊镇管辖。代码 130630100。
地理位置
综述
涞源镇地处
涞源县中部,东西最大距离2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3千米。全镇耕地面积4.5万亩,年产粮800多万公斤,山场面积6万亩,年产饲草800多万公斤,土壤以褐土为主,含钾量丰富,耕地平均土壤养份有机质含量约1.5%,属暖温带半温润性季风气候,无霜期短,雨量充足。境内交通便利,京原铁路线横贯东西,辖区内有三个站台,108国道、
207国道、
张石高速公路、
荣成-乌海高速公路穿越全镇,可谓四通八达。水利资源丰富,
拒马河流经全镇20华里,年经流量约4亿立方米。另外,经过优化环境,电力、通讯等网络完备,为全镇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地形地貌
涞源镇境内大部分为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
涞源镇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显著。春季平均气温9℃,平均降水量64.6毫米;夏季平均气温21.7℃,平均降水量379.0毫米;秋季平均气温7.8℃,平均降水量85.0毫米;冬季平均气温-6.7℃,平均降水量8.7毫米。年日照时数累年平均2780.6小时,日照率为62%;平均年无霜期为160天,全年主导风向为西北西,年平均风速为6.8米/秒。
水文
涞源镇境内河道属
大清河水系。
拒马河自
镇区东南部入境,由西向东。
自然灾害
涞源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风灾、冰雹、低温、雷击等。
自然资源
截至2011年末,涞源镇有山场面积6万亩,年产饲草800多万
千克;耕地面积5.3万亩,大部分为旱地,水浇地面积1220亩。
人口
经济
综述
2011年,涞源镇农业总产值8255万元,工业总产值31亿元。财政收入31亿元,支出31亿元。
2018年,涞源镇有工业企业58个,其中规模以上5个,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7个。
第一产业
2011年,涞源镇以种植玉米、谷子、
豆类、蔬菜为主,生产粮食16747吨;主要
经济作物为蔬菜,蔬菜种植面积664亩,产量664吨,主要品种有白菜、萝卜、葱、韭菜、黄瓜、西红柿等。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涞源镇生猪饲养量935头,年末存栏935头;羊饲养量772只,年末存栏772只;家禽饲养量5000羽。
第二产业
2011年,涞源镇工业以农机修造、粮食加工、建筑、运输、矿产品加工、
食品加工、
机械加工、
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涞源镇工业总产值31亿元,工业企业901家,职工3548人。
第三产业
2011年末,涞源镇有商业网点2147个,职工4530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6亿元,城乡集贸市场4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涞源镇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3123人,专任教师212人;小学12所,在校生10546人,专任教师58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教育经费646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646万元。
文化事业
涞源镇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1个;各类图书室27个,藏书33万册。
医疗卫生
涞源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3个,其中门诊部(所)61个;病床448张。专业卫生人员834名,其中执业医师5人,
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8人。完成诊疗1549人次。40个村村民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5.6%。
社会保障
涞源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31户,人数4977人,支出813万元,月人均136元;城市
医疗救助121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
农村医疗保险1136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67户,人数506人,支出36万元,月人均59.3元,农村五保供养130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7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2.1万人,参保率93%。
邮政电信
涞源镇有邮政局1个,代办所3个,从业人员34人;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4个,
固定电话用户200户;移动电话用户7000户,宽带接入用户700户。
交通运输
涞源镇境内有
京原铁路、
张石高速公路、108国道、
207国道、112省道线5条铁路和公路干线交会,辖区内有三个火车站站台,40个村全部通水泥或沥青路。
风景名胜
涞源镇附近的
拒马源头,位于
涞源县城南和城东。其中涞水源(北海泉),位于县城东关村,易水源(南关泉),位于县城南关村,拒马河源(旗山泉),位于县城附近的旗山脚下。拒马源泉群是
拒马河的源头,也是拒马河的主要水源。泉水从涞源县城一带冒出地面后就形成了拒马河。流经易县紫荆关、
涞水县野三坡、
房山区十渡,最后归
海河至
渤海。
阁院寺
阁院寺,又称“大寺”,座落在涞源县城内的西北角,是一座保留有辽代建筑风格的佛寺。相传始建于
东汉时期,
唐朝时曾重建。
辽朝时又对其进行了大规模修缮,现存建筑多保留有辽代的建筑特点。
阁院寺面积约6900平方米,寺内现存有天王殿、
文殊殿、东西配殿、
孙中山纪念馆、东西禅房等建筑。阁院寺的主体建筑文殊殿建于辽
应历十六年(966年),该殿平面近于正方形,
建筑面积484平方米,单檐歇山式布瓦顶。殿前建有宽大的月台,台上植有两棵相对的古松。该殿的木构件、斗拱和部分装修,均表现出辽代建筑风格。殿内原有
文殊菩萨骑狮塑壁一座,已损毁。文殊殿前立有辽代八棱汉白玉经幢1座,殿东南钟楼基址上还
存有辽
天庆四年(1114年)铸造的铁钟1口。
阁院寺最早的建筑是辽初修建的文殊殿,是全国年代较早、规模较大、保存最为完好的超过千年的土木建筑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1996年11月20日,阁院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文塔
兴文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744年)。据史料记载,明代
嘉靖十八年(1539年)由僧道两家共同主持对此塔进行了维修。此塔结构样属于
辽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兴文塔建筑形式为八角五级阁楼式实心砖塔,修缮后重新测量,通高27米,占地面积37。6平方米,此塔由须弥座,塔身、塔刹3部分组成。第一层塔身最高,以上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全塔除角梁外,均采用仿木构件。须弥座下枋刻仰莲,上枋刻俯莲。用砖条砌成空,八个龟角
刻花 纹。塔顶呈八角攒尖式。塔刹建在小型须弥座上,须弥座上用砖砌成受花,受花内置铁铸八棱型覆体,覆体上饰四节铁铸塔刹,塔刹第一节顶端为莲花。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为宝珠。
兴文塔塔檐部和平座均饰斗拱支撑,斗拱为柱头一朵,补间一朵,第一层塔身檐部斗拱出两跳,五铺座,平座斗拱为一朵三升,柱头斗拱加抹角供。檐下用枋支撑檐飞,檐部八角用方砖铺面,平座饰勾栏,栏板用砖砌成条状,望拄顶端呈圆球形。
1982年7月23日,
兴文塔被
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产美食
涞源小米
涞源小米,生长在海拔1000米的涞源县,涞源镇为种植区。涞源小米谷壳色浅皮薄,颗粒饱满,出米率高,米质好,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涞源豆腐
涞源豆腐,既不是用
卤水汁点的,也不是用
石膏点的,而是用“
酸浆(原变种)”点的。酸浆就是把压豆腐沥下去的浆水,放入缸中进行发酵制作的。如果发酵的酸度不够,可以加入一点
小米汤进行
催化。这样制出来的
豆腐自然带有一点酸味,因此当地人称其为“酸豆腐”。涞源豆腐常见吃法有
炒豆腐、
小葱拌豆腐、
香椿拌豆腐、
卤水油炸
油豆腐、
豆腐丸子等。
摊黄子
摊黄子是一种
涞源县风味独特的烙制食品,原料为小米面、
玉米面、糜米面、高粱面、
荞麦面等,也可用小米面、玉米面掺以少许白面的混合面粉。做法取面粉适量,调为糊状,经发酵后,用勺子舀取,均匀地倾入
鏊子中烙蒸。烙制摊黄儿的子为
生铁所铸,分鏊身与盖子两部分。烙制时将鏊子置灶炉上,待鏊底烤热后,先涂以食油,再倾入面糊儿,加盖烙蒸。摊黄子用小铁铲将摊黄子铲出,置于上降温,待稍凉后折叠成半圆形,即成。
钢丝饸饹
钢丝饸饹,又叫
钢丝面,为
涞源县风味小吃。主要是用玉米面经过多道工艺制作而成。最初由
玉米面加工,后来玉米推皮后进行加工。再后来乔面饸饹,
高粱米钢丝饸饹,红薯面钢丝饸饹,
江米钢丝饸饹,白玉米钢丝饸饹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