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洋镇,隶属
天门市辖镇。位于市境东南部,
汉江北岸。地处天门东南,南与
仙桃市隔江相望,北与
沉湖依水相连;常住人口53327人(2017年)。辖1个居委会、3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麻洋潭,距市区26千米。
麻洋镇下辖34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3327人(2017年),版图面积73k㎡,其中
镇区面积4k㎡。随着
天仙一级公路、
汉宜铁路穿境而过,交通条件改善,区位优势明显,东至天门火车南站、仙桃市区,西至天门市区、随岳高速、武荆高速,均在30分钟车程内。
天门市辖镇。位于市境东南部,
汉江北岸。常住人口48023人(2010年六普)。辖1个居委会、3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麻洋潭,距市区26千米。
麻洋,古称马跃潭,因三国时期
关羽策马飞跃深潭而得名,麻洋镇地处天门市东南部,南濒汉水,北依
沉湖,全镇国土总面积73平方公里,。区域地势平坦,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可谓“鱼米之乡”。凭借汉江
黄金水道曾商贾云集,天门市辖镇。1949年为天门县第五区,1956年改生产指导小组,1958年改先锋公社,1959年改麻洋公社,1961年复区,1987年建麻洋镇。位于市境南部,
汉江北岸,距市区26公里。人口5.6万人。滨江有码头。
麻洋镇,一直为
天门市(竞陵)下辖的一个区(镇)级机构。曾辖
彭市镇的临江公社和
多祥镇的全境及沉湖部分地域。1987年10月,经天门市政府批准为麻洋镇。辖佛岭、麻洋、茅湖三个管理区(片)和马跃潭社区居委会。2005年,麻洋镇有34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居委会。227个村民小组。有
汉族、
满族、
朝鲜族等三个民族,总人口54678人,其中
非农业人口3900人。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总户数11604户,其中非农业户704户。总面积73平方公里,折合109500市亩,其中耕地面积51808市亩。
1949年为天门县第五区,1956年改生产指导小组,1958年改先锋公社,1959年改麻洋公社,1961年改区,1987年建麻洋镇。1996年,面积73平方千米,人口5.6万人,辖徐庙、九湾、合丰、马庙、谢越、麻洋、查李、方湾、鹤江、何家口、梁塔、曾菱、五朝、丁杨、白桥、七屋、邱湾、十屋、四屋、张桥、茅湖、郭湖、边湖、全胜、鹿角岭、全红、新河岭、沙河、突飞、五爱、佛岭、勤俭、东潭、徐34个行政村和马跃潭居委会。2004年,镇政府驻麻洋潭,人口59854人,面积73平方千米,辖麻洋1个居委会和全胜、鹿角岭、全红、新河岭、沙河、突飞、五爱、佛岭、勤俭、东潭、鹤江、方湾、查李、麻洋、谢越、徐庙、九湾、合力、马庙、何家口、梁塔、五朝、丁杨、白桥、七屋、邹湾、十屋、四屋、张桥、徐垴、茅湖、郭湖、边湖、曾菱34个行政村。
麻洋镇地处
天门市南部,素有“外国麻洋潭”之称。南临
汉江,汉江经麻洋境地8520米,北靠
天仙一级公路,天仙一级公路在麻洋过境8个村,5600米。永远抽不干的天星潭,
中国神话的娘娘桥就在麻洋境内。麻洋属天门市的滨湖地区,粮棉兼作。
位于
江汉平原,地处天门东南的滨江强镇──麻洋,南与
仙桃市隔江相望,北与
沉湖依水相连,西通
荆州市,东至
武汉市100公里。全镇辖34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57647人,版图面积73平方公里,其中
镇区总面积扩展至4平方公里。
辖徐庙、九湾、合丰、马庙、谢越、麻洋、查李、方湾、鹤江、何家口、梁塔、曾菱、五朝、丁杨、白桥、七屋、邱湾、十屋、四屋、张桥、茅湖、郭湖、边湖、全胜、鹿角岭、全红、新河岭、沙河、突飞、五爱、伏岭、勤俭、东潭、徐脑34个村委会和马跃潭居委会。工业有农机、
羽绒服装、加工等。农业主产水稻,棉花。
产业特色突出:科学谋划“三沿战略”,着力打造特色强镇,沿
汉江形成蔬菜、水果基地;沿公路形成优质粮、棉、油基地;沿
沉湖形成特种养殖、水产基地。
投资环境优美:推进城镇建设,街道全部硬化、城镇功能提升、人居环境优美,城区形成“一园两纵三横四区”新格局;建设经济小区,客商争相入驻,天仙公路沿线成为投资者创业的黄金宝地。一个产业集聚、靓丽宜居、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新型城镇闪耀在汉江之滨!
正在建设中的沪汉蓉铁路穿境而过,过境达8004米,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区位优势凸显。
天仙一级公路过境。
汉江黄金水道沿着镇而过。
沿汉江畜禽、
地膜花生、
反季节蔬菜基地,沿天仙公路粮棉油基地,沿
沉湖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形成了农业特色靓丽的风景线;服装、装潢、传统工艺等行业劳务大军遍及大江南北,化工、建材、
食品加工发展迅速,邮政、电力、通信信息进入快速通道,城镇建设日新月异,文教卫事业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