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武术世家,从小深受陈拳熏陶,酷爱武术。先后随其父和族祖
陈鑫、族叔
陈椿元习练陈氏小架,得真传,甚悟太极拳之奥秘。他朝夕刻苦锻炼,功夫逐达炉火纯青之境,其习武之毅力,维护陈拳之苦心,在民间留下了传奇佳话。
他是陈拳的爱好者、继承者、维护者,更是传播者。他遵循王庭始祖遗训,在家传教子孙亲朋晚辈,还应聘到县城、外地传授拳械健身瑰宝,1933年任温县国学专修馆、县立女师、卜里中学教练。1942年--1943年在
洛阳市、
西安市孙良诚、
高桂滋部任国术教官。1943年家乡渗遭沦陷,被迫离乡西迁,经西安、
宝鸡市来到
平凉市,从未放弃习武授拳。他一生学艺授拳,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桃李满天下,较为卓著者,有其女
陈立清、侄陈立宽、婿原利仁、徒居世安、郑甲辰、宫承汉等,是陈拳传到西北的第一人。
他勤劳朴实,心底善良,深明大义,在陈拳危难中,起过保存火种,延续实力的重要作用。军阀混战,抗战期间,家乡天灾人祸接踵而至,民不聊生,村中青壮年为了谋生,大都离乡背井,外逃糊口,留下老、幼、病、残者,寒冬腊月来到他家习练拳械,以抗饥寒。他们腹中空空,那能舞动兵器,因而练拳的哼哈声,舞动兵器的叮当声,悄然匿迹了。他面对此景此情,感慨万分,心想怎么办?难道老祖先留下的健体、强国瑰宝,就这样灭绝了吗?他反来覆去的想,下定决心,和贤妻商量,遂于1931年--1934年间不顾一切,把自家的四亩滩地
典当给王圪村的郑大安了,拿这些钱,买成高粱和自家的小麦磨成面粉,让妻子每天蒸上三十来个黑糕,作来家练拳者一点补贴。当时练小架的有:
陈克忠、陈忠弟、陈庆丰、陈博文、
陈金榜、陈天河等。练大架的有:陈林火、陈亮芝、陈文田、陈敬平、王平、耿占彪等。每天不下二、三十人,一直坚持到抗战家乡沦陷,为陈拳的保存、延续、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他生性豪爽、正直、尊师重德,是鼎力相助
陈鑫出书的第一人。闻名于世的《
陈氏太极拳图说》作者,一代太极拳宗师陈鑫,无子,收侄椿元为嗣子,椿元只有二女,相继出嫁,夫妻和鑫老夫妇相依为命,生活艰难,鸿烈每月供小麦三斗,以维残生。这时,村里有一晚辈,前来恳求鑫老说:"将你十几年的辛苦著作稿件交我带到
南京市出版,以稿费供你二老生活,每月保证小麦三斗,用钱四贯,百年之后,
柏木四独元货棺木、寿衣"。鑫老和椿元、鸿烈等商议,就让抄写带走,不料,数月后,竟来信说:"过江时,因船失事,书稿落于江中"。陈鑫看过来信,老泪横流,悲痛万分,当即昏绝于地。苏醒后,找来椿元、鸿烈。鸿烈气愤填,热血沸腾,当即向鑫老说:"你老不必生气伤心,你辛苦的著作一定要出版,你就放心吧!"
陈鑫和椿元万感欣慰,但因深受刺激,竟于次年(1927年)与世长辞。因其家贫,停柩在家,长期不得安葬,椿元、鸿烈等共议陈鑫安葬事宜,鸿烈不失前言,当年寒冬,携同耿占彪带着书稿沿凌渡过黄河,前往
开封市联系付印,经过多方探访、联系,终在国术馆馆长陈岭、刘丕显等人鼎力协助下,于1933年在开封
开明书店出版了。陈氏太极拳经典著作--《
陈氏太极拳图说》四卷,以其稿费八百元大洋,将陈鑫妥为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