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茂炎,男,1963年出生于安徽省
望江县,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德国哥廷根科学院外籍院士。
朱茂炎是国际著名的地层古生物学家,是中国最早从事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研究的专家之一。主要从事新元古代晚期-寒武纪早期地层学、古生物学以及生物与环境协同演化研究。曾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联合发起并主持多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和大陆钻探计划项目等。发表论文230余篇,包括Nature/Science及其子刊论文13篇,NI论文28篇,专著3部,主编论文集15部(截至2021年6月11)。
1981年,朱茂炎考进
东北地区的长春地质学院。 1988年8月,朱茂炎在
沈阳黄金学院担任助教。1998年12月,朱茂炎开始担任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担任研究员。2004年起,朱茂炎领导的寒武纪大爆发研究组长期坚持开展云南澄江动物群的化石发掘工作。2016年5月18日,朱茂炎团队等报道的
燕山地区15.6亿年前的宏体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的发现突破了学界以往的认知。2020年11月5日,朱茂炎领导的寒武纪大爆发研究组发现解答“节肢动物起源之谜”的关键过渡型化石“
章氏麒麟虾”,这项发现入选2020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和“十大地质科技进展”。2022年9月22日,朱茂炎选举为伦敦地质学会荣誉会士。2023年8月31日,朱茂炎入选《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2024年1月24日,朱茂炎领导的“地球-生命系统早期演化”团队在《科学进展》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报道华北燕山地区16.3亿年前地层中发现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朱茂炎
高中就读于安徽省安庆市
望江县第二中学。1981年9月,朱茂炎考进
东北地区的长春地质学院,于1985年7月获得学士学位。 1985年9月,朱茂炎就读长春地质学院硕士研究生,于1988年7月获得获得硕士学位。1992年10年,朱茂炎获得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88年8月,朱茂炎在
沈阳黄金学院担任助教,为期一年。随后在1992年11月,朱茂炎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并在1996年3月担任副研究员。
1997年8月开始,朱茂炎作为德国马普学会高级访问学者在
柏林工业大学做客座研究,直到1999年4月离开。1998年12月开始,朱茂炎在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担任研究员。2000年开始,几乎每一年,朱茂炎都要召集国内从事寒武纪大爆发领域研究的相关人员召开学术交流会,目的是促进科学交叉,培养人才。自2004年起,朱茂炎领导的寒武纪大爆发研究组长期坚持开展云南澄江动物群的化石发掘工作。
2016年5月18日,朱茂炎团队联合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研究员朱士兴等国内外同行,在《自然通讯》上报道了
燕山地区15.6亿年前的宏体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的发现。这一发现突破了学界以往的认知,不仅将地球上大型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出现时间从以前认为的6亿年前提前了将近10亿年,并由此推断真核生物发生多细胞化的时间应该更早。
2019年9月2日,朱茂炎等组成的中英国际合作团队发布研究成果,揭秘地球早期,缺氧的海洋是如何被氧化的。2020年11月5日,朱茂炎领导的寒武纪大爆发研究组在云南的
澄江市动物群中,发现了解答“节肢动物起源之谜”的关键过渡型化石——“
章氏麒麟虾”,研究成果发表于《
自然》杂志。这一科学发现新闻发布后,几天内读者阅读达到4亿人次。这项发现也入选了 2020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和“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同年12月,第二届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和“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评选结果揭晓,朱茂炎荣获“十佳研究生导师”提名奖。
针对是什么导致地球氧气含量迟迟得不到提升这一科学问题,朱茂炎领导的中英合作团队开展了多年的探索,他们采用多种地球化学指标并结合数学模型首次系统论证了海洋溶解有机碳库是迟滞远古宙海洋彻底氧化的关键原因,该成果于2021年11月在地球科学期刊《
地球与行星科学通讯》发表。
2022年2月,2021年度《中国科学:地球科学》“热点论文”和“最佳论文”评选结果揭晓,朱茂炎等撰写的《中国寒武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Cambrian integrative stratigraphy and timescale of China”文章获评“热点论文”二等奖。
2022年9月22日,朱茂炎在
伦敦地质学会会员大会上被选举为伦敦地质学会荣誉会士。这是继
戎嘉余院士之后,南京古生物所科学家第二次获得该荣誉。2023年8月31日,
中国工程院发布《关于公布中国工程院2023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朱茂炎在列。
2024年1月24日,朱茂炎领导的“地球-生命系统早期演化”团队在《科学进展》杂志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华北燕山地区16.3亿年前地层中发现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这些保存精美细胞结构的微体化石被认为是迄今全球发现最早的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记录。这是继2016年在
燕山地区发现15.6亿年前全球最早的宏体多细胞真核生物化石之后,该团队在早期生命演化领域中的又一项重要突破,将多细胞真核生物出现的时间进一步提前了7千万年。
学术兼职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新元古代-寒武纪地球环境和生物演化研究, 包括新元古代和寒武纪地层学、古生物学、沉积与古环境背景研究等。
人才培养
教授课程
地史学、固体地球系统科学前沿讲座、宜昌三峡地区研究生野外实习(截至2024年1月25日)。
培养成果
截至2020年12月30日,朱茂炎共培养博士9人、硕士7人、在读研究生5人;其中培养的研究生中,1人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2人获
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5人在博士研究生期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
社会活动
2023年7月5至7日,为期3天的第七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邀请朱茂炎作大会特邀报告。
2023年9月16日,朱茂炎出席参加由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贵州省古生物研究中心承办的“凯里生物群发现40周年国际研讨会暨贵州省古生物研究中心2023年学术委员会会议”。
工作成果
主持项目
先后主持科技部97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中科院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以及中德和中英等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等(截至2024年1月25日)。
在研项目
科研成果
发表和合作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3部,主编论文
专集13部。论文引用5100余次,H-index=36 (Google Scholar);多项成果入选国内外教科书(截至2024年1月25日)。
主要学术贡献
个人作品
书籍
主编论文集
论文
获得荣誉
个人荣誉
作品荣誉
人物评价
朱茂炎是国际著名的地层古生物学家,是中国最早从事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研究的专家之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评)
作为一名导师,朱茂炎研究员扎根
中国科学院,近二十年如一日,身体力行,以其前瞻性学术理念,春风化雨般引领着学生,进行多学科交叉,探索动物起源之谜。(江苏教育新闻网 评)
朱茂炎为人正直,乐观健谈,温良宽厚,治学严谨,工作勤奋,宛若一盏科学明灯引导着学生的学术道路。(朱茂炎的学生 评)
参考资料
朱茂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01-25
朱茂炎.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