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鞭
原虫病是由
火鸡六鞭原虫(Hexamitameleagridis)引起的。主要感染1-9周龄的幼火鸡、鸽、鸭、
环颈雉和鹌鹑。发病率高,如不进行及时治疗,死亡率可达75%。
六鞭原虫病是火鸡、雉、鹌鹑、
鹧鸪、孔雀、
非洲鸵鸟、鸽、
鸣禽及鸡、鸭等的一种急性卡他性
肠炎疾病,以严重
腹泻为特征。由火鸡六鞭原虫寄生于上述禽类小肠所引起。3-8周龄的幼禽发病严重,死亡率较高。自然感染的鸡尚未见到。雌、鹌鸪、孔雀都可成为感染源,由病禽排泄物传播。
鸡六鞭原虫为致病性原虫,虫体呈梨或梭形,平均大小为9微米×3微米,有6根前鞭毛和2根后鞭毛。通过食入感染禽类的粪便或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而直接传播。很多康复的禽类可成为带虫者而在其粪便中排虫。
症状 禽类感染后可发生水样
腹泻,羽毛干枯不整洁,尽管不停地采食,但体重很快下降,后期出现惊和
昏迷,最后衰竭死亡。
病理变化 病变为小肠上段卡他性炎症,呈球状扩张(特别是
十二指肠及空肠上部),充满水样内容物。肠腺中含有大量的
火鸡六鞭
原虫,靠其后鞭毛吸附于上皮细胞上。
实验室检查 在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刮取物中发现六鞭原虫可确诊。六其原虫呈快速的急冲运动(毛滴虫是急拉式运动)。检查中为避免通过工具污染其他盲肠原虫,应首先打开十二指肠。如刮取已死数小时幼禽的肠内容物,则应置于加有一滴40℃平衡盐溶液的载玻片上,镜检发现虫体。10周龄以上的禽发现六鞭原虫无诊断意义。
预防 很多种禽可成为带虫者,故种禽和幼禽应隔离饲养;如有可能,最好有不同的饲养人员饲养。网养鸡禽类应带有饲料槽和饮水器。消除带虫者,隔离病禽,饲槽和饮水器应保持清洁卫生。
治疗 可用
金霉素(0.022%-0.044%加于饲料中,连喂2周),喃唑(饲料中加入0.0055%,连续用),
土霉素(0.22%,连喂2周)预防和治疗六鞭原虫病。
鸡六鞭原虫病又称鸡传染性卡他性肠炎,是由火鸡六鞭原虫寄生鸡体所致的一种以严重
腹泻为特征的原虫病。
虫体特征及其生活史:
火鸡六鞭
原虫具有2个细胞核,有4根前鞭毛、2根侧鞭毛和2根后鞭毛,前鞭毛沿虫体向后弯曲。火鸡六鞭原虫寄生部位主要为小肠。虫体大小为(6~12.4)微米×(2~5)微米。
流行特点:本病主要侵害雏火鸡,鸡、鸭、
鹌鹑及孔雀均易感。3—8周龄的幼鸡发病严重,传播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本病病初表现神经过敏和好动,水泻;病程后期
精神萎靡,挤堆,消瘦,黄色
腹泻,最后
惊厥和
昏迷。剖检后发现主要病变在肠道,出现卡他性
肠炎,并表现为肠弛缓和肠膨胀现象,肠道内容物呈水样和泡沫状,尤以小肠上段病变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