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鹌鹑
雉科鹌鹑属动物
日本鹌鹑(Coturnix japonica)又名鹌鹑、日本改良鹑、日本鸣鹑、赤喉鹑等,属于鸡形目雉科,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北部、东南部。
日本鹌鹑体长14~20厘米,体重野生55~109克,家养100~145克,雌性雄性略大。其身体呈纺锤形,小而滚圆。头部为黑褐色,无冠,大短趾百灵,虹膜红褐色,喙细长而尖;上体沙褐色,下体灰白色。家养种还有金色、深棕色和白色等其他多种颜色。
日本鹌鹑鸣声动听,胸脚美观,曾被广泛作为鸣禽饲养,具有观赏价值。因其肉质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鹌鹑蛋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丰富,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鹌鹑蛋富含丰富的卵磷脂,具有药用价值。日本鹌鹑抗病力强,繁殖力强,食量少,肉、蛋、羽、粪均可被用于生产加工,具有不错的经济价值。此外,日本鹌鹑还是适用于科研的一种重要模式生物
2016年野生日本鹌鹑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NT)等级。2021年,野生日本鹌鹑被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形态特征
日本鹌鹑成年体长14~20厘米,体重一般为55~145克(野生55~109克,家养100~145克),特殊肉用品种体重可达300克左右。雌性雄性大。其翅长而尖,尾羽短而下垂,身体呈纺锤形,小而滚圆,体羽紧贴体躯。头部为黑褐色,中央有3条淡色直纹,无冠,大短趾百灵,虹膜红褐色,喙细长而尖;上体沙褐色,在黑褐色的背部中有皮黄色条纹,胸浅黄色,腹部皮黄白色,两胁栗褐色,具粗著的黄白色羽干纹;下体灰白色。其冬季体色几乎无异,雌雄难以辨别。夏季成年公松鼠鸡面部、下颌、喉部为赤褐色,胸羽呈红砖色;母鹌鹑面部淡褐色,下颌灰白色,胸羽浅褐色并缀有分布似鸡心状的粗细不等的黑色斑点。家养日本鹌鹑还有金色、深棕色和白色等其他多种颜色,没有季节性换羽。
分类及驯养史
日本鹌鹑最早出现记录是在12世纪,但其可能于11世纪在日本就已经被驯化,或者当时日本从中国进口了已驯化品种。其最早是作为鸣禽而被饲养,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其作为鸣禽的商业路线全部消失。蛋用日本鹌鹑是日本人田厚太郎于1911年利用中国野生鹌鹑,经过65年驯化育成的。有的学者将日本松鼠鸡作为鹌鹑的另一个亚种。但多数学者认为其个体较鹌鹑为小,颏部和喉部羽毛冬季变长,变尖;另外,它们在蒙古同城分布而无中间类型,无论是形态学、生态学和鸣声上都与鹌鹑明显不同,应作为一独立种。日本鹌鹑是单型种,无亚种分化。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日本鹌鹑起源于东亚,现在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地区均有分布,如蒙古、俄罗斯东部、日本、朝鲜韩国印度菲律宾和中国。日本的一些种群是常住的,但大多数野生日本鹌鹑向南迁徙,在老挝越南柬埔寨、缅甸、不丹、印度和中国过冬。
在中国,野生种群越冬迁徙被见于西南部、中部、东部、东南部、南部等地,养殖种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
栖息环境
日本鹌鹑主要栖息于干旱平原、草地、低山丘陵、山脚平原和疏林空地等处,有时也出现在耕地和地边树丛与灌丛中。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常在草地和农田地中觅食。主要以植物幼芽、嫩枝、嫩叶、果实、禾本科杂草种子、谷物等为食,也采食昆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
攻击/防御行为
日本鹌鹑行动隐蔽,常在灌丛和草丛中潜行,当其受到惊吓时会发出鸣叫,遇有危险时,常潜伏草丛中长时间不动,或在草丛中奔窜,很少起飞。飞时两翅扇动较快,飞行时呈直线,常贴地面低空飞行。公松鼠鸡较母鹌鹑更易发生骚动、惊群、啄癖。鹌鹑好斗,喜欢啄、抓挠对方眼睛周围和颈部。有些国家常把雄鹌鹑称为“斗鹑”。啄斗行为可能会导致羽毛掉落,在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同类相食
社群行为
繁殖期成对出现,繁殖期外,常成3~5只的小群。一对鹌鹑一年里可繁殖许多只幼鸟,组成一个小型家族。整个家族白天一起觅食,晚上伏在低矮草丛中,紧密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头朝外尾朝里的圈子。这个家族会一直持续到春天繁殖季节来临。当春天到来后,家族解散,成员分别寻找各自配偶进行繁殖,又组成新的家庭。
节律行为
日本鹌鹑是夏候鸟,每年迁徙,迁徙时常成群。多在夜间集体飞行,白天躲在草丛和灌丛中休息和觅食。日本鹌鹑在中国的南迁路线可能有三条:一是从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直接南迁,分别到达辽宁省、河北黄河沿岸和西藏昌都地区越冬;二是从昌都地区绕青海省四川省陕西省河南省一带继续南迁到达长江中下游平原江苏省山东省、安徽等地;三是从昌都地区经云南省贵州省迁至东南沿海地区。每年3~4月份迁飞回新疆、内蒙古等地繁殖。迁飞距离在400公里到1000公里左右。同时,因为松鼠鸡喜欢在温暖湿润的地方筑巢,因此也有不迁移或局部迁移的情况。
生长繁殖
野生日本鹌鹑的繁殖季是在春季,日光持续时间、环境温度的升高和食物获取的增加,都可以促进野生日本鹌鹑的性腺生长。家养鹌鹑的繁殖没有出现季节性模式,但若放置在自然条件下,冬天环境温度低,光照时间持续缩短,会让家养日本鹌鹑性功能下降。圈养日本鹌鹑平均寿命6年,野生日本鹌鹑一般寿命2~3年。
野外繁殖
发情期
繁殖期5~7月。通常在日本松鼠鸡到达繁殖地后不久,雄鸟就占区和开始求偶呜叫。其是一雄一雌制和一雄多雌制的过渡状态,繁殖期间雄鸟常常为争夺雌鸟而发生激烈的争斗。
产卵期
产卵期包括了筑巢、产卵和孵化等三个阶段。
筑巢
日本鹌鹑营巢于草地坑中、芦苇堆与草堆下,或农田地边和荒坡草丛与灌木丛中。巢多利用地上天然凹坑,有时雌鸟也会在地上扒一个浅坑,坑内垫有干枯的细草茎、草根和草叶。巢的大小为直径10~15厘米。
产卵
野生日本鹌鹑5月初开始产卵,每窝产卵7~15枚,卵淡黄褐色、浅褐色、黄白色或深灰白色,具黑褐色、橄榄色或黄褐色与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宽2.1~2.4厘米,长2.8~3厘米,平均卵重10.5克。
孵化
孵化期15~17天,日本鹌鹑的胚胎发育完全都在蛋壳内完成。雌鸟孵卵,孵卵期间其甚为恋巢,有时人至跟前也不飞。早成雏是早成雏,孵化出壳时已被羽毛,孵出后的当天即能跟随亲鸟活动和觅食。
人工饲养
日本鹌鹑是著名的蛋用品种。在适宜的光照和温度下饲养,在四周到五周时可达到性成熟,并于6周左右开始产蛋。年产蛋量平均300枚。蛋平均重量为9.5克。其生长速度是鸡的3.5倍,其出生时体重为6~7克,出生后7天体重增加6倍,30天完全就生长成熟,体重达到100~145克。
性别鉴定
雄性松鼠鸡的特征明显,采用泄殖腔鉴别,准确率高达99%。雏雄体的泄殖腔黏膜呈黄色,下壁中央有1个小的生殖突起物;而雏鹑雌体的泄殖腔的背部无生殖突起物,且黏膜呈淡黑色。雄性泄殖腔北部具一块突起且膨大的性腺,呈红色,稍一压迫,可排出白色分泌物,而成体雌鹑没有性腺。性别鉴定在出雏后6小时内空腹进行。鉴别时,在100瓦白炽灯光线下,用左手将雏鹌鹑的头朝下,使背紧贴手掌心,轻握固定。以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鹌鹑体,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将雏鹌鹑的泄殖腔上下拨开。如泄殖腔的粘膜呈黄色,其下壁的中央有一小的生殖突起,即为雄性;反之,如呈淡黑色,无生殖突起,则为雌性
选种
种用公母鹑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后代鹌鹁的产蛋量。作种用松鼠鸡,无论是雌、雄都应在3代以内发育良好并符合该品种优良性状的特征,这样繁殖的后代生命力强,生长发育良好,成活率和产蛋率高。
雄鹑要求生长发育正常,体重要求达115~130克,外形正常,体质健壮,头大而粗壮,眼大明亮;羽毛完整、丰满而紧密、颜色较深且有光泽、无残无病、活泼好动、呜叫声洪亮、食欲和性欲旺盛;雄性特征明显,泄殖腔生殖突起较发达,用手能挤出大量的白色泡沫状物质、胸部发达、两腿结实粗壮、呜叫声洪亮。同时,还要有系谱或来源出处。
雌鹑要求生长发育正常(蛋用鹑在130~150克),体形匀称,体格健壮,有良好的食欲,但又不太肥;无残无病,头小颈细长,眼睛明亮,腿脚有力,羽毛丰满、光泽度好,耻骨与胸骨末端的间距较宽,能容3指,产蛋量高,年产蛋在250枚以上;所产的蛋要求蛋形、蛋壳花纹、蛋壳硬度等应符合相关标准。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其全球种群规模尚未量化。日本鹌鹑一直被认为是常见的物种,部分调查显示该物种种群在1973年至2002年间可能下降了80%以上,其中在老挝的种群数量估计在1999-2009 年间减少了 20%-29%。大约10,000-100,000对繁殖对和大约1,000-10,000的个体在中国迁徙;大约 100-10,000 对繁殖对、大约 50-1,000 对迁徙个体以及小于50只的越冬个体,在日本迁徙;大约 10,000-100,000对繁殖对在俄罗斯
致危因素
农业和养殖业,特别是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种植,以及狩猎和诱捕对于日本鹌鹑的种群是致危因素。长秸秆作物会帮助松鼠鸡隐匿巢穴,而目前农作物的种植都优先选用短秸秆品种,由此对其种群产生负面影响。1918年,日本鹌鹑在日本成为一种狩猎物种,这致使在1930年后,该物种种群出现了急剧下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狩猎行为,虽然没有调查,但也可能会对日本鹌鹑的种群数量造成威胁。
保护措施
2021年,野生日本鹌鹑被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保护等级
2016年日本鹌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日本鹌鹑被广泛养殖,用以产肉产蛋。其体型小,生长发育快,性成熟早,饲料报酬高,产蛋多,繁殖力强,适应性强,耐密集型饲养,抗病力强。其不仅食用、药用价值高,副产品也有较大的开发价值。松鼠鸡蛋壳粉可作为饲料添加剂来补充钙;鹑羽毛绒主要用于制羽绒被、衣、枕垫等,其轻暖胜过丝棉和驼绒,并可加工成羽毛粉作饲料用;鹑粪是高效有机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食用价值
人工饲养的日本鹌鹑体态丰满,肉质细嫩,肌纤维短,脂肪及胆固醇含量低,磷脂含量高,肉质味道鲜美,食而不腻,易被人体吸收且比其他家禽更为鲜美可口,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滋补良药,是婴儿、孕妇、产妇和老弱病者的理想食品,被誉为“动物人参”。鹑肉和鹌鹑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中必需氨基酸成分全面且含量高,特别是赖氨酸的含量更为其它肉蛋食品所不及。鹌鹑肉中的谷氨酸含量也特别高,达到其它畜、禽肉含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鹌鹑肉的味道特别鲜美,芳香爽口。鹌鹑肉、蛋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A和铁、钙、磷等矿物质,比鸡肉、蛋中各种相应的维生素含量高1~3倍。在中餐里,松鼠鸡多以整只制作,最宜烧、卤、炸、扒,也可煮、炖、焖、烤、蒸等。若加工成小件,可适用于炒、、烩、煎等烹调方法。在西菜和日本菜中,鹌鹑也被视为极其珍贵的食材。
观赏宠物
日本鹌鹑因其胸和脚美观雅致,鸣声优美,最早被作为观赏玩物和鸣鸟饲养。日本鹌鹑也叫日本鸣鹑,大约600年前,人们就喜欢日本鹌鹑的鸣声。在封建时期的日本,其主要盛行于武士阶层,1868年明治维新后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1918年开始风行日本。
研究价值
因为日本鹌鹑世代间隔和寿命都较短,孵化和成熟快,抗病能力强,产卵多,而成为一种实验常用模式生物。其早期用于家禽研究和胚眙学研究的动物模型,现常用于生物医学和行为学研究的许多领域中。因其对多种污染物敏感,亦用于评价农药的毒理学研究。
参考资料
Coturnix japonica.Human Ageing Genomic Resources.2022-11-01
Coturnix japonica.IUCN.2022-11-01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类及驯养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攻击/防御行为
社群行为
节律行为
生长繁殖
野外繁殖
发情期
产卵期
筑巢
产卵
孵化
人工饲养
性别鉴定
选种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致危因素
保护措施
保护等级
主要价值
经济价值
食用价值
观赏宠物
研究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