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大学文学院
鲁东大学文学院
鲁东大学文学院肇始于1930年第二乡村师范学校“语文科”,1958年建系开始高等教育,198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2年撤系建院,改为汉语言文学院,2009年改为现名。文学院历史积淀深厚,名师辈出。著名作家吴伯箫何其芳臧克家马少波宋萧平,语言学家罗竹风、张志毅,民俗学家山曼等先生先后在此执教,培养出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著名作家矫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王志民等众多优秀人才。
学院概况
专业设置与教学成果
文学院现开设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汉语言、广播电视编导传播学广告学5个本科专业,生源来自全国,文理兼招,现有在校本科生1634人。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专业是鲁东大学最早设置的专业之一,迄今已有89年的历史,2010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有着悠久的文学创作传统,涌现了张炜、矫健等70多位作家,形成了当代文坛有重要影响的“鲁大作家群”。
汉语言专业1999年开办,同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改革试点专业,2005年12月通过了鉴定验收,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本专业面向产业,突出应用,产学研相结合,在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和辞书编出版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本专业拥有国家语委“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山东省重点实验室“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研究平台,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09年开始招生。本专业教学体系以理论知识传授为基础,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突出“做中学,学中做”。实践教学注重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校企合作的社会实习四年不断线。截止2022年师生共发表电视新闻作品2000余篇。教师获得包括中国新闻奖中国广电经济新闻奖等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新闻奖项20余项,学生获得包括泰山文艺奖、中国DV大赛二等奖等在内的奖励60余项。
传播学专业2015年开始招生。本专业立足全媒体、融媒体的新媒体信息传播格局,积极顺应媒介融合的大趋势,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地域特色与国际视野相统一、采编实务与新兴技能相融合的传播人才。本专业教学体系以系统的传播学理论知识传授为经,以传媒从业能力培养为纬,注重理论、创意、技能协调发展,课堂教学、课外传媒实践、传媒机构实习有机结合。
广告学专业2018年恢复招生。本专业以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专业定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培养广告实务能力,开设市场调研、广告策划、创意、创作、设计等方面的实践课程。与周边多家广告公司与品牌策划公司协议建立实习实践基地来完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并与韩国名校开展国际化合作与交流以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
2016年,汉语言专业群获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立项。此项目以汉语言专业为核心专业,涵盖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编导传播学广告学4个专业。
文学院高度重视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学院教学条件优良,设有国家级数字化语言文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语言与文学艺术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区,建有全媒体实验中心,设备总值达1700多万元。教学成果丰硕,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基础课程逐步实现精优化,其中,建设有省级“现代汉语精品课程群”1个(包含5门课程)、省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坚持专业融合,产学研用结合,培养了大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语言与文学艺术应用型高水平人才。
学科平台建设与科学研究
文学院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下设6个学科方向,分别是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与传播、学科教学(语文)等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现有在校研究生111人。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现有6个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国家语委(教育部)汉语辞书研究中心、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院、山东省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语言与文学艺术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与反观研究基地、国家级数字化语言文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2012年以来,共获批各类科研项目2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项,获批科研经费总额1500余万元;在商务印书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华书局等出版各类专著、词典、教材近80多部;在《中国语文》《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教育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语言研究》《语言文字应用》等刊物发表论文473篇;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100多项,其中,省部级奖16项,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8项,山东省第六届“刘勰文艺评论奖”1项。
师资队伍
文学院现有教职工84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共57人(含在职进站研究的博士后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2人,外聘在职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兼职导师2人、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合作导师10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合作导师5人、新闻与传播硕士合作导师7人。
先后有3人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刘焕阳、亢世勇、张清芳),1人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亢世勇),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亢世勇),2人被评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朴银姬、黄修志),1人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王东海),3人被评为山东省智库高端人才(亢世勇、朴银姬、何志钧)。
聘请了剑桥大学袁博平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炜为名誉院长,聘请了北京大学袁毓林清华大学孙茂松中国传媒大学冯志伟北京师范大学王宁微软亚洲研究院黄昌宁、中国社会科学院刘扬忠等为兼职教授,定期在该院开设名师讲坛。
目前(截止2022年),文学院基本建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能力突出、爱岗敬业、勤奋进取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新时代,文学院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为目标,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加强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强化“三全育人”理念,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教学研究型学院,推动学院工作行稳致远。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鲁东大学文学院.2022-03-21
目录
概述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