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式轰炸机(
日语:一式陸上攻撃機/いちしきりくじょうこうげきき、英文:Type 1 Bomber,生产编号:G4M,盟军代号:Betty,译文:贝蒂)是日本三菱公司制造的G4M一式海军攻击机,是
太平洋战争中最富盛名的日本轰炸机。一式陆攻为双发的中型水平/
鱼雷两用
战略轰炸机,盟军代号“贝蒂(Betty)”粗而圆的机身象极一根大雪茄,早期的型号无装甲保护其脆弱的油箱,因此很容易被
美国军队击落,被戏称为“飞行的打火机(Flying Lighter)”。但是,一式攻击机凭借大航程和高速度成为开战初期盟军的噩梦,在整个大战中一直服役于
日本海陆军。
一式的行踪遍布
太平洋各地,1941年12月,从西贡机场起飞的一式和九六式攻击机击沉了
远东舰队的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1942年,作为
拉包尔基地的主力
战略轰炸机多次对瓜岛机场进行空袭;1943年4月18日,搭乘一式轰炸机前往前线视察的山本大将被
美国军队击落丧命;1945年以后一式已显得非常过时,成为美军飞行员非常容易射杀的猎物;1945年8月19日,两架涂装成全白色的一式陆攻运载着日本投降谈判团前往
硫磺岛美军基地。
战争期间一共建造了大约2500架一式陆攻,其中一半为G4M1型,另一半包括60架G4M3型,剩余为G4M2型。根据战争中暴露的缺点,一式的两种改进型相应增加了装甲,并可挂装自杀飞机。
1935年由三菱引擎公司
名古屋市飞机制作所的
本庄季郎开发团队所制作出的96式陆上攻击机,并于1937年的中日战争对中国实施越洋打击,此种长距离攻击的想法得以实证,不过在此种作战模式得到实证。
中岛1式战斗机是
中岛飞机公司于1937年12月在日本陆军的指示下开发的单发单座战斗机。用于取代
九七式战斗机(
中岛Ki-27)。军方要求该机的最大速度达到500公里/时,并能够在5分钟内爬升至5000米高度,续航距离必须在800公里以上,武器则为两挺7.7毫米
机关枪。除此以外,新飞机必须拥有等同于九七式战斗机的优异机动性。
第一架原型机于1938年12月12日进行首次试飞,由于陆军要求不合理,原型机试飞时发生了空中解体的惨剧,由于有
零式战斗机原型机在空中解体的前例,陆军要求其对机体结构加强。因为此次意外,
日本陆军对的性能要求回归合理面,要求以机体的稳定性为主(此种性能指标之要求为当时日本各军种之通病)隼式生产型4301原型机
隼式原型机侧视图,注意螺旋桨的前端并未安装毂盖,座舱后部结构、
无线电天线杆安装以及垂直尾翼造型均与生产型有明显区别。
最初装备的7.7mm
机关枪无法满足需求,在一型乙上改为一挺12.7mm与一挺7.7mm机枪,一型丙上改为两挺12.7mm机枪外加翼下挂载两枚30
千克航空炸弹,二型甲上改为可挂载两枚250千克炸弹,在三型乙中进一步换装两门20mm
航空机炮。此外一型丙在进行自杀式袭击时可搭载一枚250公斤炸弹。
发动机:2×
三菱集团MK4A-11“化成”14缸星形发动机,1,141千瓦(1,530马力)
2、炸弹:1×858
千克(1,892磅)类型91开3(改进的模型3)空投
鱼雷或1×800公斤(1,764磅)炸弹或4×250千克(551磅)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