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陆军
航空兵标准战机。一式战斗机是
中岛飞机公司于1937年12月开发的单发单座战斗机,又名式战斗机,是一型优秀的战机。直至结束共生产5751架,数量仅次于海军的三菱
零式战斗机。
正文
简介
中岛1式战斗机,是1937年日本陆军提出开发一种替代
九七式战斗机的新型号要求,当时由中岛飞机公司小山悌工程师主管设计。1938年12月
原型机试飞成功。次年又制出第2、第3号机继续进行试验,证明飞机符合设计要求。1940年5月正式以
中岛1式投产,一共有Ⅰ、Ⅱ、Ⅲ三种修改型。后由立川协助生产,直至结束共生产5751架,数量仅次于海军的三菱“零”式舰载战 斗机。
发展沿革
设计指标
1937年12月日本陆军指示开发的单发单座战斗机,用于取代九七式战斗机(
中岛Ki-27)。军方要求该机的最大速度达到500公里/时,能够在5分钟内爬升至5000米高度,续航距离必须在800公里以上,武器则为两挺7.7毫米
机关枪。新飞机必须拥有等同于
九七式战斗机的优异机动性。
设计特点
中岛任命由小山悌所领导的设计团队进行设计,除了可收放式起落架设计以外,中岛一式基本结构大多与九七式战斗机相同,测试结果表现出
Ki-43隼式战斗机的续航力以及最高速度比九七式战斗机来的优秀,但是在回转性上比九七式来的差,陆军对此机型满意并下令量产。
最初装备的7.7mm机枪无法满足需求,在一型丙上改为两挺12.7mm机枪,一型甲乙也陆续改装为一型丙。
技术特点
这是日本陆军第一架配备可收缩起落架,防弹装甲及自封油箱之机种。一式战斗机的续航力以及最高速度比
九七式战斗机来的优秀,但是在回转性上比九七式来的差。
一型
一式战斗机一型(Ki-43-I)
Ha-25型引擎装备的早期生产型。武装再试作型以及初期生产型上为2挺7.7mm
机关枪、之后换装为7.7mm机枪1门+12.7mm机枪一门。在生产时自封油箱设计为可以耐7.7mm机枪的攻击。一型的生产型依照时间而有甲、乙、丙三批小幅度改进之机种。主要区分为火力上的强化。
• Ki-43(一型)
• Ki-43-I Mark.1a(一型甲)
• 装备两挺7.7mm
航空机枪,使用三个橡胶自封油箱。
• Ki-43-I Mark.1b(一型乙)
• 换装一挺7.7mm航空机枪和一挺12.7mm航空机枪。
• Ki-43-I Mark.1c(一型丙)
• 换装两挺12.7mm航空机枪,可在翼下挂载两枚30
千克航空炸弹;随着更多12.7mm
机关枪列装,早期的1a、1b型都陆续被升级到1c型的架构。
二型
一式战斗机生产最多的型号。主要与一型的差别为机身结构强化使其俯冲速限提高至程度、换装Ha-115式引擎、将主翼切短30厘米、
螺旋桨由二叶换装为三叶螺旋桨。
武装换装为12.7mm机枪两门、自封油箱加强为可抗12.7mm
航空机炮攻击、并在驾驶舱后方加装防12.7mm机枪子弹攻击之装甲板。由于生产时间的不同因此机首的造型以及
冷却器排气口的位置都有些微差异。
• Ki-43-II(二型)
•
原型机、验证机,采用了Ha-115
发动机、更短更坚固的机翼、反射式瞄具。
• Ki-43-II Mark.2a(二型甲)
• Ki-43-II Mark.2a 后期型(二型甲后期型)
• 改善
滑油系统散热效率,加装着陆灯,座舱增加12mm装甲板。
• Ki-43-II Mark.2b(二型乙)
• Ki-43-II Mark.2b 后期型(二型乙后期型)
• Ki-43-II-Kai Mark.2改(二型改)
三型
换装为加装
甲醇水注入装置之Ha-115-2发动机,武装与防弹装备与二型相同。
中岛飞机公司进行试制,实际量产为
立川飞机公司。在此型的小改版上有武装强化为20mm机炮2挺的试作型(Ki-43-III乙)。
不过从一式战斗机二型后期开始不断增加的装备使得机身空重直线上升,到最后隼已经脱离了一开始设计时的"
轻型战斗机"设定(欧美机型没有轻型战斗机此种分类)。
• Ki-43-III Mark.3(三型)
•
原型机,使用1230马力的Ha-115-II
发动机,可挂载两个110升
副油箱。
• Ki-43-III Mark.3a(三型甲)
• 安装可以雪地起飞的滑撬。
• Ki-43-III Mark.3b(三型乙)
四型
换装为加装
甲醇水注入装置之Ha-112-2引擎(与海军使用之
金星发动机六二式类似),并将机体部份改变成木制结构;不过此种机型还在设计图阶段计划便终止。
作战经历
当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一式陆战是日本陆军最重要的战斗机,足迹遍及所有日本陆军涉及的战区,也是盟军经常碰上的对手。由于在外型上与三菱的
零式战斗机相近,很多盟军飞行员的作战纪录其实是遭遇一式陆战,而非零式战斗机。大战末期一式陆战除了担任第二线的任务之外,也参与
神风特攻队的自杀任务。
最早的Ⅰ型于1941年8月投入
中原地区战场使用,Ⅱ、Ⅲ型也陆续配至日本陆军航空队驻
东北地区基地。当时伪满洲国空军亦曾配少量该机装饰门面,均以所谓民众“捐献”飞机定名为“满洲石油×号”。另外,1943年日陆军第64战队的一架Ⅲ型因故障迫降在
云南省地区,被中国空军缴获,给予机尾编号P-5017。1945年10月,国民党空军利用接收的
日本军用飞机编成空军第6大队,其中的第18、第19中队均以中岛1式为主力,曾参与对山东人民解放军作战,由于缺乏零件补充,次年6月该大队便告解散。
国家
• 日本(生产国)
• 泰国
• 法国
二次大战后,重返
中南半岛的
法军也曾用一式战对付过由
胡志明领导的
越南独立同盟会。
• 印尼
二次大战后
印度尼西亚人用日本人留下的一式战对抗过想重新接管印尼的荷兰军,他们把日军红太阳标记的下半部涂白,变成如同印尼国旗的标记。
• 中华人民共和国
抗战胜利后,解放军在中国
东北地区接收到4架一式战二型,编入
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作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