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行路
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道路
十三行路(英文:The Thirteen-hong Road)是广州市荔湾区的一条道路,东起人民南路、西至杉木栏路,全长315米、宽12米,为沥青路面,是荔湾区商铺密布的黄金地带。
十三行路因广州十三行的兴起而得名,清廷为限制洋商活动不准入城,于1777年开辟了十三行街。清代末期,十三行街以南至河边地,已成为西关的主要商业区域,是广州商业中心之一。1822年,十三行街曾发生大火,后于1924年被拆除,1926年建十三行马路。改革开放以后,以十三行路为中心,故衣街豆栏上街、和平东路、打石街等共同形成了一个服装批发物流商业圈,每天进出货物上千吨,人流量达10多万人次。2003年,十三行路全部按高速公路的标准进行了改造;2007年4月,包括十三行路在内的十三行周边地区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微改造。截至2021年11月,十三行路是广州城西一条热闹的商业街,一个大型服装批发中心。
十八至十九世纪的广州西关十三行街,记录了十三行时期“中国第一商埠”的发展历程,定格了“十三行商”“十三洋行”“十三夷馆”“十三行货”等文化组合关系及空间位置演变。因十三行的其他文化遗址已消失尽,十三行路是唯一仅剩的最有代表性的历史空间参照坐标轴。
历史沿革
早年历史
明朝永乐年间,在广州城西设怀远驿,西关的商业迅速发展。怀远驿由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官方机构“市舶司”管理。清代以后,康熙,广州成为全国五个通商口岸之一。随着珠江江面的不断南推和清代广州“一口通商”地位的确立,十三行取代了怀远驿,其覆盖的范围约为东至仁济路、西至杉木栏路、南至珠江岸边、北至十三行路。
十三行即十三家洋行,明朝时即有此称呼,但其实到清初时洋行已远不止十三家。十三行商人是近代以前中原地区最富有的商人群体,重点是从事国际贸易。十三行街可谓当时的“华尔街”,占据全球可观的总金融比例。行商伍秉鉴家资2600万两,是当时世界级富豪。清廷为限制洋商活动不准入城,于1777年开辟了一条街(即后来的十三行路)。
清代末期,十三行街以南至河边地,已成为西关的主要商业区域,各地轮渡码头、广州十三行代理集中在这里,是广州商业中心之一。十三行街曾于1822年发生大火,并于1858年被彻底焚毁后沉寂了近半个世纪后又开始复苏。
1922年之前的十三行街街口立有一座牌坊门,门洞上方有“十三行”三个大字,两侧有对联。十三行街于1924年被拆除,1926年建十三行马路,长315米、宽12米。
现代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广州迅速地形成各种集散市场。十三行一带,以十三行路为中心,故衣街豆栏上街和平东路、打石街、装帽街、长乐街、兴隆北街等,共同形成了一个服装批发物流商业圈。早上6时开档,下午两三点钟收档,每天进出货物上千吨,人流量达10多万人次,其辐射力远达世界各地。
2003年,十三行商业街进行升级改造。其中,十三行路全部按高速公路的标准,用改性沥青铺就。同时,完成十三行道路改造和排水改造工程,改造面积约5500平方米,使该路段的通行能力大大提高。2007年4月,荔湾区有关部门投资6200万元进行了包括十三行路在内的十三行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微改造项目。
截至2021年11月,十三行路是广州城西一条热闹的商业街,一个大型服装批发中心。这里每天进出货物高达数千吨,服装远销海内外。
基本情况
位置境域
十三行路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东起人民南路,西至杉木栏路
道路情况
十三行路全长315米、宽12米,为沥青路面,是荔湾区商铺密布的黄金地带。
沿线布局
截至2014年底,十三行路东段南侧是一个低档服装、配饰批发市场,车流、人流、物流制造了这里混乱的局面。该路东段北侧与人民南路交接处的街角广场,是在整修旧房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辟出来的。帆船时代的海船——瑞典哥德堡号清代十三行商人与老外贸易谈判的雕塑以及刻画当时珠江夷馆千帆竞渡热闹场景的外销画种壁画艺术,使40平方米的广场呈现出十三行时代的部分主题景观。东段北侧一排连续的店铺有80多米长,保留了清未民初的形象。通过刷新整修,高低错落的街面构图,街道景观焕然一新。往北,有垂直于十三行街南北向的豆栏上街故衣街、兴隆北路等小街小巷。再往西则出现残破的康王路街段。
建筑风格
十三行街因1822年的大火被划分为两个时空段落,前一段落中国建筑的风格成分较多,后一段落受西式建筑风格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模式始终没能被广泛地推广,竹筒屋仍是基本模式。十三行街自1858年彻底焚毁后, 沉寂了近半个世纪后又开始复苏, 并受到沙面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西堤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就是受沙面建筑风格传播影响的实例。
相关文化
魏源海国图志》引《华事夷言》曰:“十三间夷馆,近在河边,计有七百忽地,内住英吉利、弥利坚、佛兰西、领脉、绥林、荷兰巴西、欧色特厘阿、俄罗斯、普鲁社、大吕宋、布路牙等之人。此即所谓十三行也。” (何秋涛朔方备乘》)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行商上广东巡抚称:“查夷商到粤广,现在俱已送照定例,在商行馆歇休居住,并于行馆适中之处开辟新街一条,以作范围。街内两旁盖的小铺,列肆其间,凡夷人等、水梢等所需零星什物,以便就近买用,免其外出滋事”。
价值和影响
十八至十九世纪的广州西关十三行街,记录了十三行时期“中国第一商埠”的发展历程,定格了“十三行商”“十三洋行”“十三夷馆”“十三行货”等文化组合关系及空间位置演变。如果说十三行的其他文化遗址消失殆尽,尤其是风靡全球的夷馆建筑群遗址惨遭破坏,那么十三行路则是唯一仅剩的最有代表性的历史空间参照坐标轴,弥足珍贵。
相关事件
2023年12月23日,有多名网友发布视频称,广州十三行发生水浸,多家店铺被淹。12月23日6时07分,广州市自来水公司接报位于荔湾区人民南路十三行路50号附近的一条DN400铸铁供水管道发生渗漏,后受一辆大型货车重压影响,导致爆漏加剧,部分沿街商铺被浸。广州自来水公司接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工作人员于6时30分到达现场关闭阀门开展抢修和应急供水保障工作。受到周边各类市政管线复杂等因素影响,抢修难度较大。根据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12月23日夜间通报,抢修工作已完毕,周边供水正逐步恢复正常。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早年历史
现代发展
基本情况
位置境域
道路情况
沿线布局
建筑风格
相关文化
价值和影响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