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铭利,1962年出生,湖南人。求学于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文化部
现代工笔画院画家、国家画院刘大为工作室访问学者、广东画院画家、珠海珠江书画院院长、民进珠海开明画院副院长、
北京大学李志敏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2000年10月,应德国
法兰克福艺术家协会、法国巴黎美术家协会之邀,赴西欧九国进行访问和考察。2015年10月,他的作品参加“
视觉中国洲际行”中意文化交流展暨
佛罗伦萨国际艺术双年展,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国家历史档案博物馆隆重展出,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领军人物。2017年,彭铭利作品参加了
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届全球水墨画大展。2018年,彭铭利作品参加香港全球
水墨画精英邀请展。
彭铭利七岁开始学画,一直主攻工笔画。像很多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人一样,彭铭利下过农村,当过茶 农,当过兵,当过印刷工人(美工),
恢复高考后,考上
湖南师范大学的美术系,丰富的人生阅历给了他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大学毕业后,他的作品屡屡闯入公众的视野,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他。一次画展后,他被邀请到
珠海市,在短短几天的观光中,他与珠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心为画的他选择在珠海西部一个偏远的中学怡然自得地进行他的工笔人物画研究和创作。彭铭利说他很庆幸当初选对了这个地方,没有太多的应酬,没有车马的喧闹,可以安心地作画。彭铭利在绘画这条路上孜孜以求,不断尝试,希望有新的突破。在2000年应德国
法兰克福艺术家协会邀请赴西欧九国访问和考察后,他对绘画有了新的认识,并成功转变自己的绘画风格。“现在我又开始变回以前的风格了。”他如一个好老师般,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让更多的学生喜欢。真正的艺术家就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在探索中使自己的艺术生命长青。彭铭利就是这样做的,他的画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人说文如其人,其实画也如其人。彭铭利的画是鲜活的、灵动的,带着浓浓的生命气息,正如他多姿的生活。近年来,他又先后在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画院等地深造,形成了极具时代特征和学院派内涵的风貌和画格。
为潜心中国工笔画研究和创作,彭铭利多次赴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州省、
云南省、新疆、
西藏自治区、
福建省、湖南湘西等少数民族地区写生,已有数十件作品入选国内外及省市专业美术作品大展,并多次获全国工笔画大展收藏奖,第二届全国
中国画展
优秀奖,全国二十一世纪中国画赴
澳大利亚展银奖,
广东省第三届中国画大展银奖。其作品多次收入国家级大型画集出版发行,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作品一百多件次。1999年澳门回归,彭铭利主持参与了珠海市政府赠送澳门的礼品的策划设计。他临摹的《
八十七神仙卷》形神兼备,为业界所盛叹。他创作的《蒲公英》现代儿童人物系列高贵而雅致,开当代工笔画坛新风尚。
代表作品:1989年10月《阵雨》入选
湖南省新中国成立四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1991年5月《春韵》入选中国湖南省首届优秀美术书法作品赴
新加坡展览,1996年12月《心源》《绣女》入选
广东省美术家作品大展,1998年1月《惠安女》入选广东省首届
中国画大展,1999年5月《珠澳情深》作为珠海市政府赠送澳门政府礼品,1999年8月《钟鼓悠悠》入选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2000年4月《钟鼓悠悠》入选全国“迎接新世纪”中国工笔画大展。2001年11月《遥远的玉康罕》获全国二十一世纪中国画
澳大利亚展
优秀奖,2002年9月 《遥远的玉康罕》获广东省第三届中国画大展银奖,2002年11月《红果果》获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收藏奖,2004年7月《天鱼》入选
新中国成立五十五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大展,2005年5月《红果果》入选广东省第四届中国画作品大展,2006年6月《青果》获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收藏奖,2007年2月《青果》获珠海市政府“渔女杯”绘画
二等奖,2008年4月《苏曼殊》入选
广东省第五届
中国画大展,2008年9月《版纳流云》入送2008年全国中国画大展,并获优秀作品奖(最高奖),2008 年12月《小风车》入选2008年全国百名工笔画家作品邀请展,2009年3月作品十件参加
珠海市中国画家十二人展,2009年10月作品《花语》入选
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2010年9月作品《花语》获“
东北亚国际书画摄影展”铜奖。2010年4月作品《苏曼殊》入选广东省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2011年07月《苏曼殊》入选
广东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优秀奖(最高奖);2012年09月《雀舞》获2012年全国工笔画大展优秀作品奖(最高奖)。2014年5月作品《新学年》第一稿荣获“精致立场·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大展”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