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白劳
影片《白毛女》中白毛女之父
杨白劳,是《白毛女》中的角色。1945年歌剧《白毛女》的诞生,塑造了杨白劳这一经典艺术形象,并在剧中留下了十一首唱段。1950年,《白毛女》电影上映,杨白劳角色由张守维扮演。
在《白毛女》中,杨白劳是一位贫苦佃农,和女儿喜儿相依为命,但恶霸地主黄世仁想霸占喜儿,逼迫杨白劳卖女顶债。在除夕之夜,杨白劳含恨喝下胆巴自杀,喜儿被抢进黄家,遭受黄世仁的奸污。喜儿与同村青年农民大春相爱,但大春救喜儿未成,投奔中国工农红军。喜儿逃入深山,过着非人的生活,头发全白。两年后,大春随部队回乡,找到喜儿,伸冤报仇。两人结婚,过着翻身幸福的生活。
杨白劳是勤劳、忠厚、善良的老一代农民的代表。家徒四壁的杨白劳父女仍然希冀“欢欢喜喜过个年”,这反映了即使是在苦难异常深重的时候,中国农民也没有停止过对于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当杨白劳被迫在喜儿的卖身契上摁了手印之后,他选择了以死抗争的方式,这反映了当时农民被压迫被剥夺的时代背景。
人物形象
杨白劳是老一代农民的代表,勤劳、忠厚、善良。他是地主黄世仁的佃农,租种黄家六亩地,年年欠东家的租子,老还不完;借了黄家的钱,可这驴打滚(指高利贷)的债也永远还不清。因为交不上租子、还不了债,杨白劳一到快过年的时候,不得不离家出去躲帐。他到除夕的深夜里才偷偷地回家来,为过年带来三样东西:两斤白面、一根红头绳和两张门神。白面是特地为过年包饺子而买的,他们平时是买不起也吃不上的;红头绳是给心爱的女儿的过年礼物。这表明家境贫苦可又希望能有一个起码的人的生活。那门神,虽是迷信之物,却也反映了渴望摆脱贫苦的被压迫受剥削的生活,过上平安、美好的生活的要求和愿望。他对生活的低微、朴素的要求愿望,始终也未能达到。大年三十的深夜,杨白劳躲账刚回到家,地主就派狗腿子来逼讨租债,强逼杨白劳在心爱的独生女儿的卖身契上按了手印。地主是借逼讨租债,逼迫杨白劳卖女儿,是想霸占喜儿。杨白劳曾想“找个说理的地方去”。但在那黑暗腐朽的社会里,哪有穷人说理的地方。黄家的狗腿子穆仁智不是对杨白劳说过这样的话吗?“县长和咱们少东家是朋友,这就是衙门口,你到哪里说理去!”杨白劳性格中是有懦弱的一面。他忍辱负重,对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不敢有反抗的表示,甚至连外出逃荒也因“热土难离”而下不了决心。他最后在孤苦无告、万分悲愤与愧疚中被逼上了绝路,喝卤水汁自尽了。
杨白劳是在封建地主阶级长期的压榨之下尚未觉醒的老一辈农民的典型形象。他的悲惨结局是对万恶的封建地主阶级的有力揭露和血泪控诉。
人物评价
一说事实是黄世仁在杨白劳欠下巨额赌债无力偿还又遭债主追讨的时候立字据借给杨白劳银元1000元(相当于现在的10万人丨民币)然后又收留未成年的喜儿。杨白劳欠钱躲债吃喝嫖赌无脸见人最终误喝卤水不治身亡。黄世仁念在同杨白劳多年的情份上厚葬杨白劳并且收养喜儿。
该流言最早可追溯到2008年3月的一个匿名发帖。其原贴内容是故意为黄世仁翻案钓鱼,以“谋记者调查历史真相”这类常见流言形式开头(类似于FOAF,Friend-of-a-Friend,朋友的朋友),并抹黑杨白劳这一文学人物形象。
而关于“杨白劳与黄世仁”身份故事有名气的改编则可追溯到黄宏1995年的小品剧本。该小品在2005年由李彬、李金英在辽宁省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重新演绎。
2012年9月,人民文摘刊登了《中国四大地主的真实面目》这一文章,文章关于黄世仁的本意为,黄世仁是捏造出来的虚拟人物,属于文学创作。同时也对其他经典地主形象进行了说明。
其实只要仔细审阅最初的流言就能发现:流言声称故事结局为喜儿其实是个懒胖妞,被黄世仁收养。但是,这与“白毛女”这一在山洞中生活的“白毛仙姑”原型明显不符。而且在流言中杨白劳是豆腐制作商,属于小资产阶级,与原本的长工形象以及其代表的阶级明显不符。
人物来源
张守维(1918.10—2003.3),男,辽宁省葫芦岛市人。著名表演艺术家、戏剧教育家。解放区新歌剧以及电影《白毛女》中杨白劳的扮演者。
张守维,著名表演艺术家、戏剧教育家,第一位饰演“杨白劳”的演员,在歌剧和电影《白毛女》中分别演过王昆田华的“父亲”。是他的表演让“喜儿爹”的形象深入人心。当年,受一首歌曲和一本书的激励,他只身奔赴延安市寻求真理,后成为“鲁艺剧团”的著名演员;解放初期,为了心中挚爱的戏剧事业,张守维辞去省文联主席的职位,专心于戏剧教育;他饰演角色的电影不仅摘得国际电影奖项而且至今久映不衰。
青年时投身戏剧
张守维,别名张萍,龙港区(原兴城市双树乡东村人,生于1918年10月。8岁时随父亲进关,在河北省大名县泊头和乐亭县等地读完了小学,后又在北平市西安市两地继续中学学业。在陕西省立西安二中(今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读书时,张守维接触到一批富有爱国激情的师生。1937年6月,他加入了由爱国青年学生组成的旅行剧团“斧头剧团”,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受到各界民众欢迎。据当时和他一起参加巡回演出的同学聂景德晚年回忆:“旅行剧团当时在西安名红一时,演《放下你的鞭子》的张守维和彭泰表现突出,张守维从此走上了一生从事的戏剧工作之路。”张寒晖创作的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和邹韬奋的名著《萍踪寄语》激发了张守维投身抗战的愿望。1937年12月,在八路军驻西安市办事处的帮助下,张守维离开西安辗转到达陕北地区。在延安,张守维被选派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三期学习。抗大毕业后,张守维被转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第一期学习戏剧表演,毕业后留在鲁艺实验剧团工作,主要排演抗战题材话剧。
第一位“杨白劳”
1944年,贺敬之丁毅执笔创作了歌剧《白毛女》。张守维被推荐为饰演“杨白劳”角色的绝佳人选,并最终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第一位“杨白劳”,演出获得极大成功。
1950年,歌剧《白毛女》被搬上银幕。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白毛女》中,张守维再次饰演杨白劳。他默默地献身艺术事业,将一个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杨白劳”形象送进每位观众的心中。饰演“喜儿”的田华回忆,当时自己是第一次接触电影,当时身为文工团团长的张守维一点架子都没有,平易近人,耐心传授表演知识,给予文艺新人很大的帮助。
电影《白毛女》一经上映就引起轰动,很多大城市的电影院都呈现出观众爆满的情景。1951年,该片在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的第6届国际电影节上获特别荣誉奖,1956年又在文化部优秀影片评奖中荣获一等奖,至今这部影片在国内外仍深受观众喜爱。
专注于戏剧教育
1945年日本投降后,根据中宣部和周恩来的指示,延安市的青年文艺工作者组成东北地区文艺工作团奔赴东北协助开辟根据地,延安鲁艺实验剧团团长沙蒙任团长,张守维于蓝严文井刘炽华君武等都是文工团的成员。他们于10月底到达沈阳市,不久由于形势所迫撤离沈阳来到本溪。此后的三年多时间里,东北文工团的领导和成员几经变化,但张守维始终是团里的话剧台柱演员,他塑造了很多解放区军民喜爱的艺术形象,还经常随团向前方部队和解放区群众演出。随着演出次数的增多,和张平对唱的《河边对口唱》成为他的拿手歌曲。1948年,张守维任嫩江省实验话剧团团长,他带领演职员工艰苦奋斗,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将新组建的话剧团办得有声有色。嫩江省撤销后,他担任黑龙江省文工团团长。期间参与拍摄电影《白毛女》。1950年12月,张守维当选为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他曾于1951年8月以中国青年文工团歌剧队副队长的名义参加在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联欢节,期间他参加了《白毛女》、《三岔口》等歌剧、京剧的演出和导演,联欢节后到他随团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匈牙利、波兰、苏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阿尔巴尼亚欧洲九国进行长达为时一年的访问巡演,为在国际上提升新中国文艺作品的影响力做出了贡献。这以后的几年里,张守维还导演了京剧《断桥》和由韩少云主演的评剧《小姑贤》。
1955年3月,张守维辞去行政工作,调到北京专门从事戏剧教育,任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副主任,为国家培养了很多有所成就的艺术人才。“文革”中,张守维遭到突如其来的“审查”,爱人遭到迫害,两个女儿被送到北大荒支边。张守维的艺术生涯中断了近八年的时间,直到1973年,张守维才在电影《青松岭》中饰演配角老五爷,当年脍炙人口的歌曲《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就出自这部电影。
拨乱反正后,花甲之年的张守维焕发了新的艺术青春。他担任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组负责人、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他将自己毕生对戏剧表演的热爱投入到扶植、培养文艺新人上。1979年10月,他被选为第四届全国文代会代表。离休后,张守维仍然关注着我国话剧事业,2003年3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参考资料
白毛女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4-02-03
..2023-11-10
..2023-11-10
..2023-11-10
..2023-11-10
目录
概述
人物形象
人物评价
人物来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