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女人
(英)威尔基·柯林斯著长篇小说
《白衣女人》是英国作家威尔基·柯林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59年。
《白衣女人》讲叙了一个情节曲折离奇的故事,年轻的画师哈特赖特与富家小姐劳娜相爱,但是劳娜早有婚约,二人被迫分手,劳娜嫁给了父亲为她选定的未婚夫珀西瓦尔。但是珀西瓦尔觊觎的是劳娜巨额的财产,后伙同福斯科迫害劳娜,所幸的是哈特赖特挺身而出,营救了劳娜也粉碎了珀西瓦尔的阴谋。
该书以主人公面貌相似这一特点为背景,发挥人类为崇高的爱而舍生忘死的精神。白衣女人由于爱慕劳娜,逃出疯人院后,却不顾危险,一再设法去搭救劳娜,以致最后遭来杀身之祸。该书为作者开创了写侦探小说的先河,也为英国文学另辟了一条新的蹊径。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的一个小镇。
沃尔特·哈特赖特先生是位平凡的绘画教师,意大利好朋友皮斯卡为他在坎伯兰郡一个富有家庭谋得家教职位。在告别母亲和妹妹回来的路上,哈特赖特先生突然碰到一个全身白装的女子向他问起去伦敦的路。时已深夜,这个来路不明的女子让哈特赖特先生毛骨悚然。奇怪的是,白衣女子知道坎伯兰郡,并和他谈起里蒙里基庄园的弗尔列一家。白衣女子在上卡车离开后,看见两个男子追赶白衣女子,并听其说白衣女子是精神病院逃跑的病人,哈特赖特先生深感迷惑。
里蒙里基庄园正是哈特赖特先生以家庭教师身份暂时居住的地方。同母异父的姐妹玛琳·哈克贝和劳娜·弗尔列的父母已逝,现和弗尔列先生 ——劳娜的叔叔,也是劳娜的监护人住在这里。哈特赖特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两位小姐四个月的素描课。来到里蒙里基庄园后,哈特赖特先生无意中提起了那位奇怪的白衣女子,于是他和哈克贝小姐就开始了一段秘密调查。
哪知哈特赖特先生开始便被劳娜小姐的美貌所吸引,而且很快就爱上了劳娜。劳娜小姐也因爱上哈特赖特先生而深感痛苦。经哈克贝小姐的提醒与建议,哈特赖特先生必须提前辞去家教师职位并且远离里蒙里基庄园。他知道自己的地位,了解自己的身份,更为重要的是,劳娜小姐早已订婚!哈特莱先生与劳娜小姐忍痛离别,并带着对劳娜的思念离开家人,离开朋友,到国外工作。
劳娜经过一番挣扎,终于决定嫁给未婚夫珀西瓦尔·格莱德先生。然而,劳娜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珀西瓦尔先生娶劳娜为妻只是一个阴谋。
父母已逝、负债累累的珀西瓦尔先生,因其父母没有结婚登记而没有继承权。为了取得遗产,他设法在教堂的礼拜室里增加了父母的结婚登记,终于成为一位有权有势有财产有地位的准男爵。为了得到劳娜小姐两万英镑的遗产,珀西瓦尔先生与劳娜结了婚,之后便想尽一切办法拿到这笔钱。
他一方面尽力保守自己增加结婚登记的秘密,另一方面与伯爵弗斯科即劳娜的姑父串通密谋策划。最后,终于利用了白衣女子即安妮·凯撒里克与劳娜外貌的极为相象,把劳娜送进精神病院,而将安妮的病死宣告为劳娜的死亡。这样,珀西瓦尔得到了两万英镑,伯爵弗斯科因为其妻子的身份而取得一万英镑。然而,劳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人们只将她看作是从精神病院里逃出的安妮。
哈特赖特先生带着对劳娜深深的思念回到家乡,再次与劳娜燃起爱火并娶其为妻。之后哈特赖特先生和哈克贝小姐一起,历尽艰辛,冒着危险,对珀西瓦尔等人的阴谋进行全面仔细地调查,终于真相大白。珀西瓦尔先生在教堂被大火烧死,伯爵弗斯科夫妇有条件地离开,劳娜的身份得以确认,最终与哈特赖特先生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这部小说与查尔斯·狄更斯的名著《双城记》,在创造主题和写作技巧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早在《白衣女人》发表之前,狄更斯即从威尔基·柯林斯的《冰封限海》一剧中孕育了《双城记》的主题思想。1859年,柯林斯的长篇小说《白衣女人》开始在狄更斯主编的《一年四季》杂志上连载。
人物介绍
沃尔特
华特·迪士尼是《白衣女人》中少数有着正义感和是非观念的男性人物之一。他谦逊、具有绅土风度。“他的姓氏在英语里便是“正人君子”的谐音。因为他,劳娜才得以脱险及雪冤,珀西瓦尔爵士和福斯科才得以受到惩罚。
他对劳娜的爱已经超越了男女间的爱,升华为一种父兄对女儿、对妹妹所产生的那种爱,他的爱已经化为体贴与同情。这种感情是如此的强烈、真挚、纯洁,它成为沃尔特与敌人作斗争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也是他最终赢得爱情成为利默瑞吉庄园主人的原因。
费尔利先生
费尔利先生是个非常有特色的人物,他的侄女玛丽安对初到她家的沃尔特这样说:“关于费尔利先生,我能对您说些什么呢?着实说,我真不知道……不过我可以告诉您,第一,他是已故费尔利先生的兄弟;第二,他是单身汉;第三,他是费尔利小姐的监护人……费尔利先生因为长期生病,踞谁都不来往。我弄不清他生什么病,连医生也弄不清,他自己也不知道。我们都说他神经有毛病,但我们尽管这么说,谁也弄不清这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费尔利先生是一个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人,他的世界其实就是他的房间,他轻易不离开他的房间,也很少见外人,即使是自己的侄女也难得见到他,他经常通过信件来传达他的命令、表达他的看法。他把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应尽的责扫与义务看成是一种负担,并且极力逃避。对于牵扯到侄女的那个阴谋,他得知后竟然哭哭啼啼,像个焦躁不安的孩子。这件事给他的打击很大,他瘫痪之后,一病不起,很快一命呜呼。
珀西瓦尔爵士
在整部小说中珀西瓦尔爵士扮演的是一个只会咆哮和动拳头的恶棍的角色,他穷凶极恶、缺乏头脑,一味地残暴、蛮干,正因为如此,他最终丧身火海。
如果珀西瓦尔爵土生性节俭,依家他父亲的产业也能安稳地过日子,但不幸的是他欠下了大量的地产债务。在和劳娜订婚前因为要借钱,他便已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捏造了他父母的结婚登记。后来的他越陷越深,以至于不得不靠结婚来获得财产,珀西瓦尔爵士的贪欲是他毁灭的根源。
福斯科就是一个依靠面具苟活下来的人。他原是意大利政治团体兄弟会的成员,带着特殊的任务来到英国,因为背叛了他所在的团体,他不得不乔装改扮以逃避团体的追杀。因此,他呈现在公众面前的完全是改装后的他。他不断地吃甜食以达到增胖改变体形的目的。
福斯科是一个具有多元化人格的人。社会经济条件是影响福斯科人格形成的基本因素。福斯科是带着一项秘密的政治任务来到英国的,他与珀西瓦尔爵土之间的友谊是由于他们在经济方面有极为相似之处:他们都需要钱,急需大量的钱。小说中没有提及格斯科需要大笔钱的原因,但经济因素的确是造成他犯罪的直接原因,也深深地影响了他人格的形成。
劳娜
劳娜在男权主导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长大,她不能摆脱他人的看法施加给自己的精神压力,放弃了真正情投意合的沃尔特,为家庭的名誉义无反顾的牺牲了自由和爱情,最后险些丧命。她从来没有真正属于自己。少女时代是父亲的附庸品,违心地按照父亲遗愿套上婚姻枷锁:”我永远也不能提出要求解除我的婚约……我惟一能做的,就是不要在我的记亿中再加上我毁约违背父亲临终遗言这祥的事”。婚后的她成为丈夫珀西瓦尔的提款机,她无权质问,只能服从。她的意志始终屈从于强势的男性。
玛丽安是女主人公劳娜同母异父的姐姐,玛丽安的父亲并不富有,父亲去世后,玛丽安的母亲嫁给了富有的费尔利先生,即劳娜的父亲。玛丽文与劳娜感情很好,所以在劳娜的父母去世之后,玛丽安就搬到利默瑞吉山庄陪伴劳娜,并扮演起了劳娜的保护者的角色。
安妮的命运更为悲惨,她是劳娜父亲和女佣偷情的产物,天生智力残疾,未享受过父爱,母亲又为了可观的封口费甘愿把女儿送进疯人民。似乎无论出身卑微还是显贵,都不能改变身为女人的悲惨命运。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劳娜在父亲去世后拥有家族财产的继承权,她年轻美丽而富有,好像是上帝的宠儿,但万贯家财恰恰酿成了她的悲剧人生。她虽然与画师沃尔特·哈特赖特真心相爱,但迫于父亲的遗愿,只好屈嫁给珀西瓦尔·格莱德爵士。珀西瓦尔爵士外表上看是风度翩翩的绅士,实则脾气乖戾、性情冷漠,是个道貌岸然的“伪绅士”。他之所以和劳娜结婚,完全是凯觑劳娜庞大的财富,妄想侵吞劳娜所继承的财产。在劳娜拒绝签字转让财产之后,珀西瓦尔爵士便伙同意大利秘密革命团体的一个叛徒福斯科伯爵合谋,害死了与劳娜外貌相似的白衣女人安妮·凯撒里克,并将其尸体冒充劳娜下葬,又把劳娜冠以白衣女人安妮的姓名和身份送入疯人院,使劳娜于惊吓之下患上了失忆症。于此,劳娜便成了“受困的公主”,等待着“骑士”的拯救。男主人公画师沃尔特正承担了“骑士”的责任与义务。当他得知劳娜受到迫害并失去了她的财产和社会身份后,挺身而出,开始了营救劳娜、揭穿珀西瓦尔爵士阴谋的行动。经历了一系列与邪恶势力斗智斗勇的事件,沃尔特终于彻底拯救了劳娜。他不仅为劳娜夺回了财产,更帮助她恢复了身份,使其彻底摆脱了白衣女人安妮的身份,从而引出了《白衣女人》一书的主题情节—主人公寻找社会身份的认同。
珀西瓦尔爵士不仅是个外表衣冠楚楚、内心残暴冷漠的“伪绅士”,他还是个“伪爵士”。因他的父母并没有正式结婚,珀西瓦尔爵士是私生子,所以他不具有其父亲财产和爵位的法律继承权。然而,珀西瓦尔爵士买通凯撒里克太太,偷偷修改了教堂的记录,伪造父母结婚的记录以确立自己的继承权,从而冒名顶替霸占了本不属于他的黑水庄园。这是极其恶劣而严重的犯罪行为,在当时的英国社会一经发现即被处以绞刑。珀西瓦尔爵士凭借虚假的社会身份对劳娜和安妮所实施的罪行,一方面是想得到劳娜的财产,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自己作为“爵士”的社会身份。他怀疑凯撒里克太太把他是“伪爵士”的秘密透露给了她的女儿安妮,于是他把安妮关进了疯人院。安妮从疯人院逃向坎伯兰后,珀西瓦尔爵士又担心安妮会把他的秘密泄露给劳娜,于是,他又绞尽脑汁与福斯科伯爵一起设置骗局,欲置两个“白衣女人”于死地。最后,他回到了他作伪证的教堂并意外死在那里,和他所修改的教堂记录即他“爵士”身份的证明一起葬送在火海里,从而结束了他“制造”社会身份认同之旅。
在寻找社会身份认同的道路上,比起劳娜,反面人物珀西瓦尔爵士更让人产生含恨的同情。根据英国当时的法律,作为私生子的拍西瓦尔无权继承父亲的财产、爵位甚至是姓氏,于他,这无疑是不公平的。为了拥有体面的社会身份,珀西瓦尔爵士不惜挺而走险伪造父母的结婚记录。不管是劳娜还是珀西瓦尔爵士,也许他们寻找的社会身份不仅仅是地位、家庭和财产,他们更渴望得到的是人类文明社会的种群归属感,人类正是版依于这种社会归属感方能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坐标。这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共同主题,也是文学作品中不断出现的主题情节之一。
艺术特色
《白衣女人》作为侦探小说的经典之作,不仅在整体布局以及悬念设置上精细无比,在叙事手法上也是另辟蹊径,与众不同。全书采用了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叙述,但与其他作家利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不同的是,《白衣女人》选用了八位第一人称的叙述者,并且这八位叙述者都是书中的人物,他们利用自己或远或近的视角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讲述故事。
按照叙述者出现的排列顺序,书中的八位叙述者分别是:沃尔特、律师、玛丽安、费尔里、女管家、女厨师、凯撒里克太太和福斯科。作者柯林斯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进行叙述,不仅可以拉近文本和读者的距离,让读者倍感亲切,还可以激起读者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和兴趣,增加读者的阅读主动性。柯林斯也曾说过,“书中的故事,从头到尾,都由书中的人物自己叙述。在一连串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这些人物被安排在不同的地位,轮流汽面叙述故事,直至结束。”通过这种让人耳目一新的写作手法革新,广大读者可以从各种全新的角度观察并了解书中的人物,作者也借此把书中的人物塑造得更加真实可信。
作者以人物作为叙述者,采用第一人称的限知视角及多重视角转换的手法,颇具匠心地安排情节,烘托主题,探化作品的思想内容。他们的言谈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和社会印记,展示了18世纪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各个人物在叙述过程中逐渐丰满,读者的主体意识被充分唤醒。证人回顾性的陈述拼凑出谋系案的细枝末节,在夹杂着主观意识的叙述中读者逐步进入哥特式小说的阴暗氛围。就像是法庭上的陪审团和听众,通过聆听证人证言辞并控制案件发展,揭示事实真相。读者置于这样的隐喻场景,一如亲历了这场误杀案的始末,目睹了善与恶的对决和真与伪的较量,侦探小说的愉悦性和文学的教育功能得以实现。
作品影响
《白衣女人》出版后,在当时的英国掀起一阵“白衣女人”的风潮,也使威尔基·科林斯一夜成名,成为炙手可热的侦探小说家。《白衣女人》也因其精密的布局,离奇的情节以及独特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英国侦探小说的先河,赢得了诸多学者和批评家的青睐。《白衣女人》突破了传统的叙事方式,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述故事,而是采用了多重的叙事视角,由此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赋予了这部作品更加深远的意义。
作者简介
威尔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于1824年1月8日生于伦敦,1889年9月23日死在伦敦。父亲是个风景画家。他12岁时随父母迁居意大利,三年后回国,就读于海伯里私立寄宿学校,曾在茶叶公司工作,后改学法律,在伦敦林肯法学协会当过律师。1847年,父亲死后,他才开始以写作为生。第一部作品是《威廉·柯林斯》传,不久就从事小说创作。一开始成绩平平,后来他结识了当代文豪查尔斯·狄更斯,成为莫逆之交,并为狄更斯主编的,当时最风行的杂志经常撰稿。他的长篇小说往往在这本杂志上先发表,然后出单行本。这期间他写了不少小说,大都以侦破犯罪事件为题材,威尔基·柯林斯即以此种小说蜚声社会,享誉30余年,但他作品虽多,而得以流传后世并得到肯定的仅有《月亮宝石》和成名作《白衣女人》两部。
参考资料
《白衣女人》译本序.易文网.2013-08-28
威尔基·柯林斯.易文网.2013-08-28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人物介绍
作品鉴赏
作品影响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