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死亡蠕虫(英语:Mongolian
死亡 Worm;蒙古语:олгой-хорхой;olghoy-khorkhoy,意为“大肠虫”)被描述为一种常出没于沙漠中的像蛇一样在地上爬行的蠕虫状生物;颜色通常为红色、长约0.6米,外形如同牛肠、头尾两端分布有尖刺。据说该种蠕虫可以向数英尺外的地方喷毒,还会放电。
伊凡·马克勒是一支捷克研究团队的领导人,曾针对这种蠕虫展开三次搜寻行动;在搜寻行动中尝试使用高性能炸药将这种蠕虫从沙漠中引出,但并未成功。2004年,他利用低空飞行拍摄戈壁沙漠,但仍无法让他成功拍摄到任何蠕虫存在的证据。
记载
美国探险家
罗伊·安德鲁斯(安德思)1926年出版的《追寻古代人的足迹》使得这种生物第一次受到西方关注,他在书中写道:“尽管现在的人们很少见到‘死亡之虫’,但是当地
蒙古族对‘死亡之虫’的存在表现得非常坚定,而且那些目击者的描述竟惊人地相似。”美国也古生物学家从当时蒙古官员的聚会中听到这种怪物的故事:“在场的人以往没有见过的生物,但各种蛛丝马迹证明它的存在。”
毒虫传说
蒙古戈壁沙漠上流传着一个离奇的传说——在茫茫的戈壁沙丘中常有一种巨大的血红色虫子出没,它们形状十分 怪异,会喷射出强腐蚀性的剧毒液体,此外,这些巨大的虫子还可从眼睛中放射出一股强电流,让数米之外的人或动物顷刻毙命,然后,将猎物慢慢地吞噬,大家把它称为“死亡之虫”。
究竟死亡之虫只是一个富有神秘色彩的蒙古传说,还是活生生的荒凉
戈壁沙漠中怪异的生物,英国探险队已经踏上了寻找它的征程。英国探险家发现蒙古地下有大量的,死亡之虫可能就是被辐射变异的巨型马陆。
基本情况
外观
据说蠕虫大约长0.6米,像人的手臂一样粗。有人说它的尾巴是尖细的,也有人说它的尾巴不尖,就像被截过一样。
从颜色上来说,死亡蠕虫并不像蚯蚓那样的暗粉红色,据说它是亮红色的,就像鲜血一般的红。但是它在攻击之前会将自己隐藏起来,身体变成
栗色。
植物病原线虫移动起来十分怪异,它只能够滴溜溜地滚动,或者像蛇一样扭来扭去。有人说它没有腿,但也有人说它可能有腿和刚毛来帮助它移动和在地下钻来钻去。
它的颌内可能长满了又长又尖的利牙,但这并不是它的攻击方式。它的主要攻击方式是喷射一团要命的
酸雾和毒气,或者是放出一股致人死命的电荷。
在《追寻古代人的足迹》书中,安得思援引1922年
蒙古国总理达木丁巴扎尔的描述:“它的形状像香肠约两英尺长,没有头和腿,它有剧毒,只要触摸它就意味着立刻死掉。它住在戈壁沙漠中最荒凉的地方。”
1932年,
安德鲁在《中亚的新征服》书中再次介绍这种生物:“据悉,生活在戈壁西部最干旱的沙漠地区。”然而,安德鲁斯不相信这种生物的存在。
习性
这种蠕虫常年在地下生活,除了每年的六月和七月基本不会外出活动,最长的时候能
冬眠一整年。它们喜欢潮湿的环境,当下雨或是地面潮湿的时候,它会爬出地面。在蒙古族的传说里,它们能够轻易杀灭远处的敌人,通过向猎物喷射毒液或是放电来击倒它们,据说这些毒液能够腐蚀金属。由于生活在
戈壁大漠之中,它们常常会
捕食骆驼,并且会在其肠道内产卵,表皮呈红色,有时候也是黄色。据说这类蠕虫还可能
寄生在当地的一些植物之中。虽然蒙古族的游牧民们几个世纪以来都报道过它的存在,但是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种生物的真实性。
探索研究
麦克勒的探索之旅
捷克探险家伊凡麦克勒对于探寻“死亡之虫”有着浓烈的兴趣,早在1990年和1992年,他就带着探险队先后两次来到蒙古寻找“死亡之虫”的踪迹,尽管前两次探险并未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但是他仍然被“死亡之虫”的神秘感深深吸引,并且坚信它的存在。
2013年夏天,麦克勒再次来到蒙古进行探险之旅,而这次他是有备而来。他的计划是乘坐超轻型飞机低空飞行在蒙古戈壁,这样能够有效地扩大探索范围,他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发现躺在沙丘上的“死亡之虫”,能够将它们具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记录下来,以填补有关“死亡之虫”不完善的资料。
依据前两次探寻经验,麦克勒编写了一份具有实用价值的“情报资料”,他在这份资料中对死亡之虫的外形、生活习惯、活动时间等等都记录的十分清晰。如今这已经成为了前来探索“死亡之虫”的科学家和猎人们的必读信息。
戴维斯的探索之旅
前段时间,热爱探索世界奇异之地的
英国探险家亚当·戴维斯组建了一支探险队,从千里之外的英国来到蒙古的茫茫戈壁,只为探寻“死亡之虫”的踪迹。
戴维斯说道:“最初我是从互联网上了解到‘死亡之虫’的相关信息,在互联网上有许多关于蒙古‘死亡之虫’的故事。并且多年以来,每当我们与当地的牧民提到这种蠕虫,他们一下就会露出恐惧和害怕的神态,他们拒绝谈论‘死亡之虫’,因为它实在是太可怕了!”
戴维斯的此次探测得到了好友和当地蒙古向导的帮助,他们探险征程上第一个露营地是戈壁上的一处破旧寺庙。1990年,
捷克探险家麦克勒第一次探险时也来到了这座寺庙,当时寺庙中还有许多僧侣,或许麦克勒对“死亡之虫”的印象和了解大多都是从僧侣口中得知,而如今这里却是一片残垣断壁。
在探索的沿途中,戴维斯一直在向路上的牧民们问询有关“死亡之虫”的事情,尽管许多牧民都表示自己曾看到过它,但却无法准确提供“死亡之虫”生活习性和出没地点。
在戈壁的
国家公园之中,探险队们第一次看到了希望。在一位向导的带领下,他们在博物馆内看到“死亡之虫”的雕刻展示物,还有当地
雪豹、野生
雪羊。向导表示:神秘的“死亡之虫”是博物馆的骄傲和游客关注的亮点。热情的向导还告诉他们,在30公里外有一位老者,他多年以来一直潜心研究“死亡之虫”,或许从老者那里可了解更多的信息。
探险队一行人来到了那位老者所居住的蒙古帐篷里,他在探险队的地图上为他们指出了“死亡之虫”经常出没的地点,都是些地势险要的地区。他并告诉戴维斯,“死亡之虫”一般在6、7月份出现,每当降雨之后,Goyo草(蒙古戈壁开着小黄花的植物)盛开出花朵的时候,“死亡之虫”就会钻出地面。此外,他还指出,在一个戈壁山谷之中,死亡之虫经常会在那里出现,但是那里还生活着带有剧毒的
蜘蛛目和毒蛇,它们从不害怕人类,它们会向入侵自己领地的人类发起致命攻击。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探险队跟着老者的指引,来到了一个据称从未有外国探险家到达的区域。在那里他们遇到了一位青年人,据他描述,自己三年前曾在一口井附近看到过“死亡之虫”,而且村里的居民也经常看到它的踪迹。在深入探寻的过程中,戴维斯接触到了一位男子,他向探险队表示自己曾无意碰到过“死亡之虫”,“死亡之虫”喷射出的
毒液将他的手臂烧伤,但他忍着疼痛将“死亡之虫”放在了冷却的安全气袋,“死亡之虫”却喷出了绿色腐蚀性毒液从气袋中逃脱。
根据在探寻途中获得的信息和资料,戴维斯一行人决定自己碰碰运气寻找“死亡之虫”的踪迹。他们分别来到了三个据称“死亡之虫”时常出没的地点,并在附近住下,在每天不同的时间段搜寻“死亡之虫”。他们凌晨搜寻两个小时、早餐后和午餐后各进行两小时的搜寻工作,即使在傍晚他们也四处搜索着,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每天搜索六七个小时,却仍未寻找到它的踪迹。
在此次探险之旅中,戴维斯虽然并没有亲眼目睹“死亡之虫”,但他仍然对“死亡之虫”的故事和存在充满信心。他引用安德鲁斯的话称:“如果不是‘死亡之虫’的故事流传如此广泛,每一位目击者对它的描述如此一致,人们都会将它作为一个离奇的传说。”经过此次探险,
英国的这支探险队已被蒙古神秘戈壁所深深吸引,戴维斯更是表示今后他将组织第二次探险,揭开“死亡之虫”的神秘面纱。
不同看法
传说
在许多对于
血蚯蚓的描述中,都能直观的感受到这是一种及其丑陋的蠕虫,但外貌却丝毫无法掩盖它的恐怖与残暴。如果现存的外界传闻和游牧民们口口相传的故事是可以信任的,那么不论是对于动物还是手无寸铁的人类而言,这种怪物都是的“终极杀手”般的存在。可以想象一下,它的嘴里能够吐出像硫酸一样的腐蚀性液体(甚至可以腐蚀金属)它的眼睛中能够喷射出的电流甚至能够一击毙命,光是听着就足以令人闻风丧胆了。
科学家
科学界则对这种死亡之虫持有不同的意见。弗里曼认为,蒙古
戈壁大漠里确实存在着一种行踪神秘的动物,这种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但像当地人所说有那么大的可怕杀伤力的死亡之虫,是非常令人怀疑的。就像中世纪欧洲的火蜥蜴迷案,当时人们以为这种火蜥蜴有剧毒,甚至有人推测亚历山大大帝的士兵当时就是喝了生活有火蜥蜴的溪水,才使得几百人丢了性命。但通过现代科学家的研究表明,火蜥蜴是无毒的。类似的可怕传说在今天的
苏丹同样存在,当地的人们普遍认为沙蟒蛇剧毒无比,人们只要碰它一下,就会死掉。事实上,这种
蟒蛇根本就没有毒性。
此外,弗里曼并不认为所谓的“肠虫”是一种虫子,因为虫子需要湿润的空气和泥土,但是按照传说来看肠虫所处的生存环境显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如果蒙古
戈壁大漠里果真有这样的动物,那么它更有可能是
石龙子科,也就是一种长有短小或退化了的腿的蜥蜴。
但让科学家迷惑不解的是,如果这种怪物是石龙子,但它们却不能分泌毒液。人们只知道两种有毒的蜥蜴,就是
毒蜥和
墨西哥须蜥,并且人们从未在
亚洲发现这两种蜥蜴的踪影。如果不是蜥蜴,那它有可能是一种未知的蛇类。一些专门研究神秘动物行踪的专家表示,蒙古“死亡之虫”非常符合人们对致命毒蛇的描述,这是一种产自
澳大利亚的有剧毒的蛇,它与
眼镜蛇属的关系十分紧密,几种眼镜蛇在自卫时会喷射毒液。但这种毒液只有在接触到眼睛时才会有危险,并且它不具任何腐蚀特性,而眼镜蛇更不可能释放电流。
鳗鲡目和其它几种鱼虽然可以放电,但它们不会生活在陆地上,而对于所有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来说,它们完全不具备放电这种技能。
所以,迄今为止,对于蒙古“死亡之虫”是否真的存在问题,科学界仍然没有统一的意见。
关联文化
雕刻
在蒙古的戈壁国家公园之中有一座博物馆,馆内可以看到“死亡之虫”的雕刻展示物,还有当地
雪豹、野生
雪羊。该馆的向导表示:神秘的“死亡之虫”是博物馆的骄傲和游客关注的亮点。
书籍
在古希腊的荷马的《
荷马史诗》中,提起过相似的生物。小说中也有提及类似虫类,归纳如下:不太怕光、嗜血、会残杀受伤同类、只能在沙上爬行,上不了陆地、液体是绿色,没有强腐蚀性。有天敌,天敌是法老王和图坦卡门和
阿努比斯,圣金甲(圣甲虫)还有又名“
杀虫脒”。
电影
2010年,由
史蒂文·蒙若尔执导的冒险片,Sean Patrick Flanery Drew Waters主演《蒙古死亡蠕虫》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