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蜻
昆虫纲节肢动物门蜻蜓目的动物
分布较广,见于吉林省辽宁省、北京、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安徽、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乃至全国各地都有。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差翅亚目雄性身体红色,雌性则是黄色。雄性身体比雌性坚硬些,羽化后的黄蜻颜色很浅,雄性黄色,但是过短时间则变为深黄色接近红色,头部栗色。而雌性刚羽化时则是浅黄色,过段时间才会变成黄色。
简介
Pantala flavescens Fabricius
别名:小黄,马冷
黄蜻属差翅亚目,蜻科
成虫体长32-40毫米。身体赤黄至红色;头顶中央突起,顶端黄色,下方黑褐色,后头褐色。前胸黑褐,前叶上方和背板有白斑;合胸背前方赤褐,具细毛。翅透明,赤黄色;后翅臀域浅茶褐色。足黑色、腿节及前、中足胫节有黄色纹。腹部赤黄,第1腹节背板有黄色横斑,第4-10背板各具黑色斑一块。肛附器基部黑褐色,端部黑褐色。
黄蜻雄性胸部黄褐色,具黑色条纹;翅痣黄色;足黑色,具黄色条纹;腹部赤黄色,具黑褐色斑。雌虫体色较浅。它体长50mm,翅展80mm。1-2年完成1代。成虫产卵于水草茎叶上,孵化后生活于水中。若(稚)虫以水中的蜉蝣生物及水生昆虫的幼龄虫体为食。成虫飞翔于空中,捕捉蚊、蝇等小型昆虫。
黄蜓
身长:52mm;翼展:90mm,雄性尾巴红色;雌性黄色。它们数量极大,飞行能力极强。
黄蜓是一种体形中等、分布较广,数量繁多的蜓种,也是人们最常见最熟识的一种差翅亚目
该蜓种总体赤黄色,雄虫腹长3.2厘米,后翅长4厘米;雌虫腹长3.1厘米,后翅长4厘米。下唇中叶黑色,侧叶黑褐色。上唇赤黄色,前缘黑色,前后唇基及额黄色略带齿色,有短毛。
其头顶为1个下黑上黄的大突起,其前方有一黑色横条纹,后头黑色。前胸黑褐色,有白斑。
合胸背前方赤褐色,侧面黄褐色,有黑色条纹,第1、3条纹仅上下端明显,第2条纹缺,翅上的翅痣为赤黄色,后翅臂呈淡黄色,小膜白色,足基部黄褐色,端部褐色。腹部赤黄色,有黑褐色斑。
黄蜓的若虫水虿)比碧伟蜓稚虫要小一些,在水中也不如碧伟蜓水那么凶猛。
差翅亚目主要分布于河北省浙江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等地,其他各地也有一些分布。
分布
此蜻蜓主要分布于河北、浙江、江西、广西、云南,吉林省辽宁省、北京、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江苏省,浙江、福建省、安徽、广东省海南省、乃至全国各地都有。
生活环境
成蜻飞翔于空中,数量极大,捕捉蚊、蝇等小型昆虫。产卵于水草茎叶上,孵化后生活于水中。稚虫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食。
生活习性
黄蜻数量极大,飞行能力较强,成群漫天飞舞,捕捉昆虫,可以长时间盘旋在空中,飞行速度快,能在空中停留,在高速飞行中可180度急转弯,从来不降落在草叶顶端,而是下方直立降落。通常在下雨前低飞,以捕捉空中的蚊子等害虫。接近黄昏时长成群结伴的在空中飞翔。喜欢傍晚喜欢停歇在植物上。本差翅亚目体型中等。翅膀和其他蜻蜓身体按比列比较起来,比较宽阔。尤其是下翅。粪便为黄色条状物。黄蜻的若虫水虿)比碧伟蜓稚虫要小一些,在水中也不如碧伟蜓水虿那么凶猛。
繁殖
黄蜻属于半变态昆虫,即成体生活在陆上,幼体生活在水中。为了区别于其他昆虫的幺虫,人们给半变态昆虫的幼体起了一个特殊的名字——稚虫。成虫和稚虫的生活环境完全不同个在陆地,一个在水中,因此成虫只有将卵产在水中,才能保证孵出的稚虫有一个适宜生活的环境,产在陆地上的卵是不能孵化的。我们在才边看到的“蜻蜓点水”现象,正是黄蜻成虫的产卵行为。
黄蜻有发达的复眼,通过观察水面形成的反光来寻找水环境,进而完成产卵。但过分依靠社觉的黄蜻有时也会犯错,汽车外壳等光滑的物体表面有时也会产生类似于水面产生的反射光,而黄蜻妈妈全然不知,居然也前来“点水”产卵,这些生错地方的可怜“孩子”在碘化钠环境中自也就夭折了。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黄蜓
分布
生活环境
生活习性
繁殖
参考资料